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3228字,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電影
周日(2021.1.31)去看了《心靈奇旅》,S強推且二刷的電影。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外,還有爵士樂。
電影說的是一個在世俗看來平庸甚至有點失敗但依舊堅持著自己人生夢想(成為爵士鋼琴手)的鋼琴老師喬伊在一個來之不易的圓夢機會前夕意外身亡,因不甘而想盡一切辦法試圖重返人間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關於執著,關於人生目標,關於成功與平庸,關於活著的意義。
故事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越是興奮越是「中大獎」的時候,越要小心樂極生悲,低調行事(突然想起高中文理分班後的第一次期末考試,分班前我應該只能算中上,結果那次期末考試我居然考的超級好,真的完全超出我意外的那種,不知道哪位好心的老師打電話到家裡報喜的,就超級意外+開心,興奮的跳起來的那種,但當暑假結束返校時,面對大家的恭喜,我臉上裝的可雲淡風輕波瀾不驚了,一是怕樂極生悲,儘量低調,給自己多留一點餘地,二是已經悄咪咪的開心過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而故事裡的另外一位主角——22號,一個始終找不到火花的靈魂,雖看上去頑劣,但卻善良(雖然主要來源於好奇,對男主的好奇以及對他渴望活著的好奇),並且一直在儘自己最大的能力不斷的幫助他。
看著因找不到火花(最開始我對它的理解是熱情)而不想去人間的22號,就好像看到一個個不斷尋找自己的熱愛卻依舊茫然的我們,一次次的失望之後便或被動或主動的選擇了放逐,遊戲人間,後來陰差陽錯中用喬伊的身體去人間走了一遭,感受到了很多看上去很平常卻不一樣的感受,意外的找到了火花的(此刻我對它的理解是活著的意義,這裡我很喜歡的一個設定是22號的火花並不是某樣愛好,某種事業或者某種說確定性的事物,如喬伊愛爵士愛音樂,而只是一種單純的感受、體驗甚至摸索……甚至在這裡,我突然想到了餘華的《活著》,活著有什麼意義?或許活著的本身就是意義),但因為被喬伊的否定,加之前面N年的不斷的失敗經歷(以為自己找到火花是因為佔用喬伊身體的緣故,而不是自己找到的),也開始不斷的自我懷疑以及不斷的自我否定,讓我仿佛看到了抑鬱症患者們的世界,不斷的被無數人無數的聲音所埋沒,被無數的理由所否定,被無邊的黑暗所吞噬。還有那些執著於執念的被禁錮著的靈魂。
而當喬伊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之後,卻陷入了無限的空虛與迷茫,女音樂家對喬伊說了個魚去尋找大海的故事,不是第一次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又仿佛是一碗雞湯,讓我想起了曾經討論過的一個話題:是結果更重要,還是過程更重要?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都重要,但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此時此刻,我的答案依舊如此。有人生目標是極好也是極其幸運的,但實現目標的過程甚至尋找目標摸索人生意義的過程的本身,何嘗不是意義。
爵士樂
而至於電影中另外一個引起我注意的點:爵士樂。我曾經喜歡過的人喜歡爵士樂,所以我也曾經試圖喜歡過,然而卻一直喜歡不起來,理由很簡單: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我在聽爵士樂的時候心裡有時候會有一種空落落的感覺,因為我不知道它下一個節拍下一個旋律會落在哪裡,這種感覺會激起我內心的不安與恐慌,所以我會本能的去排斥這種感覺。
而我在看這部電影時,我隱隱的感覺到爵士樂的魅力也許不在於音樂本身,而在於即興創作,一種隨性、變化、創造以及冒險……或者說,是一種反叛與自由,亦或者說,一種「好(第四聲)玩」的精神。
我突然間覺得,爵士樂好像也不那麼讓人不舒服了,順眼甚至有趣了些。
