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宇航:向世界最大固體火箭發起衝擊

2020-12-24 中國經濟時報

 文 | 《衛星與網絡》李剛

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近日公布了兩型固體運載火箭計劃,首型火箭中科一號甲(ZK-1A)計劃2021年9月首飛,2022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第二型火箭中科二號(ZK-2)計劃2022年12月首飛,2023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中科一號甲和中科二號火箭的起飛質量分別為135噸、343噸,邁入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行列。

固體火箭日益「壯大」,瞄準更大用戶市場

固體運載火箭一直是各航天強國運載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簡單、可靠,射前無需加注推進劑且可長期整箭存儲,操作簡捷、響應快速、發射高效。在應用領域軍民兩用,既可用於軍用和應急快速發射,也可以日常發射民用和商用衛星。固體火箭使用靈活便捷,對發射場依賴程度低,極大地豐富了火箭的使用和發射模式,可以從陸地、海洋甚至空中發射,能夠有效緩解發射場資源緊張局面。

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低軌中小衛星發射高峰期,固體運載火箭是中小型衛星、追求效率的星座組網發射的最優選擇之一。

但因受到製造、運輸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固體火箭的運載能力不高。常見固體運載火箭的太陽同步軌道(SSO)運載能力不超過1噸。這樣就造成了平均到每千克上的發射成本並不低,而且很難發射大型衛星,也不能大數量一箭多星組網發射。

隨著固體運載火箭技術的進步和能力的提升,固體運載火箭也在日益「壯大」,運載能力的不斷突破,大大擴展了固體運載火箭的服務範圍。

首飛於2012年2月的歐空局織女星(Vega)火箭就是一個典型代表,700千米SSO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了1.5噸,歐空局還在研製推力更大的織女星-C火箭,運力將提升到2.2噸(700千米SSO軌道)。

無獨有偶,中國也在積極研製更大的固體運載火箭,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在快舟一號甲火箭穩定提供商業發射服務之後,於今年7月10日首次發射了運力更大的快舟十一號火箭,其發射質量達78噸,箭體直徑2.2米,700千米SSO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長徵十一號火箭是一種重58噸,700千米SSO軌道運載能力420千克的小型運載火箭,其在研的改進型號長徵十一號甲,起飛重量則增加到115噸,箭體直徑增加到2.65米,700千米SSO能力將達到1.5噸。

而中科宇航本次公布的兩款固體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4噸,起飛重量在全球現役、在研固體運載火箭中位居前列,進一步實現了大型化,將有效滿足全球尤其中國商業航天發射的旺盛需求。

百噸級起步,全球首款CBC構型固體火箭

中科系列固體運載火箭起步較高,起飛質量都超過百噸,包括中科一號(ZK-1)和中科二號(ZK-2)固體運載火箭,其中中科一號火箭經過簡化構型衍生出中科一號甲(ZK-1A)和中科一號乙(ZK-1B)兩型火箭。

中科宇航固體運載火箭型譜

中科一號的芯一級到芯四級分別使用200噸級、100噸級、50噸級和10噸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捆綁4個固體助推器,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可達3噸。中科一號甲火箭為無助推型號,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噸,其中700千米SSO軌道運力為1.33噸,不僅遠超過國內型號,也超過了美國米諾陶4火箭的1.1噸和歐洲織女星火箭的1.5噸。中科一號乙為並聯兩臺固體助推器的捆綁火箭,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約為2.5噸。總而言之,通過模塊化和組合化設計,中科一號火箭及其衍生型中科一號甲、乙型號覆蓋了近地軌道2~3噸的運力範圍,可以滿足很大一部分近地軌道任務的發射需求。

ZK-1A固體運載火箭示意圖及相關參數

中科二號火箭可以說是固體火箭家族中名副其實的「胖子」。其芯一級、芯二級、助推器均繼承中科一號成熟的一子級模塊,並沿用中科一號的四級發動機。在2.65米直徑固體火箭芯級外側捆綁並聯兩枚同樣的固體助推器,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之一,火箭總長度39.7米,起飛質量343噸,700千米SSO軌道的運載能力提高到了3.55噸,不僅遠高於尚在研製中的織女星-C大型固體運載火箭,甚至高於現役的長徵二號丙、長徵四號乙和長徵四號丙中型液體運載火箭。中科二號火箭還使用了4米和4.2米直徑的大尺寸整流罩,足以滿足大中型衛星或大數量小衛星組網發射需求。

