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的血與淚:美國夢碎30年

2021-03-02 虎嗅APP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往事叉燒,作者:叉少。題圖為《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唐人街探案3》的評分出來了,三天跌破及格線,5.9分。故事從曼谷、紐約又到了東京。隨著評分越來越低,「唐人街」的意象也慢慢模糊,電影成為了單純的中國偵探在海外破案的鬧劇。

中國最早講述海外華人的電視劇,是27年前的《北京人在紐約》。現實生活中的唐人街,沒有那麼多陰謀、混亂和兇殺案,普通人自己的故事就已全是血淚。

1993年,鄭曉龍和馮小剛貸款150萬美元赴美國取景,《北京人在紐約》的開頭有這麼一幕:姜文扮演的男主角王起明帶著老婆孩子全家移民美國,他站在燈紅酒綠的紐約街頭喊道:「看,這就是紐約,這就是曼哈頓!紐約,我王起明來了!」

《北京人在紐約》改編自曹桂林的自傳小說,電視劇轟動一時,催生了無數中國人的「赴美夢」,也讓「唐人街」一詞被人們熟知。但實際上故事的結局並不美好,書中王起明和老婆離婚,孩子在國內墮胎,來國外就嗑藥。書外,曹桂林和女兒誰也不理誰,更別說相互理解。

一代人曾視「赴美」為改變命運的機會,遠渡重洋,追尋財富和夢想。三十年時間匆匆過去,有人覺得自己在美國已是上流人士:「美國的空氣比中國甜」,但更多人意識到:異國他鄉奪走的不僅僅是青春,還有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想。

01

 紐約首席二胡演奏家

2000年底,紐約一個社團邀請四位民樂演奏家去林肯藝術中心演出,演出完後,四個人有三個不肯回家。其中一個叫趙宗純,是中國廣播藝術團民族樂團的首席二胡演奏家。

他離開中國前就打定主意要黑在美國,為了不引起同事和籤證官的懷疑,大冬天的他故意只帶了一個小旅行箱,裡面薄薄幾件衣裳。

為了謀生,拉了一輩子二胡的趙宗純在唐人街華人開的餐館打工。

「如果搬冰不是一桶一桶搬的,老闆就說你偷懶。搬完冰後就上菜,經常弄錯,弄錯又被人家罵。做不動,把手做壞了。」

< 趙宗純 >

趙宗純住在一間大約8平米的單人房,房間裡僅能容下一張單人床,看電視的話要坐在床上。床和被子是早年來美國的弟妹支援的。妹妹在華人餐館裡包外賣,弟弟長年累月在餐館做,把腰站壞了。

在餐館幹不下去後,趙宗純去地鐵站拉二胡,紐約警察每天都來趕他,罰款,一次25美元,這些錢有時候要拉一整天才能拉到。

80年代中期開始,就像《北京人在紐約》中描寫的那樣,很多中國藝術家來美國,都是為了拿到特殊人才綠卡。但趙宗純等了幾年也沒有,沒有身份他不敢回國,回了就再也不能來美國了。

"在國內整天電話很忙,我還要到中央音樂學院教課,每個周末都排滿了,學生有一百多。我除了教二胡還教電子琴,有幾百個學生。在這地方沒人看得起我。」

紐約地鐵站有好幾百個,趙宗純把地圖貼在自己8平米的房間,他常年生活在地鐵站裡,幾乎看不見曼哈頓的太陽,他稱自己在地鐵站的工作:「要飯啊要飯。」

趙宗純最大的生意依然在唐人街,聖誕節時先去一家餐館拉「鈴兒響叮噹」,然後再去幾百米外的另一家拉「Merry Christmas。」雖然辛苦,而且拉的東西和藝術不搭邊,但趙宗純說:「我不一樣,我將來還是要搞藝術,回大陸拉琴。」

紐約的冬天很冷,唐人街上的積雪無人清理,趙宗純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雪上踩出了一個又一個腳印。

