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提到翻拍,觀眾就拼命搖頭,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翻拍基本和爛片要劃上等號了,比如去年播出的翻拍劇《尋秦記》2.3分、《新笑傲江湖》2.6分、《流星花園》3.2分,它們在豆瓣的成績都是兩星不到,故事改編得尷尬,演員演技也堪憂。
當然我們不是把翻拍劇通通打死,飽受雷劇摧殘的觀眾對翻拍劇要求並沒有多高,只要尊敬原著,不找流量明星軋戲,中規中矩地拍出來,作品的完成度就夠了,大家基本會欣然接受。
新《倚天屠龍記》的導演蔣家駿也是2017版《射鵰英雄傳》的導演,豆瓣7.9的成績也算是不錯的分數了。只是現在,觀眾對於導演蔣家駿在翻拍方面的認可,恐怕要終結在最新版的《倚天屠龍記》上。
在新劇裡,導演以「先進特效」的加持讓幾乎所有武打動作都配以慢鏡頭,有時觀眾就算用二倍速觀看也嫌慢。而導演的解釋是「過去的打戲大都是偷機拍攝,看不到過程,軟體計算出來的慢動作抖動也很厲害,而用升格拍攝,可以更真實清晰看到動作的過程。」
《倚天屠龍記》(2019)
似乎在導演看來,吐槽慢鏡頭的觀眾是沒見過高科技的吃瓜群眾。可是慢鏡頭演繹動作場面並不是他獨創的先進技術啊,上世紀1999年的《黑客帝國》就有了慢鏡頭的「子彈時間」。
《黑客帝國》
「子彈速度」是熱兵器時代的產物,需要用特效解析肉眼無法辨別的運動軌跡可以理解,但完全屬於冷兵器時代的金庸武俠宇宙裡的「刀劍速度」完全沒有進行太多慢鏡頭渲染的必要。
不是說不能用慢鏡頭分解動作細節,東西方武俠片、劍戟片和西部片裡都用過慢鏡頭技術,最關鍵就在於這樣用到底有什麼意義。
泛濫的慢動作完全破壞了武打動作的乾淨利落、凌厲迅猛,速度帶來的衝擊和力量蕩然無存,觀眾絲毫緊張不起來,也缺失了故事的真實性。
即便不奢求看到江湖風骨和人生冷暖,滿屏的網紅風也對觀眾太不友好了,你以為能看到張無忌的俠義兒女,結果更像是段譽和姐妹們的武打教學視頻。
就算在慢鏡頭狂魔扎克·施耐德那兒,慢鏡頭的出現要不是為了渲染悲壯的孤獨感,要不就是為了營造緊張的動作局面。他不能允許自己的電影裡平白無故出現兩人慢鏡頭對打的離奇場景。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椿三十郎》最後真正的動手場面不到1秒鐘,接下來才是長達5秒的頸動脈噴血鏡頭。
1992年版《新龍門客棧》的結尾眾大俠和東廠曹少欽苦戰多時不分勝負,最後竟是內力並不深厚的屠夫用迅如閃電的剔骨刀法和遁地術逆轉戰局,將曹少欽的腿剔得只剩骨頭。
《新龍門客棧》
武俠兩字,「俠」比「武」更重要。新《倚天》更大的問題是看不見什麼江湖俠義,故事講的儼然是出偶像言情劇,演員臉上的玻尿酸呼之欲出,怪不得被吐槽男女演員長得都是一個模樣。
片頭曲延用了1994版使用的主題曲《刀劍如夢》(這個做法和新《射鵰》化用《鐵血丹心》如出一轍), 還有一個懷舊的爆點是在那一版出演周芷若的周海媚,在新版裡飾演滅絕師太。時光易逝,徒弟終於熬成了師傅,我們也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個人。
熬過殷素素與張翠山的瑪麗蘇劇情,播到第12集,終於盼來了男主角張無忌,這位新版演員是1997年生的曾舜晞,他應該是所有版本裡真正在年齡上最符合原著的男主角,但他那雙比賈靜雯還水汪汪的大眼睛如果沒用好,也會成為一種累贅和尷尬。
張無忌還沒開始正式談戀愛,林雨申版的楊逍成為了追星女孩迷戀的「霸道總裁」首選。林雨申不想走前人的老路,有點和孫興版對著幹,故意將楊逍偏向塑造成內斂深沉的孤傲一面,而放棄了其邪魅狂狷的外露。
林雨申的外形條件優於孫興,配合風流倜儻的人物設定,確實比同劇、同階段的李東學(張翠山)更有觀眾緣。
不過也許是剎車太猛,翻車太快的緣故,林雨申居然在自己「認女喪妻」的關鍵戲份收得太多,白白將一場重頭戲演成了「接女兒放學」的淡然。
至今唯一獲得觀眾好評的女性角色是祝緒丹飾演的周芷若,不過對其的稱讚大都集中在預告片裡靠眼妝加分的黑化後的陰毒形象。佘詩曼版的周芷若臉上還帶有嬰兒肥,但這種稚嫩完全沒有影響其後來的黑化演技,也希望祝緒丹版的周芷若至少能超越只會用眼睛下瞥、嘴角耷拉來傳達苦悶氣質的高圓圓版本。
