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原來不是金庸虛構的?

2021-02-13 中國國家歷史

金庸小說最大的魅力正是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小說中的人物名字、教派、甚至小到一些歌詞,都是有其出處的。

新版《倚天屠龍記》前段時間落下帷幕,這部劇一開始就被廣大網友詬病打戲慢動作太多,後期編劇又對原著劇情進行大肆魔改,在一片爭議聲中草草結尾。

撇開這些不說,這部劇中有一點是值得稱道的,就是對明教的故事,比如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的刻畫,較前幾版還是要更為詳細的。

金庸小說中的明教並不是金庸憑空虛構出來的,它脫胎於現實中的明教,那麼真正的明教是如何誕生的呢?

明教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光明」,《倚天屠龍記》裡明教眾人念的那句「為善除惡,唯光明故」,明教有「光明左使」,明教總壇在「光明頂」,都強調「光明」。對「光明」的信仰,最早可以追溯到「諾斯底主義」關於黑暗與光明對立的二元論上。

在安徽省黃山歙縣金川鄉境內,真有一個光明頂

那麼,什麼是諾斯底主義呢?

諾斯底主義盛行於公元二世紀的歐洲。「諾斯底」一詞在希臘語中意為「知識」,把通過個人經歷所獲得的知識或意識稱為「靈知」(或「真知」)。諾斯底主義包含部分基督教教義,但又混雜著希臘哲學思想、波斯神秘宗教思想等等。因而被基督教定位為異端。

它認為物質世界是邪惡的、黑暗的,而創造物質世界的神更是邪惡化身,正義的真神則獨立於另外一個光明世界裡——靈界。所有人的靈魂都來源於純淨的靈界,而邪惡之神創造出肉體,讓人類墮落在物質享樂之中,從而把靈魂禁錮了起來。諾斯底主義認為,所有的靈魂都是高尚的,與物質的結合才使其墮落,人要禁慾,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與道德修養,才能掙脫物質世界的捆綁,從而回歸「神性」,得到救贖。

相傳,諾斯底派之祖西門馬古士在羅馬上空飛行,被彼得(耶穌十二門徒之一)擊落

諾斯底主義關於光明與黑暗的二元對立,物質與靈魂的墮落與升華關係的相關設定,很多遊戲、動漫、小說都在無意中用到。諾斯底派認為,靈魂的故鄉都應該在特別光明和神聖的地方,而不是物質世界。因此,故事的主角作為正義的化身,一定是「異邦人」,是不屬於故事中的主體世界的。這就是宗教思想對人的影響,你雖然不是信徒,但它的一些設定已經在你的心裡紮根了。

 

眾所周知,保衛地球的奧特曼,其實是來自M78星雲的外星人

超人出生於氪星,在氪星面臨毀滅之際,其父母為其找到了新家園——地球,他被地球人養大,成為守護這顆星球的英雄

除了「光明」,明教另外一個關鍵詞是「聖火」。小說裡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明教眾人念誦經文,有一句「焚我殘軀,熊熊聖火」,而「聖火令」代表明教教主。「聖火」的說法,源於「瑣羅亞斯德教」,它也被稱為「拜火教」或者「祆教」。拜火教曾是波斯國教,它的宗教觀也是二元論,其中的光明之神叫做「阿胡拉·馬茲達」(日本馬自達汽車品牌名出自這裡),而「阿胡拉」正是印度神話中的「阿修羅」。拜火教以火為光明之神阿胡拉的化身,因此這個教派特別崇尚火。另外這一宗教也崇拜牛,小說中胡青牛的名字很可能來源於此。

 

馬自達曾經使用過的車標,中間的菱形代表著火焰

上述諾斯底主義和拜火教都是明教的思想來源,而明教的真正本體則是古代波斯的摩尼教。

摩尼教發源於公元3世紀中葉的巴比倫,由波斯人「摩尼」所創。摩尼教的教義由諾斯底主義的伊朗派系吸收基督教和拜火教的精要,借鑑佛教的輪迴學說,融合而成。小說中明教至高武功乾坤大挪移,借力打力,能把別人的武功化為己用,可以說摩尼教創教用的正是這一原理。

 