剛來美國的第一年,兒子就曾給趙宗純打電話:「爸爸,你什麼時候回家?」

趙宗純說要等自己拿到綠卡。

但採訪結束後的好幾年後,有人在紐約再次拍到了趙宗純,他頭髮已經花白,還是輾轉地鐵站拉二胡。

地鐵站的紐約人行色匆匆,人們沒空聽完整首曲子,只是偶爾放下一塊、兩塊。

02

拉斯維加斯最優秀女經理

賭城拉斯維加斯的中國城每年要迎來數十萬旅客。據說每一萬人,會有25人留下。

鄭茹菁在來拉斯維加斯之前,在醫院做檢驗師。1997年,她和丈夫來到拉斯維加斯,但很快,丈夫就嗜賭成性,把家裡所有錢都輸光,兩人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鄭茹菁一個人帶著十歲不到的女兒,她選擇了大部分中國人都會選擇的工作——去餐館打工。

< 鄭茹菁 >

將五十磅重的餐具徒手拿動,每天移動200次,給餐具拋光打蠟清洗。因為做得又快又好,鄭茹菁在拉斯維加斯最大的飯店得到了工作機會,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她考上了監督員,最後她成為了後廚部門經理。整個部門,只有她一個管理層是中國人。

威尼斯飯店匯聚著來自世界各國的移民,黑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鄭茹菁過生日時,同事們湊了一個200多美元的紅包給她,鄭茹菁一打開,裡面都是一塊、五塊。同事們勸她買一件新衣服,但她把這些錢悄悄地放進了「員工救急基金會」。

年底的時候,鄭茹菁製作獎牌頒獎給手下的員工,很多人一輩子也沒有得到過這樣的稱讚。一個五十多歲的西班牙女工,把獎牌掛在了自己家的牆壁上。一個女同事說:「她(鄭茹菁)是我見過世上最好的人。」

餐廳的剩飯會裝在手推車上,送進後廚時,鄭茹菁笑著說:「禮物來了」。手推車是後廚最重要的工具,傳送食物,鄭茹菁給手推車起了一個名字,叫「瑪麗皇后」。

在威尼斯飯店上班的時間是早上6點到下午3點,下班後鄭茹菁立刻開車去兼職,她是《資訊報》的記者,一周要寫15篇稿子。最忙的時候她同時做4、5份工作,除了飯店和報社的工作,她還要賣房地產,去中學學校教書。

所有的上司都說鄭茹菁樂觀、積極,總是充滿活力。

可能鄭茹菁來到美國,唯一的遺憾是覺得對不起女兒。

「我是一個不及格媽媽,但她是一個一百分女兒。」

雖然鄭茹菁十分忙碌,和女兒相處機會不多,但女兒幾乎不會抱怨。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夢想長大成為一個畫家。

為了加強和女兒的聯繫,鄭茹菁和女兒一起在進行創作,兩人在拉斯維加斯《資訊報》上開闢了一個小專欄,媽媽負責寫笑話,女兒負責畫漫畫。

 「我們相依為命,我想我們已經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如果有人問鄭茹菁為什麼來美國,以及牽扯到她前夫的問題時,她才會沉默。

她讓記者不要問這些。

「我已經離婚了,他已經立足家庭,我不希望給他困擾。你就叫我單親媽媽吧,可以嗎?謝謝你。」

03

賭城傷痕文學之父

在鄭茹菁工作的威尼斯大飯店轉幾個彎,就是拉斯維加斯的中國城。這裡有個華人,叫盧新華。80年代,他是個出名的作家。1978年,在復旦大學中文系上大一時,盧新華創作了一篇8000字的短篇小說,取名《傷痕》。有人曾經誇張地說,在當時的中國看過《傷痕》的人,所流出的淚水可以匯成一條河。

< 青年盧新華 >

故事說了十年動蕩中,一對母女的離散。女兒為了和母親劃清界限,整整9年不和她見面,動蕩結束後,女兒想尋回母親,母親已經病死了。

盧新華把這篇小說拿給系裡的廖老師看,廖老師說:

「寫得挺好的,挺感人的。但據我所知這樣的小說是發不出來的。它為什麼不能發?我一下子跟你也說不清楚,我建議你回去把馬恩列斯毛論文藝的著作多讀讀,你從那裡邊會找到答案。」

