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2020-12-22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學術頭條

腫瘤不可怕,初次成功治療後的腫瘤復發,才是造成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休眠癌細胞的重新激活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元兇。

「我們知道的是,癌症復發可能是因為一些癌細胞逃過了之前的治療,並隱藏在我們的身體中,」 來自威斯達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的 Michela Perego 說,「不幸的是,對於這些癌細胞是何時、如何從休眠狀態下被重新喚醒的問題,我們還知之甚少。」

為了解答這個難題,Michela Perego 和其他合作者利用肺癌和卵巢癌細胞的休眠模型,發現了一種由壓力和中性粒細胞介導的休眠癌細胞再激活機制

相關論文以 「Reactivation of dormant tumor cells by modified lipids derived from stress-activated neutrophils」 為題,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癌細胞的 「休眠」 和 「甦醒」

惡性腫瘤在手術切除、化療、放療後的復發,是造成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類型的癌症復發率不同,但對於侵襲性惡性腫瘤,如小細胞肺癌來說,復發往往被描述為 「規律」 而非 「意外」。

2013 年,一項關於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顯示,在成功進行手術後的 26 個月中,42 個病人中只有 24 個沒有出現復發。研究人員認為,癌症的復發是 「躲過」 治療、處於 「休眠」 狀態的癌細胞重新激活造成的。

癌細胞的擴散發生在癌症發展的初期,擴散的癌細胞能夠在形成新的腫瘤前保持長期的休眠狀態。癌細胞的休眠狀態主要包含兩個條件:一是癌細胞數量穩定,即癌細胞的增殖和死亡速度相同;二是癌細胞處於可逆的細胞周期阻滯狀態,細胞分裂暫時減慢或停止。

而且,研究人員還發現,腫瘤休眠似乎是以衰老的形式存在,衰老狀態的腫瘤細胞能夠更好地逃脫現有的癌症治療以及隱藏在休眠狀態中。

但是,與普通細胞完全不同,癌細胞的衰老是可逆的,它不但不代表癌細胞即將被消除,反而有利於癌細胞在生物體中藏匿。衰老的癌細胞代謝水平低,留存時間長,並且能夠激活幹細胞特性程序(stemness program),具有更高的致瘤性。

那麼,休眠的癌細胞是怎麼被 「喚醒」 的呢?這個問題至今仍沒有明確的解答。

此前的研究發現,炎症反應能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並且在炎症反應中具有重要功能的髓源性細胞(myeloid cell)也是腫瘤微環境的主要成分。髓源性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多形核中性粒細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PMN)和單核細胞。

圖 | 中性粒細胞(來源:AAAS)

在免疫應答反應中,被激活並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多形核中性粒細胞被稱為多形核髓源抑制細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PMN-MDSC)。PMN-MDSC 被證明與腫瘤形成相關:在病理情況下,PMN-MDSC 受癌細胞發出的趨化因子刺激,聚集於腫瘤和外周淋巴器官,並產生免疫抑制因子,通過抑制免疫反應 「協助」 癌細胞逃避免疫攻擊。PMN-MDSC 的聚集是癌症發展的標誌,並且與腫瘤對癌症治療產生抗性相關。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PMN-MDSC 可能是探索休眠癌細胞再激活的出發點。

壓力與休眠癌細胞再激活

壓力,指的是生物體對壓力源的反應,是身體對於威脅、挑戰和障礙的應激響應。壓力是為了適應環境威脅而進化出的機制,主要通過激活交感神經系統、釋放壓力激素、調節相關的生理反應,從而做出對抗或逃脫的反應。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壓力對於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無論是閃避迎面而來的汽車,還是死線前打雞血似地工作,都少不了壓力的幫助。

然而, 作為 「生存必需品」 的壓力,也會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短期的壓力能夠增強免疫系統,但長期的壓力則會抑制免疫系統並導致病毒感染風險的增加。長期壓力還會導致更高的心率、血壓、炎症反應、胰島素抵抗和腹部肥胖,因此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此外,壓力的危害還在於心理健康方面。壓力性事件與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相關,在經歷重大壓力性事件的人中,約 20%-30% 會患抑鬱症,而壓力感受增加也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特徵之一。

(來源:Pixabay)

為了探究 PMN-MDSC 與休眠癌細胞再激活之間的聯繫,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構建了休眠肺癌細胞模型,並向肺癌細胞中分別添加了 PMN、PMN-MDSC,以及其他與腫瘤發生相關的髓源細胞和淋巴細胞,結果發現其中只有 PMN-MDSC 能激活休眠的癌細胞。這說明 PMN-MDSC 能夠激活休眠癌細胞,而 PMN-MDSC 與 PMN 間的差異是尋找喚醒休眠癌細胞效應因子的關鍵

