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好的爵士樂電影,可能是一部動畫片

2021-02-07 BlueNote爵士樂俱樂部

12月初的某天午餐時,剛加入團隊的一位實習同學突然問我:「.你覺得La La Land怎麼樣?」 她知道我喜歡爵士樂所以想聊一聊,我卻一時語塞不知該怎麼回答,畢竟這部電影關於爵士樂的槽點不少(比如怎麼就jazz is dying了?啥叫pure jazz?)。

可如果這番對話推遲20幾天發生的話,我會毫不猶豫地對她說:

「快去看《心靈奇旅》!這是我看過最棒的爵士樂電影!」

真的,如果想讓一個人喜歡上爵士樂,就帶他去看《心靈奇旅》(Soul)吧。在我貧瘠的個人片單裡,找不到比他更適合做爵士樂興趣入門的電影了。沒有《爆裂鼓手》戲劇性的過度誇張(有人說那是一部動作片),沒有《愛樂之城》的帥哥美女(好像是優點?)和通識爭議,也不是《生而為藍》(Born to Be Blue 2015)和《瘋狂邁爾士》(Miles Ahead 2015)那種色彩濃厚的傳記片,需要對Chet和Miles有所了解才能看懂。

《心靈奇旅》展現了中學音樂老師Joe Gardner的一段奇幻之旅,講述了一個在「生之終點」「生之起點」和現實世界中掙扎的人,最終找到生活真諦的故事。儘量不劇透,只從音樂的角度去拆解、回味《心靈奇旅》溢出銀幕的滿滿的爵士哏,已讓我無法抑制內心的興奮。這樣一部充滿靈性、至純至真、溫暖人心的動畫片,只是借用了爵士樂手的角色身份,卻能勾勒出當代爵士樂人的事業路徑和生存狀態;只是部分借用了爵士樂場景的故事環境,卻又滿是經典卻不艱深的爵士符號;Pixar傑出的工業標準、主創團隊的人文關懷與職業精神,把jazz session用令人驚奇的效果還原到動畫視覺中;而電影所表達的人生哲理,又與爵士樂的某些精神內核相稱甚至吻合。

不僅如此,九寸釘(Nine Inch Nails)兩位已經是奧斯卡得主的配樂大師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中生代鋼琴家中的翹楚Jon Batiste領銜的豪華爵士樂人班底,兩套風格迥異的陣容共同完成了這部電影的音樂創作。《紀念碑谷》式的「電子遊戲」音樂,帶著Duke和Monk影子的爵士樂,甚至還有Daveed Diggs(《漢密爾頓》主創)的一段說唱……這些迥異的風格是怎樣在同一部電影裡相融的?這不僅是關於藝術創作的問題,似乎也暗合著現實世界裡的某種關係,讓人思考當代爵士樂是如何影響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

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

把一場jazz session還原成逼真傳神的動畫

對於導演、動畫師、編劇Peter Docter(《玩具總動員》《瓦力》《飛屋環遊記》《頭腦特工隊》)來說,以動畫的形式舉重若輕地探討「追求夢想」和「活在當下」這種人文主題,是他的拿手好戲。然而Pixar這次面臨的首要難題並非想像力和人文關懷,而是如何把世界上最強調即興魅力和近景互動的音樂類型,用卡通化的視覺語言精準還原出來。所以當銀幕上出現高度還原的jazz club場景(從布景到人物動作),當Jon Batiste那雙修長的大手被「移植」到Joe Gardner身上,精準按下與真實音符一一對應的卡通琴鍵,那種奇妙的衝擊力和興奮感真讓人讚嘆不已。

為了製作好live session的場景,Jon Batiste領銜的真實世界爵士高手們在紐約Reservoir Studios裡和Pixar的工作人員一起打磨。80多個GoPro以及許多裝在臉上和手指上的鏡頭,精準捕捉著每個人的情態動作,以便讓動畫師們構思哪些細節可以誇張,哪些動作必須精確還原。動畫師們在控制室仔細聆聽每一個出現的音符,Peter Docter就像指導真實演員一樣指導Jon Batiste:想像一下你正在彈琴時世界卻突然消失了,等你再次醒來,3個小時已經過去了,這時應該是什麼感覺?

