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書院

2021-02-07 空谷流思

春光四月,薄雲在藍天下自在漫遊。雲雀唱著悅耳的歌,嫩綠的小草聽得如痴如醉,軟綿綿地隨著歌聲在風中搖曳;害羞的桃花聽得入了神,禁不住落下了嬌滴滴的粉淚。春風,給花城送來了慰藉;溫情,催開了了陳氏書院的大門。

多次到廣州,人文景觀領略了許多。自以為對廣州有所了解,其實不然。從秦漢起,廣州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精深博大,我們所知道的只有一二。

有人說,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更是文化科技歷史積澱的演化物,從北京到廣州,文明始終作為與經濟的共存伴隨著城市的成長。而作為實施藏書、教學與研究三結合的書院,在廣州有很多,諸如應元書院、越華書院、白雲書院、渭濱書院、棉州書院、香山書院、明誠書院、鳳池書院、羊城書院、步雲書院、禺山書院、西湖書院、同澤書院、菊坡精舍等。而陳家書院則是規模最大、裝飾最華麗、保存最完好的。

陳氏書院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號稱"百粵冠祠"。書院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動工興建,歷經四年竣工落成,是當時廣東72縣陳姓合族宗祠。由歸國華僑及廣州慈善家陳瑞南、陳照南和陳香鄰等人倡議並建成於1894年。1892年東莞儒生陳伯陶高中探花,官封翰林院編修,光宗耀祖的陳探花於是提倡將陳氏書院建為廣東陳族總祠,陳氏族人便開始更廣泛籌款捐資,匯集各名營造商號進行建築裝修。家祠內供奉陳氏始祖,為廣東各縣陳姓子弟赴省城讀書應試、或訴訟、或議事等提供居所。對陳氏子孫來說,這無疑是福蔭後人的大好事。

書院以「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穿插六院八廊,規模宏大,廳堂軒昂,庭院幽雅,全院的門、窗、屏、牆、欄、梁架、屋脊等處處均配上精美的各式木雕、石雕、磚雕、灰塑、陶塑、銅鐵鑄等藝術品,與雄偉的廳堂渾然一體。主體建築正門兩邊的外牆上,6幅大型磚雕《梁山聚義》、《梧桐杏柳鳳凰群》等,其畫內建築物雕工精細、層次分明,人物神態各異、形象生動,花鳥栩栩如生,其磚雕技藝為近代罕見,可說是驚世之作。尤具特色的還有第二進後側長廊上的柚木屏門雙面鏤雕,分別雕有歷代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20幅木雕,被讚譽為「木刻鋼刀雕就的中國歷史故事長廊」。中路一、二進間的院子內的石欄杆鑲嵌的鐵鑄雙通花欄板「金玉滿堂」、「三羊啟泰」等展示了中國近代鑄鐵工藝的成就。

陳氏書院十一條陶塑脊飾,是廣東現存最大型、最華麗的清代傳統建築裝飾。它由石灣文如壁、寶玉榮等名店製作。脊飾採用誇張而求大效果的造型手法,用陶泥塑造,經上釉和高溫燒制後,再搬上屋頂安裝而成。像「光緒甲午年」上面那一條脊飾鰲魚,便讓人過目不忘了。陶塑脊飾構圖都對稱和諧,色彩雍容典雅。內容多以傳統粵劇戲曲場面為主,兩側配上吉祥圖案。十一條脊飾居高臨下,與華美的灰塑相得益彰。

