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音樂的烏託邦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2021-01-18 新浪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

作者: 吳丹

[ 在一系列人事變動和改革之後,背靠巨頭的蝦米不但沒能迎來光明前途,反而越來越邊緣化,最終在2021年黯然離場。 ]

「12年的陪伴,說不出口的再見。」當蝦米音樂宣布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傷感和懷念頓時在網上蔓延。很多樂迷撰文回憶12年來在蝦米的故事,以及自己的音樂審美如何在這裡被啟發和滋養。

「我覺得沒什麼好懷念的。」在蝦米倒閉傳聞開始時,蝦米創始人王皓就顯得十分淡然。早在兩年前,他已經告別音樂行業,帶著家人旅居泰國。他坦言,蝦米可能是錯過了一些機遇,但回過頭看,關閉也是必然。

2007年4月誕生的蝦米音樂,從一開始就帶著創始人的音樂審美。王皓大學時代就組過樂隊,開過琴行,也做過杭州地下音樂組織人。他打造的蝦米,幾乎是文藝、小眾音樂的代名詞。相比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的用戶體驗也是最專業的。

輕鬆調頻EZFM音樂節目主持人方舟註冊蝦米已11年7個月。他認為,目前國內幾大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各有千秋,蝦米音樂的優勢在於做得早,且足夠專業。他曾在蝦米找到很多冷門爵士樂及小眾音樂資源,無論是蝦米的算法推送邏輯,還是對音樂專輯歸檔整理的專業程度,都是其他音樂平臺缺乏的。

「最有價值的是,蝦米在2014年就推出了一個裡程碑式的『尋光計劃』,當時對中國獨立原創音樂人的扶持是相當有前瞻性的。」方舟說,「尋光計劃」第一季推出的13組音樂人的14張唱片,讓聲音玩具、鯨魚馬戲團等一批獨立音樂人和團體脫穎而出,如今已成獨立音樂領域的中流砥柱。

在線上消費還未形成習慣的2013年,蝦米的註冊用戶超過2000萬人,日活用戶數量一度達到700萬高峰。曾經,蝦米音樂每月人均使用時長達300分鐘以上,位居行業第一。

2013年,阿里巴巴收購蝦米音樂,將其劃入阿里巴巴音樂事業部。2016年,高曉松、宋柯和何炅高調加盟阿里音樂,創始人王皓轉崗釘釘。

在一系列人事變動和改革之後,背靠巨頭的蝦米不但沒能迎來光明前途,反而越來越邊緣化,最終在2021年黯然離場。

「蝦米的命運,從2018年從阿里大文娛的體系被剝離出來那一刻開始,也許已經註定了。」在蝦米後期加入的前員工陳虞告訴第一財經,自從2018年底被劃入創新業務事業群,蝦米就已經不再是被重點經營的業務方向了,不僅核心版權資源不再投入,甚至出現了蝦米的人員被大批抽調支持其他產品的情況,縮編減員也時有發生。

他甚至有點意外,蝦米竟堅持到2021年才說告別,「這裡面有一些真正熱愛音樂的人在堅守,他們在非常艱難的條件下,是用情感和專業能力在支撐這個搖搖欲墜的業務。」

 小眾音樂的烏託邦

從創立那天開始,內容編輯就是蝦米的主要發力點,並且用一種經營唱片公司的思路去做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在蝦米網頁上,有數十種音樂種類的分支與詳盡介紹,每一首歌所屬的音樂流派都有明顯標籤。但如果在其他音樂平臺搜索一位音樂人,結果往往是按播放量來做的單曲排名,專輯的陳列總顯得混亂無規律。

「在蝦米上做歌單,可以為曲目添加詳細的註解,對很多人來說,就像是寫日記一樣。」方舟最喜歡蝦米的備註功能,哪怕世界音樂、爵士樂等小眾領域,因為資深用戶的貢獻,每一段介紹都寫得詳盡。對用戶而言,通過這些百科式的介紹認識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尋找相同口味的樂迷,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在英國學流行音樂且常使用蝦米的樂評人哲也說:「最開始的蝦米,其實在我們的討論中並不正義。」因為沒有版權,蝦米的運營模式一直是走鋼絲式的,充滿隱患。

2013年,蝦米被阿里收購,看起來順理成章,或將藉助資本的力量順利湧入數位音樂的版權浪潮。2014年,蝦米音樂就斥資3000萬元買下《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

2015年,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未經授權的220餘萬首音樂作品被下架。從那時起,整個行業被洗牌,百度音樂退出,QQ音樂、網易雲音樂與蝦米音樂依然留在戰場上,阿里將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

方舟明顯覺得,在激烈的版權爭奪戰中,阿里音樂雖然拿下了滾石、相信音樂、華研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但他最想聽的那些音樂,從蝦米消失了,「眼睜睜地看著版權越來越少,很多收藏的歌曲變成灰色,不能播放。」即便蝦米做了跳轉連結,對很多人來說仍是不方便的聆聽體驗。

許多用戶因為同樣的原因,逐漸傾向於移動客戶端做得更好的網易雲音樂。

「不怎麼更迭版本,對版權的爭奪也喪失了競爭,蝦米的衰敗幾乎就是定局。」一位蝦米老用戶在豆瓣上感嘆。

蝦米衰亡,誰之責?