Jon Batiste和Joe Gardner的手

這種動畫師與音樂家之間的無間合作和專業程度讓人羨慕不已。Jon Batiste會根據劇情和場景的需要,不斷修改原有的作曲。而Pixar為了尊重真實場景,甚至會按照音樂家們的樣貌細節修改了原有的畫稿設計。為Dorothea Williams的角色錄音的Tia Fuller記得,Dorothea Williams原本是一個棕色皮膚、盤著頭、繫著印花圍巾、吹高音薩克斯的女性。可是很久以後當她再看見預告片時,卻發現Pixer照著她的樣子,把Williams改成了黑皮膚、留著中長度的捲髮(與錄音當天她的髮型一樣)的形象,連薩克斯風上Vandoren的吹嘴和結紮都還原了出來,簡直不能更加用心。

Tia Fuller與Dorothea Williams

Duke Ellington整理領結的經典照片(挨著Dorothea Williams的照片,真真假假)、Louis Armstrong和Art Blakey的演出海報、Charles Mingus的鈴聲(Joe的手機鈴聲)、長得有點像Village Vanguard的Half Note Jazz Club(經典的下行樓梯)……這些精細的爵士樂符號出現在電影裡,足夠爵士迷舉著放大鏡考證一陣子了。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從Joe Gardner在學校的辦公室以及Half Note的樓梯開始,觀察牆上的一張張照片究竟都是誰。有些隨著鏡頭的晃動轉瞬即逝,著實看不太清楚。

這些符號最讓人動容的一個時刻,是暫時「還魂」的Joe Gardner終於爭取到了自己的鋼琴手角色,於是看了一眼夾在鏡子邊緣那張Duke Ellington的照片,整了整自己的領結說道:

「Get ready, Joe Gardner, your life is about to start.」 

這是真實世界裡發生過的、許多平凡的爵士人生中的一幕。當Joe Gardner通過自己曾經學生的「路子」,怯生生地走到Dorothea Williams面前,等來的是一句充滿嫌棄的「So, we’re down to middle school band teachers now」。隨即Williams根本不管他,自顧自演奏起來。一臉茫然的Gardner說了一句特別經典的「What are we playing?」 一語道出了爵士樂的真諦。然而天賦和水平讓他可以迅速跟上,隨著Williams丟來一個嫌棄的手勢(依舊不正眼兒看他),開始一段忘我的即興表演,最終驚訝了在場的所有人…… 

我相信這是許多原本寂寂無名,卻最終成為傑出sideman的爵士樂手都曾經歷過的、非常經典的一幕。而能夠把這樣的情節表現出來,既是主創Peter Docter和Kemp Powers找來Herbie Hancock、Terri Lyne Carrington、Quincy Jones、Questlove和Daveed Diggs等人做顧問的結果,也是Jon Batiste親身經歷或者真實觀察的再現。為了合理設計出Joe Gardner的角色,Peter Docter和他的同事們去紐約的爵士俱樂部裡觀察,訪談了許多音樂家,問他們怎樣學到一身本領,如何達到今天的成就,還做過哪些職業?就這樣把取自真實爵士樂圈子的訊息,匯聚在了Joe Gardner的角色之上。

而Jon Batiste的「私心」則更多反應在人物形象上。一個胖胖憨憨可愛的黑人鼓手,一個眉宇間充滿嫌棄但一吹起薩克斯就神採飛揚充滿魅力的黑人女性band leader,一個酷酷的年輕的亞裔女性貝斯手,加上他這個儒雅甚至有些懦弱的老實人鋼琴手,甚至是中學樂隊裡那個吹長號的亞裔小朋友……Jon Batiste親承這些片中人的原型全部源於自己的現實生活,而非導演的意思。他希望以此客觀反映當代爵士樂作為一種世界性音樂的多源文化背景,以及作為非洲裔美國人對於創造出美國文化瑰寶——爵士樂的那種自豪與榮耀。

