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之味》:五味雜陳的父愛

2021-02-09 庭中奇樹

 

周末隨便翻著視頻網站,竟然撞上一部良心好劇《花椒之味》,真是很好的一部劇,忍不住要推薦給大家。

 

《花椒之味》故事講得有點娓娓道來:

 

香港姑娘如樹是一個公司小職員,離異、獨居,叛逆,老媽早年去世了,老爸在銅鑼灣開了一家麻辣火鍋店,父女倆感情並不好。

 

電影的一開場,是姑娘接到醫院急電,老爸突發疾病走了。細節很棒,殯儀館核對逝者身份信息,女兒能回答出父親的生日,卻答不出出生年份

——想起了孔子的那句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接著,女兒披麻戴孝按習俗給老爸張羅葬禮,

葬禮司儀問:「聽說亡者還有兩個女兒,要不要準備孝服?看得見的,看得見的」

女兒淡淡地說:「等她們來了再說吧」

情節就此展開——

 

兩個素服的女孩推著行李箱出現在靈堂,一個來自臺灣,一個來自重慶,兩女孩各自籤名:如枝、如果。

還記得嗎?女主叫如樹。樹、枝、果,她們本來就是一個根上的三姐妹。

 

看到這裡,觀眾都懂了:靈堂上的逝者,是一個處處留情,處處留種老爸。三個女兒都是在父愛殘缺的家庭中長大的「問題小孩」

 

你以為電影要講一個渣男的故事嗎?錯了,我很佩服編劇,刻畫了一個這麼溫情的親情故事。

 

故事接著緩緩向前:

老爸入殮的時候,大女兒如樹發現,兩個陌生的「妹妹」其實比自己更動容傷心。

喪禮禮成,如樹把兩個妹妹帶回家裡暫歇。三個有著血緣的姑娘,第一次聚在老爸的火鍋店裡,開始零零散散拼起各自對老爸的回憶:

 

老爸拋下香港的正妻和女兒如樹,是因為重逢了臺灣的初戀女友。

幾年後,老爸又拋下臺灣的初戀摯愛和女兒如枝返回香港,是因為香港的正妻得癌需要男人照顧。

老爸在重慶一夜情有了女兒如果,重慶女人負氣遠嫁加拿大,女兒只準管親媽叫阿姨,倒是香港的老爸還常惦記著她,會在大女兒不在店的時候,偷偷接她來吃頓火鍋。

老爸一直喜歡默默收看電視裡撞球聯賽直播,不是為了看露點辣妹,原來是臺灣女兒如枝的賽事。在全家人都反對如枝打撞球的時候,只有老爸相信她一定行。

老爸店裡油膩的抽屜最底部,貼著三個女兒小時候各自的照片。

老爸不敢跟大女兒提,卻偷偷與前女婿分享另外兩個女兒的故事

老爸靠圓融厚道操持著火鍋老店,僱用了幾個不頂事的古惑爛仔,只因為老爸說「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

 

三個女兒如拼圖般一點點拼起她們共同的父親:

那個不是一個好丈夫,但竟然是個好老爸的男人,

那個人生充滿了糾結與無奈的男人,

那個希望與女兒溝通,卻最終孤獨離世的男人……

 

恨是源於不了解,怨是源於不理解。電影名叫《花椒之味》,人生的情感,就是從認識到各自的難,認識到各自的五味雜陳開始的吧。

 

大女兒如樹對老爸的怨氣最深,她對前夫傾述:

「我不想像我媽一樣,一輩子跟著一個明明不愛她的男人在一起!他後來回來,只是因為我媽病了,他不想當壞人,才對我們負責任的」

前夫回答說:你錯了,他是愛你,才會願意負責任。

如樹堅持爭辯:他不是「願意」跟我們在一起,只是「可以」在一起!


前夫說:你為什麼只注意「願意」和「可以」,不去注意「在一起」?!

一句話,醍醐灌頂,打開了女兒三十幾年的心結。一個不愛老媽的老爸,依然陪在她們母女身邊,難道不是更深沉的愛嗎?

