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俗話說: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句話在中國深入人心,是因為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的。
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發展的的鼎盛時期,尤其隨著淨土宗祖師的發展,出現了"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信仰盛況。
那為什麼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在中國如此受到歡迎呢?首先還是要從中國佛教的主要教派——淨土宗說起。
01阿彌陀佛的信仰
阿彌陀佛的信仰就是淨土宗的核心觀點。
《佛說阿彌陀經》雲:『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極樂淨土是曾經的法藏比丘在修行時發願建立的一個世界。法藏比丘已經成佛,就是阿彌陀佛,他發願建立的極樂世界也隨著他的成佛而完成。
關於阿彌陀佛的經典,主要集中在淨土三經之中,也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觀無量壽佛經》。
這些經典中,不但講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況,也說明了阿彌陀佛的大願,同時還教授了如何能夠去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
東晉的時候,慧遠大師在廬山東林寺創建道場,率眾精進念佛。後來蓮社中的123人,都顯現出往生淨土的瑞相,所以被傳為佳話。
而這時的淨土宗還只是雛形,到二祖善導法師時,才確立了三經一論的理論依據和「持名念佛」的修法。唐宋以後,淨土宗的信仰逐漸開始在民眾中廣為流傳,成為佛教主流宗派之一。
02淨土宗的發展
淨土宗的理論中,只要誠心持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念佛就會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淨土宗的信仰得以廣泛流行,是因為它對於一般佛教信徒來說,是最方便簡易的修行方法。過去很多信眾的文化不高,很難深入經藏去理解經典的意思,而對於很多修行的方法也都在時間和修法上相對複雜和繁瑣。
而在淨土的修行法門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能對阿彌陀佛有堅定的信念,並且真心發願往生西方淨土,那麼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因為這種方法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在是簡單方便,又能夠有所成效,所以這種淨土的信仰也就隨著淨宗祖師們的傳播而迅速發展成為普遍的一種信仰了。
所以在隋唐時期,民間形成了普遍信仰的阿彌陀佛的文化習俗,也就成就了「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句話的前半句。
03觀世音菩薩的信仰
說到觀世音菩薩,在中國就更是家喻戶曉,幾乎盡人皆知了。他早已經融入到中國的文化之中,成為中國人普遍的信仰之一。
佛經中說:觀世音是正法明如來的化現,為利益眾生而顯現為觀世音菩薩,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
同時,觀世音菩薩也是西方極樂世界中三聖的一尊, 也是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將來繼承阿彌陀佛位的菩薩。
佛經中關於觀世音菩薩的經典有很多,而最為著名的就是《妙法蓮華經》。在《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就是專門講述觀世音菩薩事跡的。
而隨著《心經》的廣泛傳播,也使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得到了發展。而能夠發展到「戶戶觀世音」的地步,還是更多源於觀世音在民間的眾多傳說故事。這些傳說故事,一傳十、十傳百,從西域開始,傳遍了中國的東西南北,也從西晉開始,一直傳承到今天。
04觀世音菩薩的傳說
觀世音菩薩的信仰之所以成為最普遍的信仰,還是源於民間眾多的傳說故事。
佛經中說: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
而佛經中的說法,在民間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並流傳著很多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傳說故事。
最早是西晉時期的北涼國王沮渠蒙遜得了大病,所有的醫生都束手無策。這時,來自印度的曇無讖法師勸他讀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沮渠蒙遜遵照指示誠心地讀誦,真的疾病痊癒。所以,他開始在國內廣泛傳播《普門品》,使得觀世音菩薩的信仰開始在民間傳播開來。
此後,越來越多的人收到觀世音菩薩信仰的影響,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靈感事跡故事也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講說,這些人都說是自己親身經歷並記錄,且從古至今從未斷絕。
所以,隨著觀世音菩薩事跡的廣泛流傳,也就逐漸形成了「戶戶觀世音」的民間盛況。
結語:「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這是從隋唐時期開始形成的中國民間信仰,一方面體現了當時的百姓對於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的虔誠信仰,另一方面也顯示出中國佛教文化的普遍性。
現在,中國的佛教也依舊是民間主要的信仰之一,而中國佛教的文化也早已經融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血液之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破除迷信,正確了解佛文化,我是紅塵法遠,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