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萬港漂都在這兒
又到一年畢業季,也是很多港漂猶豫不決是留下還是回內地的時候,圈君已經多次被港漂小夥伴逼著為他們出謀劃策了。
從香港畢業之後,一些小夥伴會選擇重新漂泊,踏上新的徵途,目的地都是北上廣深這種內地一線城市,也有的小夥伴會選擇留在香港繼續發展。
上海陸家嘴繁華的夜景
(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香港遭上海碾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會被上海取代」、「香港正淪為二線城市」,這樣的說法多次在網上出現。
(圖片來源:視知視頻)
甚至還有港漂直接問圈君,我現在拿到了兩個job offer, 8000月薪人民幣的上海工作和12000港幣月薪的香港工作,你說我選哪個?在線等,急!
許多的港漂找工作時會將目光不自覺地投向內地的金融中心上海,思考上海在經濟上距離香港究竟有多遠?是否回內地的上海發展才是更好的選擇?
(圖片來源:視知視頻)
圈君其實也有同樣的困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香港特區走過的這二十年中經濟上發生了什麼改變,而上海又有哪些新變化?二者PK,上海究竟會不會威脅到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也許很多港漂會說,這似乎沒有什麼可比性啊,從人口上,上海是香港的三倍,從土地面積上,上海是香港的六倍。這樣的差異造成上海經濟總量追上香港是情理之中的事!
(圖片來源:視知視頻)
但是從時間軸上看兩地經濟發展的變化趨勢有一些有趣的發現,從1997年到2016年這19年間,香港的GDP從13730億港元增長到24891億港元,僅僅增長了2倍不到。這樣看增長趨勢的確是很緩慢...
(圖片來源:新華網數說香港)
反觀上海,從1997年到2015年間,名義GDP從415億美元猛增到4135億美元,整整增長近10倍,實際在2009年上海的GDP總量已經趕超了香港。這是不是說香港經濟增速太慢,沒有了競爭力?這樣的判斷還為時過早!
(圖片來源:網絡)
別忘了,經濟總量的上升往往伴隨的是人口數量的急劇上漲!在這個時間段裡,上海的常住人口猛增了近1000萬,而香港的常住人口僅僅增長了80萬左右。所以,具體到每位居民的人均名義GDP增長來看,香港並沒有輸給上海!
(圖片來源:吳曉波頻道 )
在1997年到2015年間,香港的人均名義GDP從27331美元增長到43649美元,增長了近16000美元。而上海,從2786美元增長到17089美元,增長了14000美元,只是由於香港人均名義GDP基數大,從增長率上看遠不如上海。
圈君在網上看到一種說法是「要比在國際金融界的地位,香港比上海領先了好幾個首爾」。這樣的說法究竟有沒有道理?
(圖片來源:視知視頻)
香港一直以來是各國上市公司眼中的理想上市地點,截止2015年,共有121家上市公司選擇在香港上市。新股票首次公開募股資金總額全球第一,而且籌集到的資金總額比倫敦和上海加起來的數字還多!
(圖片來源:視知視頻)
全球幾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畢馬威預計未來香港還會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其中,不得不提郵儲銀行2016年赴港上市,不但成為2016年港交所最大宗新股,而且也是繼阿里巴巴後全球最大型新股,集資淨額就高達566.27億元!
(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單從金融這個領域上說,上海還遠遠沒有香港這樣發展成熟和國際化,從上市公司中外國公司的比例上看,香港沒有紐約和倫敦那麼高,但是也遠超過了上海。剁手黨們可能都不知你們鍾愛的Prada、Coach均是在香港完成上市!
(圖片來源:網絡)
從金融從業者佔人口的比例上看,香港也遠超過上海,在香港,7個人中就有1個是從事金融行業,而上海這個數字不到5%。
(圖片來源:視知視頻)
從經濟的自由度來說,香港已經連續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低稅制、自由港、法制健全成為香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著名的標誌。
(圖片來源:網絡)
要說明一座城市在世界上的金融地位,想必《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是最具說服力的參考指標!在2016年的報告中,香港位列全球第四位,而上海僅排在第16位。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圈君依然認為上海和香港在金融領域合作大於競爭,前者是人民幣在岸中心,後者是人民幣全球最大的離岸市場。
(圖片來源:網絡)
上海的高速發展的確是不容忽視,但是也沒有必要互黑,跨境貿易和貨幣結算讓這兩座城市在金融領域更多時候是在攜手共贏!
說到香港的GDP,不得不說第三產業已經佔到了香港GDP總量的90%以上,然而第三產業可不光只有金融業,還包含了網際網路IT、科技製造、物流等多個行業,香港在這幾個領域都離上海有差距了!
上海外灘一角
(圖片來源:網絡)
在物流領域,1997年前香港連續多年摘下世界最大貨櫃港口的桂冠,已經被上海遠遠超過,僅排在全國第四,上海港以3713.3萬標箱排名第一,深圳港以2397.93萬標箱排名第二。
(圖片來源:東網)
圈君發現《2016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上海已經有26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達到722億美元,零售電商、生活服務電商、金融科技、物流網絡行業的各種「獨角獸」企業在上海快速發展。
獨角獸企業衡量標準是創業十年左右,企業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創業與投資方向、行業熱點乃至未來趨勢,其中以電商、移動網際網路、科技類為主流。(圖片來源:搜狐)
而再看香港,唯一個泛電商行業「獨角獸」企業還是由萬達集團、百度公司、騰訊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萬達電商…數量是屈指可數!
(圖片來源:網絡)
別忘了,在香港回歸之初,香港政府可是在發展網際網路科技創新企業上立下了雄心壯志,成立數碼港為的就是把它打造成為亞太區資訊及通訊科技業界的領先樞紐!
香港數碼港廣場及數碼港商場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然而,20年後過去,數碼港的發展不僅不盡如人意,還漸漸淪為了房地產開發商的爭奪目標,原有的願景成為泡影。
(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港漂那麼久聽到不少小夥伴都抱怨香港的電商和行動支付可選擇的太少了,網際網路產業的機遇、科技製造業的革新,對比上海,香港趕上了好時候卻沒有把握好機遇!所以,圈君不得不說,香港你要快跑了!
再回到最初的問題,兩個job offer, 8000人民幣月薪的上海工作和12000港幣月薪的香港工作,如果是你會怎麼選?相信涉及的領域不同,每個人心中的答案就各不相同。
(圖片來源:網絡)
圈君想說,如果是金融領域香港或許會更有優勢,也會有更多國際化的合作體驗,但是在選擇後不得不承受香港狹窄而高昂的住房以及平均每餐50港幣的生活成本帶來的壓力。當然,香港金融行業的起薪不會那麼低...
*未標明來源圖片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及數據引用來源:
吳曉波頻道: 《香港vs上海,我的對手只有你 | 小巴侃經濟》
圖片及資料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原創,轉載請聯絡港漂圈,投稿請發送至fengyaqi@gangpi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