 

好高深的一句臺詞,就這一句就堪稱經典之作

 

電影改編自香港作家張小嫻的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可能只有香港小說才敢演繹這樣深沉複雜的人間情感吧。

 

又想起了近日很不爽的那部《三十而已》。

有人說這是部爽劇,爽到開啟全網大罵小三林有有。那個被網民吊打到演員關閉微博的小三林有有,匯聚了所有臭不要臉元素:貪婪、無恥、厚顏、狡詐等等

所以,當完美的顧家女神手扇林有有耳光的時候,瞬間衝到熱搜榜首。

 

真心覺得悲哀啊!什麼時候,影視作品中連小三都臉譜化、模式化了,什麼時候「道德潔癖」的觀眾只能接受大是大非,非黑即白,而無從理解人性的迷失、彷徨與掙扎。

如果我們的影視作品,只是為了刺激觀眾在道德圍觀中的爽感,那像《花椒之味》這樣淡淡講述濃濃真情的電影,不推介也罷。

【掃描關注作者的其他文字】

相關焦點

  •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無法言喻的父愛
    在影后的評選中鄭秀文已經取得先機,有《花椒之味》和《聖荷西謀殺案》兩部作品入選,尤其是《花椒之味》一口氣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11項提名,成為了最大熱門。在《花椒之味》中我們看到了鄭秀文的沉澱與改變,但同時也讓我們想起了2年前金像獎上的《脫皮爸爸》。《脫皮爸爸》讓吳鎮宇時隔13年再次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吳鎮宇與鄭秀文,《脫皮爸爸》與《花椒之味》,看似毫無關聯,但卻揭示了一個共同的主題:生活之下那些後知後覺的父愛。
  • 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金像獎下的父愛不能是言喻
    父愛從《脫皮爸爸》到《花椒之味》,後知後覺可以看到母親為家庭努力工作和付出,但我沒有意識到父親是為家庭謀生;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長大,但發現爸爸有白色的鬢角。母愛看得見,父愛卻摸不著,但當我們慢慢地長大成人,經歷風雨過後的生活洗禮。
  • 愛恨情仇,五味雜陳
    講述了發生在一個永遠堅守王之威嚴的父親,和一生都在渴求「父愛」而不得的兒子之間的虐心慘劇……莊獻世子本是英祖的次子,但因其兄長早逝,他成為了英祖唯一存活的兒子。在英祖望子成龍的重壓之下,父子感情生隙,莊獻世子進而精神出現問題最終被關進米櫃活活餓死。而「思悼」則是莊獻世子死後英祖追封的尊號。
  • 《花椒之味》,女兒的世界只有慈父,沒有渣男
    花椒嘗起來麻麻辣辣,一般只用來調味,若單獨進食,瞬間會麻痺感官。若專門去食,則原來用於麻醉自我,以一種痛楚,掩蓋另一種痛楚。電影《花椒之味》。怪不知看著有感覺,原來監製是許鞍華,主演鄭秀文,還有數個客串的大咖們。
  • 獻給愛麗絲,獻給讓我五味雜陳的你
    而理察·克萊德曼的《獻給愛麗絲》則是更多的像一種少年情懷,像極了一個少年在愛情中的五味雜陳。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萬個人也有一萬個愛麗絲。每個人心中都曾有過那麼一段青春,我們想踮起腳尖,小心翼翼的夠到那份屬於自我的天地,卻總是忍不住迷失,於是在「愛麗絲」帶來的反饋中,失落、傷悲、欣喜、歡愉。理察·克萊德曼在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音符中就飽含著各種的情緒。
  • 《花椒之味》電影值得多次回味,觸心暖胃
    電影《花椒之味》就是一個以這樣狗血情節開頭的故事。故事雖然發生在寸金寸土的金融城市香港,但這次這部香港電影講故事的速度變慢了,有著近乎理想、與世無爭的感覺,用雲淡風輕的方式,來講述對原生家庭的接納、和解與生命的觸動。
  • 《花椒之味》|火鍋才是冬日最暖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口音,迥異的性格,卻同樣是缺失父愛的女兒。麥曦茵導演的《花椒之味》講述的是這樣一個關乎於親情的故事。愛與別離,孰輕孰重。      父親的愛總是在生活處處滲透,但女兒們並沒有領情,待到人去時,才發現父愛如山,就像她們的名字,如枝、如樹,如果。兩岸三地的三個女兒,三條故事線,分別以老爸的葬禮作為開端起點,以老爸的火鍋之「味」作為故事的終結。
  • 《花椒之味》的爹味
    港片《花椒之味》其實故事有點作。
  • 《花椒之味》凡是讓人上癮的,一開始都不會舒服!
    看完電影《花椒之味》後才明白花椒讓人著迷上癮的點是什麼。花椒這個小玩意,浪漫點說,像一個不管你愛不愛他,它一定會愛你的親人。一如電影《花椒之味》探討的親情主題。三姐妹不同的性格猶如各種個性鮮明的調料,但總有一味料能將她們串聯起來。
  • 影評 | 《花椒之味》到底是什麼味?