僅僅停留在考據片中的爵士樂符號,可能並不是我們該有的「生之起點」。Joe Gardner平凡的一生,實際上是多少爵士樂手真實人生的寫照。他和他的母親所面臨的兩難選擇:左手是中學老師的正式聘書——類似事業單位鐵飯碗,右手是成為職業演奏家實現理想——史上多少名家最終只有落寞的人生結局。

想想我們身邊的故事,這樣的抉擇似乎每天都在上演,音樂無法養家餬口是一種現實,從事教職幾乎是世界上所有爵士樂人必然的「保底」之選。Tia Fuller本人就是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教授。而強如爵士明星Jon Batiste,對大眾而言最知名的身份也未必是爵士鋼琴家,而很可能是王牌脫口秀節目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的樂隊總監。

在這方面《心靈奇旅》沒有做任何脫離實際的發揮。特別是當Joe Gardner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刻,演出結束後莫名失落的他問Dorothea Williams:「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因為為了成為職業音樂家,為了和Williams這樣的人同臺,他已經等待了一輩子。而當這一天真正到來時,他本以為感覺會不一樣。

然而Dorothea Williams卻用小魚和海洋的比喻告訴他:你心中所嚮往的大海,也許正是這片身在其中的小小水域。

是的,真實世界裡的爵士樂海洋,某種意義上也許只是一汪清水而已。作為爵士樂手的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You play 100 shows, and one of them is killer.」

「We come back tomorrow night and do it all again.」

真實的爵士人生,即是活在當下。

與以往的Pixar影片不同,《心靈奇旅》的大部分音樂是在動畫製作結束前就完成的。導演Peter Docter有意為之,希望用動畫去詮釋音樂,而非讓音樂去貼合動畫。所以原創音樂對影片時間線的塑造有相當重要的影響。

影片的配樂陣容非常豪華。Trent Reznor有著讓人羨慕的多重身份——工業搖滾班霸Nine Inch Nails的首腦、Apple Music的高管,以及奧斯卡最佳配樂獎得主。他和長期合作夥伴Atticus Ross最初獲得Pixar的邀約時,曾經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為一部爵士樂題材影片配樂。然而事實證明, 「生之終點」「生之起點」「The Zone」和地球這四個不同的故事場景,恰好需要不同的音樂風格來區分。他們不僅為充滿想像力的不同空間找到了最具標誌性的合成器音色,也和Jon Batiste磨合出了最恰當的合作方式。三個人由始至終追求著最佳的音樂效果,沒有摻雜一絲一毫的個人野心。每當出現一條新的音樂想法和動機,三個人總是彼此商量:這是我的想法,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

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找到了一種有別於「地球」上的聲音,但聽起來又溫暖、有機、自然的音色。而Jon Batiste則是組建了一個橫跨19歲到95歲的大型爵士樂手班底,在「地球」上做了一件相當酷的事情。

片中Dorothea Williams四重奏角色對應現實中的音樂家:

Joe Gardner - 夢想成為職業爵士鋼琴家的中學音樂老師。Jamie Foxx(他演過Ray Charles)配音,Jon Batiste負責真人演奏。

Dorothea Williams - 傑出的女性薩克斯演奏家,為Joe提供了一個sideman的機會。由Angela Bassett(她演過Tina Turner)配音,Tia Fuller(Beyoncé巡演薩克斯手)負責真人演奏。

「Curley」 - Dorothea Williams四重奏的鼓手,曾經是Joe Gardner 的學生。Questlove(hip hop, neo soul領域超級製作人)配音,真鼓則是Marcus Gilmore(年輕一代鼓手翹楚,印象裡來過Blue Note Beijing 2-3次)錄製的。