果然,世界都是你內心世界以及視角的倒影。張德芬說,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康德說,人類的認識能力明顯有其極限。因為我們看到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的視覺,觸覺、聽覺等給我們的反饋,結合理性,讓我們可以去判斷,去認識,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確實是無法精準認識這個世界本身真正的樣貌。我們認為的世界,是我們自身對這個世界的反饋與呈現。
比如此刻的爵士樂,我一開始不喜歡的是它的不可預測,因為會觸發我的不安、焦慮甚至恐慌(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之前我跟S的幾次OH卡探索……也許,本質可能還是在於我似乎一直處於一個無意識的不安的緊繃狀態),然而,當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時,用一種遊戲的不經意的心情去感受時,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感受:
——如果不能掌控,那就乾脆「躺平」,放縱與交付,甚至共舞吧
我甚至想到了小丑,why so serious
電影結束後,去了樓下的一家書店,在音樂專欄處看到一本託妮·莫裡森小說《爵士樂》,翻了一下,大概是講愛情與人性的,等我看完了再來寫點吧,emmm……如果我勤快的話。(我都加入購物車了,誰知道我可愛的雷鋒同事知道後直接把作者的全套作品都給我找來了)
最後,附上一段我邊寫邊聽的爵士樂(在b站上隨便搜了一個還比較對我胃口,礙於不會插入視頻,就只能分享連結了……委屈巴巴.jpg)
https://b23.tv/fMdHXN
頸部淋巴結腫痛
以上寫於2021.2.2晚,結果第二天一早醒來,就發現左側頸部腫痛(無其他症狀,手觸摸有柔軟的略鼓出的腫狀,吞咽時痛感明顯),初以為扁桃體發炎,後諮詢Annie後發現是頸部淋巴結腫大,再一搜百度以及丁香園上的相關案例和討論,頓時不由的一陣恐慌,雖然理智上知道大概率是自己嚇自己,但電閃石光中腦子裡還是瞬間閃過了很多複雜的情緒:恐懼、無措、茫然、絕望、心裡仿佛突然有個黑洞…卑微的僥倖甚至還有一點點的平靜,一兩分鐘(大概?)之後,我不禁慶幸自己已配置好商業保險(雖然因為微小肺結節的原因無法配置重疾而只有醫療、意外和壽險),如果真的有萬一,至少不會讓自己變成拖累。
目測應該是頸前淋巴結(圖片來源於百度,侵刪)
坐在上班的公交車上,我不由的小小的反思了一下我過往的人生:如果生命於此刻不得不戛然而止的話,我將如何看待我這短暫而平庸的一生,我會有哪些遺憾,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會想些什麼,又會去做或者說想去做些什麼……突然間,我發現,過往的那些經歷,那些傷心難受,蠢笨痴傻,甚至不堪,仿佛都瞬間變得可愛而珍貴起來,因為那些都代表著今生今世我曾存在於這個世界的證據啊……瞬間我覺得自己仿佛變成了一個透明的即將被遺忘的存在,卻貪婪的試圖努力尋找自己曾在這個世界留下過的痕跡,證明我有存在過,我真的有活過……就好像《尋夢環遊記》中的小男孩的曾曾爺爺,以及為了不讓曾曾爺爺消失的小男孩努力讓他的曾祖母coco想起一樣。
突然間,我的腦子裡冒出了一個聲音:從今天開始,我的身體將不再是我的身體,我的身體上的每一個器官也不再是我的器官,他們跟我一樣都是獨立的個體,是我的合作者,我的朋友,我需要充分的尊重與善待它們,我不能再任性,不能再隨心所欲,我們需要共同付出努力去達到一種和諧共贏的狀態。
我要好好吃飯,就好像尊重與善待我的朋友一樣尊重與善待我的胃,而不再是隨心情,我要好好睡覺,就好像對待我關心在意的人一樣,而不是任性,我要好好的對待我的膝蓋、我的肩背、脊椎……我要去傾聽他們的聲音,看到他們的付出與不易,並且一起努力與配合。
也許我可能暫時做的還不是很好,但我會努力的。
以上寫於2021.2.2以及2.3晚,此刻是2.5晚20:29,先給大家報個喜,雖然腫還是腫著,但已經不太痛了,拖到今天推送一是因為懶,二是準備三天之內如果沒有好轉就去醫院報導,有了結果也好給大家報個平安不是
放假兩日倒計時ing,突然覺得可以把Annie送的《人體解剖學圖譜》帶回去研究一下,因為我在描述我哪裡不舒服以及是怎樣的不舒服的時候,感覺有點小特別,就好像我在描述我的情緒與感受一樣,所以就特別想儘可能的描述準確,醫生們估計都特別喜歡我這種病人哈哈哈哈哈哈哈
同時也祝在新的一年裡大家平安無事常聯繫~特別是和我哈哈哈哈哈哈哈,雖虛驚一場但也提醒了我,要多留下一點今生今世我曾存在於這個世間、見證了我活過的證據~
所以…歡迎大家多來找我玩
讓我知道你們還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