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案開始偵破的時候,警方對於破案十分樂觀,因為罪犯在現場留下作案工具等遺留物品非常多,共計120件。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品要麼來自於被盜物品,要麼來自於大量生產和販賣的物品,對案件的偵破完全產生不了任何作用。
案發第一現場:府中市榮町府中刑務所北面。
案發第一現場的鴨舌帽:在現場發現的外套裡,有一頂鴨舌帽,大阪市東成區的中央帽子製造,被認為是罪犯的物品。由於開始時對案件偵破過於樂觀,警察們爭相戴著這頂帽子取樂,造成無法提取帽子上的汗液,原本可以查明罪犯的血型。帽子的來源方面,在立川市的帽子店這種鴨舌帽一共被賣掉54個,追查到其中36個買主,還有18個沒有查到。
案發第一現場的煙霧彈:罪犯作案使用的煙霧彈,是橫濱市保土谷區,日本Carlit保土谷工廠製造的「Hi-flare 5」類型,到案發為止,一共賣掉了4190個,在加油站都可以買到。用來包裹煙霧彈的紙,是NHK《電波科學》雜誌附錄的電視機電路圖(昭和43年7月月刊)。
案發第一現場的摩託車:假冒的警用摩託車是一輛被盜車輛(1968年11月19日至20日間被盜),型號是山葉運動型350R1。當年所有的警用摩託車,都是本田生產的,沒有山葉的警用摩託車。這輛車的車身原本是藍色,把手和車鞍都有塗錯油漆後,用汽油擦拭過的痕跡,從被盜到被發現為止騎了428公裡。
案發第一現場的磁鐵:現場發現2塊用來把煙霧彈固定在運鈔車底部的磁鐵,都是從櫃門磁鐵上拆下來的常見物品。煙霧彈上繞了幾圈銅線,由於銅線沒有磁性,結果煙霧彈掉在了地上。磁鐵是由大平製作所生產,案發為止共生產了43240個。
案發第一現場的擴音喇叭:假冒警用摩託車上掛了一個擴音喇叭來冒充警察用的擴音機,由兵庫縣寶冢市的東亞特殊電機製造。同批產品只生產了5個,其中4個找到買主,最後1個在東村山市的施工現場發現被盜。
案發第一現場的報紙:搜查中一段時間後,警方發現粘在擴音喇叭上,大小4mm的報紙碎片。經調查是1968年12月6日產經新聞晨刊主婦專欄「食品信息」標題「品」字的右下方一部分。這份報紙有12個發送點,有13485戶訂閱。警方共花費2年時間,查找到特定的發送點,然而訂閱紀錄已經被銷毀了。
案發第一現場的餅乾盒:假摩託車上還發現了一個餅乾盒,用來冒充警用文件盒。實際上,真正的警用文件盒在普通的摩託車店就可以買到,而現場的餅乾盒和真文件盒相差較大,加上前面提到的摩託塗裝錯誤而導致的擦拭痕跡,可以得出罪犯對警用摩託車不太熟悉。該餅乾盒產量為3萬個,因此無法查找來源。
案發第二現場:裝有三億日元的運鈔車,在國分寺市西元町武藏國分寺跡的橡樹林中被發現。案件發生前有人看到一輛深藍色卡羅拉停在這裡,因此判斷罪犯在這裡換乘該車,並拿走運鈔車中的保險箱逃跑。
案發第三現場:府中市榮町明星學苑高中附近的空地,案發前罪犯藏匿假冒警用摩託車的地點。
案發第三現場的雨衣:深藍色,發現時被扔在地上。雨衣是10年前生產,生產這種雨衣的公司1958年倒閉。雨衣的領子上有洗衣店標記過的痕跡,袖口內側有熨鬥熨過的痕跡。
案發第三現場的卡羅拉:第一輛被盜車輛,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被盜的綠色豐田卡羅拉。被發現時車門半開著,雨刷沒有關,車窗只關了一半。
案發第四現場:小金井市本町團地停車場。案發4個月後,罪犯在第二現場換乘的深藍色卡羅拉,在這裡被發現,車上裝著空的保險箱。團地停車場人多眼雜,罪犯想在這裡把現金從保險箱中拿走並不容易,也可能是在別的地方把錢取出後,僅僅將車和保險箱丟棄在這裡。此外,團地停車場還發現了其他一些被盜車輛。
案發第四現場的卡羅拉:搶走運鈔車後,罪犯換乘的深藍色卡羅拉。案發後,警方一直在尋找這輛車,但直到4個月後才被發現,原因是該車被蓋著車衣,不容易被發現。原本用來裝現金的空保險箱被扔在車裡,根據航空自衛隊的航空照片拍攝,該車輛在案發後第2天就停在這裡了。
案發第四現場的泥土:在保險箱上發現了一些泥土,精密分析結果表明,這些泥土來自國分寺市戀窪雜木林,距離案發現場約4公裡,農林省林業試驗場的鑑定認為,這些泥土和第二現場土壌接近。警方大規模搜索了戀窪附近地區,結果仍然是一無所獲。
案發第四現場的摩託車:本田摩託DREAM,警用摩託的車型,1968年11月9日被盜,這輛車只開了60公裡並且有跳火的問題,罪犯原本可能想改造這輛車。
案發第四現場的其他被盜車:3輛不同型號的日產天際線,全部蓋著車衣,很難被發現。1971年,警方委託工科學者額田嚴鑑定,得出是集團犯罪的結論,原因是車衣打結方法有所不同。
案發第四現場的賭博用品:在其中一輛被盜車中,發現了府中東京競馬場附近咖啡店的火柴,平和島賽艇的廣告,兩本賽馬雜誌和體育報。經過核實,這些都不屬於原車主,由此可見,罪犯喜歡賽馬和賽艇。
案發第四現場的女人的耳環:在其中一輛被盜車中,發現女人的耳環。經過核實,也不屬於原車主,懷疑罪犯中有女性或同性戀者。
案發前的恐嚇信:通過對恐嚇信上郵票的唾液檢測,發現罪犯之一是B型血型。恐嚇信裡的文字是從雜誌上剪下來,拼湊而成的,而被剪的雜誌之後用來包裹煙霧彈。
多摩農協的恐嚇信與日本信託銀行的恐嚇信,語氣上有如下相似點:使用「司機」,「現在是一生一次的機會」,在詞句之間多用空格,強調之處使用點線記號(「●―●―●」)。使用「我們」,說明罪犯可能不是一個人。使用「電線桿子」而非電柱,可能是電信公司相關人員。
拼湊恐嚇信和包裹煙霧彈的兩本雜誌:《電波科學》和《近代映畫》。警方試圖從閱讀兩本雜誌的讀者中入手,但前者內容專業,一般專業人士才會閱讀,後者內容文藝,屬於文青雜誌,同時喜歡兩者的人群幾乎很難找到。恐嚇信上的字是從線路圖上摳下,線路圖是裝配電視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判斷罪犯並不喜歡電子技術。最後警方認為,罪犯有意買了兩本風馬牛不相及的雜誌,為了擾亂搜查,而用詞異於一般人的原因,則是因為剪貼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