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臺中跨年演唱會上,茄子蛋演唱的一首《浪子回頭》紅遍網絡。更準確的說這段視頻讓他們在大陸獲得了更多的歌迷,在此前他們的音樂已經在臺灣獲得了巨大的肯定。
在18年的第29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茄子蛋樂隊獲得最佳新人獎,名聲大噪。成名曲《浪子回頭》的MV在YouTube上的點擊量超過了3千萬,有幾個值得一提的是樂隊的平均年齡27歲,他們主創閩南語歌曲。
樂隊成立於2012年,直到2018年才有所名氣,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甚至窮困潦倒,能夠堅持下來已經不容易,更何況他們還一直堅持閩南語歌曲創作。
閩南語對於太多人過於陌生,雖然也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而於其他語種相比,閩南語歌曲並不出色。特別是與閩南語特別接近的粵語做比較。
倘若茄子蛋是用粵語進行創作我想早就紅遍大江南北了。不懂閩南語的人不知道閩南語創作的難點在哪裡。
閩南語與粵語同屬八大方言。據數據統計粵語的使用人群接近7千萬,而閩南語的使用人群只有3千萬,算上廣義閩南語(潮州話、海南部分,音調有所區別)閩南語的使用人群有6千萬左右。
閩南語最大的特點是古老,音韻多。光韻母就有80幾個,聲調有7、8個,音節2300多個,表達音非常豐富。它是與普通話區別最大的方言之一,也是歷史最久,時間最長,文化積澱最深的一種方言。
我的母語是閩南語,高中的歷史老師是上了年紀的地方學者,他會用閩南語背誦古詩詞,古詩詞講究押韻,而其中有一部分用普通話念起來怎麼也無法體現出押韻,換成閩南語來念那就不一樣了,這不是說詩人當時用的就是閩南語創作,而是閩南語保留了好多古漢語的語音。深究下去會發現閩南語裡有許多系統的古漢語的語音。
換到普通話來便千差萬別了。
另外的一個特點,閩南語裡有許多詞有多個讀音,在不同的詞語環境搭配裡讀音不一樣,有點像現在普通話的多音字,閩南語比普通話的多音字更難得是它的讀音最多有4個。
在發音上閩南語裡沒有前鼻音後鼻音的區別,這也是網上段子「胡建人」的來由,說話時鼻口同時發音。
若不是從小生活在閩南語的環境裡,像學習閩南語實在太難。
現在以普通話為官方語言,重新使用閩南話進行創作會遇到音韻、咬字,歌曲普及等問題,當今大陸樂壇普通話歌曲為主流、英文歌曲是別樣的律動、粵語歌則是點睛之筆,閩南話是小眾裡的小眾歌曲。
茄子蛋所選擇的方向並不利於自身的發展。茄子蛋這個名號就夠另類,閩南語歌亦是。
然而在另類的道路上,茄子蛋做的很出色。說一首歌好聽這是最基本的,在好聽的基礎上一首歌很有人情味,讓聽者動容,層次上提高了太多。
從《浪子回頭》到《浪流連》《日常》,茄子蛋的歌好像能掐住你脖子,讓在聽歌的時候有些喘不過氣,你去細細品味其中的歌詞含義會覺得很爽。
上一個讓我有這種感受的歌手是李志,國語歌曲之外則是黃家駒。
類比下來,茄子蛋更像是beyond,充滿人文氣息,帶著許多思考。
他適合一個人聽,又或者一群男人聽。當然茄子蛋到目前為止才出了一張專輯,他們還只是在小型的live house演出,我們該懷有更多的期待。
所以,不妨你也聽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