ZK-2固體運載火箭示意圖及相關參數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二號火箭使用了固體運載火箭中極為少見的通用助推芯級(CBC,Common Booster Core)方案。CBC是指採用同樣的火箭級段組合起來,成為火箭一級,能夠有效簡化設計、製造和流程控制,美國的德爾塔IV重型火箭、俄羅斯的安加拉和美國的獵鷹重型火箭就採用了這樣的思路,不需要研製新的更大推力發動機,最大程度縮短研發周期和成本,多快好省地大幅提高運載能力。但在固體火箭上,CBC方案的採用還是第一次。

德爾塔4、安加拉、獵鷹重型的CBC構型圖(均為液體火箭)

ZK-2固體運載火箭CBC構型捆綁設計

多舉措降成本,先進性可圈可點

傳統固體運載火箭存在單位發射成本過高的問題,但和液體運載火箭一樣,火箭越大單位發射成本越低。中科一號、二號有固體火箭中最低廉的發射成本,CBC構型的使用也進一步降低了發射成本。

為了簡化發射準備操作流程,中科一號甲火箭使用了地面測發控和箭上航電一體化設計,可以用筆記本遠程控制發射。發射系統採用了三平一垂設計,進一步縮短了發射準備時間,減少了發射場租金成本。

經過綜合測算,中科一號甲固體火箭的發射價格目標為7萬元/kg,將成為目前世界起飛質量最大、綜合成本最低,性價比國際領先的固體運載火箭。

中科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在追求低成本的同時,也實現了多項技術先進性,例如擁有較高的運載係數。運載係數指的是入軌載荷佔火箭起飛質量的比例,它是運載火箭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運載火箭綜合設計水平的重要體現。SpaceX的獵鷹九號火箭備受追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運載係數在現有火箭中獨佔鰲頭。中科一號甲火箭近地軌道運載係數遠超1%,700千米SSO軌道的運載係數也接近1%,是當今固體運載火箭中的楚喬,比日本艾普斯龍(Epsilon)固體運載火箭的0.5%高得多,甚至超過了一些老款的液體火箭。

火箭首飛在即,前景值得期待

中科一號甲和中科二號火箭的研製進展順利。中科一號甲預計2021年9月首飛,2022年投入商業發射市場。中科二號預計2022年12月進行首飛,次年具備商業發射能力,未來可通過更換液體末級組成固液混合火箭進一步提高運載能力,拓展發射靈活性和適應性。屆時,中科二號有望成為國內,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發射成本最低的固體運載火箭,中科宇航將在商業發射市場上成為一個有力競爭者。

