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聰明」二字是少不了的。如果把這兩個字拆開來看,聰是指人聽力好,而明是指人眼睛好。所以孩子這兩方面一定要做好保護工作。
然而,人的眼睛和耳朵是很脆弱的,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危險,尤其是耳朵,平時不僅要接收外界的信號,還要防止外物的入侵。
小明就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吃過一次耳朵的虧。那時正逢熱火朝天的夏季,小明的家在農村,農村就有個不好的地方,一到夏天就蚊蟲肆虐,人們免不了受此困擾。
誠然,這和農村的環境有關係,到處都是樹木田野,給了蚊蟲生長的機會。小明平時就比較調皮,喜歡和小夥伴去那些花花草草的地方玩,而且經常會玩的不亦樂乎。
對於孩子這種行為,媽媽覺得這是孩子天性,只是讓他別到處亂跑就行。可是有一天,孩子從外面玩回來,一直說自己耳朵癢,而且越撓越癢。
媽媽以為是孩子被蚊蟲給叮咬了,可是卻找不到被叮咬的痕跡,就又用耳勺掏了掏,誰知道孩子又開始說耳朵疼。媽媽見狀,不敢再冒險瞎試了。
可是孩子耳朵也不能一直癢著啊,眼看孩子非常難受。媽媽決定帶孩子去鎮上的醫院看看,畢竟這可不是兒戲。
醫生對孩子的耳朵進行了檢查,隨後讓孩子忍著點,竟然從孩子的耳朵裡取出一隻蟲子,這可把小明媽媽嚇壞了。自那以後,媽媽再不允許小明輕易去野外玩耍了。
到這裡,一想到耳朵裡有隻蟲子,不禁有些頭皮發麻。醫生特意指出,如果蟲子鑽進耳朵裡,千萬不能盲目地去用勺子向外挖,因為這樣會讓蟲子在耳朵裡驚慌失措,甚至可能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那麼如果蟲子不慎鑽進了耳朵,該如何去做呢?
1.晃耳法
顧名思義,就是不停地晃動頭部,當然最好是向有蟲子的一邊用力,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重力讓蟲子自行掉下來。
當然這個辦法可能不是很管用,但是不代表不能嘗試,畢竟多一種方法就多一份可能。如果實在沒有什麼效果,疾苦嘗試其他辦法,以免造成頭暈。
2. 燈照法
這個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蟲子對光的敏感,將蟲子從耳朵裡吸引出來。要知道大部分的蟲子都是對光照很敏感,就比如有時候我們打開燈,看見小蟲子在圍繞著燈飛舞,乃至飛蛾撲火都是一樣的原理。
所以當蟲子進入耳朵後,具體的做法是用手電照射耳朵內部,儘量照得深一點,這樣蟲子就會受到光線的吸引而出來。
3. 滴油法
如果以上兩種方法作用都不大的話,可以考慮滴油法。這裡的油指的是食用油或者是香油都可以,大概向耳朵裡滴上5滴即可。
這樣做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為了用油淹死蟲子看。雖然水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但水的特性不如油,所以作用也沒有油大。等上幾分鐘後,再將耳朵朝下,讓油和蟲子一起流出來,之後再用水清理乾淨。
4. 煙燻法
即利用煙霧對蟲子的刺激,促使蟲子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順著耳道爬出來。這種方法雖然可行,但對耳朵會造成傷害,而且前提是要找到一個抽菸的人。
5.及時就醫
上述方法都是比較家用的方法,一般來說還是比較有效的。但面對蟲子中的「頑固分子」,一旦發現這些方法作用不大,就不能再死纏爛打,而是要及時就醫了。
及時就醫的好處有很多,一方面,醫生的經驗相對豐富一些,設備器械也比較專業,能夠應對耳朵的突發狀況。另一方面,如果蟲子造成了耳朵內部感染,產生炎症等,醫生也能做相應的處理。
除此之外,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 不要讓孩子去蟲子多的地方
蟲子之所以會鑽到孩子的耳朵裡,還是孩子所處的環境,才給蟲子造成了可乘之機。因此,家長應該杜絕孩子因為貪玩,而跑去一些鄉間田野,或者相對空曠的地方去。
2. 不要讓孩子往耳朵裡塞東西
如果孩子有往耳朵裡塞東西的習慣,家長就要馬上制止了。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細菌的感染,造成耳朵炎症等。
各位家長,耳朵同眼睛一樣,也是孩子心靈的窗口,所以對於孩子安全的考慮一定要全面,平時做好耳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