四重奏貝斯手 - 亞裔年輕女生。形象和真實樂器演奏,都來自馬來裔貝斯手Linda May Han Oh (Pat Metheny等人的貝斯手)。

另外,Jon Batiste長期合作的薩克斯手Eddie Barbash,以及Marcus Gilmore的祖父、偉大的Roy Haynes,也在片中貢獻了錄音。

影片中Joe Gardner第一次試音時的那首曲子叫Bigger than Us,是Jon Batiste全片裡最喜歡的一首自己的創作。在劇情裡,它把Gardner第一次帶到了忘我的「the zone」狀態裡,也是一首有著漂亮的低音音色,融合了爵士樂與古典音樂風格的溫暖樂曲。

在《心靈奇旅》上線不久後的一次訪談節目裡,當主創Kemp Powers問起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為什麼會為一部爵士樂題材的影片配樂,你們的音樂背景中有多少來自爵士樂的影響時,Atticus Ross坦誠地回答,爵士樂是他最不熟悉的一種音樂。他對爵士樂的全部印象都來自D'n'B和hip hop中的採樣。而Kemp Powers也興奮地意識到,自己作為生在紐約的X世代(1965-1980年代生人)也有類似的體會,因為Herbie Hancock是他們的英雄——不是因為他們喜歡爵士樂,而是他的作品充斥在各種hip hop beats和採樣之中。

這大概就是爵士樂人們今天所面臨的「海洋」吧:環境變遷,時尚更迭,爵士樂不再是舞臺的中心,而是退居背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今時今日的主流文化。然而就像Joe Gardner在片中自己悟到的那樣:活在當下,這也正符合爵士樂的精神。就像Jon Batiste和他的朋友們為本片所做的貢獻的那樣:一部吊足爵士樂迷胃口的電影,一抹永遠留在人們心中的爵士樂經典記憶,一個滿是音樂話題、越思考越有趣的新年禮物。每一個實實在在的當下,都有它的意義。

《心靈奇旅》,趁它還留在電影院裡,去看吧!2021年,活在當下,活得用力,活得精彩!