金庸多部小說的新修版都冒著對讀者的「大不敬」硬生生拆散了許多良緣,王語嫣最後還是沒有和段譽結合,周芷若以退為進對給趙敏畫眉的張無忌說:「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過得十年八年,你心裡就只會想著我,不捨得我了。」
這種改寫站在作品完成度和角色的多面性來看,是完全合理的,「這種感情,小弟弟、小妹妹們是不懂的。所以我不主張十三四歲的小妹妹們寫小說」,既然金庸有意把《倚天》中的情感複雜化、層次化,那年輕演員表演起來,也不能只把它往偶像言情劇來塑造。
金庸曾坦言,自己小說裡與本人性格最接近的角色是《倚天屠龍記》裡的張無忌。論武功,張無忌確實是金庸武俠宇宙裡數一數二的絕世高手,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等等正邪武功都被他融會貫通;但從個人魅力看來,張無忌的粉絲可能還沒「市井無賴」韋小寶多。
但也正是這個張無忌領銜的《倚天》成為了金庸小說影視改編次數最多的IP,相比於喬峰、令狐衝這些幾近道德完璧的武林大俠的正派事跡,觀眾反而更喜歡看功力超群但擦不乾淨感情糾葛的「好好先生」的個人軼事。
「俠義」和「情愛」是金庸武俠小說的兩大敘事系統, 這兩個陰陽互義的敘事元素撐起了小說變幻莫測的江湖世界。在「行俠仗義」和「快意恩仇」逐漸被矮化甚至窄化的當下時代,《倚天》裡四女共爭一夫的經典情愛戲碼顯然更能吸引觀眾的關注,幾部舊版《倚天》在觀眾心中都各有千秋。
1978年版的《倚天》主要依據的是報紙上連載的劇情,「趙敏」原叫「趙明」。當時的TVB四大花旦聚齊了三位:汪明荃飾趙明,趙雅芝飾周芷若,黃淑儀飾殷素素。
《倚天屠龍記》(1978)
這也被認為是最貼近原著的一部劇集,不僅在收視上了引起了轟動,金庸先生也不吝題字讚許鄭少秋和汪明荃兩位主演:「螢屏俠士,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演我說部,熒幕真真,俠女無雙,長在人心。」。
七八十年代香港的金庸劇快速發展起來,這股流行旋風很快刮到臺灣,中視推出週遊導演的《鹿鼎記》,臺視與之抗衡的是葉超導演的《倚天》,他們找來了當紅的劉德凱出演張無忌,女主角劉玉璞和喻可欣都是剛剛出道的新人,後來在收視上位居第一,不過與其他版本相比,這一部知名度比較低。
《倚天屠龍記》(1984)
王天林指導的《倚天》沒有TVB慣常使用的大刀闊斧的改編,從始至終都忠實於原著。梁朝偉、黎美嫻、鄧萃雯、邵美琪一眾主演都是二十出頭的年紀,黎美嫻在當時素有「古裝第一美女」的稱號。
鄧萃雯飾演周芷若,黎美嫻飾演趙敏,邵美琪飾演小昭
由於故事的時間跨度很大,很多版本會忽略郭襄的人物線索,在這一版裡,郭襄的故事有所還原,她的扮演者曾華倩也正值二十一歲的青春年華,此外編導還有杜琪峯、陳木勝,可以說是記錄了港劇的最璀璨的時光。
《倚天屠龍記》(1986)
1994版的《倚天》由馬景濤扮演張翠山和張無忌,葉童扮演殷素素和趙敏。在大方向上遵循了原著人物的情感線索,最出彩的不是主角,反而是孫興扮演的楊逍。
《倚天屠龍記》(1994)
開拍前,小學五年級還沒讀完的學歷,不知道楊逍是男是女,連古老和金庸都會混淆的孫興並不願意接這個角色。金庸曾評價楊逍「年老德薄」,看得出金庸並沒有特別喜歡這個角色,甚至他與紀曉芙的虐戀也只是寥寥幾筆存在於紀曉芙的言說中。
現在看來,觀眾應該慶幸金庸對楊逍與紀曉芙的留白,因為這樣反而給孫興的表演帶來了可觀的空間。原著的楊逍喜歡書生打扮,本身也有不錯的文化素養,基本上屬於半文盲的孫興靠演技勉強鎮住了楊逍儒雅書生的一面,而楊逍狂傲、霸道外放的一面,則被孫興自發地詮釋出來。孫興的楊逍曾對紀曉芙咬牙切齒地自信放話,要麼就嫁給他,要麼就去當尼姑。
TVB是金庸小說的版權大戶,但也是最不老實的改編者,經常對原著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雖然失誤不少,但吳啟華版的《倚天》算得上是成功的實驗品。
《倚天屠龍記》(2001)
原著中的張無忌萬般皆是好,在四女中不偏不倚坐享齊人之福,但TVB版明確了張無忌的情感線索,他自始自終都是對趙敏一見鍾情並雙向互動的。為此,TVB還特意加上了張無忌為趙敏搶親,趙敏為跟隨張無忌而設計假死的橋段。