相關焦點

  • 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張曉波與中科宇航公司研究推進航天產業發展工作
    12月17日,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張曉波與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座談,就企業在穗產業布局、未來發展規劃以及廣州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基礎與優勢等情況進行了交流和探討。座談會上,北京中科宇航探索技術有限公司表示,廣州產業體系完備、製造業基礎雄厚,製造業綜合實力和配套能力居全國前列,能夠為航空航天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助推,希望能早日在廣州開展產業布局。
  • 航天「大力士」 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分段式助推器
    2020年12月30日上午11時32分,我國最大的分段式固體火箭發動機——民用航天3.2米3分段大型固體火箭發動機在陝西西安試車成功。該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以下簡稱航天四院)自主研製生產,是迄今國內直徑最大、裝藥量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固體分段式助推器。在運載火箭領域,固體發動機主要作為全固體運載火箭的主發動機、捆綁式運載火箭的助推發動機使用。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並在他的這篇論文中繪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推進劑的火箭構造圖,從而為火箭的設計發展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赫爾曼·朱利葉斯·奧伯特 (Hermann Julius Oberth ,1894年6月25日-1989年12月28日)這位歐洲火箭之父,世界三大航天先驅之一,他將現代火箭向實用軍事化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 航天史最大慘劇,明知零件有問題仍堅持發射,7名太空人化成焦炭
    「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北京時間1986年1月29日,在甘迺迪宇航中心39B發射臺,「挑戰者」號將進行第10次任務,根據計劃,「挑戰者」號將在空中逗留6天多的時間。在7名太空人中,克裡斯蒂娜·麥考利夫是當時最為特殊的一員,她是通過選拔產生的平民代表,她將在太空通過電視向美國和加拿大250多萬中小學生講授兩節太空課,還將在太空梭上參加幾項科學表演。
  • 世界各國火箭縱談:美歐
    ,裡面裝的就是液氧/液氫,另外在這個大罐子兩側,還裝有兩個固體的助推器,這個助推器是裝有降落傘的,用完之後可以回收。但它有一個很冷門的火箭,倒是搞得不錯,這就是人牛怪系列火箭,也叫米諾陶火箭,這是一種固體火箭,雖然相比於液體火箭,固體火箭有著推力不可調、燃燒不穩定、燃料成本高等劣勢,但它的優勢在於,固體燃料可以長時間儲存,所以發射固體火箭之前,一般都不需要很複雜的準備,這個戰略意義是非常大的,比如說我的衛星突然壞了,急需補充,這時候就需要固體火箭登場了,因為這哥們是說幹就幹,不矯情。
  • 帶領勇士重回正軌的庫裡,準備向第3座MVP獎盃發起衝擊了?
    現如今庫裡和勇士重回正軌,是不是意味著他可以向個人第三座MVP獎盃發起衝擊了? 字母哥連續當選兩年已有審美疲勞,且今年雄鹿不如過去兩季強勢;萊昂納德本賽季表現不再那麼突出,首期MVP榜排名甚至不如隊友保羅喬治;哈登身在火箭心在他隊,從而影響自己的狀態;兩個表現優異的大個子恩比德和約基奇,前者已經出現出勤率問題,後者所在球隊因為鋒線人員流失影響了戰績;東契奇數據全能依舊,獨行俠戰績較勇士無優勢,庫裡王者歸來的傳奇色彩比東契奇在評委中更能產生深刻印象。
  • 新材料爭奪戰:廣東向世界發起衝擊
    廣東,全球材料領域的新競爭者,正向壟斷上一代材料的發達國家發起衝擊。  2019年,廣東前沿新材料產業營收約500億元,規模並不大,也存在材料創新系統能力不足、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國外技術封鎖加劇等挑戰。
  • 用奮鬥譜寫新時代航天固體動力壯美凱歌!
    在這次舉世矚目的重大工程任務中,四院為火箭系統提供了正推火箭、消氫點火裝置、碳碳密封環等產品,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了表採機械臂關節電機、單元推力器組件和特種壓力傳感器,再次不辱使命,交出了出色答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成功,正是航天人心懷夢想、不懈奮鬥結出的碩果。
  • 薇婭賣火箭是什麼情況 薇婭賣火箭定價多少錢
    4月1日晚,薇婭直播間上架了有史以來最大隻的土特產—來自湖北的「快舟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服務,原價4500萬的「快舟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服務,薇婭直播間直接優惠500萬,也就是4000萬!  薇婭的淘寶直播間火箭連結上架後5分鐘內有800多人拍下定金,秒搶火箭的買家也是非同小可的厲害,是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它研發的「吉林一號」開創了我國商業衛星應用先河,也創造了一個研發團隊一箭成功發射四星的歷史。  火箭發射服務的詳情頁顯示,本次賣的是火箭發射服務和品牌服務,包括任務冠名、箭體和發射車車體廣告,購買者可親臨現場觀摩發射。