相關焦點

  • 史上最美經典動畫片《大鬧天宮》欣賞
    自1954年起,萬籟鳴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先後導演了《大紅花》、《牆上的畫》、《驕傲的將軍》等彩色動畫短片,但他夢寐以求的還是將《西遊記》中最激動人心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繪製成電影——他從小對《西遊記》著迷,尤其喜歡孫悟空這個人物
  • 最值得推薦的爵士樂手電影《Mo' Better Blues》
    是美國至今為止最出色的黑人導演拍攝的一部關於爵士樂的電影,傳達出了爵士樂的本質:剎那的狂歡和宿命的憂傷。這也是一部展現好萊塢黑人實力的爵士樂手電影。《Mo』 Better Blues》在歷史意義,拍攝手法,及音樂原創度上,都是影史上十分優秀的一部作品。父親是爵士樂手的斯派克李是九十年代好萊塢最具爭議性的導演,因為他極力通過電影渲染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尖銳衝突與種族歧視。他喜歡在電影裡插播既是美國人驕傲也是黑人驕傲的爵士樂。爵士風情(Mo』Better Blues)的一個熱點是它是由黑人執導製作的第一部關於爵士樂的電影。
  • 又一部生猛的動畫片橫空出世,腦洞清奇!
    上個月初,北美院線有一部生猛的動畫片橫空出世。上映首日就拿到了1550萬美元的票房,甚至打敗了寡姐的《攻殼機動隊》。它上映的第一周就把迪士尼的大作《美女與野獸》拉下了北美周票房冠軍的寶座。它就是夢工廠的新作《寶貝老闆》。
  • 京城貓姐日記|一部成人才能看懂的動畫片
    這是貓姐原創第87篇皮克斯的《心靈奇旅》票房已經突破了2億,這絕對是被名字耽誤了票房的一步好看的動畫片。
  • 最好的蜘蛛俠電影,也是漫威史上最好笑的一部!
    諾蘭大神的《敦刻爾克》還沒消化完,全宇宙最沒節操的《銀魂》足足讓人笑了100分鐘,接著九月第三部萬眾矚目的電影又和我們相約九八了,《蜘蛛俠:英雄歸來》上映。蜘蛛俠成名很早,甚至早於漫威。在早期漫威還沒有如今財大氣粗的時候,蜘蛛俠已經擁有許多粉絲,那時缺人又缺錢的漫威沒能力自己拍攝電影,迫不得已將蜘蛛俠的版權賣給了索尼。
  • 這個冬天最好的電影,刷新了我對動畫片的所有期待
    上映兩周,34萬人在豆瓣打下8.9分但它仍然刷新了我對一部動畫片的所有期待。它討論了人生意義、幸福、成功、死亡等重大主題,其嚴肅和精巧,讓我在斑斕多彩的動畫中,看到了舉重若輕的立意。動畫片不是電影故事片的幼稚版,它的獨特價值在於,呈現出物理世界原本烏有的視覺空間和主人公形象。例如宮崎駿動畫裡的萬物有靈、今敏動畫中的夢境迷宮,之所以能夠在影史中封神就是因為他們獨特的想像力和畫面風格的完美融合。這一點也是皮克斯團隊的前作《尋夢環遊記》之所以能在近年一眾動畫電影中異軍突起席捲全球,叫好又叫座的原因。
  • 你知道動畫片的主題歌有多好聽多勵志麼?-15首來自經典動畫片的經典歌曲
    《美女與野獸》是影史上第一部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電影,後來再有這樣的成績是20年後的《玩具總動員3》。獅子王是影史上絕無僅有的存在,片中有三個主題曲提名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原創歌曲」獎,全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中Hakuna Matata被美國電影學會列為百大電影歌曲第99名。
  • 網傳史上最大尺度動畫片 動物"露點"實為炒作
    動畫截圖近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部多年前的動畫片,被網友炒成了「史上最大尺度動畫片」,「證據」是兩張動物露乳的截圖。不少網友擔心放映該動畫片,會對少年兒童造成影響。網傳大尺度動畫片有露點鏡頭「史上最大尺度國產動畫片」「還有沒有底線了?怎麼通過了廣電總局的審查?」近日,有網友將一組動畫片截圖上傳至微博中,引起眾多關注。該動畫截圖中,兩隻成年動物(老鼠、豬)向上撩起衣服,袒胸露乳。
  • 這一部戲賺的錢,超過史上最賣座三部電影的票房總和
    有多牛逼呢?這麼說吧,我們都知道全世界有史以來最賣座的電影是2009年的《阿凡達》,它的北美和國際票房相加,是27.9億美元。第二名則是1997年的《泰坦尼克》,票房是21.9億美元。第三名是去年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20.6億美元。順便說一下,去年好萊塢大片橫行票房井噴,一共有四部片子的票房排名影史前十。
  • 為什麼說日本是現在爵士樂氛圍最好的國家
    標誌著爵士樂從黑人群體小眾趣味發展上升到主流音樂,電影廣泛使用作為配樂,小酒館和livehouse開始不間斷地播放。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如今爵士樂迷最多、爵士樂氛圍最好的國家,除了美國,還有被譽為爵士樂第二大國的日本。