明教創始人摩尼畫像

摩尼教的至高神叫做「明尊」,座下有四個護法使者,分別為那羅延、蘇魯支、釋迦文佛和夷數佛。小說中「紫白金青」四大法王正是來源於此。

那羅延,其實是印度婆羅門教中創世神「梵天」的另外一個說法,而紫衫龍王中的龍,其實也來源於印度神話,它是一種水中的大毒蛇,幻化成人形的時候是人首蛇身。小說中紫衫龍王黛綺絲住在靈蛇島,且擅長水戰,曾經與韓千葉在碧水寒潭中比武。

 2019版《倚天屠龍記》中的紫衫龍王

蘇魯支,是拜火教創始人瑣羅亞斯德的別稱。小說中,老二白眉鷹王創立了天鷹教,其實來源於拜火教的鷹圖騰。

釋迦文佛和夷數佛,其本名分別就是佛陀和耶穌。小說中,謝遜作為金毛獅王,它的絕招獅子吼其實本就是佛教名詞,形容佛(或菩薩)講法如獅子威服眾獸一般。至於青翼蝠王,小說中靠吸食人血解自己的寒毒,與基督教中的吸血鬼有幾分相似。可以看出,小說中明教四大法王是與摩尼教四大使者的背景宗教一一對應的。

2019版《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四大護教法王

摩尼教基本教義可以概括為「二宗三際」,「二宗」沿襲了拜火教和諾斯底主義的二元論,也就是光明與黑暗,而「三際」指的是過去、現在與未來。它與佛教一樣提倡禁慾,認為物質的肉體是禁錮純潔靈魂的敵人。純淨的聖人不僅不能吃肉,甚至不能繁衍後代,因為人的肉體是修行的敵人,生了孩子等於壯大了敵人的勢力。正如小說中的紫衫龍王和小昭,作為聖女,是一輩子都不能結婚的。另外摩尼教還有十二種美德,例如「平等」「信心」「忍辱」等,正是對應了小說中的十二寶樹王。

 

電影《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邱淑貞扮演的小昭

摩尼教是多個宗教的集合體,它把其他教派的人設直接就拿過來用,因此在歷史上總被當成異端邪教,小說中滅絕師太老說明教是魔教,其實本來是「摩」教。中國古代造反者多利用「摩尼教」這種秘密宗教組織起義,世人易「摩」為「魔」,稱摩尼為魔王、摩尼教為魔教。又因摩尼教教眾吃素戒酒,故又稱之為「吃菜事魔」教。

摩尼教與景教、祆教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唐朝時被稱為三大外來宗教,中國當時已有佛道兩教。而摩尼教本就是大雜燴,很容易與中國本土的哲學解釋體系對應,宇宙、光明、黑暗,中國化後的名詞就是太極和陰陽,陰是黑暗,陽則是光明。小說中正派武功和人物多是「陽」,比如明教前教主陽頂天,「九陽神功」。而反派武功多是陰,比如成昆的幻陰指,還有周芷若、宋青書學習的「九陰白骨爪」。

 周芷若的「九陰白骨爪」

摩尼教進入中土後前期發展較為順利,且與佛教的彌勒淨土宗相融合,唐朝初期武則天信佛,自稱彌勒轉世,朝廷於是也給摩尼教建立了大雲光明寺。唐武宗時期,推行滅佛運動,佛教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摩尼教也受到衝擊,寺毀僧逐。其後,摩尼教改稱「明教」,且轉為秘密宗教,並成為起事者的組織工具。《射鵰英雄傳》中,黃裳在萬壽道藏中悟出了《九陰真經》,皇帝派他去剿匪,剿的正是當時的明教。《水滸傳》中有徵方臘一段,而方臘正是貨真價實的明教教主。

 

方臘其實是貨真價實的明教教主

元朝末年,明教與彌勒教、白蓮教混合,組成了紅巾軍,其首領韓山童、韓靈兒正是以大小明王的旗號舉義。最後朱元璋把陳友諒、張士誠消滅,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國號「大明」,與起義時「彌勒下生、明王出世」的宣言有關,用現在的話翻譯過來就是「光明的使者來拯救世人了」。

