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
觀世音菩薩,又名觀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是我們中國老百姓最為熟悉的菩薩,婦孺皆知,深入人心,他既是四大菩薩之一,也是西方三聖之一。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合稱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左右脅士,輔佐阿彌陀佛接引十方有情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在佛教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徵,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感應事跡,不可勝數。
為什麼叫觀世音菩薩呢?佛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講到:
「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只要眾生遇到苦難、急難,能夠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觀世音菩薩就會有求必應,即時前往拯救解難,並且跟我們中國人特別有緣。觀世音菩薩在我們中國民間,有著廣泛的信仰基礎,尤其是在南方,素有「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傳說。無論是在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觀音菩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成佛,法號正法明如來,現在只是以大悲願力,倒駕慈航,示現菩薩身份尋聲救苦,廣度眾生。
觀世音菩薩有三個紀念日:
一是農曆二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誕辰日;二是農曆六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三是農曆九月十九,是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總結起來有十二大願:
一、廣發弘誓願;二、常居南海願;三、尋聲救苦願;四、能除危險願;五、甘露灑心願;六、長行平等願;七、誓滅三途願;八、枷鎖解脫願;九、度盡眾生願;十、接引西方願;十一、彌陀受記願;十二、果修十二願。
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觀音菩薩大願圓滿,不僅能在西方極樂世界,還能在娑婆世界廣度眾生,能夠適應不同眾生的要求,隨類化現,隨機說法。他在娑婆世界的道場,於南印度之南的海島山上。佛典雲,海上有山名補怛落迦,觀世音菩薩以大悲隨順入生死海故,居於此山。在我們中國漢地,浙江的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而在藏地,布達拉宮則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的第一道場。
值此殊勝節日期間,敬請大家吃素念經、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