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有兩部動作片異軍突起,一個是讓基努·裡維斯以約翰·威克這個角色再度紅遍全球的《疾速追殺》,另一個則是丹澤爾·華盛頓與導演安東尼·福奎阿二度合作的《伸冤人》。主角同樣都是見人殺人、無人可擋的人間兵器,兩者的作風卻差異不小,羅伯特特·麥考爾跟約翰·威克比起來,顯得低調沉穩許多。
《伸冤人2》的故事架構與第一集很類似,都是以主線劇情混雜羅伯特到處助人的小故事,第一部是對付尋仇的俄羅斯黑手黨,第二部是追捕殺害好友的兇手,但是《伸冤人2》多了開導油漆小弟麥爾斯的支線,使得敘事節奏比起第一集較為緩慢、鬆散一些。
畢竟是續集作品,如果再玩第一集的套路,丹澤爾·華盛頓大概不會願意回歸。因此第二部進一步挖掘麥考爾的過往與內心,妻子的早逝、麥考爾在任務中刻意製造自己死亡的假象等等,麥考爾與麥爾斯的互動點出了中下階層的黑人青少年所面臨的組織犯罪問題,麥考爾的一番話:「你擁有機會和天賦,我不想聽你怪罪環境不好或是白人不給你機會,你還活著時你永遠都有選擇」由丹澤爾·華盛頓這位黑人演員說出來可說是別具意義。
本集以《追憶逝水年華》貫穿全片,無疑是將書中那位苦於失眠的主角,暗示著羅伯特探尋回憶的過程,慢慢地隨著劇情發展,拼湊著他過往的記憶。他的太太、他與蘇珊之間的夥伴關係、他過去所擔任的秘密特勤工作,再到劇中角色們不斷提及的濱海小鎮,有如《追憶逝水年華》的馬塞爾,在真實世界中不斷借著記憶、模糊又虛幻的意識流,將他帶往他內心最深層之處。以書本作為推動劇情的暗示,以「調查事件」與「社區粉刷」兩大故事軸心,劇本一步步地帶著觀眾進入羅伯特的內心世界,這或許正是《伸冤人2》除了在動作場景上的營造外,更想要達到的目的。
此外,本片更深入探討了麥考爾俠隱於市的生活,他變得更有溫度、更願意去主動助人,Uber司機這個職業讓他能看盡人生百態。我們也能看到麥考爾富有幽默感的一面,當他老兄拿著雙槍衝進黑幫毒窟時,劈頭就是一句:「我是你爸,只是你媽沒告訴你而已」讓整個電影院大笑出聲,從大衛的眼皮底下輕鬆溜走時的神情更是戲謔無比。
身為麥考爾唯一的知己,蘇珊精確地點出麥考爾會四處行善是在彌補心中的孤獨,不過當蘇珊慘遭謀殺時,麥考爾蓄勢待發的怒火隱隱從他那霸氣的臺詞中透露出來:「你們犯下的錯誤就是殺害我朋友,所以我會把你們通通都宰了,唯一可惜的是我只能殺你們一次」,在前隊友們的環伺下如此宣言,簡直是太狂了。
動作戲和上集一樣分量不多,以質取勝,畢竟多數反派對麥考爾實在沒有太大威脅性可言。幾場用信用卡、刺刀的肉搏相當過癮,特別是其中一位CIA探員被麥考爾連砍數刀的橋段,快速剪輯了數個反派視角的鏡頭,觀賞起來疼痛與利落感兼具。最終戰安排在被颶風侵襲的小鎮,一方面是延續整部電影中以暴風雨來暗示麥考爾的心境,還能充分表現出麥考爾在此嚴苛狀態下照樣能利用周遭環境來擊潰對手,麵粉搭配震撼彈製造爆炸著實讓人有種恍然大悟感。不過看完後我最想回顧的動作戲反而是麥考爾在車上那一段奪槍反殺,環繞鏡頭的運用流暢到不行啊。
整體而言,《伸冤人2》縱使不像當年推出的《疾速追殺》般,充滿華麗的打鬥動作場面,也不像今年上映的《碟中諜6:全面瓦解》般的驚心動魄,反而氣氛籠罩在冷硬、溫和、內斂的調性之中,慢慢建構出一個繞著主角羅伯特轉動的世界。 《伸冤人2》它又更加深入了羅伯特麥考爾的內心,同時也讓我們更加了解他在面對不斷襲來的威脅,以及他希望守護的一切時,到底是怎麼想、怎麼面對。安東尼·福奎阿導演雖然沒有給丹澤爾·華盛頓太多臺詞,但他縱使能夠完美詮釋出一個更具魅力的角色,讓人感動。
而片中羅伯特與邁爾斯之間的對手戲,是本片中讓我相當喜愛的角色互動。在這場拿著槍,長輩與晚輩間劍拔弩張的場景中,要說羅伯特不怕死嗎?要說邁爾斯為了生活豁出去了嗎?我想簡單的對白之中,討論死亡的主題似乎已經不再是重點,反而是羅伯特希望每個人愛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身邊所愛的一切。因為縱使這個社會一直存在的問題,內心的黑洞大到要吞噬我們,但我們仍然要保持善良的心,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哪怕像是羅伯特在第一部中,只是在五金行大賣場打工,哪怕像是他在這一部擔任Uber司機: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他人生命中不可取代的小事。我想,這或許是在看《伸冤人2》打鬥動作之餘,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傑森·伯恩躲到偏遠國家隱姓埋名,以打地下拳賽維生;伊森·亨特深怕自己因為婚姻而沒能在面臨危機時站出來,選擇忍痛與妻子離婚;老態龍鐘的詹姆斯·邦德,依舊為國家努力奮戰。看了這麼多諜報電影,內心也不禁同情起這群主角們,與他們比起來,羅伯特·麥考爾算是幸運了不少,即使妻子過世、唯一的好朋友慘死,他依然能夠藉由四處行俠仗義,做一個人們都期望的俠客,為自己傷痕累累的內心帶來救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