編者語:
文友祖仁,認識於他《永安日報》編輯、記者之時,交往三四十年,知其文雅,愛好文學、書法、篆刻,皆有所成。然而,他近佛向禪,禪意散文創作很多,今天再出一期。
讀其《 靜守禪意》一篇,就能夠醉人,像走進一座四周古木參天、清靜幽雅的寺廟,那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妙哉妙哉。後面還有《 澈照有情 》《 安度塵世光陰 》,讀者朋友們可以自己去慢慢品味。
他鍾情於山水園林,與佛有緣,對於禪意嫻熟,理解得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其實,人生在世,不管出世或入世,「 一切隨緣,方得自信。 」理解這一點,心靈淡泊清靜,清心寡欲,非常重要。這樣的人,一定會比功利心太強者活得更輕鬆、自在,也是延年益壽最佳的神丹妙藥。
禪意,溯其源,莊子之「無為」思想也。吾愛莊子,故禪意可以心領神會,不須刻意學之。菩提本無樹,何處惹塵埃?六祖禪師雲「心即禪」禪學講自性本自清淨,能生萬法。人們明白禪意,利於修身養性,對於社會和諧、安定,同樣有莫大的功益。這,能夠利國利民,也是出刊祖仁先生禪意散文專輯的目的和意義所在能。
要了解她更多的禪意散文,下期再見。
文川山人
2021、2、1
李祖仁禪意散文
靜守禪意
冬日的風很輕,只聽得見樹葉飄搖的聲音。山谷,幽林,曲徑,性天寺素簡寧靜。古寺背倚性天峰,面臨沙溪。
與明性法師靜靜地煮一壺香茗,茶室瀰漫著特有的香氣。品茗,心中便是寂靜安然,仿佛那潺潺清泉自內心輕輕流過。品一口老樅,恍若身處寂靜的禪林,枕聽流水潺潺,靜悟虛實人生。佛云:一切隨緣,方得自信。
茶室在樹蔭下顯得十分清靜。這世間,亦有人,深情於幽靈空谷裡流淌的禪意。只要靜心禪修,無論身處何處,在心中種下一樹菩提,彼岸佛國,並非虛無。一襲袈裟相伴,那是永恆不是孤獨。須知,菩提在自心,在自性,心若徹悟,無論是身處寂靜禪林,還是喧囂紅塵,皆可行至水窮,坐看雲起。
這世間,其實多是人生無常。日子都有或濃或淡的滋味,光陰於輾轉中豐盈。一盞「深山老妖」巖骨花香,其妙在剛柔相濟,藏露相生之中。「老妖」隨著時光行走,有風,有雨,還有陽光。琥珀之色,透亮雅致,獨有的韻味,近了,忽又遠了,而醇和依舊如許。
細細品味,茶如人生,掠去了浮華名利,留住了淡淡的寧靜。緣起緣滅,諸法無常,皆為空相。心,原本虛妄,如夢似幻,又何求不動。內心歸於寂然,便是心之菩提。茶室靜雅,陽光穿過窗戶,灑落一地。浮塵之外,一縷茶香,緩緩流入靈魂深處,散發著禪意的清歡。
漫步於幽靜的曲徑,那一樹樹爛漫的金黃,亦如春花。佇立於山間茅亭,恍若浮遊仙境。偶爾微風拂過,帶著花香,還有陽光的氣味。
澈照有情
冬日暖陽漫天,隨明本法師去了證果寺,參加圓徹法師紀念堂開光儀式。
到了證果寺恰逢一陣小雨,古寺於雨中靜立,五百歲的菩提樹一身斑駁,老枝遒勁。般若泉清澈依然。而青鬱的蔓蘿,則增添了一份禪意,讓人歡喜。
帶著喜悅之心生活,就會欣然地發現,生活乃一連串的奇蹟。七十年代末,我與圓徹法師結緣,八十年代初,書信往來。法師賦詩以贈,勉勵我專心念書,親近善知識,慈悲之心可掬。法師駐錫證果寺後,便失去聯繫,而今有幸與大德賢者相聚一堂,那一刻,心頓悟,機緣之妙。
喜歡寺廟的淡泊與慈悲,只為內心之寧靜。心乃一座城,需適時清理,舍不下,皆為世俗纏繞之緣因。言雖如此,可世上有幾人真的能四大皆空,有幾人能夠淡泊紅塵。
梵音繚繞著香火,我仿佛見到圓徹法師,他卻怡然靜坐,手指蓮花,微闔雙眸。法師,別號春明一衲,接法名日杲,為中佛協趙樸老的秘書、早期中佛協研究員、梅州佛教三傑之一。2004年法師於汕頭證果寺以吉祥臥安然示寂,獲舍利子百餘顆。
走進殿堂,嫋嫋煙火中,不由祈盼,願圓徹法師,能破解迷津,點化我。於是總想尋一束陽光,渴求一片淨土,好用來安放靈魂。時光輾轉中,選擇了平淡從容,就不奢望波瀾壯闊。世事既有定數,更應當從容度日,處塵間,心依舊可以在禪裡。
望遠處,冬陽開始西落,蔚藍的天空上,已經染了淡淡的紅。燭光中的圓徹法師,微笑著。他一直不悲不喜,靜靜地依然沉默。法師不僅精通佛理,作獅子吼,弘法利生,而且善詩詞,工書畫。其文如行雲流水,詮釋聖理,開宗明義;詩如機鋒棒喝,禪味濃鬱,明心見性,接引善信入香光室,登覺雲路。中國佛協理事明慧尼師詩云:名山古剎靈根育,廣學多聞三絕才。享譽詩壇流雅韻,微塵集錦筆花開。
