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現身重慶市江津區西湖鎮綦河江畔。新華網發(劉明生 攝)
隨著北方天氣逐漸轉冷,很多候鳥開始南遷避寒越冬。近日,重慶江津綦河流域迎來了一群「貴客」,它們就是有著「鳥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是東亞特有珍稀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和國際瀕危物種,數量極其稀少。它喜歡棲息於水流湍急、河水清澈、有激流淺灘及魚類資源豐富的河流,對水質很「挑剔」。
中華秋沙鴨數量的多少與溼地生態環境的好壞密不可分。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冬季,綦河發現中華秋沙鴨以來,中華秋沙鴨已連續8年來重慶越冬,數量也在穩中有升。根據重慶觀鳥會的調查統計,2013-2014年越冬季,重慶發現中華秋沙鴨數量達到了35隻。到了2016年-2017年越冬季,中華秋沙鴨已達到61隻。
事實上,隨著自然生態的持續向好,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愛上了這座城市。近年來,重慶每年都有鳥類新紀錄的誕生。2019年發布的《重慶鳥類名錄4.0(2019)》對外公布了重慶首次發現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的情況。
今年5月,在江津四面山,通過紅外相機拍攝,首次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林麝。11月初,世界瀕危鳥類——紅腹角雉現身重慶南川金佛山。近日,紅嘴鷗過境重慶,並在主城兩江交匯地等地大量聚集。
重慶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雷波認為,野生動物對生態環境的變化較敏感,其種類和數量是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最直接的反映。野生動物在渝「頻頻露面」,表明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功能在持續恢復。
檢測人員正在進行水質檢測採樣(資料圖)。新華網 彭博 攝
鐵腕治汙 嚴守生態安全「生命線」
「做夢都想著龍溪河能恢復清澈見底的樣子,沒想到如今我也能做貢獻。」看著昔日的「臭水河」華麗蛻變,龍溪河墊江段的民間河長譚軍很感慨。
龍溪河是長江一級支流,流經梁平區、墊江縣、長壽區,全長229.8公裡,流域面積3280平方公裡。不過,就在5年前,這條墊江縣的母親河還在經歷「陣痛」。「龍溪河水體汙染最嚴重時,水質達劣Ⅴ類。」譚軍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墊江人,龍溪河承載著抓魚摸蝦的童年記憶,他曾為龍溪河的汙染深感痛心。
為徹底治理龍溪河,近年來,墊江著重在治理工業水汙染、治理城鎮生活汙染、防治農業及農村汙染三個方面發力,大力實施精準、重點、共治「三攻堅」,並針對清理出的涉水汙染源,採用清單式管理、銷號式驗收等方式,實行掛圖作戰、精準治汙,汙水漸漸清了。龍溪河流域水環境治理,也曾作為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典型經驗被通報表揚。
治理一條河、提升一座城。龍溪河的治理只是重慶市鐵腕治汙改善全域水生態環境的縮影。近年來,重慶市通過建立重點流域整治清單拉條銷號管理制度和重點河流水質數據會商制度、定期評估重點流域水質改善成效、組建隊伍對重點流域實行常態化監督指導、為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提供技術支撐、等方式,讓綠水長流。
值得一提的是,為守護一江碧水,今年7月,川渝兩地生態環保系統還在跨界河流新盛河流域探索建立了生態環保跨界聯動督察機制。兩地生態環保督察機構及屬地生態環境部門在前期聯動問題摸排、互享問題線索的基礎上,聯合排查、核查新盛河(任市河)流域內生活、工業、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蓮藕種植等汙染問題,深查問題根源,並督促整改。如今,通過雙方共同努力,新盛河的水質已從原來的Ⅳ類水轉變為連續三個月達到Ⅱ類。
截至11月20日,重慶市出動執法人員12萬餘次,開展整治汙水偷排直排亂排專項行動,發現問題點位1434個,已整改1404個,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全部整改完成。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始終堅持重點治亂,鐵腕治汙,採取綜合手段,始終保持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的高壓態勢,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嚴守生態安全「生命線」。
檢測人員正在進行大氣檢測採樣(資料圖)。新華網 彭博 攝
重拳護「藍」 讓山城「氣質」更佳
「藍天常在,呼吸的空氣更清新了,這就是我這幾年最真切的感受。」胡博說,他是一名油煙淨化設施專業維護工程師,工作內容是檢查淨化設備、清洗濾網、調試安裝。
最近,不少曾備受居民投訴和厭棄的餐飲門店在胡博的幫助下,迎來了新氣象。
「以前沒裝油煙淨化設備,就是用風機直排到大氣,經常受到周邊小區居民投訴,經營也常常受到阻礙。」萬盛一家大排檔的老闆李德軍說,去年安裝了淨化設備後,與周邊居民的關係好了起來,生意也愈發多了起來。
餐飲油煙,是困擾居民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年初,重慶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針對重點領域和突出問題,制定了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明確了2000多項重點工程,餐飲油煙整治就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截至目前,在控制生活汙染方面,重慶完成公共機構食堂油煙整治3085家,餐飲業油煙整治6298家,劃定高汙染燃料禁燃區3181平方公裡。
同時,重慶還嚴抓柴油車整治、廢氣深度治理、分級管控城市揚塵。在控制交通汙染方面,重慶實施主城區部分道路高排放車輛限行,累計淘汰治理老舊柴油車6.1萬輛;在控制工業汙染方面,累計完成19臺共802萬千瓦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700餘家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800餘家工業爐窯廢氣治理升級改造、223臺燃氣鍋爐清潔能源改造、1000餘臺燃煤鍋爐淘汰;在控制揚塵汙染方面,創建和鞏固揚塵控制示範工地、示範道路2500餘處,中心城區主要道路機掃率達到93%,綠化覆蓋裸露地697萬平方米。
此外,川渝兩地還持續深入開展了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截至目前,雙方已聯合開展聯動幫扶5輪次,檢查企業242家,移交問題線索159條,聯合執法查處違法違規問題27起。
環境就是民生,碧水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將著重強化汙染天氣預測預警應對,強化指導幫扶,狠抓應急應對,加強宣傳引導,全力爭取每一個「藍天」,讓山城「氣質」更佳。
這是無人機4月8日拍攝的重慶城市景觀,城市生態躍然而出。新華網發(王正坤 攝)
綠色生態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2019年,長江幹流重慶段總體水質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6%,長江支流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今年1—10月,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為優,42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7.6%,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
據悉,2013年,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06天,2019年達到了316天,比2013年增加了110天。今年,截至11月24日,重慶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04天,同比增加16天;其中優的天數127天,同比增加19天,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PM2.5濃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9%。同時,全市有31個區縣空氣品質優良天數超過300天,較去年同比增加15個。空氣品質評價六項指標首次實現有監測記錄以來全部達標,為歷史最好水平。
當地學者認為,近幾年,通過持續加大汙染防治力度,加強源頭管控、科學治理,壓實監管責任,持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慶市的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持續改善。紅嘴鷗、中秋秋沙鴨等野生頻頻來渝過冬,正是重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重要體現。
「藍天白雲、綠地青山,綠色生態的生活環境才能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重慶將始終把環境治理這項系統工程當成重大民生實事緊緊抓在手上,全力守護青山綠水藍天,建設山清水秀的美麗重慶。」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