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啼豆
對於《大俠霍元甲》這部劇本來還是有一些期待的,雖然目前只看了兩集,但是已然全無看下去的欲望了。
霍元甲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一位武術名家,更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化身。這部劇把他和大刀王五的友情單獨拿出來作為主線,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好的角度,不過成片的確是不忍卒視。
首先是選角,雖然趙文卓的霍元甲和歷史上本尊從形象上不是很符合,但趙文卓整體形象不錯,也是武術練家子,精神和氣質上還是能撐起霍元甲這個形象的。
但是整部劇又不是他的獨角戲,其他角色的輔助和發揮也尤為重要,然而譚嗣同和王五兩個角色的選取的確是不敢恭維。
先來看譚嗣同,是由楊志剛飾演的。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他的事跡已經家喻戶曉,尤其是他大義凜然「一心赴死而救國」的英雄氣概無不為世人所景仰。
然而楊志剛這版的譚嗣同卻給人一種奸佞小人的感覺,他更應該飾演袁世凱。雖然我們不強求角色的形似,但是氣度上一定要把握得準確。
我們看看《一刀傾城》中狄龍或者《大刀王五》中嶽華,他們都是氣宇軒昂,舉手投足都透著一股凜然正氣。譚嗣同這個角色真的不是靠咬牙切齒,擠眉弄眼,強行念幾句臺詞就能立得住的。
接著是黑子飾演的大刀王五,一介莽夫的感覺,缺少一種江湖俠義之風。開始在街頭,他遇到來和他比武的霍元甲。雖然他為譚嗣同被捕而擔憂,但是他和霍元甲的對話還有神情表現的確有失大將之風,處處都是輕蔑和反唇相譏,完全失去了一個大俠該有的豁達和風度。
當然霍元甲的幾個徒弟像說相聲一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地痞作風,而霍元甲也不先行制止,給人的感覺兩位大俠像是逞喉舌之爭的市井之輩,編劇和導演在這裡究竟有沒有起到作用?
再來說說動作戲,武打動作應該是這部戲最核心的部分,即使文戲有些許瑕疵,如果動作戲足夠精彩還是能彌補過來一些。然而動作設計還是糟糕得不行,仍然沒有擺脫近十幾年電視劇動作戲的毛病。
首先是慢動作泛濫,任何動作的展示全部是慢鏡頭,難道是給TFBOYS伴舞嗎?另外好像就是一要展示劍拔弩張的對峙場面,必定是移動鏡頭加快速停頓,而且一處場景中這樣的移鏡使用十次之多。
還有雙方動起手來,鏡頭就開始上竄下跳不安分起來,各種大俯拍鏡頭。這是功夫片,不需要像戰爭片那樣用多次大俯拍來凸現聲勢浩大的戰爭場面。
前人已經創造了無數的優秀武俠動作片,拿出任何一部都可以參考,還有那些優秀的武術執導,像唐佳、劉家良、袁和平、程小東等,他們的經驗都可以借鑑。
就是一點一點的抄襲也都能把動作拍得有模有樣,而且趙文卓又是練家子,完成一些不是特別難得的動作也應該不在話下,為什麼動作設計還是這種濃濃的特效遊戲風?
好好的一盤菜愣是給炒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