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原型是什麼?3個角度,帶你了解真相

2020-12-23 文火漫燉

讀過《倚天屠龍記》的朋友,肯定對「明教」影響深刻。那麼,各位讀者朋友是否思考過這三個問題

這個被武林名門正派稱為「魔教」的「明教」,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過?

小說中,還不止一次提到了朱元璋、常遇春等歷史人物。「明教」和這些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究竟有什麼關聯呢?

金庸先生寫「明教」又意在何為?

本文就從三個角度,帶大家了解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明教」。

張紀中版《倚天屠龍記》電視劇。

01《倚天屠龍記》「明教」的歷史原型

關於「明教」的來歷,小說是這麼寫的:

魔教所奉的大魔王叫做「摩尼」,教中人稱之為「明尊」。該教於唐朝憲宗元和年間傳入中土,當時稱之為「摩尼教」,又稱「大雲光明教」,教徒自稱「明教」,旁人卻稱之為魔教。

歷史上,確有「摩尼」和「明教」,並非金庸先生虛構。

摩尼,出生于波斯帝國安息王朝的巴比倫北部的瑪第奴(今伊拉克境內底格裡斯河畔)。家族信奉基督教。但摩尼在24歲時自稱受到了神的點化,是神派到塵世的「光明使者」,並脫離了基督教創立「摩尼教」,開始傳教。

漢朝絲綢之路開通後,「摩尼教」傳入我國的新疆、漠北回紇等地。唐代宗時期,摩尼教開始傳入中原江淮等地,摩尼寺建立。唐朝滅佛時期,摩尼教也遭受了重大打擊,故轉為秘密宗教。

摩尼教。

《倚天屠龍記》裡寫到的「方臘起事」也是真實存在的。

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

食菜和事奉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律,傳之已達數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對魔教誅殺極嚴,武林中人也對之甚為歧視,因此魔教教徒行事十分隱秘,雖然吃素,卻對外人假稱奉佛拜菩薩,不敢洩露自己身分。——《倚天屠龍記》

據史書記載,因為被宋朝定位邪教,為了避免遭惹官府的注意,「摩尼教」改稱「明教」。其後,明教又與彌勒教、白蓮社相結合,逐漸演變成我們口中的白蓮教

因此,《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實際上就是民間熟知的「白蓮教」。

02歷史上的「明教」都做了些什麼?

在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教主殷天正、常遇春、朱元璋等「明教」人士,還參與了元末的起義。比如,在《倚天屠龍記》第十一章《有女長舌利如劍》中,張三丰救下了被元軍追捕的明教弟子周子旺部屬常遇春及周的兒子。

小說還提到,這位周子旺是「明教」中「彌勒宗」的大弟子,在江西袁州起事,自立為帝,國號為「周」。周子旺起事的時候,明教教主殷天正在浙江為他聲援。不過,周不久被元軍撲滅,被擒斬首。

那麼,小說中「明教」的原型——歷史上真實的「白蓮教」都做了些什麼?是否真的有參與元末起義呢?

修身養性的鬆散組織。早期的「白蓮教」只是一個鬆散的社團,是民間的儒家或是百姓與佛教中的高僧在一起念經修行養性的社團組織。沒有太多教義,只是提倡念佛持戒,規定信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不規定必須出家、禁慾等等。總之,只是一個念經修行的鬆散組織。

起義運動的政治組織。到了南宋時期,白蓮社僧人茅子元進行」改革「後,「白蓮教」的性質就出現了轉變。常被利用做組織人民反抗壓迫的工具。總的來說,就是鼓動人心、起事造反的作用。到了蒙元時期,更是深入基層傳教,試圖推翻。而這部分人也就是後來的紅巾軍起義的前身。

由此可見,《倚天屠龍記》將「明教」和元末起義聯合起來,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歷史依據的。

元末農民起義。

03金庸借「明教」意在表達什麼?

那麼,金庸為什麼要寫一個以「白蓮教」為背景的武俠故事呢?細讀文本,我們不難發現,小說包含了豐富的儒釋道思想。具體而言,就是借元末起義的大背景,表達儒家思想中的仁、義觀

「孝」父到「孝」國的升華。張無忌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孝」,尤其是對義父金毛獅王謝遜的報恩。而「明教」情節的加入,更是把張無忌對親人的「孝」,上升到了對家國的「孝」。擔任明教教主後,他以「驅除蒙古韃子,恢復漢人河山,拯救黎民百姓」為己任,把個人恩怨拋擲一旁,一切以大局為重,這是「孝」的拓展。

鄧超版「張無忌」。

「義」兄弟到「義」天下的推廣。《倚天屠龍記》中的「義氣」書寫也是一個亮點。比如,武當五俠張翠山得知俞三哥是被愛妻殷素素所傷時,毅然拔劍自刎。在張翠山眼裡,兄弟之義毫不遜於夫妻之情,他用一死為「義」字做了最好的註解。而張無忌,經歷了明教的變故之後,也從兄弟朋友間的普通義氣,推廣到天下黎明百姓的大義,這是「義」的推廣。