圖 | 休眠癌細胞再激活效應因子檢測(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與 PMN 相比,PMN-MDSC 會表達大量的 S100A8/A9 蛋白,而 S100A8/A9 的缺失也會大大削減 PMN-MDSC 的免疫抑制功能。為了探究 S100A8/A9 在 PMN-MDSC 激活休眠癌細胞中扮演的角色,研究人員用功能性敲除 S100A8/A9 的小鼠(S100A9 KO)進行了下圖中的實驗。

結果顯示,相比於野生型小鼠,S100A9 KO 小鼠在添加 PMN-MDSC 的情況下腫瘤發生率明顯降低。這表明 S100A8/A9 是 PMN-MDSC 激活休眠癌細胞的關鍵。後續的實驗顯示,添加 S100A8/A9 的 PMN 也能激活休眠癌細胞,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發現。

圖 | 檢測 S100A8/A9 缺失對 PMN-MDSC 激活休眠癌細胞的影響(來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那麼,又是什麼因素導致了 S100A8/A9 的產生呢?

此前的臨床調查發現,癌症的發展和長期的壓力相關。據此,研究人員檢測了壓力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NE)、皮質醇和血清素,對於 PMN 釋放 S100A8/A9 的影響。

最新的實驗結果也顯示,這些壓力激素的添加能夠引起 PMN 迅速釋放 S100A8/A9,進而引起休眠癌細胞的再激活,且 β- 受體阻斷劑能阻斷 NE 介導的 S100A8/A9 釋放效應。這說明壓力激素可能通過介導 PMN 釋放 S100A8/A9,從而激活休眠癌細胞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發現,研究人員再次針對壓力對休眠癌細胞的激活效應進行了體外、體內實驗和臨床調查。

體外實驗中,研究人員用化療藥物順鉑對小鼠肺癌細胞、人類肺癌和卵巢癌細胞進行處理,使其進入細胞周期阻滯狀態,以模擬化療導致的癌細胞休眠,在此基礎上重複之前的實驗,得到了一致的結果。

體內實驗中,研究人員將體內含有休眠癌細胞的小鼠單獨禁錮在塑料容器中長達 3 周,以營造壓力情境,這導致了小鼠血液 NE 濃度上升,在此基礎上再給小鼠注射 PMN。結果顯示,相比於無壓力的小鼠,有壓力的小鼠休眠腫瘤發生率明顯上升,而 β- 受體阻斷劑能阻斷這一效應。

研究還發現,體內添加一種對具有選擇性中和活性的藥物他喹莫德(tasquinimod)能夠消除壓力對休眠癌細胞的激活效應

臨床調查中,研究人員還檢測了 80 個接受腫瘤切除手術的非小細胞肺癌病人術後 3 個月的血清樣本中 S100A8/A9 的濃度,發現血清中 S100A8/A9 濃度高的病人癌症復發時間明顯更短。

綜上所述,研究人員推測,壓力誘導癌症復發的過程可能是這樣的:壓力激素導致 PMN 迅速釋放 S100A8/A9,S100A8/A9 激活髓過氧化物酶(MPO),MPO 又氧化修飾脂質,被修飾的脂質由 PMN 釋放並上調休眠癌細胞的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通路(FGFR 通路高表達與促進細胞分裂、癌症發生密切相關),從而使它們重新激活並形成新的腫瘤病變。

控制壓力是告別 「腫瘤君」 的要點

研究人員表示,本研究揭示了壓力和 PMN 與癌症早期復發之間的聯繫,並嘗試探究了相關機制。同時,研究的結果也給癌症治療帶來了新的啟發和警示:壓力控制是癌症治療需要注重的因素。

「我們認為,對正在接受癌症治療的病人進行壓力激素監測可能是十分重要的。」Michela Perego 說。

基於本研究的結果,Michela Perego 推測,控制壓力激素的水平可能幫助癌症病人抑制腫瘤的復發。但她同時強調,對於人類的癌症治療方案,得出明確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來源:Pixabay)

除了監測癌症病人的壓力激素之外,本研究還為降低壓力誘導的癌症復發提供了兩種治療用藥新思路。

第一種是使用 β- 受體阻斷劑阻斷壓力激素 NE。事實上,2015 年的一項臨床調查已經發現,β- 受體阻斷劑的使用能夠降低乳腺癌的復發率和致死率,為這一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證。

第二種則是使用試驗抗腫瘤藥物他喹莫德靶向阻斷 S100A8/A9。儘管他喹莫德在三期臨床試驗中沒能顯著提高總存活率,但論文作者們仍然認為,使用他喹莫德或類似的治療方案,或可有效延緩腫瘤的初期發展。

當然,這項最新研究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學會釋放壓力!!!