盧新華只好把小說鎖到抽屜裡。幾個月後,班上同學辦牆報,人人都要出作品,同學催促他,他就隨手將這篇小說拿了出來。沒想到盧新華一下就火了,這篇叫《傷痕》的小說在復旦校園裡迅速風靡。1978年8月11日, 《文匯報》以一個整版的篇幅發表了盧新華的這篇小說,從此,中國誕生了一個新的文學流派「傷痕文學流派。」

但這個文學流派因為其題材的特殊性十分短命。

小說發表4年之後,盧新華辭了《文匯報》的工作,跑去深圳開公司,媒體說盧新華是「中國文人下海第一人」。

開公司沒賺錢,盧新華又寫了本長篇小說《森林之夢》,但這本書反響遠遠不如上一篇。盧新華和浙江文藝出版社預支了1000元稿費。

編輯汪逸芳沒想到,盧新華拿到錢後就和自己斷了聯繫。

拿到錢的盧新華跑到上海外國語大學念了託福,一年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去了美國:「想看看資本主義國家究竟是怎麼回事。」

到美國的頭一個月,身上的500美金就用完了,盧新華費了好大勁才找到第一份工作--踩三輪。

後來盧新華又陸續做了很多工作,可惜都沒趕上好時候。開公司倒閉了,玩金融又遇上經濟危機。

不知不覺就過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有人看見盧新華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發牌。

等有人再問起盧新華當年的文學夢時,他說:"儘管自己早已遠離文壇,在美國辦公司、做金融,甚至蹬三輪都和文學沒有絲毫關係,但內心從未對文學忘懷。"

可惜在中國,屬於他的時代早已過去,2004年盧新華回到國內,出了自己的新書《紫禁女》,打出的宣傳語:熔生命奧妙、男歡女愛、身體告白、異國情調、情色倫理為一體。最後這本書無人問津,豆瓣上有62人給出評價,最後得分6.8。有個讀者說道:

「是那個在拉斯維加斯發牌的盧新華麼?!」

04

北京人在紐約

1982年,35歲的曹桂林辭了自己樂團大提琴手的工作,去了紐約。

十年間美國經濟危機、金融風暴、總統換屆,曹桂林在紐約沉沉浮浮,最後,他從洗碗工幹到了工廠老闆。1991年他把這一段親身經歷寫成了小說,就是《北京人在紐約》。

曹桂林在美國取得了事業成功,還和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的學生葉英結婚,有了穩定的家庭。他在美國和北京兩地都有豪宅,是人們眼中的有錢人。

< 曹桂林 >

每次回中國,他身邊的人都要輪番把他誇一遍,哥哥說:「我真為我有這麼個弟弟感到榮光,驕傲。」

父親說:「你給咱們家的祖墳,都添了光。」

但在《北京人在紐約》的序言裡,曹桂林卻說:「我在美國有不少的財產,有不小的事業,精神上卻是個零。」

每次他嘗試這麼訴說自己時,朋友們卻不理解,都說他有福氣,是衣錦還鄉。

曹桂林覺得自己內傷都被氣出來了,沒辦法,只好把自己的想法都寫進了小說裡。

《北京人在紐約》的末尾有這麼一段故事:

王起明的朋友成太坤,去了美國怎樣也賺不到錢,和新婚妻子度蜜月買不起機票,最後為了省錢就買了趟紅眼航班,結果兩人半夜去機場的路上遇到了車禍,雙雙隕命。

現實生活中,成太坤是曹桂林一個真實的朋友,來自北京方莊。當年是曹桂林的影響,他才去了美國。曹桂林沒想到這個決定,卻在多年以後,讓朋友命喪異國他鄉。

也是因為這件事,曹桂林才下定決心一定要寫小說,要把他認為的真正的美國寫出來:

「那些對美國心懷夢想,滿口『美國好』的人,統統不了解這個國家。」

可是他沒想到,書寫完了,電視劇再這麼一拍,第二年赴美的人就更多了。

90年代甚至又掀起來了一股出國狂潮,一直到今天都沒消散,2017年還有華人留學生在美國大學畢業致辭時說:「我第一次呼吸美國的空氣時,我摘下了口罩。這兒的空氣太新鮮,太甜美,近乎奢侈。」

2015年曹桂林回了趟國,《作者》雜誌去採訪了他,問他對美國怎麼想,曹桂林說:

「昨天一個記者和我說,要尋找一個公平自由的、讓夢想展翅的地方。我說好,說不定在火星上?或者土星上?」

說這些話時,曹桂林坐在他豪宅的沙發上,他說:「我幹嘛在這兒(美國)浪費這麼多年?但當初,能出去的其實才是一個群體裡最優秀的。鄭曉龍、馮小剛、姜文,他們哪個當年都不如我。到了今天,我是真的仰視他們。」

 

< 《北京人在紐約》 >

那次回來,曹桂林是來發新書的,新書叫《紐約人在北京》,故事還是講他自己。說得是他在美國功成名就後回了北京,和發小國內創業的故事。可惜這本書關注遠遠不如前作,豆瓣上49人標記了已讀,6.5分。

有人說曹桂林在美國混得不好,才總是往國內跑,才靠寫書弄點存在感,曹桂林聽了這話反駁:「我是big winner!我在美國,是大學華人城裡的貴族。」

也有人不斷打聽小說故事是不是和他本人生活一模一樣,比如《北京人在紐約》裡,王起明的女兒談美國男朋友,嗑藥,和父母鬧矛盾,和父母十幾年都不對付。

說起女兒,曹桂林說:「談她幹嘛啊,我不談,她不怎麼理我,我也不怎麼理她。」

按道理曹桂林確實是很成功了,但《北京人在紐約》寫完後,有一次曹桂林做飛機回北京,他坐在靠窗口的位置上,忍不住鼻子一陣陣發酸,眼淚一個勁兒的往下流。為了不讓別人看見他這個沒出息的樣子,他又把頭轉向了朝著窗戶的一旁。

當年《北京人在紐約》上映,一句經典臺詞迴蕩:「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

但也許有一句更符合曹桂林的心情:

「你說清楚誰是失敗者。我不是失敗者,我是厭倦。我討厭,我討厭他媽的紐約,我討厭他媽的美國,我討厭這的一切!」

嘴上說討厭,曹桂林卻離不開他恨的美國,在北京待了一陣子他又回紐約去了。

也許這就是萬千海外華人的真實寫照。

混得不好不會說,混得好的心裡卻莫名其妙的空。一代人追求理想,一代人也為此承受陣痛。

「我變不成美國人,也早就忘了中國人是什麼滋味兒了。」

從紐約機場出來,車子經過曼哈頓唐人街,在過去的三十年裡,依舊有幾十萬中國人放棄一切,前僕後繼地來,他們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在這追求些什麼。

但過得久了,人們就會發現,生活在哪裡都是一樣,並沒有什麼區別。人們心裡也許情緒萬千,卻很少開口。有的人心裡有陰雲,但紐約的天空並不理會。你抬頭看它,它依舊陽光普照。

把幻光看作幻光,人們便陷入了無邊的苦海,可人生就是這樣,永遠追逐著那幻光。

部分參考資料:

[1]、《唐人街》,鳳凰衛視

[2]、《「傷痕文學之父」盧新華曾在美賭場發牌為生》,鳳凰衛視

[3]、《不是美國排斥我,是我排斥它》,作家雜誌專訪曹桂林

[4]、《北京人在紐約》,曹桂林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hezuo@huxiu.com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