在蝦米關閉這件事上,網絡上掀起了一場針對高曉松與宋柯的指責。

痛惜者說,當初他們高調入職,大談理想,結果卻是天天動聽與蝦米的相繼倒閉。宋柯曾說,期待把阿里星球打造成在線音樂交易全產業鏈平臺,也就是說,相當於一個音樂版的淘寶。

陳虞認為,網絡輿論對高曉松們的指責很好理解,但歸因並不全面,「阿里星球的失敗確實導致了阿里音樂錯失發展良機,甚至為蝦米今天的結局埋下了伏筆。但是高曉松本人作為阿里音樂的股東,他顯然不會希望蝦米消失掉,甚至應該想盡力保住它。」

這位前蝦米員工相信,頻繁的人事變動以及創新業務事業群管理者對蝦米的價值判斷,也是讓蝦米走到今天的致命因素。這是外界並不容易知曉的一面。

從2017年到2019年,阿里音樂的主要負責人和核心管理團隊經歷了多次更換。許多來自淘系和其他業務的人員轉而來做音樂業務,甚至替換掉了原有創始團隊的幾位核心管理者。相對早期加入的老員工幾乎走掉了九成,其中相當多的人後來前往TME和網易雲音樂等競品。

但即便是在2018年初,當時依然手握環球、華納、索尼三大版權,以及滾石、華研和一些韓國版權方等核心資源的蝦米,日活用戶數量甚至達到過700萬,是前所未有的高點。「尋光計劃」也依然能夠持續,蝦米糰隊也還是能吸收一些音樂行業人才陸續加入,這些人也構成了蝦米後期運營的主要力量。

但很快,耗資巨大的版權費用在阿里眼裡變成累贅,華納唱片和索尼唱片都相繼不再續約。到2019年,蝦米連環球的版權也失去了。

版權缺失讓蝦米難為無米之炊,而更大的變化,則發生在更高的層面。

2018年底,蝦米從阿里大文娛被調整到創新業務事業群。隨著嘿吼、鯨鳴、唱鴨所謂「創新業務」的嘗試和投入成為重點,以音樂流媒體為主要模式的蝦米反而進一步被邊緣化,與高投入的核心版權資源也徹底絕緣。

2019年9月,阿里宣布作為領投方參與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的融資。外界當時就猜測,阿里有意放棄連續虧損的蝦米。

「音樂版權的成本很高,特別是還要從競品購買轉授權利。而阿里是一家電商基因濃厚的公司,可能相對於其他網際網路公司,更會從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去衡量一個業務的價值。而如果決策者對音樂沒有理想和情懷,像蝦米這樣小而美的業務,就更難堅持下去。」陳虞說,音樂行業是一個特殊行業,有客觀的行業規律,有著非常細分的用戶人群,而中國的音樂市場消費能力又遲遲沒有打開。

曾經的蝦米,舉平臺之力,從企劃、投資、製作、發行到宣傳,為獨立音樂做了動機很純粹的事情,以「尋光計劃」真正扶持和發掘獨立音樂人。但現在,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儘管都在做著類似計劃,動機都不再純粹。