那麼,為什麼明教在歷史上經常造反呢。這與上文講的摩尼教「二宗三際」的教義有關。 摩尼教「三際」的說法與佛教類似,佛教中過去、現在、未來,分別對應燃燈、如來和彌勒,而彌勒在未來是要成為佛陀的。摩尼教強調要追求光明的未來,彌勒佛又是未來佛,所以明教常常與彌勒宗相結合,很多人也喜歡打著彌勒的旗號造反。小說中五散人之一的布袋和尚說不得,原型就是彌勒佛。他手上的乾坤一氣袋,其實就是《西遊記》裡,黃袍怪偷了彌勒佛的用來裝孫悟空的人種袋。

09版《倚天屠龍記》中的布袋和尚說不得

元末的明教和波斯的摩尼教其實已經關係不大,明教這時已經完全本土化,混入了很多中國佛家和道家的內容。朱元璋稱帝後,採納了李善長的建議,下詔嚴禁白蓮社、明教等秘密宗教,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律》,把禁絕「邪教」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在官方的鎮壓之下,明教逐漸式微,最終失傳。而西方的摩尼教,也因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崛起,逐漸邊緣化,現在也難覓其蹤了。

以上就是《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在歷史上的大致來龍去脈。本文只是粗淺的進行了分析,其真正的細節更加複雜。

除了明教,《倚天屠龍記》中其他很多內容都有其歷史原型的。

小說中的乾坤大挪移和聖火令武功,相傳是山中老人霍山所寫,霍山其實不是金庸杜撰的,這個人原名哈桑·薩巴赫,出生於11世紀的波斯,他曾經創立了一個叫做「阿薩辛」的恐怖暗殺組織,於十字軍東徵時期活躍於中東地區。日本動畫《Fate/stay  night》中的assassin(音譯即「阿薩辛」)正是此人。法國育碧公司的看家遊戲《刺客信條》主角也是阿薩辛派的成員。

 

山中老人霍山畫像

小說中小昭常唱的波斯小曲中,有兩句歌詞「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這兩句詞其實由波斯著名哲學家兼詩人莪默·伽亞謨所寫,他的詩作被郭沫若由英譯本轉譯為漢語,取名《魯拜集》。金庸正是參考了這部詩集,並將其套用在了劇情之中。

如上所述,金庸小說的最大的魅力正是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小說中的人物名字、教派、甚至小到一些歌詞,都是有其出處的。讀者在享受劇情的同時,還能得到歷史文化方面的薰陶,獲得情感與知識方面雙重的愉悅享受,我想這也是金庸小說能風靡於世的重要原因吧。

金庸和他的武俠世界

「中國國家歷史讀書月」第九期抽獎活動

(預告:明天進行第十期抽獎)

參與方式:

1. 文章留言後,點擊下方抽獎圖片按照提示即可參加活動。

2. 本次開獎日期是5月10日18:00,抽獎結果會通知到個人。

3.獲獎的讀者收到通知後請準確的填寫個人的郵寄地址和聯繫方式,防止因填錯信息導致我們獎品無法寄出。

4.本次活動的圖書獎品隨機發出。

5.本次活動,所有參與者最多只能中獎一次,即獲獎的讀者將不再進入下次抽獎,以便讓更多讀者能中獎。

6.圖書會在開獎後7天左右寄出,請中獎的朋友耐心等待,有問題及時和我們聯繫。

註:因精選留言數量限制,超出數量的留言不能顯示出來,參加抽獎活動不受影響。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相關焦點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的原型是什麼?3個角度,帶你了解真相
    小說中,還不止一次提到了朱元璋、常遇春等歷史人物。「明教」和這些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究竟有什麼關聯呢?金庸先生寫「明教」又意在何為?本文就從三個角度,帶大家了解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明教」。該教於唐朝憲宗元和年間傳入中土,當時稱之為「摩尼教」,又稱「大雲光明教」,教徒自稱「明教」,旁人卻稱之為魔教。歷史上,確有「摩尼」和「明教」,並非金庸先生虛構。摩尼,出生于波斯帝國安息王朝的巴比倫北部的瑪第奴(今伊拉克境內底格裡斯河畔)。家族信奉基督教。
  • 《倚天屠龍記》中這些角色,原來都有歷史原型……
    一方面,虛構的人物會被安置到真實的歷史進程中去;另一方面,真實的歷史人物,又會被卷到虛構的武俠世界中來。所以,讀金庸,有人能讀出武林之中的現實,有人讀出正史之外的玄妙。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對於元末明初這段歷史做了重新編排。這一次,武俠與歷史,又碰出了怎樣的火花?小說《倚天屠龍記》有著明確的時代背景——元末明初。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與拜火教有什麼聯繫?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與拜火教有什麼聯繫?《倚天屠龍記》一書當中,六大門派圍攻明教光明頂這一片段是全書的高潮部分,主角張無忌以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最後成功拯救了明教,也正是因為這一戰,張無忌從一個毛頭小子一躍成為江湖當中一大門派明教的教主,可謂是一步登天!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四大法王分別是誰 各有何武功絕學
    明教四大法王乃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人物,是明教護教法王,地位僅在教主之下,和光明使者不相上下,四大法王包括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又稱「紫白金青」。
  • 神評: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五散人排行榜 誰最厲害?
    眾所周知,金庸《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地位最高的是教主,其次是光明左使和光明右使,再次是四大護教法王,然後便是五散人。其中明教教主張無忌等人的名字是虛構的,而五散人的名字則見之於史籍或傳說。五散人是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和周顛五人。這五人,有的是歷史上真有其人,有的則是傳說中的神仙人物。金庸借用了這些人物來為他的小說服務,真真假假,虛實莫測。本期,我們一起來看下明教五散人都有誰?哪個最厲害?5 周顛周顛,無名字,人以為顛,喚名周顛、顛仙。明代建昌人(今屬江西永修)。
  •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寫丟的兩個人,範遙和丁敏君,到底什麼結局?
    倚天屠龍記》這部小說是金庸筆下著名的「射鵰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金庸寫《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已經是武俠小說界當之無愧的大宗師,所以此時金庸不管是情節
  • 金庸武俠第一人喬峰,在《倚天屠龍記》裡,結局會怎樣?
    屠龍刀倚天劍斬不斷心中迷夢《倚天屠龍記》喬峰是無數金庸武俠迷心目中的第一大英雄,身懷絕世武功又胸懷天下的俠中之俠。只是,很多讀者也對金庸先生對他的身份設定和結局有些不滿,為什麼這樣的大英雄卻是契丹人,為什麼他最終要如此慘烈的死去?在金庸先生的其他十幾部經典武俠小說中,還有好多位男主角都是有很美好的結局的,比如《鹿鼎記》的韋小寶,《碧血劍》的袁承志,《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笑傲江湖》的令狐衝,《射鵰英雄傳》郭靖,《連城訣》的狄雲,等等。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五大輕功高手,第一張無忌,第二韋一笑
    金庸武俠中,輕功這門功夫,在江湖鬥爭中極其關鍵,江湖相逢,拔刀相向,不外乎兩個結果,勝與敗,無論勝敗,最後起關鍵作用的,便是輕功。即使勝了,輕功不好,也不能斬草除根留下後患,即使敗了,輕功了得,也能死裡逃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倚天屠龍記:這一句話,才是明教能領導反元大業的原因