參考資料:https://stm.sciencemag.org/content/12/572/eabb5817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341916/https://www.aaas.org/news/stress-can-awaken-sleeping-tumor-cells-mice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ress_(biology)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發現,壓力太大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那麼,休眠的癌細胞是怎麼被 「喚醒」 的呢?這個問題至今仍沒有明確的解答。此前的研究發現,炎症反應能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並且在炎症反應中具有重要功能的髓源性細胞(myeloid cell)也是腫瘤微環境的主要成分。髓源性細胞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多形核中性粒細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PMN)和單核細胞。
  • 研究發現:應激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會「喚醒」休眠的癌細胞
    「喚醒」,並再次引發癌症的。 在部分癌症模型中,科學家發現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升高會導致嗜中性粒細胞/多形核中性粒細胞(PMNs)的激活。 這些嗜中性粒細胞一般有助於保護腫瘤細胞免受人體免疫系統的傷害。但激活中性粒細胞,同時會導致這些細胞釋放一種特殊類型的脂質,然後——沉睡中的癌細胞就被喚醒了。
  • 研究: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對於腫瘤學家來說,了解這些癌細胞是如何休眠並隱藏多年的仍舊是個謎。資料圖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
  • 電腦休眠了卻沒法喚醒?設置一下就好!
    休眠功能是挺好用的可有時候,無論怎麼點開機鍵就是喚醒不了!電腦休眠後無法喚醒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系統硬體或固件不支持休眠功能;二是系統設置不當導致無法喚醒。我們可以先一一排查。這裡我們可以了解一下電腦待機狀態是如何分級的,所謂 Sx,指的其實是 ACPI(高級配置與電源接口)的一個級別分類,現在最新的是 ACPI 5.0 標準。
  • 癌細胞在對抗化療過程中採用了類似熊冬眠的防禦機制
    有針對性的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癌細胞可能會利用多種方法來達到停滯狀態,從隱藏在脂肪組織到跟免疫系統達到新的平衡。一項研究甚至還發現,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可以直接觸發某些癌細胞的休眠。  最新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所有癌細胞作為一種生存機制都可能有能力進入休眠狀態以此來避免化療所帶來的破壞。這些癌細胞形成的機制跟冬眠動物的過程非常相似。
  • 星光瓶一鍵喚醒你的「休眠肌」,讓你的肌膚煥然如新,綻現星光哦
    然而城市夜間照明水平的提高、當代人工作壓力增大等等,這些都讓人們開始熬夜生活,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肌膚越來越老年齡化,皮膚越來越差,就像「長久休眠」一樣,新陳代謝能力大幅度下降,乾燥、粗糙、泛紅、痘印、細紋、敏感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 最新研究一種脂肪酸可殺死人類癌細胞
    近期,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實,一種稱為二高γ-亞麻酸的脂肪酸可以殺死人類癌細胞。這項研究發表在《發育細胞》雜誌上,研究人員察覺到,DGLA可以在動物模型和實際的人類癌細胞中誘導鐵死亡。鐵死亡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鐵依賴性細胞死亡,由於其與許多疾病過程密切相關,現在已經成為了疾病研究的熱點。細胞固有一死。或死得大快人心,或死得令人痛心。癌細胞的死,屬於前一種。
  • 耀樂團攜電子風單曲《青陽》 喚醒休眠已久的大地
    耀樂團攜電子風單曲《青陽》 喚醒休眠已久的大地 發布時間:2020-04-30 14:44:27      來源:貴州網   今日,中國流行電音樂團「耀樂團」發布最新單曲——《青陽》。
  • 科技日曆| 107年前的今天,人類首次發現癌細胞,癌變機理研究探索活躍
    科技日曆| 107年前的今天,人類首次發現癌細胞,癌變機理研究探索活躍  Evelyn Zhang • 2019-08-13 15:50:03 來源:前瞻網 E1424G0
  • Win7系統休眠模式無法喚醒?這招幫你輕鬆解決問題