「網際網路公司都想做成特別大的生意、特別完整的平臺,都不願意去做一些雖然很小,但可以苟活的音樂平臺。所謂『苟活』,其實就是用最簡單的功能去滿足用戶的簡單需求,但是有更強的可持續性,它可以是小而美的。」從樂迷的角度,方舟很希望能有一個純粹聽音樂、單純賣數位音樂的平臺存在。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2007年4月誕生的蝦米音樂,從一開始就帶著創始人的音樂審美。王皓大學時代就組過樂隊,開過琴行,也做過杭州地下音樂組織人。他打造的蝦米,幾乎是文藝、小眾音樂的代名詞。相比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的用戶體驗也是最專業的。  輕鬆調頻EZFM音樂節目主持人方舟註冊蝦米已11年7個月。他認為,目前國內幾大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各有千秋,蝦米音樂的優勢在於做得早,且足夠專業。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2007年4月誕生的蝦米音樂,從一開始就帶著創始人的音樂審美。王皓大學時代就組過樂隊,開過琴行,也做過杭州地下音樂組織人。他打造的蝦米,幾乎是文藝、小眾音樂的代名詞。相比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的用戶體驗也是最專業的。蝦米有5億多張原創歌單,每張歌單都有資深樂迷寫的優質推薦語,每張專輯都有詳盡的背景介紹。
  • 黯淡出場皆成過往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蝦米音樂被誰吞噬?作者:吳丹背靠巨頭的蝦米音樂不但沒能迎來光明前途,反而越來越邊緣化,最終黯然離場。「12年的陪伴,說不出口的再見。」當蝦米音樂宣布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傷感和懷念頓時在網上蔓延。很多樂迷撰文回憶12年來在蝦米的故事,以及自己的音樂審美如何在這裡被啟發和滋養。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07年4月誕生的蝦米音樂,從一開始就帶著創始人的音樂審美。王皓大學時代就組過樂隊,開過琴行,也做過杭州地下音樂組織人。他打造的蝦米,幾乎是文藝、小眾音樂的代名詞。  相比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的用戶體驗也是最專業的。蝦米有5億多張原創歌單,每張歌單都有資深樂迷寫的優質推薦語,每張專輯都有詳盡的背景介紹。
  • 蝦米音樂被誰吞噬?前員工:版權費用耗資巨大 決策者沒音樂情懷
    2007年4月降生的蝦米音樂,從一Start就帶著開創人的音樂審美。王皓大學時代就組過樂隊,開過琴行,也做過杭州地下音樂組織人。他打造的蝦米,簡直是文藝、小眾音樂的代名詞。比擬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的用戶體驗也是最專業的。  輕鬆調頻EZFM音樂節目掌管人方舟註冊蝦米已11年7個月。
  • 到底是誰「殺」死了蝦米音樂?
    1月5日,蝦米音樂官方突然發布消息稱,將於2月5日停止蝦米音樂的服務,這似乎意味著一款承載了無數年輕人記憶的app就此黯然離場。想當年,蝦米鼎盛之時,也曾背靠阿里音樂的大樹,與QQ音樂、網易音樂分庭抗禮。誰知一朝風雲突變,蝦米轟然倒地,引得無數網友一邊感慨著「音樂已死」,一邊仰天長問:運營了12年的蝦米音樂,到底被誰吞噬了?
  • 誰弄死了蝦米音樂?
    蝦米音樂危在旦夕的傳聞,一個月前還鬧得沸沸揚揚,現在,它的故事終於掀開了終局。蝦米的日出:小眾音樂之父在中國只有兩類音樂:流行音樂和不流行音樂。蝦米創始人王皓曾說過。他上學時就組樂隊,畢業後開琴行,還是杭州地下音樂組織人,最喜歡 Smashing Pumpkins。從 2007 年誕生,蝦米音樂就帶了王皓的精神基因。那時數位音樂剛剛興起,而蝦米音樂則是一個由眾多神仙音樂愛好者用一磚一瓦建造的音樂王國。
  • 蝦米音樂告別典禮上映,「小眾音樂圈」的夢碎時刻
    蝦米音樂敗亡的原因很多,既有內因也有外壓,但它的沒落也一定程度上標誌著小眾音樂圈的活力不再,大眾多元化音樂生態圈優勢顯著,說到底是暗地裡品牌角逐的轉向,可惜的是蝦米並沒有抓緊這一風口。 不隨大流,對於音樂蝦米有著自己的思考,小而精並非大而泛的品牌定位讓蝦米小眾特性不斷破圈更多人群的認知,也讓無數音樂發燒友了解到這一專注於音樂本身建設的播放器,逐步構建起屬於小眾人群的音樂烏託邦。
  • 向美而亡:蝦米音樂 死於小眾
    反智小眾音樂平臺   蝦米音樂成立初期,充滿了爭議。   2007年,王皓創立當時還叫「EMUMO」(EARN MUSIC & MONEY)的蝦米網。網站採用下收費、再解決版權問題的模式。用戶上傳音樂到蝦米網,供其他人免費試聽、付費下載。版權所有方若要索要使用費時,網站再將將收入按版權分成分給所有方。
  • 蝦米音樂落幕,但你的音樂烏託邦還在!