    但是《花椒之味》屬於後者,它當中所有的戲劇張力都並非強行堆砌,是那個瞬間、那個人口中,很自然講出的話,這是「張力」與「自然」的平衡,需要功力,更體現誠意。對我來說,它是今年港片中難得的驚喜之作。《花椒之味》的故事並不複雜,沒什麼聯繫的父親突然去世了,留下了一間火鍋店,女兒如樹趕來料理後事,誰料葬禮上竟然多出了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諷刺的是,三人第一次相遇的機會,是親生父親意外病逝後的遺像前。此時此刻,她們之間的相同點只有父親這個人,而各自對父親的回憶又不盡相同。
  • 《花椒之味》害怕被傷害,無心說出更壞
    人人都愛的火鍋,五味之外花椒特有的麻,止了三姐妹的痛,也融合了三姐妹的心。中國人講五味俱全,酸甜苦辣鹹。花椒之麻只能作為輔助。但火鍋的出現卻給花椒帶來新的契機,麻香四溢,爽口鮮活,即便想想都能惹來味蕾的觸動。影片《花椒之味》中,三姐妹對花椒的認識不僅源自父親傳奇般的火鍋技藝,更以止痛的功效來悄然彌合三位主人公的隔膜與生疏,可見花椒食之辛麻實則有情。
  • 《花椒之味》:怨之味、愛之味、思念之味、和解之味
    以上,是鄭秀文所飾演的如樹在《花椒之味》中遭遇的最大震蕩。《花椒之味》是一部味道駁雜情感繁複的影片,它以「父親」無數個立面,去試圖勾勒出家庭、親情、愛情、友情、父女之情、母女之情、姐妹之情、無法消解的怨念與思念等等多維度情感空間,兼顧痛感與爽感,面帶微笑而淚腺失控。
  • 【影片預告】《花椒之味》:怨之味、愛之味、思念之味、和解之味
    電影《花椒之味》終極版海報《花椒之味》發布終極預告(來源:網易娛樂)由許鞍華、朱嘉懿監製,麥曦茵導演及編劇,
  • 影片熱薦||《 花椒之味 》賞味人生 觸心暖胃
    小編想,大概是因為火鍋裡,藏著百味人生吧。即將上映的影片《 花椒之味 》,或許會讓你對火鍋、對眼前的生活、對自己的感情,有一種全新的理解。《 花椒之味 》改編自張小嫻的小說《 我的愛如此麻辣 》,由許鞍華監製,麥曦茵自編自導,劇情可以看做是香港版的《 海街日記 》。
  • 《花椒之味》|用一種痛去掩蓋另一種痛
    《花椒之味》通過兩岸三地一家親的設定,以美食——火鍋為外殼,展示了過去、現在、將來三姐妹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下親情關係的變化 電影以美食——火鍋為外殼,將食材花椒作為連結親情的紐帶,並與之緊緊聯繫起來,微妙地展示了親情溝通的必要性
  • 羽聯推人造球李宗偉表示「五味雜陳」,稱這是「巨大改變」
    李宗偉接受大馬本地英文媒體的跟進採訪時,道出對於這項改變後自己心裡「五味雜陳」的感觸。今年踏入38歲的李宗偉,曾於2017年參與人造羽球的測試,他形容這是「一次巨大的改變。」他說:「我不確定他們會不會落實前一陣子測試的人造羽球,如果真的落實,我認有很大的差別。相比目前採用的羽球,人造羽球的飛行有很大的不同,而且速度很快。」
  • 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間,共存與相生,百味人生現
    受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樣,但是有一點是差不多的,那就是煩惱和快樂共存,痛苦和幸福相生,都幾乎有一個五味雜陳的複雜人生。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加水還是水,鹽加鹽還是鹽。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物如此,事猶是,人亦然。
  • 梅豔芳與張學友同臺演唱《祝福》,五味雜陳的兩個人全都唱哭了
    梅豔芳與張學友同臺演唱《祝福》,五味雜陳的兩個人全都唱哭了說起音樂,可能有的人的生活是離不開音樂的,可能在無人陪伴的時候,音樂就是最好的伴侶。可能傷心難過的時候,音樂也是唯一懂事的依靠。音樂是一個神奇的東西,而作為音樂的創作人也是很厲害的。
  • 生活的五味雜陳,少不了酸甜苦辣的滋味(美文)
    生活的五味雜陳,就是用酸甜苦辣一點點做出來的生活的味道是甜的。生活的味道首先是甜蜜的,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感受到親人對我們的關愛,感受到朋友的照顧,感受到陽光的明媚,這些帶給我們心靈的美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是甜蜜的,生活的味道苦澀的。
  • 電影《花木蘭》豆瓣評分不及格,演員陣容五味雜陳,都是外籍演員
    電影《花木蘭》豆瓣評分不及格,演員陣容五味雜陳,都是外籍演員電影《花木蘭》豆瓣評分不及格《花木蘭》豆瓣評分不及格,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雖然電影講述的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的故事,但是那只是披著中國傳奇人物的外衣,內容全是裝的洋酒的全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