    在金庸的小說中,有三個門派是一直存在的,它們是明教、丐幫、少林寺。少林寺自不必多少,從唐朝時便已存在,在《倚天屠龍記》中,金庸借崑崙三聖何足道之口,向我們說了一段十三棍僧護唐王的故事。從那時起,少林寺的名字便傳遍武林。
  • 金庸倚天屠龍記續集,矯龍驚蛇錄居然還有續集,號稱倚天大結局
    金庸武俠小說風行天下,於是就有不少武俠作者動起歪心思,寫起了金庸小說的續集。大家比較熟悉的金庸小說續集有《九陰九陽》、《劍聖風清揚》、《誰是大英雄》等等。這其中,滄浪客所寫的《矯龍驚蛇錄》是比較有名的一部金庸續書,乃是金庸《倚天屠龍記》的續集。
  •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有一高手,地位不及五散人,卻能震斷滅絕長劍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的一部經典武俠小說,書中情節波瀾壯闊,比起射鵰、神鵰來更加氣勢恢宏。倚天開頭,就已經是神鵰八十年之後的江湖,此時的張三丰已經百年高齡,一隻腳踏進了「半仙」境界。金庸筆下的江湖經過八十多年的滄海桑田,格局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原型是小明王韓林兒
    金庸小說裡邊和歷史扣得最緊的,歷史人物最多的一本書《倚天屠龍記》。因為《倚天屠龍記》它反映的是元末明初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它裡邊包括像陳友諒、朱元璋這樣絕對真實的人物在裡面出現。可能有的人覺得說也不多呀,也就陳友諒、朱元璋我知道。
  • 《倚天屠龍記》中的趙敏究竟是誰?
    《倚天屠龍記》作為「射鵰」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在時間脈絡上沿襲了三部曲橫跨宋、元、明三朝的大背景,聚焦於元末明初的群雄時代,不可避免地充斥著各色歷史人物,其中就包括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  朱元璋在《倚天屠龍記》中出場有限,但寥寥數筆就勾勒出一個心懷大志且心狠手辣的布衣梟雄形象。雖然他只是在張無忌、趙敏和周芷若等主角光環下的綠葉配角,卻仍然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新版《倚天屠龍記》大結局,張無忌成「傀儡」,明教集體崩人設
    《倚天屠龍記》作為金庸小說中被改編成影視劇最多的作品之一,每一次翻拍都會吸引無數的觀眾。可以說,只要是翻拍金庸的作品,無論質量好壞,最終收視率都低不到哪裡去。而這次由曾舜晞、陳鈺琪等主演的新版《倚天屠龍記》,也同樣如此。
  • 新版《倚天屠龍記》今日完結 楊逍或成為明教教主
    正在熱播中的2019年新版《倚天屠龍記》將於今日迎來大結局。作為金庸老先生仙逝後首部重新演繹的武俠史詩級影視作品,其氣勢恢宏的寫實拍攝、非個人英雄主義的全人物形象刻畫,以及高度還原原著的劇情設定等精彩看點,令新版《倚天屠龍記》備受廣大網友緊密關注。
  • 倚天屠龍記中隱藏最深的不是周芷若是她。。。。。
    今天我們來侃一侃金庸先生「射鵰三部曲」系列的收尾之作《倚天屠龍記》,聊聊其中幾個比較重要的女性角色。雖然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男性角色,但在金庸先生很多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刻畫也是非常出彩的,比如《射鵰英雄傳》的黃蓉、《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飛狐外傳》中的程靈素……這些都是非常經典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在《倚天屠龍記》中,同樣也有著很多成功的女性角色。
  • 金庸小說中,朱元璋出身明教,歷史上明朝真的與「明教」有關嗎?
    眾所周知,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是有歷史原型的,在《倚天屠龍記》中出現的明教同樣如此。在小說中,六大門派將明教稱為魔教,對之頗為忌憚,還曾經圍攻光明頂。但是明教明明是以抗元為己任的,為何成為了魔教呢?在小說的最後,朱元璋將國號定為「明」就是因為他出身於明教,並且在稱帝後對助他奪取天下的明教剷除,然而歷史上的朱元璋對明教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 新版《倚天屠龍記》今日迎來大結局,楊逍可能繼任明教教主
    新版《倚天屠龍記》今日迎來大結局,楊逍可能繼任明教教主2019年新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將在今天迎來大結局。作為金庸仙逝後第一部重新演繹的武俠史詩影視作品,其壯麗的寫實拍攝、非個人英雄主義的刻畫、原始情節的高度還原,使新版本的《倚天屠龍記》受到網友的密切關注。
  • 新《倚天屠龍記》為啥這麼熱?
    新《倚天》雖然是一部製作上有明顯瑕疵的劇,但它抓住了男性的觀劇爽點,借著懷念金庸的熱潮,將大眾的目光再次拉回到那個快意恩仇的俠客江湖,從這個文本裡,我們能看到男性幻想與武俠情懷的結合。2019版《倚天屠龍記》海報金庸的原著《倚天屠龍記》本就是一部非常具有少年質感的武俠小說。
  • 《倚天屠龍記》:滅絕師太為啥那麼痛恨明教?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1972期)文/江湖小魚兒滅絕師太是《倚天屠龍記》中,一個很特別的人物。為什麼說她特別?原因很簡單,因為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性格很複雜的人物。滅絕師太的性質,我們很難定性!這點就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