    2021年剛剛開始,陪伴了我們很多年的蝦米音樂終究還是說了再見。一月初,《蝦米音樂》發布公告,2月5日將停止所有歌曲視聽、下載、評論等音樂內容消費服務,3月5日則將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錄」。就在2020年的年底,還有很多樂迷在朋友圈裡分享自己的蝦米音樂年度總結,他們與蝦米共度了上千分鐘、與上百首音樂相遇,而現在卻只能對突然的離場說一句「再見了,我的蝦」。
  • 你好蝦米,再見蝦米|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阿里巴巴|阿里星球|蝦米網
    其專業性、準確度、細分程度,一直備受樂迷認可,也是蝦米用戶難以割捨的主要原因。日推30首的精準程度,確實讓娛sir我都免不了要為失去蝦米嘆息扼腕。蝦米被稱為最早依據用戶習慣向用戶推送音樂的音樂平臺,它的推薦算法機制,並不熱衷於熱門歌曲的推送,反而更傾向於小眾音樂作品和音樂人的挖掘。
  • 財華洞察|向美而亡:蝦米音樂,死於小眾
    近日,微博認證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發博:江湖傳聞蝦米將在明年1月份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當被標籤為小眾、專業的蝦米音樂湮滅於數位音樂市場的滾滾洪流,一個時代也該結束了。蝦米音樂成立初期,充滿了爭議。
  • 蝦米老友:口喊「爺青結」,難尋「烏託邦」
    一個月後,運行服務了12年的蝦米音樂,即將結束屬於它的時代,一代人的青春記憶隨之落幕。音樂平臺被用戶稱為「精神世界烏託邦」,面對蝦米音樂的關閉,千萬的用戶感慨萬千。但不舍之餘,他們也會自我疑問,要去哪裡尋找下一個承接音樂記憶的「烏託邦」?
  • 誰殺死了蝦米音樂?
    今日,蝦米音樂在微博發布聲明,流傳已久的蝦米關停傳言終於坐實。聲明中表示,由於業務調整,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
  • 蝦米音樂倒下,是小眾平臺的悲哀
    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的粉絲們聽到了一個重大噩耗。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在新浪微博上發布官方聲明表示,「12年的陪伴,說不出的再見」。由於阿里內部業務調整的緣故,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正式停止服務。未來蝦米音樂將更多轉向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依託新成立的「音螺」平臺持續探索創新,服務獨立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
  • 蝦米音樂「偶像的黃昏」
    @果殼放大燈也爆料,蝦米音樂主編和運營總監目前在北京開會,回去要執行一些人員變動,蝦米音樂有可能將要解散。對此,阿里巴巴回應不予置評。知道這件事的我,第一時間打開蝦米,把我喜歡的小眾音樂人方拾貳等人的歌都下了下來,以備不時之需。
  • 在線音樂下半場丨庫客備上市蝦米要關停,小眾音樂香不香,在線音樂錢怎麼賺
    自從頭部音樂平臺合併,在線音樂的基調就已經定下:得版權者得天下。這些年來,老牌音樂平臺的日子不好過,多米音樂停運、音悅臺官司纏身,蝦米音樂進入關停倒計時,儘管用戶想用愛發電,但少了版權優勢和用戶規模,平臺難為無米之炊。當然,也有小而美的代表,或是情懷驅動,或是聚焦小眾市場。
  • 蝦米恐關停,網絡世界如何搭建音樂烏託邦?
    11月29日微博上認證用戶相徵(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發帖稱:「江湖傳聞,蝦米將於明年1月關閉,一個時代要結束了嗎?」隨後,「蝦米」音樂將倒閉的消息也順勢霸屏了11月底的知乎熱搜榜單。次日,蝦米音樂方面人士回應澎湃新聞記者:「不予置評。其他的消息我們也還在了解求證中。」
  • 蝦米音樂與一個時代的終結
    ,這是一段清唱,這一段唱完,音樂隨之響起。明明是說蝦米,為什麼扯到馬兆駿,扯到高曉松?不過是因為我對蝦米最深的記憶,都是來自那一個早晨的隨機推送《微風早晨》。其實,我和蝦米的故事,遠遠不止一個音樂平臺那麼簡單。2008年過完春節後,我短暫得在體育場路上的一家廣告公司待了幾個月。有一天,一個叫朱七的人突然出現在公司,他原來也在這裡上班,聽同事說他現在去做音樂了。
  • 被「理想主義」耽誤的蝦米音樂的一生
    而這樣對待音樂赤誠的態度,也延續到了蝦米網身上。蝦米網創始團隊採用了一種,在當時看來非常烏託邦的玩法——UGC生產模式,用戶可以修改蝦米的音樂分類,也可以上傳各種各樣的曲目。蝦米將死,誰之過?經歷了這場空前的大敗仗之後,蝦米音樂已經沒什麼精氣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