蘇有朋版「張翠山」。

總之,《倚天屠龍記》以其獨特的視角,再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仁」「義」二字。以「明教」和元末起義為主要情節的家國大難的加入,也讓小說脫離了普通江湖恩怨的庸俗主題,閃耀出儒家傳統的思想光芒。

相關焦點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與拜火教有什麼聯繫?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與拜火教有什麼聯繫?《倚天屠龍記》一書當中,六大門派圍攻明教光明頂這一片段是全書的高潮部分,主角張無忌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最後成功拯救了明教,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張無忌從一個毛頭小子一躍成為江湖當中一大門派明教的教主,可謂是一步登天!
  •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原來不是金庸虛構的?
    明教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光明」,《倚天屠龍記》裡明教眾人念的那句「為善除惡,唯光明故」,明教有「光明左使」,明教總壇在「光明頂」,都強調「光明」。對「光明」的信仰,最早可以追溯到「諾斯底主義」關於黑暗與光明對立的二元論上。
  •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五散人:原型竟然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仙人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名場面,少林英雄大會上,練成九陰真經的周芷若接連打敗各路好手,問道還有哪位英雄前來賜教,在場數千武林人士竟無一人敢上前挑戰,一時間山中只有冷風烈烈,一片沉寂肅殺,少林寺老僧宣布峨眉派掌門人宋夫人技冠群雄,武功為天下第一,有哪位英雄不服?明教五散人之一的周顛叫道:我不服。老僧請周顛下場比試,周顛說我打她不過,又比個什麼?老僧又問:那你是服了?
  •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原型是小明王韓林兒
    你要說他是寫的是真的吧,他裡頭野史傳說什麼都有,你要說他是假的吧,你要拿這些事件跟真實的正史一比較,還嚴絲合縫。金庸小說裡邊和歷史扣得最緊的,歷史人物最多的一本書《倚天屠龍記》。因為《倚天屠龍記》它反映的是元末明初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它裡邊包括像陳友諒、朱元璋這樣絕對真實的人物在裡面出現。可能有的人覺得說也不多呀,也就陳友諒、朱元璋我知道。
  • 《倚天屠龍記》中這些角色,原來都有歷史原型……
    一方面,虛構的人物會被安置到真實的歷史進程中去;另一方面,真實的歷史人物,又會被卷到虛構的武俠世界中來。所以,讀金庸,有人能讀出武林之中的現實,有人讀出正史之外的玄妙。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對於元末明初這段歷史做了重新編排。這一次,武俠與歷史,又碰出了怎樣的火花?小說《倚天屠龍記》有著明確的時代背景——元末明初。
  • 鹿野 | 《倚天屠龍記》相關的七個歷史真相
    了解一點香港文藝界情況的人應該都知道,在寫《神鵰俠侶》期間,金庸的思想和政治態度急劇向右轉,《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同香港的左派決裂以後寫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不過那個時候金庸還沒有徹底下定和左派決裂的決心,雖然也寫了一些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殘酷,但是也並沒有什麼害死韓林兒,謀奪明教教主的情節。大結局是周芷若利用張無忌答應她的條件,要求他繼承峨眉派掌門。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四大法王分別是誰 各有何武功絕學
    明教四大法王乃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是明教護教法王,地位僅在教主之下,和光明使者不相上下,四大法王包括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又稱「紫白金青」。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五大輕功高手,第一張無忌,第二韋一笑
    回到金庸武俠,倚天屠龍記前,輕功最厲害地,要數老頑童,其次是小龍女,再者是鐵掌水上漂的裘千仞,最後才是西毒歐陽鋒。老頑童身負百斤巨鍾,將小龍女與裘千仞遠遠甩在后土,小龍女身負重傷,卻仍能與裘千仞慈恩並肩而行,輕功不相上下,歐陽鋒的輕功了得,但是耐力不足,原著鍾說道:歐陽鋒輕功再好,時刻一長,終於呼吸急促,腿勁消減,腳步漸漸慢了下來。
  • 為何《倚天屠龍記》中寫朱元璋奪走了張無忌的天下?
    在歷史上並沒有朱元璋竊取明朝天下這回事情,朱元璋將朝代定為大明是因為明教這種說法更是扯淡,那只是金庸老先生寫的故事,當不得真。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張無忌」這號人的原型,他原名叫韓林兒,被稱為小明王,但是他不屬於明教,其父起家靠的是白蓮教,而朱元璋確實也跟過小明王一段時間,讓水杯為大家道來這裡面的乾坤所在。
  • 新版《倚天屠龍記》今日完結 楊逍或成為明教教主
    正在熱播中的2019年新版《倚天屠龍記》將於今日迎來大結局。作為金庸老先生仙逝後首部重新演繹的武俠史詩級影視作品,其氣勢恢宏的寫實拍攝、非個人英雄主義的全人物形象刻畫,以及高度還原原著的劇情設定等精彩看點,令新版《倚天屠龍記》備受廣大網友緊密關注。
  • 《倚天屠龍記》中的成昆是何來歷,為什麼和明教不死不休?