陳氏書院保存完好的探頭磚雕是廣東「掛線磚雕」風格。各種線條均以平面處理,線條密集蒼勁、纖細均勻;垂直如線,雕工精湛,便有了「掛線磚雕」的叫法。大文豪郭沫若先生於1959年參觀陳家祠時,為其獨特的建築藝術所折服,即席賦詩:「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從陳家祠轉出來時,牆外正是車喧人鬧,塵囂不已;牆內卻是一派祥和景象,柔和的光線投在青磚牆上、投在瓦面上,那一片色彩更加迷人,更加絢麗奪目。我徜徉在這座莊嚴肅穆的百年庭院裡,用心感受著一切,那遠去的琅琅讀書聲仿佛又在耳邊迴響……2006年9月29日,陳家祠周邊又多了一道風景。陳家祠綠化廣場牌坊正式落成,牌坊兩側坊柱上面鐫刻著這副長達318字的「百年荔灣」長聯,講述西關百年史。廣場牌坊高約11米,寬約11米,參考陳家祠石雕、陶塑、鑄鐵件等建築細部和構件的內容和技術工藝設計建造。牌坊最大的亮點是其兩側鐫刻的「百年荔灣長聯」,全聯共318個字,敘述西關歷史名勝。此聯用了3年時間構思而成。我們不妨引錄於此,上聯是:故址尋幽,憶往日西關千年,熱土憑依越嶺,吞吐三江,遠眺摩星,近延花地,雲浮荔影,水漾荷風,碧瓦波心,藏珍稀石刻,華林僧剎,承佛祖禪燈,廣雅黌閭,樹蔥蔥嘉木,八和甘露,育出眾紅伶,泮溪畫舫逍遙,兩岸名廚獻技,楊巷綾羅泛彩,玉墟翡翠流輝,似夢氛圍,疑臨蓬島,塵寰妙界,商海明珠,怎奈曾世亂兵荒,頻罹劫難,落英殘徑,大屋寒凝,趟櫳門邊,洲姝蹤杳,曲壇舞榭,粵韻聲沉,惹多少歸省鄉鄰,柔腸欲斷。下聯是:新晴攬勝,看今朝梓裡半紀,宏圖首濟蒼生,繼弘駿業,前修舊物,續展鴻猷,橋聳煙霞,路連霄漢,白鵝沙面,立雄偉瓊樓,陳氏芸窗,留儒家聖訓,集賢詩社,誦鬱郁詞章,十甫通衢,列傳神鵰塑,夜市霓虹璀璨,百間老店飄香,劇場私夥爭魁,藝苑麗人競秀,如歌歲月,媲美瀛洲,穗城奇葩,佗城瑰寶,更欣悉時平政順,重理清灣,拾趣芳茵,古臺春滿,河湧艇外,浩宇蟾園,柳浦漁汀,南音調婉,令各方觀光遊侶,逸興遄飛。

我以為,這幅長聯寫得真好。但是當我們走出院落,面對這座廣東現存最大型、最華麗的清代傳統建築,還是生發了諸多感慨。想想看,那個時代,那個社會,一個人可以成就那麼大的事業,給後人留下這樣瑰麗的一座宅子,我們現在辛苦一輩子,又能給後人留下什麼呢?