    為了減少計算機資源的消耗並節省電力,許多用戶在不使用計算機時會打開休眠模式,並且在需要時可以通過移動滑鼠或按下鍵盤輕鬆喚醒它。最近,一些用戶報告說,打開睡眠模式後無法喚醒win7系統,它提示「訪問被拒絕」,只能重新啟動計算機。這會影響正常使用。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 沒大腦的細菌和癌細胞 憑什麼走出曲折複雜的迷宮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學家對細菌和癌細胞進行的迷宮實驗,對於生物醫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它為了解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早期過程,以及癌細胞的轉移提供了新的研究窗口。 或許你只聽說過科學家訓練小鼠走迷宮,但是你知道細胞和細菌也會走迷宮嗎?
  • 以色列醫學家最新研發的向腫瘤內注射微泡爆炸殺死癌細胞的精準...
    以色列醫學家最新研發的腫瘤治療技術是利用低頻超聲使注入腫瘤的微小氣泡破裂,爆炸會殺死大多數癌細胞,並將周圍剩餘的腫瘤細胞變為「火力集中點」吸引免疫系統發起攻擊。
  • 新研究證實:蜂毒100%殺死癌細胞,正常細胞影響小
    新研究:特定濃度蜂毒可誘導癌細胞100%死亡!結果發現,不含蜂毒肽的大黃蜂對癌細胞沒啥影響,而其他蜜蜂的毒液及蜂毒肽均能有效誘導癌細胞死亡,這種誘導作用在「三陰性乳腺癌」和「HER2-過度表現型乳腺癌」中尤為明顯。
  • 解決 Mac 休眠掉電的幾個方法
    後來百度了一下,發現不少朋友都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新老款的機器都會出現,查看系統日誌之後發現,Mac 在合蓋休眠之後,依然會時不時被網絡活動喚醒,喚醒頻率可達幾秒鐘一次,怪不得掉電這麼快。關閉網絡是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法,沒有網絡連接就不會被網絡活動喚醒了。這個方法實測有效,只不過每次合蓋之前都要手動關閉 WiFi,打開之後又要手動連接 WiFi,這都是智能時代了,這種手動操作肯定不能忍。
  • 《脫口秀大會》呼蘭所說代入感太強了,30歲的壓力太窒息了
    今年的《脫口秀大會》,說實話驚喜還是挺多的,尤其是我發現這一季的《脫口秀大會》更加貼近生活了,吐槽的全都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有吐槽老闆的有吐槽男人的還有吐槽年齡的,讓人在看了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會覺得感同身受。
  • Nat Commun:靶向目標物對抗癌細胞
    瑞典隆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在這個方向上採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多年來,我們試圖闡明目標蛋白在癌細胞表面可以用來幫助這些「目標物質」進入細胞。發展這種方法非常複雜,但讓我們感到很高興的是終於成功了,」臨床腫瘤學教授Mattias Beltin說。他的研究小組最近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新方法。
  • Nature封面研究:科學家們摸清了人類癌細胞的轉移路線
    近日,發表在《Nature》封面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為這一難題帶來了光明。他們發現,一種癌症是否會擴散、擴散的程度以及擴散到哪個器官取決於許多遺傳和臨床因素。布羅德研究所擁有全球最大的癌細胞係數據集,並已對每一個癌細胞系進行了系統的基因組和功能基因組研究。
  • 《自然》封面研究:科學家摸清人類癌細胞的轉移路線
    近日,發表在《Nature》封面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為這一難題帶來了光明。他們發現,一種癌症是否會擴散、擴散的程度以及擴散到哪個器官取決於許多遺傳和臨床因素。
  • 突破性研究揭示運動如何幫助免疫細胞殺死癌細胞
    現在,由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如何能增強某些免疫細胞的殺癌能力。該研究匯集了來自100多萬成年人的數據,發現較高的運動量與較低的13種常見癌症發病率相關。這些發現的意義在於,運動不僅可以預防一些癌症的發生,還可能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反擊。但一個很大的問題依然存在......運動如何能提高身體消滅癌細胞的能力?這項新研究的重點是一種特殊的免疫細胞,稱為細胞毒性T細胞。這些細胞也被稱為「殺手」T細胞,是人體的殺癌劑。該研究的基礎假設是,運動會產生某些代謝物,增強這些殺癌細胞的功能。
  • 科學家發現精神的力量確實可以治療疾病,癌細胞最怕「愛」
    美國科學家大衛霍金斯博士在對癌症的研究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癌症怕「愛」。他測量了人們在積極、熱情、愛意表達等正面情緒散發的磁場,振動頻率都在200——800之間,而負面情緒都低於200。他使用低於200的振動頻率的磁場對癌細胞刺激,可以使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加快;而使用較高頻率的磁場作用於癌細胞,發現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甚至可以讓其萎縮。而「愛」的頻率大概在600左右,可以很好的抑制並逆轉癌細胞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