  • 史上最全 100 多部英文動畫片
    《Jelly Jamm》(音樂果果星)一部關於創造力、快樂、友誼的音樂劇動畫片。在宇宙所有音樂的發源地——姜波星球,生活著五個好朋友:貝羅、麗達、古莫、米娜、昂格和可愛的小動物嘟嘟們。他們通過音樂和遊戲刺激孩子們的感官發育,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鼓勵他們學習一些核心的價值理念:分享、尊重、團結……。每集 11 分鐘左右,適合 4-7 歲觀看。
  • 這可能是最好的一部"金剛狼"電影~~
    柏林電影節"金剛狼3"好評出爐,眾媒體紛紛稱讚本片為"史上最棒超級英雄電影之一","用R級動作場面,和既激動人心又難以承受的暴力鏡頭
  • 15首來自經典英文動畫片的好聽歌曲【魔書堡英文】
    《美女與野獸》是影史上第一部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動畫電影,後來再有這樣的成績是20年後的《玩具總動員3》。獅子王是影史上絕無僅有的存在,片中有三個主題曲提名了當年奧斯卡的「最佳原創歌曲」獎,全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中Hakuna Matata被美國電影學會列為百大電影歌曲第99名。
  • 史上最好的10部間諜電影,重現二戰真實歷史
    然而,在電影世界裡,間諜遊戲要刺激得多,通常充滿了暗殺、追逐場景等。而最好的間諜電影是那些取材於現實世界的電影,因為他們重現了國際間諜活動的激烈程度和複雜程度。不過這些電影大多會誇大事實,但也有一些電影仍然根植於現實,通過鏡頭講述自己的故事的。以下是史上最好的10部間諜電影。1 諜海軍魂
  • 電影、爵士樂以及頸部淋巴腫痛
    )去看了《心靈奇旅》,S強推且二刷的電影。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外,還有爵士樂。電影說的是一個在世俗看來平庸甚至有點失敗但依舊堅持著自己人生夢想(成為爵士鋼琴手)的鋼琴老師喬伊在一個來之不易的圓夢機會前夕意外身亡,因不甘而想盡一切辦法試圖重返人間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關於執著,關於人生目標,關於成功與平庸,關於活著的意義。
  • 史上最好的電影配樂大師,離開了我們
    在配樂這個電影細分裡相對小眾的領域,這個名字會被人們反覆和約翰·威廉士、詹姆斯·霍納、漢斯·季默等其它一連串名字一併提起,而提起他們時最慣常的話題,一定是「電影史上最好的配樂家」。  誰是電影史上最偉大/最好的配樂家?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在我心中,這個答案只能是莫裡康內。
  • 這可能是史上最好的超人電影了!
    銀河電視(微信號:gitv520)精彩內容推薦,熱門電影影評,超級互動大禮 ,一切盡在銀河電視!還等什麼!馬上關注!在第55屆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中,徐崢憑藉《我不是藥神》的精彩演出「超人又掛了,超人又活了」。喜歡看DC電影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家總會時不時地搞事。
  • 如何聆聽爵士樂?聽聽資深樂迷怎麼說
    近期因為一部美劇《國土安全》而沉迷於爵士樂,徹底入了爵士樂的「大坑」。 您對聆聽音樂的門類是如何選擇的?和大家一樣,聆聽音樂是為了產生共鳴、獲得樂趣,給予思想上的啟迪。經常有朋友問:「你最喜歡聽什麼樣音樂?」我的答案通常是「音樂就是音樂,可以不分時代,不分種類,關鍵在於它夠好聽!」
  • 狗年最好看的狗狗電影,可能是柏林電影節的開幕動畫片
    也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今年柏林電影節不僅開幕式跟中國除夕在同一天,還破天荒地選了一部名叫《犬之島》的動畫電影作為揭幕影片。這是一部關於被腐朽的人類政府遺棄的狗狗們的電影,一個反烏託邦的小小催淚故事。故事看似有些幼稚,但絕對值得一看。
  • 電影票房十大熱門動畫片
    其他如藍天工作室、燈光娛樂、華納兄弟和索尼動畫等都被收購,依靠背後電影公司的支持,努力發展。今天,井芬君整理了北美電影票房排行榜,十大最受歡迎的動畫片,一起來看看吧!附圖:1、 超人總動員2(2018年)北美票房:6.08億美元豆瓣:7.9看這部電影的過程非常愉快。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它也非常令人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