但是,不論如何,祠堂無疑是一種「儒」的物質表現形式,祭祀也無疑是一種「禮」的演化陳釋。追宗敬祖,敦睦九族,宗教教化,前世今生,祠堂的表徵和內容,總是讓我們看到了思想、文化、精神、願望、夢想等在現世中的可操作性。正因為如此,血緣和脈系通過香火的傳續告知生命的因果,從前世到達今生,祖宗是一種根據;我們只有知道從哪裡來,才能獲得先祖的神諭,知道我是誰,要到哪裡去,並獲得現實生存的鼓舞和力量。因此,祭祀不僅是一種集體追懷和崇拜的形式,也是個體心靈願望託付和承諾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溫嶺家風之高龍書院:古意門牆 重揚儒風
    高龍書院所在地為前九份村,原名九份村,可能因與城北街道九份村同名而改今名。高龍書院這幢四合院建築,原為高龍鄉政府辦公處,更早的時候,則是前九份村鄉紳陳啟農私宅。  前九份村現有雲浦陳氏宗祠,陳啟農應當就是雲浦陳氏族人。根據高龍書院提供的資料,陳啟農的這座四合院建築,動工於1909年,歷時三年建成,如此算來,該建築有100多年歷史了。
  • 引領國際健康潮流,美國陳氏太極拳促進會即將揭幕
    陳正雷是陳家溝陳氏十九世·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美國陳氏太極拳促進會是一個由全志願者委員會和工作人員組織的501(c)(3)非營利組織,使命是通過在陳正雷宗師的指導下學習和推廣陳氏太極拳,促進身心健康和太極文化的交流。 同時,發掘適合美國本土發展運作的商業模式,使太極拳真正地發揚光大!
  • 溫嶺家風之高龍書院:古意門牆 重揚儒風
    高龍書院所在地為前九份村,原名九份村,可能因與城北街道九份村同名而改今名。高龍書院這幢四合院建築,原為高龍鄉政府辦公處,更早的時候,則是前九份村鄉紳陳啟農私宅。  前九份村現有雲浦陳氏宗祠,陳啟農應當就是雲浦陳氏族人。根據高龍書院提供的資料,陳啟農的這座四合院建築,動工於1909年,歷時三年建成,如此算來,該建築有100多年歷史了。
  • 修水陳氏:一門五傑 文化世家
    遷義寧以來,陳氏經棚民之家、耕讀之家和官宦之家近兩百年的文化積蓄,走過了家族史上的輝煌歷程,更培育出陳寶箴、陳三立、陳衡恪、陳寅恪、陳封懷五位傑出人物,後世譽之「陳氏五傑」「陳門五傑」。 義寧陳氏留給後世的家規家訓,不僅是每一位陳氏後人立身處世的行為準則,更是激勵整個家族向著更高境界跋涉的精神動力。
  • 福州七大名門家族史,陳氏
    陳寶琛的螺江陳氏 自明嘉靖十七年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螺江陳氏」中進士的有21人之多,為福州地區所首屈一指。
  • 江西義門陳氏:332年不分家後被皇帝強行拆分,載入世界紀錄
    家風和諧的義門陳氏義門陳氏是江西省德安縣的江右民系家族。唐朝時期,他們的先祖陳旺先是定居在廬山樹木叢生的山腳下,後來由於做官,舉家遷至長江南岸的江西九江德安縣。隨著陳氏家族人丁興旺,不斷繁衍壯大,這樣聚族性的大家族就成為了典型代表,在大江南北也漸漸小有名氣。
  • 陳氏家譜
    陳國在媯滿死後,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就是陳氏。除陳完這一支主系之外,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亦以國名為氏姓陳。3.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4.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 中華陳氏最大脈派:潁川郡陳氏
    其中,陳完、陳衍和陳全溫三個支脈隨著聯宗統譜活動深入進行,逐漸融合統稱為潁川陳氏,目前約佔陳姓總人口的80%,6000萬以上。潁川郡陳氏是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歷史悠久,聲名顯赫,帝王將相,人文鼎盛,影響巨大。潁川郡陳氏,枝繁葉茂,德蔭遐荒,後世子孫遍天下,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潁川陳氏始祖陳寔生平:德行澤鄉裡,美譽傳千古。
  • 江山代有才人出,海南陳氏出英豪!