End

相關焦點

  • 美國唐人街變遷史
    從羅曼·波蘭斯基的好萊塢經典到李安的家庭三部曲,再到成龍的動作片,唐人街在銀幕上留下了各種形象,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元素莫過於寶塔狀的沿街商鋪、琳琅滿目的招牌和極具風格的燈籠。在170年的歷史中,唐人街作為美國華人的聚居區域,根植于堅韌勤奮的民族性,見證了變遷與浮沉,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 一組1890年的美國唐人街老照片,漲姿勢了
    這是一組難得的1890年的美國加州舊金山唐人街老照片。可以看到當時的華裔不管男女,穿著打扮和生活方式和當時的清朝社會別無二致,要不是街上時不時出現的美國人身影和建築,真以為生活在中國的城市之中。下面一起來看這組老照片吧。
  • 「蝸居」美國唐人街的中國人,為何堅持不回國?
    眾所周知,唐人街是中國人在外國的聚居地,在世界各地存在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唐人街。而世界上最有名的唐人街還要數美國唐人街了。上個世紀國內掀起了出國掙錢的浪潮,很多人都以出國為榮,一批懷揣美國夢的人初到美國時由於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不得不選擇群居一起,唐人街起初在美國是一片荒涼之地,之後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多而變得熱鬧非凡。
  • 美國十大唐人街都在哪裡,你知道嗎?
    美國唐人街借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著無數遊客慕名而來。置身其中,你將享受到一次感官的盛宴:這裡有明豔的格調氛圍,別具一格的建築風格,引人入勝的音樂,還有喚醒味蕾的美食……憑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唐人街正吸引著無數遊客慕名而來。來看看美國十大唐人街,感受濃濃的中國風味吧!
  • 夢淚撞車「夢淚」!一樣的ID夢淚本人被嚇一跳!假夢淚最後還贏了?
    相信很多玩家都知道了,自從王者榮耀2018年KPL春季賽AG超玩會不幸被淘汰出局,夢淚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後就開啟了虎牙直播之旅。
  • 在美國唐人街探案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美國唐人街探案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臥虎藏龍的社區早期的中國勞工在美國是被邊緣化的群體。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即禁止新的中國移民踏入美國領土,並否認已經在美境內中國公民的權利。 一家測評美國各地宜居指數的網站areavibes顯示,如今,紐約唐人街的犯罪率遠低於紐約市、紐約州以及全美的犯罪率。
  • 從人聲鼎沸到「人去樓空」,美國唐人街怎麼了?
    也正因為唐朝的鼎盛,也讓外界人們把在國外居住的華僑稱為「唐人」,而華僑聚居的地方便被稱為了「唐人街」。唐人街的形成,是因為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
  • 黑在美國10年,35歲過氣網紅羅玉鳳終坦誠:她的美國夢,碎了……
    聊她在美國的工作、生活,她遇到的朋友和所見所聞。可她重複最多的是:美國夢不好做,移民並不能改變自己的階級。羅玉鳳是在十年前最紅的時候只身前往美國的。直到今天,網友對她留在美國的方式還有諸多的猜測。有人說,她是拿著旅遊籤證入境,然後丟掉護照黑到了自由的美利堅。
  • 偷渡皇后萍姐:幫三千福建人圓美國夢,唐人街第一傳奇人物!
    作為一名華裔女性,萍姐一直是美國華人的傳說。 在福建甚至多倫多、紐約唐人街的福建籍華人圈子中,她被奉為民間英雄、新時代的綠林豪傑。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這個傳奇女性的故事。
  • BBC:中國移民美國夢碎?美國會否出現第二個《排華法案》
    作者: BBC 編輯: 嗷嗷豬近幾個月來,30歲的加州居民程女士頻繁致電美國國會參議員,敦促他們就一項移民法案投反對票。她的努力最終功虧一簣。《排華法案》在1882年生效,美國對華人勞工關上大門。該法直到1943年才正式廢除,至今仍是美國唯一一項針對特定族裔的移民法。智庫「美國科學家聯盟」的資深研究員道格·蘭德(Doug Rand)對BBC表示,S386法案可能成為「隱秘的排華法案」。
  • 關於舊金山唐人街的歷史
