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新基建構建新經濟場景 推進澳珠極點建設
場景的主動培育與供給,是城市發展的新競爭點。新經濟發展階段,以市場應用為核心的場景已成為新興產業爆發的原點。當前應以第二、第三產業中的優勢行業為基礎,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推動政府部門間數據共享與協同、釋放「數字紅利」。吸引人工智慧、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企業入駐珠海,將新技術在全市各優勢產業領域應用,形成集要素集聚、功能集成的新經濟場景,推進澳珠極點建設。
一、國內新經濟應用場景發展現狀
新經濟時代之前,城市發展經濟主要靠「土地、稅收和配套優惠」調控。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後,上海首發場景需求清單,至今已有十多個城市陸續圍繞「人工智慧+」啟動「場景供給」計劃。
成都、廣州、深圳等市先後公布新經濟場景計劃。成都提出樹立獨角獸或行業領軍企業「城市合作夥伴」概念,成為全國場景經濟建設的代表性城市。2019年3月成都發布第一批《城市機會清單》,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公園城市、創新創業等10個應用場景7大類共450條信息,成為國內首個以城市名義發布的機會清單。
此外,廣州、深圳、青島、南寧等地相繼開展了場景徵集,將場景作為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破局發展的關鍵。廣州市場景徵集由市科技局主導,核心落點在於加快解決制約其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在專項中設立若干應用場景示範,加速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深圳市由市發改委牽頭徵集人工智慧項目,主要集中在晶片、雷射雷達、傳感器等硬體領域,圍繞製造、物流、能源等領域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二、場景經濟發展特點
1。從線下場景到線上場景
線下場景(生活場景)與線上場景之間存在核心差異。首先,消費者在特定的線下場景中不能按照主觀意願隨意做出選擇,在有限的線下場景中即使做出選擇,仍需要付出過渡時間成本。而消費者在線上場景中,可以根據所需,零成本切換重新作出選擇。其次,線下場景中的商品和服務供給呈現出整體性,而線上場景中的信息一體化、需求碎片化,需要通過建立場景生態,為消費提供閉環服務。
2。從流量為王到場景為王
「網際網路++」時代,場景引導消費。移動網際網路幾乎涵蓋了所有場景,在移動互聯時代,用戶的碎片化場景需求,成為新商業交易的平臺入口和社群分享的連接渠道。在生產端需要重視用戶的個性需求和價值體驗,進行精確定位和消費痛點細化。在消費端,需要將產品及品牌帶入場景,實現商業價值轉化。
三、發揮「AI+」場景經濟優勢,構建全場景全生態智慧城市
基於珠海市中醫藥、高新技術、特色金融、會展、休閒旅遊等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筆者以為,應當重點發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等新經濟產業形態,圍繞龍頭企業、龍頭產業加速場景建設,形成要素集聚、功能集成的新經濟場景,推進澳珠極點建設。
1。加速優勢產業數字升級和重點領域場景消費生態建設
加大高新技術、醫藥健康等領域應用場景開放力度,加強5G、工業自動化控制、工業AR、超高清視頻等技術示範應用,推動優勢產業智能化、數位化轉型。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支持特色晶片設計、測試和檢測等相關產業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轉型發展。引導珠海市龍頭企業產品服務上雲,打造典型場景,培育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消費生態平臺,打造澳珠第二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極點。
2。開創會展經濟、休閒旅遊在線展覽展示等雲端業態
推動中國航展、教博會等專業化會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大展覽展示企業和知名雲服務企業共建雲展服務實體,打造雲會議、雲展覽、雲走秀、雲體驗等系列活動,放大雲端展示、雲端服務等一站式平臺效應。結合5G互動直播,加快VR/AR技術在休閒旅遊產業領域的應用,創造具有線下消費體驗感的線上消費場景,強化珠澳城市自然景觀、文化元素市場價值轉化。建設數字景區,打造沉浸式全景在線產品,強化文化體驗、生態觀光、現代旅遊等網上「雲遊」服務,打造澳珠第三產業發展新業態、新亮點。
3。強化數據源頭建設,進一步利用新技術釋放場景經濟數字紅利
場景經濟要求政府能夠提供「技術、人才、數據」支撐。當前全省各地市在數字經濟戰略謀劃和統籌推進方面工作力度差異較大,對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融合重點的前瞻性研究和系統性政策設計仍有待加強。建議主管部門為企業技術創新應用提供更多「高含金量」場景條件,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推動政府部門間數據共享與協同,降低數據的條塊分割,強化政務管理中的數據源頭建設,讓政府「數字紅利」有效釋放。進一步擴大人工智慧、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範圍,以場景經濟建設做強做大粵港澳大灣區澳珠極點。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
(文章來源:珠海特區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