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前在某個短視頻平臺上經常看到這麼一個梗:
「你們抓魯迅,和我周樹人有什麼關係」?
當然,這個梗和我今天要說的話題其實關係不大,之所以說出來也只是因為看到一些評論,讓我自然而然的有所聯想罷了。
具體事件是這樣的:
6月3日,東京國稅控告《鬼滅之刃》動畫製作方「飛碟社」逃稅約1億3900萬日元。從社長律師的反應態度上看,飛碟社逃稅行為被實錘。
如果沒有細心看完上述這段文字,有的小夥伴會不會乍一看以為是《鬼滅之刃》攤上事呢?是不是還會有小夥伴會提出這樣的疑問——飛碟社犯錯,為什麼要搭上《鬼滅之刃》。
這個消息一經發出,的確有不少網友發出了類似於這樣的聲音:
「幹嘛非要拉鬼滅出來,明明是製作公司的問題啊」;
「但是關鬼滅之刃什麼事」;
「公司逃稅不關鬼滅之刃的事情」……
隨著我更加深入地翻看評論,發現網友們討論的重點已經不單單是「關鬼滅什麼事」身上了,而是像這樣的:
「要不是飛碟社,我還不知道鬼滅之刃了」;
「既然享受了UFO帶來的好處,也別逃避UFO帶來的壞處」……
大概的意思就是,很多人認為《鬼滅之刃》之所以能夠成功,全得益於飛碟社的傾情製作。如果單單靠原作漫畫的話,估計無法達到如今的成績。
因此,很多人對「關鬼滅什麼事」的觀點嗤之以鼻,並持有「沒有飛碟社,就沒有鬼滅,如今飛碟社有難,出來背鍋也是應該的」反觀點。
但我個人覺得,雙方在這個問題上,都顯得過於「浮躁」了。
首先,日媒所發表的公告裡帶有《鬼滅之刃》本身是沒錯的,國內的博文上照原文翻譯更沒有錯。《鬼滅之刃》在這條信息當中,只是一個起到引導作用的過渡詞彙。
就比如,當某個明星犯了錯,國內媒體也會經常運用該明星的代表作做標題開頭或是內容上的過渡。這是為了更好地讓讀者了解到該明星的生平,或者利用那部作品的知名度來為這條信息增添更多的熱度。
我想《鬼滅之刃》出現在飛碟社逃稅的信息中也是如此,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普通、很普遍的現象。或者我們換個角度想一下,為什麼用《鬼滅之刃》,因為他熱度高啊;
其次,凡事都講究一碼歸一碼。正如我上述所說,《鬼滅之刃》在這條信息中,僅僅只是一個引導詞彙罷了。飛碟社本身的事,我們確實不應該拿鬼滅的名頭過度解讀。
也就是說,飛碟社這次的汙點,本質上是不能也無法成為鬼滅的汙點。或許在這次的問題上,作為鬼滅粉的我們更應該關心的問題是——鬼滅的製作會不會因此受到影響,而不是一味地在單純的文字表述上糾纏不清。
對於網友們針鋒相對的言論,借用某鐵粉的一句話:
眾所周知,去年飛碟社就因為同樣的問題在一時間被推上風口浪尖。那時候網友們就有針對「會不會影響到《鬼滅之刃》」的話題有過一系列的討論。
而現在看來,確實是沒有什麼影響。只不過,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頻繁出事,其最後的結果還真不好說。
因此,對於飛碟社,《鬼滅之刃》究竟是「遇人不淑」還是「路遇貴人」這個問題,一時半會兒還真說不清楚。
最後,歡迎小夥伴們在下方留言討論。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點個讚、點個關注以示鼓勵噢。
文:行走的滴滴/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