    舊金山即華僑俗稱的「舊金山」,是芸芸美國的城市中最獨特的城市之一,除了以其多維文化及濃厚的自由色彩見稱外,還有以充滿異國(對美國而言)文化風情的唐人街作為該城的地標之一而聞名於世!舊金山的唐人街是北美第一個唐人街,在某程度上,它是加州淘金潮的產物之一:1840年代,加州的淘金潮吸引了各地的人士,包括華僑前來碰運氣。及後於1860年代,美國興建太平洋鐵路,今稱第一條橫貫大陸鐵路的加洲段,吸引了不少華工前來工作,因此曾衍生所謂賣豬仔行業,即安排華工到海外從事勞動工作。部分人因各種原因留居在舊金山的都板街。及市德頓街一帶地區,久之形成唐人街。
  • 老照片再現19世紀末的美國舊金山唐人街,唐人街在這個時候形成
    美國舊金山的唐人街大約有十萬餘名華僑居住,這裡所寫的所聽的都是漢語,所見的都十分有中國傳統風格,宛然是一個小中國。本組老照片拍攝於19世紀末、形成之初的舊金山唐人街。圖為當時舊金山唐人街的華人,大人小孩都有,他們是清朝子民的打扮;還可以看到燈籠、對聯,滿滿的中國特色。
  • 夢醒了,心卻碎了
    夢醒了,心卻碎了,曾經我對愛情充滿了幻想,我總以為自己是那個最幸福的人,可是當我發現愛情就是精神的奢侈品,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擁有的時候,我終於明白原來所有的想像都是個夢,無奈我只有含淚從夢中醒來,可是我卻發現,我的心已經碎了。
  •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女兒身
    中國的父母為兒女婚姻可謂操碎了心,可是也犯不著這麼著急吧。《天下父母心》全部在風景秀麗的江南小鎮——宜興拍攝,選取的拍攝地點包括宜興龍背山森林公園、宜園、竹海公園、宜興實驗中學等地。慈禧母親七十大壽的時候,慈禧沒有時間去參加母親的大壽,就讓侍臣給母親送了很多的壽禮,同時親筆寫了一幅書法,裱好後送去了,慈禧寫給母親的詩是這樣的: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來自慈禧所寫給母親的:「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女兒身。雖然慈禧賞賜給母親的這幅書法作品是毀掉了,但是當時慈禧寫給母親的詩句,卻流傳甚為廣泛。」
  • 華人相繼撤離美國,美國的唐人街還有多少人?宛如一座空城!
    韓國,美國等等眾多國家都是有唐人街的,不過在個國家的唐人街中,屬紐約的最出名,因為紐約的唐人街有著極好的地理位置 但是最近這幾年唐人街變得異常冷清,甚至都已經到了人去樓空的地步。
  • 夢淚邊路馬超對戰白起,剛超神就被擊殺,夢淚:我生氣了!
    白起在塔下猥瑣發育,想要等到四級之後收拾夢淚,其實夢淚也是這樣想的。 四級之後白起總算是出來了,夢淚都已經支援一波回來了,他要是再不打夢淚可能清完兵線就不會理他了,為了找回存在感白起從塔下出來了,但是幾秒鐘之後他發現打不過又想躲回去,直接被夢淚越塔強殺了
  • 命懸《唐人街探案3》?文青王健林的電影夢快被跌醒了
    電影夢原本寄託著王健林對文化產業的厚望,如今萬達卻在靠著回歸地產老本行,為文化產業輸血。這與王健林最初的設想背道而馳。夢碎電影業?疫情對電影產業的影響是致命的。國內市場遇冷,國外院線的日子更不好過。今年上半年,王健林宣布旗下AMC全球關閉1000家影院,其中關閉的位於美國的影院高達630餘家,解僱員工600餘人。
  • 美國華裔美食作家發起拯救唐人街中餐館行動
    中新網12月30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自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反亞裔言論、歧視和種族主義攻擊也隨之蔓延開來。今年3月,舊金山到紐約唐人街的餐館紛紛報告店內客流量損失高達80%,這讓許多中餐館關門倒閉,也加劇了一些人的擔憂,他們擔心唐人街歷史街區在持續衰落,擔心這種情況在疫情消退後也無法完全恢復。
  • 夢淚4年時間把胖女友養成女神,夢嫂雙馬尾造型,撞臉蔡蘿莉!
    要說王者榮耀知名主播,夢淚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他的實力自然沒的說,為人還很不錯,在王者榮耀直播圈算是比較完美的主播了。夢淚在直播間很寵粉絲,線下更是對女朋友兮兮非常好,兩個人經常秀恩愛,網友們都說這是一對兒直播圈的模範情侶。夢淚和兮兮已經談戀愛很久了,平時夢淚不但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出他對女友的愛,在生活裡更是經常創造浪漫,給粉絲們撒了不少「狗糧」。
  • 攝影|紐約法拉盛唐人街,人生百態與人情冷暖,還有那些漂洋過海的...
    說起唐人街的歷史,可最早追溯到1848年。當時兩男一女,三位臺山人乘坐「流浪之鷹」號帆船到達美國,他們成為了最早移民美國的中國人。直至到1851年,移入美國西海岸的五邑人已高到2.5萬人,並且逐年增加。 1890年,美國最早的唐人街在紐約誕生,一個時代也從此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