    黃帝是陳姓的血緣初祖,說明陳氏的歷史和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致的。陳氏後裔,是地地道道的黃帝子孫,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敬祖愛國,是陳氏的優良傳統。翻開中國歷史,1840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救國,有一大批陳氏子孫成了英雄豪傑,仁人志士,不怕犧牲,前僕後繼,在為中華民族翻身解放的偉大事業中,做出了輝煌的業績。 記者從《海南陳氏譜》中查找發現,在183位渡瓊始祖中,就有17位進士,6位舉人。從宋朝到清朝,陳氏子孫後代到底有多少進士、舉人呢?《海南陳氏譜》沒有具體記載。
  • 泗陽陳氏源流
    據《泗陽縣誌》(民國版)「氏族」篇記述,泗陽共有八支陳氏,即久在陳、西湖陳、穿心莊陳、張稿陳、下大營陳、陳大莊陳及柴林陳、香莊陳。各支派源流記載如下:久在陳氏:始遷祖無考。元末其先人為避紅巾之亂,隱於蘆花蕩內得免。世居桃源縣崇河鄉久在莊(今南劉集鄉或張圩鄉境內)。
  • 安溪陳氏族譜源流
    近年來,安溪各地陳氏紛紛續修族譜,不少已問世。蓬萊鎮美濱村路尾陳氏昭穆為:永久傳家訓,詩書識谷生。  6《雲山堂陳氏族譜》魁鬥鎮大嶺村陳氏族譜,共六冊。白瀨鄉下鎮村日月星陳氏九世起延用珊格陳氏舊字行:  長發洪積時,儒朝卿伯仲,叔季世紹延,孫曾乃孝友,克建奕丕前。  龍涓鄉安美村陳氏十二世起自編字行為:  天子重英元,文章教士全。中和經國本,孝悌紹宗傳。
  • 惠安陳氏概述
    《閩臺陳氏文化·祠堂卷二》《陳濱陳氏祠堂》記載:唐太子太傅邕公裔傳千枝,鷺島禾山(今廈門店前)後遷居同安縣內官村官山派始祖國鋪(字從義,號四翁)即為其中一脈。沙格陳氏22世一人與王姓因販豬仔遷居塗寨鄭厝。沙格陳氏曾到廣東海域捕魚,遇一支頭戴大義陳帽子的人,對方還請沙格村的吃飯。13、淨峰淨南山後有支陳氏系從南安蓮塘來山後守護金雞祖墓而定居,現24戶百餘人。
  • 古代故事——陳氏女
    陳氏女紹興初年,邵武將軍陳某負責管理倉庫,他女兒美麗而文靜。富家子劉生想娶她,而劉的父母認為陳家窮,又是個官員,擔心結親後會侵吞劉家的財產,沒有同意。陳將軍死後,陳氏女嫁給了一個胡同的黃生。黃家因為某件官司牽連,耗盡了家產,吃飯都成了問題,婆婆讓陳氏女去街上賣衣物,路過劉家的店鋪,劉生看到她很高興,喊進門來招待,給了她一千錢。
  • 廣西北流陳氏宗親聯誼會、北流陳氏文化協會第三屆代表大會召開
    陳氏簡訊 8月23日,廣西北流市陳氏宗親聯誼會、北流陳氏文化協會第三屆代表大會隆重召開!來自各地的陳氏宗親齊聚一堂,共商興族大計,傳承和弘揚家族厚德重道的優秀文化和優良傳統,共同為興家旺族注入生機活力。
  • 陳氏家族的瓦解與「義門」的影響
    呂誨由殿中侍御史出知江州,是嘉祐六年四月,陳氏分家正值其任內,然而呂誨是否疏論陳家太盛,除陳氏家譜之外未見其他記錄。可是,分家是由於朝廷下今一事,各本「義門」陳氏家譜都言之鑿鑿,使人不能不信。而翻檢正史、地方志和有關官員的文集,又得不到印證,叫人不能不疑。這個矛盾怎樣解析?假設事屬虛無,是陳氏後人偽造,那麼他們為什麼作偽?可能是為分家作辯解。
  • 陳姓起源及陳氏家族的歷史
    女真族陳氏 主要系女真族皇族完顏氏所改,有的在金末已經形成。 蒙古族陳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已經降明的蒙古貴族的姓。更多關於陳氏資料請搜索關注公眾號義門陳氏家族。
  • 我們的《陳氏家譜》完成了
    而曾經跟他一起念書的一個堂兄,在1948年時去了臺灣。這位堂兄在1993年的時候回福州尋親,一別45年,這位堂兄很感慨,很想了解自家族系過去幾十年的發展情況,於是就向陳鍾華老人提出寫個陳氏家譜的建議。但是當時陳鍾華還是教育學院的老師,沒有時間去做這個事。  直至2013年,這位堂兄的姐姐(年近90歲)病危,堂兄又回來了。
  • 廈門竟然有這麼多詩情畫意的書院,你打卡了幾家?
    書院循經典中國書院格局,又富有閩南建築風格,周圍還環抱有三棟「學田」 ,均為高品質的文化藝術館,形成了書院氛圍濃鬱的傳統文化聚集區。  漫步篔簹湖畔  夜幕降臨燈光秀起  白鷺女神美輪美奐  為篔簹書院增添了許多靈氣  一起來篔簹書院享受這氛圍哦  金榜書院
  • 陳氏冰火灸新聞曝光
    臺灣陳靜怡---冰火灸的發明人  臺灣陳氏冰火灸讓您在不節食,不運動的同時,只需在足底湧泉穴貼上陳氏冰火灸,
  • 聞名遐邇的貢川陳氏大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陳氏大宗祠位於福建省永安市貢川鎮城南的巫峽頭,是陳氏入閩始祖唐中丞陳雍的紀念祠,是福建陳氏聞名遐邇的大宗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