    《倚天屠龍記》中的成昆是何來歷,為什麼和明教不死不休?《倚天屠龍記》中的最大幕後黑手成昆,為何要挑起武林紛爭?成昆是《倚天屠龍記》中最大的幕後黑手,一切爭端的源泉都是他所引發的。到後來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也是成昆從中策劃,以期滅掉明教。元朝剷除武林各派,少林寺屠獅大會,後面都有成昆的影子。成昆到底和明教有什麼深仇大恨,不惜挑起武林大戰,也要報復明教呢?成昆本是一名孤兒,自幼無依無靠,淪為乞丐,四處乞討,看盡了人世間的冷暖情仇。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有一高手,地位不及五散人,卻能震斷滅絕長劍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一部經典武俠小說,書中情節波瀾壯闊,比起射鵰、神鵰來更加氣勢恢宏。倚天開頭,就已經是神鵰八十年之後的江湖,此時的張三丰已經百年高齡,一隻腳踏進了「半仙」境界。金庸筆下的江湖經過八十多年的滄海桑田,格局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倚天屠龍記》,朱老四稱帝後滅明教,張無忌的一席話成導火索
    金庸武俠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倚天屠龍記》,在下周就將大結局,一些事物都將塵埃落定。在放出的預告中可以看到,經過明教和六大門派的共同努力,最終在與元軍的戰爭中取得了勝利,攻佔了大都,其中武穆遺書起到了很大的一個作用。
  • 新版《倚天屠龍記》今日迎來大結局,楊逍可能繼任明教教主
    新版《倚天屠龍記》今日迎來大結局,楊逍可能繼任明教教主2019年新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將在今天迎來大結局。作為金庸仙逝後第一部重新演繹的武俠史詩影視作品,其壯麗的寫實拍攝、非個人英雄主義的刻畫、原始情節的高度還原,使新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受到網友的密切關注。
  • 《倚天屠龍記》中七大組合排行,明教竟佔其四
    《倚天屠龍記》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不乏單兵作戰的絕頂強者,例如張三丰、張無忌、黃衫女等等;但正所謂寡難敵眾,這部作品中也有許多組合作戰的角色,他們每個人的實力或許一般,但聯名之後,卻名震江湖。第七名:五散人明教行政等級劃分嚴明,自教主之下,光明左右二使與四大護教法王坐鎮,五散人居於其下。這五人分別是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周顛。這幾人武功均屬二流,但以奇怪的行事作風揚名。
  •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究竟是誰?
    《倚天屠龍記》作為「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時間脈絡上沿襲了三部曲橫跨宋、元、明三朝的大背景,聚焦於元末明初的群雄時代,不可避免地充斥著各色歷史人物,其中就包括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  朱元璋在《倚天屠龍記》中出場有限,但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個心懷大志且心狠手辣的布衣梟雄形象。雖然他只是在張無忌、趙敏和周芷若等主角光環下的綠葉配角,卻仍然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倚天屠龍記:大結局張無忌以屠龍刀劈開龍椅,預示了明教滅亡結局
    新版《倚天屠龍記》的最後幾集其實可以當成另一部劇看了,因為基本上除了人物的名字,其他的與原著沒有半毛錢關係可言。以往的版本中,朱元璋與其說是手下,不如說就是起義軍的首領,皇位強有力的競爭者。在這裡卻成為張無忌的手下,而張無忌最後還差點被推上皇位。倚天屠龍記:大結局張無忌以屠龍刀劈開龍椅,預示了明教滅亡結局。
  • 神評: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五散人排行榜 誰最厲害?
    眾所周知,金庸《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地位最高的是教主,其次是光明左使和光明右使,再次是四大護教法王,然後便是五散人。其中明教教主張無忌等人的名字是虛構的,而五散人的名字則見之於史籍或傳說。五散人是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和周顛五人。這五人,有的是歷史上真有其人,有的則是傳說中的神仙人物。金庸借用了這些人物來為他的小說服務,真真假假,虛實莫測。本期,我們一起來看下明教五散人都有誰?哪個最厲害?5 周顛周顛,無名字,人以為顛,喚名周顛、顛仙。明代建昌人(今屬江西永修)。
  • 倚天屠龍記中,常遇春為何救周芷若,並非她父親是明教人而因為這
    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都知道,張無忌第一次和周芷若見面是在漢江上遇見的。在張無忌見到她的時候,周芷若的爹已經被元兵殺害,而常遇春則不顧一切奮力保護她,讓她不受到傷害。也正因如此,關於常遇春為何會保護周芷若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做出各種猜想。
  •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帶上武當七俠,能否攻下全盛時期的光明頂?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一部經典武俠小說,在書中的那個年代,明教迅速崛起。明教作為一個新門派,它的江湖地位卻幾乎等同於《射鵰》、《神鵰》中的丐幫。明教不僅高手有很多,普通弟子也有五行旗和其他訓練有素的教眾。所以,滅絕師太聯合了少林、武當、崑崙、崆峒、華山五大門派之後,她才敢攻打明教總舵光明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