  • 簡單火箭2基礎教程
    熟悉是因為總是能看到某某火箭的成功發射,其中最振奮人心的應該非中國長徵火箭莫屬了,至2020年,中國已經連續兩年奪得火箭發射數量的世界冠軍,而陌生則是因為火箭製造與應用背後的原理很少被人所熟知。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在這裡,我將通過簡單火箭2帶領大家認識火箭的世界。
  • 重慶合川攜手中科潤資,打造氣凝膠產業集群,建設氣凝膠之都
    氣凝膠被譽為可以改變世界的新材料,這種新材料製成的系列新產品有望很快從重慶合川生產出來,投入到全球市場。9月23日,由中科潤資(重慶)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資打造的氣凝膠產業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在重慶合川工業園區試運行投產,標誌著合川打造氣凝膠產業集群、建設氣凝膠之都邁出堅實步伐。
  • 兩個月10次發射 這些「神操作」讓中國火箭各有所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以下簡稱一院)型號設計師錢航以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為例,向科技日報記者進行了介紹。 不同類型火箭各有所長今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上演了首秀。未來,這型「大火箭」將在中國空間站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 太空人的太空衣頭盔玻璃會不會起霧?為什麼?
    霧氣簡單來說就是水汽,在我們戴上頭盔後,頭盔將我和外界空氣隔離開來,頭盔玻璃的外部與空氣同溫度,而玻璃的內部也就是裡面的部分,開始由環境溫度逐漸向我們呼出氣體的溫度靠攏。在起初,我們呼出的氣,遇到不如我們溫度高的玻璃,熱遇冷,水蒸氣就會在玻璃上凝結,形成所謂的霧氣。
  • 新探測器、新飛船、新火箭……你方唱罷我登場
    2021經過了不平凡的2020年,2021年的世界航天可謂是繁花似錦。各種新探測器、新飛船、新火箭在經歷漫長的研發製造測試後,即將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阿聯的「希望號」僅是環繞探測器,其「剎車」入軌是最大的挑戰。而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火星車則要經歷航天強國的「必考題」,也就是曾使蘇聯、歐洲眾多探測器折戟的「黑色7分鐘」的考驗。好在「毅力號」延承了「好奇號」的成熟著陸方案,但科學載荷上推陳出新,其搭載的靈巧號火星直升機使人類首次在火表具備了公裡級的機動能力,而採樣封裝機構更是拉開了火星採樣返回系列任務的序幕。
  • 疫情衝擊之下,美國社會發起了哪些文藝扶持計劃?
    在全民受到衝擊的特殊狀態下,社會力量的相互扶持對於社會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能夠在政府扶持之外繼續修復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幫助各行各業的人們走出困境。美國社會存在大量的基金會組織,為因新冠肺炎疫情受到衝擊的文藝工作者提供必要的資助。
  • 史上最大規模的合體秀真愛,衝擊七龍珠世界紀錄
    文章的最後將出現千萬龍珠粉絲衝擊世界紀錄的大門,全民合體現在才正式開始,更有讓你口水直流的蘿莉主播邀你合體! 全球龍珠粉為七龍珠三十周年獻禮七龍珠世界紀錄就是這個525合體日,引爆出龍珠強大的影響力!原來,這一切背後最大的功臣是《龍珠激鬥》手機遊戲為了實現粉絲們致敬七龍珠的心願,特意發起一波龍珠合體照衝擊世界紀錄的活動!
  • 去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航空宇航學院讀研怎麼樣?
    近年來,由於中國的崛起,尤其是「登月、探星」及「空間站」等,世界大格局在變化,人類開始不斷向太空探索,航空航天似乎慢慢就熱起來了,轉而變成了大熱門。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是在「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光電研究院」的基礎上整合組建,於2017年7月29日由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
  • 世界地球日〡中科星圖「天眼」守望美麗星球
    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當前,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大氣汙染等環境問題困擾著人類共同生活的美麗星球。如何更好地保護地球,成為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中科星圖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移動採集終端、人工智慧變化檢測等先進技術構建了「天地一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了區域生產建設項目和重點區域信息化監管全覆蓋,為推進區域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良性發展創造條件。
  • 算算如何研發一款固體版本的SS18洲際飛彈?
    對西方世界來說,有一款蘇聯時代研發的重型洲際飛彈是他們永遠也揮不去的沉重心病,這就是SS18液體洲際飛彈。這種飛彈改進版發射全重200.6噸,投射重量由早期的5.8噸增加到8.8噸。改進版全長36米,彈徑3米。理論上最大可以攜帶接近40個彈頭或者重型誘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