風很輕,只聽得見樹葉飄搖的聲音。於窗下,靜靜地拜讀圓徹法師的《微塵集》,法師的詩是慧之表現,詩境透徹玲瓏,如摩尼圓映,正如《圓覺經》說:「圓照清淨覺相」。紅塵世間裡,兀自清芬。歲月更迭,皆為自然之流逝。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安度塵世光陰
星期日,暖陽漫天,碧空如洗,與學弟在顧薌工作室圍爐品茗。
已是寒冬,窗外樹木變得綠黃,而庭院的落紅更添幾分詩意。玻璃的古架,隨意擺放幾個異型竹,姿態樸拙,意趣天然。朽木山水,寫意隨形,裹著歲月包漿。案上石缽中那株翠竹只是靜,只是美,心裡不免便有了些許淺淺淡淡的清愁。
心緒於一盞老樅裡,就像縷縷霧氣,嫋娜升騰。人生輕淺,俗世沉浮,用簡約之情懷,於素淡裡留一份歲月之真實。銅鼎的爐子古樸而雅致,主人點燃了爐炭,茶室便溫暖起來。冬日裡,最讓人心安的便是溫暖之火光。
茶室不是很寬敞,卻很舒適;不是很明亮,卻很清幽。木桌上攤開一卷竹簡,那些竹木,因為生活,因為情感,而充盈豐滿。手作人用匠心賦予那些竹木以生命,一件件手作從骨子裡透著所有的悲喜。時光的韻腳裡,總在演繹著許多事,改變著許多心性。手作因巧思精雕,而溫潤了作者一生的情懷。
一段朽木亦有一種無言的美麗,枯荷,有如一段老去的故事。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與結果,皆需自己承擔。於光怪陸離之塵世,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雲流水。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
塵埃之花亦絕美,世間萬物無卑微。手作人於 一片竹一塊木中將心放逐,紅塵中的那些路,走過的痕,皆是生命之印記,無比清澈。走過了多少季,總想安靜地於歲月風煙處,尋一份淡泊的本真。依在季節深處,不再感慨,不再嘆息,時光就這樣慢慢老去。
冬陽很柔,亦暖。窗外有樹葉飄搖的聲音,那些風中的落葉,都是生命的一種形式。它們於塵世裡,在風中都有如蓮一般之禪意。世事既有定數,當從容度日。生活,平淡素簡,守著自己的一寸光陰。
作者簡介:
李祖仁,福建省永安市人,原《永安日報》編輯、記者,現在永安市融媒中心工作,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業餘愛好文學、書法、篆刻。
《杜鵑花文學》徵稿說明
《杜鵑花文學》是「紫雲山文友群」期刊中的對外期刊(公眾號),面向全國,是大容量(萬字)、大時空、大文化(包含各類純文學作品)的文學期刊,堅持黨的「雙百」文藝方針,「二為」方向,文友群的「兩個全面」(全面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全面地發展和繁榮文學)辦刊宗旨,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文學性,追求大氣、高雅、高質量,刊載各類體裁和風格文學作品,歡迎全國各地文友們投稿:
登上《杜鵑花文學》平臺,展現人生亮麗才華!
一、稿件要求:
作品必須屬於原創,拒絕在其他微刊、公眾號等發表過的作品!(因版權問題,網絡監控不讓用)
1、詩詞(詩用平水韻、詞用詞林正韻),20首以上,一律橫排,詞的上下片中間空兩格;格律詩,按照五絕、五律、七絕、七律、詞的順序排列;
2、詩歌,至少100行以上,一般5—6首,短詩8—10首,發表單首長詩長度不限;
3、散文、散文詩、隨筆、賦、小說、文學評論、短劇或者其他與文學有關的作品欣賞文章等,每期至少要達到3000字以上(千字文章可以三篇以上);
4、稿件直接黏貼到郵箱對話框,拒收任何軟體製作作品;
特別提醒:稿件不接收任何軟體製作作品、手寫作品。投稿作品直接黏貼在郵箱對話框內。
二、簡介:
主要交代清楚姓名、網名、工作、發表作品(省級以上)、著作情況,非官方頒獎不要寫;不要寫無關緊要的話。
三、圖片
接受個人配合稿件需要刊登的生活照片,出版的著作或書畫圖片。
四、投稿郵箱:
詩詞、曲賦、小說、評論、論文郵箱:
網易郵箱ysz-2006@163.com2、
QQ 郵箱:1034060368@qq.com
詩歌、散文郵箱:
9046023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