忌敏戀被強化,原著讀者不僅沒有反感,反而覺得過癮,實在是吳啟華和黎姿的表演魅力加成。40多歲的吳啟華扮演20多歲的張無忌,在年齡上本是短板,卻偏偏被他扭轉成優勢。
青年張無忌本來拖泥帶水的性格被他轉化成了成熟男人溫文儒雅的優點,即使被牙尖嘴利的趙敏和殷離堵得無話可說,他的反應也更多是理性的包容而非少年氣的無奈和優柔寡斷。
在原著中,趙敏和周芷若在外貌上的比較是五五開平局,但金庸對趙敏「燦若玫瑰」、「十分美麗之中, 更帶著三分英氣, 三分豪態, 同時雍容華貴」的個人魅力的讚美,就屬黎姿演繹得淋漓極致。
為了塑造趙敏獨具蒙古豪放氣質的外形,一向在服化道上小氣摳搜,連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這種名場面都只能在山包上P一個五毛特效的破蛤蟆,屠獅大會的少林寺直接挪用《天龍八部》的少林寺置景的TVB居然特意為趙敏定製了幾套蒙古服飾,只有在後期與張無忌私定終身,放棄郡主身份後,趙敏才換成漢人服飾。
一向被觀眾視為大場面、大製作的2003版反而在這點上不如經費緊張的TVB細緻,賈靜雯飾演的趙敏從頭到尾都是漢人服飾,塑料珠子、毛毛球頭花等等看起來高飽和度的飾品過多強化了趙敏的嬌媚而非機敏端嚴。
不少人喜歡2003版裡賈靜雯飾演的刁蠻大眼睛的趙敏,但這雙時不時就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大眼睛反而不屬於紹敏郡主的特質。
《倚天屠龍記》(2003)
趙敏不是一般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她是從小跟著握有兵權的兄長,殺伐果斷,意欲降服武林的霸氣紹敏郡主。同樣有一雙明眸的黎姿沒有濫用雙眼流轉的活潑,她眼神中透露出的英氣甚至毒辣,就算和張無忌單獨相處時,也沒有完全削弱。
2003版張無忌身邊的四女各有姿色,在顏值上打敗了TVB版本,觀眾看著四個靚麗的女子爭搶一個男人還不惱火,大約是在賈靜雯的可愛趙敏帶領下,這更像是一部青春偶像劇而不是武俠劇。
鄧超是第一個飾演張無忌的內地演員,2009年這一版《倚天》在拍攝時,兩家投資公司都希望用鄧超飾演張無忌,因為明星就意味著票房,可是在鄧超身上實在難以看到一種翩翩少年的感覺。
《倚天屠龍記》(2009)
雖然冰火島、武當山等等場景有特效輔助,置景優美,但卻體會不到江湖中的肝膽俠義。可以說,整部劇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版本。
新版《倚天》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只見兒女,不見江湖。
後續的劇情如果尊重原著,張無忌到最後都沒有選定自己的配偶,真把張無忌拍成只記得人人都好,人人都很可愛的原著形象,那這種在當下被叫做中央空調的男人是絕不符合其所謂的正確的愛情觀的。如果適當改編張無忌的情感線索,那可能又和前作撞車。
《倚天屠龍記》(2019)
金庸自己也承認《倚天》的重點並不在男女之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甚至張無忌與明教教徒常遇春等人的兄弟情義,才是凸顯張無忌正面性格的關鍵。
光明頂上甘受滅絕師太三掌,奮身阻擋六大派圍攻,張無忌不求名、不逞勇,只是覺得「應該做」。這種近乎本能的想法,才是《倚天》真正俠義的精神內核。
即便不奢求看到江湖風骨和人生冷暖,滿屏的網紅風也對觀眾太不友好了,你以為能看到張無忌的俠義兒女,結果更像是段譽和姐妹們的武打教學視頻。
「即使你很成功地模彷了一個天才,你也缺乏他的獨創精神,這就是他的天才。」對於翻拍劇而言,缺少對經典的重新闡釋,只是炒一炒冷飯,那這飯肯定是會糊的。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2018年的臺灣電影,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雖然他今天可能不火了,但仍是中國最頂級男演員之一
最近一個月,他證明了自己是當代最頂級男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