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些媒體如此煽動暴力

2021-02-10 參考消息

從6月9日,香港示威者以反對港府修例為名,發動第一次大規模示威遊行以來,香港亂局已進入到第七周。

而在這七周中,事態一步步發生惡化,暴力活動也在不斷升級:從襲擊警察,到攻擊路過的市民,到汙損國徽、挑戰中央權威,到挖人祖墳、砸其辦公室

 

經過調研發現,除了事件背後的「某些勢力」,反對派港媒和西方媒體也在其中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

他們不斷宣揚仇警、反中央的思想,煽動香港年輕人越發激進,終於走上暴力違法的道路。 

 

▲7月1日,暴徒砸毀香港立法院大門

港媒

 

一個多月來,香港發生過多次嚴重暴力事件:6月12日,示威者試圖進入立法會,用雨傘、磚塊攻擊警察;7月1日,示威者攻入立法會,在大樓內肆意打砸;7月14日,在一商場內,警察遭圍毆並被咬斷手指;7月21日,暴徒圍堵中聯辦,汙損國徽,噴塗侮辱國家、民族的字句。

 

在這些事件中,示威者會主動向警察發動衝擊,警察採取自衛措施,在發出警告無效後,警察再用橡膠子彈、催淚彈進行回擊。

 

反對派港媒對此類事件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絕口不提示威者先行攻擊,也不播放暴徒施暴畫面,只展示警察朝著「無辜市民」揮舞警棍、發射子彈的兇狠畫面

 

有的還配上暴徒被打後血淋淋的畫面,惹人憤怒;還有年輕女孩哭泣的畫面,惹人心憐。就這樣,一個個完美的「警察鎮壓示威者」的作品就完成了。

 

▲一篇典型的「仇警」報導

有些媒體還用聽說、猜測的語氣,採訪反華人士的言論等手段,不斷把中央往事件上扯,說是中央授意港府修法,是中央指示港府對示威者進行「鎮壓」。

 

▲部分港媒典型的報導圖片

其實,部分港媒已不甘於「煽動者」的角色,其本身就是暴力行動的策劃者、組織者、參與者

 

如被稱為「毒蘋果」的香港《蘋果日報》,其立場親西方、反中央,倡「港獨」。其老闆黎智英在7月接連找到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公然要求美國政府干涉香港。

 

他「懇請美國官員以行動支持香港人,並請求美國政府發表言論支持和鼓勵香港的年輕人」。照片顯示,有時他親自帶隊指揮遊行,有時他藏在某個角落,看著年輕示威者和警察對抗。

 

▲圖片來源:大公報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對此人言行的回應非常嚴厲:

 

「香港個別人置民族尊嚴和香港利益於不顧,為一己私利甘願充當外國勢力反中亂港的政治工具,搖尾乞憐、引狼入室,這種醜惡嘴臉和卑劣行徑為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所不齒。這些民族敗類和香港罪人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22日,居住在元朗區的香港議員何君堯因被拍到與元朗「白衣人」握手,其祖墳就被暴徒破壞,如此突破人倫、喪盡天良的行為,此報一副幸災樂禍、為其叫好的樣子

看看其報導標題:《何君堯雙親墓碑被毀,墳位隱世還霸佔官地?》《二奶仔何君堯母親屍骨未寒,祖墳被鏟,如何福蔭子孫》《何君堯祖墳逾半面積涉非法霸佔官地,凌晨fb污衊朱凱迪支持者毀墳》.

反對派港媒就這樣荼毒香港年輕人,反覆灌輸道德淪喪、突破底線的思想。

▲「蘋果新聞」網站截圖

外媒

那BBC(英國廣播公司)、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又是如何報導香港的示威事件呢?

 

6月12日,香港的示威活動首次出現暴力行為。BBC網站就此共發布了3條新聞,標題分別為《香港抗議行動:警方向抗議者使用催淚彈》《香港引渡條例:警方向抗議者發射橡膠子彈》《陌生人如何組織起來抵抗香港警方》

▲ BBC兩篇報導《香港引渡條例:警方向抗議者發射橡膠子彈》《香港抗議行動:警方向抗議者使用催淚彈》的截圖

前兩條報導中,記者完全不提及衝突發生的原因,即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大樓,試圖闖入才導致警方驅散,搞得像是香港警察莫名發飆,開始毆打示威者一樣

 

在後一條新聞中,記者更是深入示威者中間,展現「互不相識」的示威者們如何「互幫互助」抵抗警方暴力的溫情故事。

 

▲BBC視頻報導《陌生人如何組織起來抵抗香港警方》:「他們被催淚瓦斯擊中後互相幫助」

《紐約時報》的記者還就此做了一番「調查報導」,搜集了多個視頻證據,指出記者發現6月12日衝突中,至少有7起警方過分使用暴力的情況。

 

這種所謂的視頻證據,在經歷過無數次「反轉新聞」的媒體人看來,簡直太小兒科了。很簡單,先播放一個手無寸鐵的示威者的畫面,再切入警察追著「毆打」此人的畫面,那請問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紐約時報》6月13日報導:「通過視頻調查,紐約時報展示了在6月12日,香港警方是如何通過催淚彈、毆打、拖曳的方式使用過分暴力」

7月1日,暴徒終於打跑警方,進入立法會進行打砸。當日《紐約時報》記者隨同暴徒一同進入立法會,進行了視頻拍攝和採訪。

最終的報導大部分內容是立法會內暴徒興奮、雀躍的畫面,但標題卻是「香港抗議:警方鎮壓示威者」。並且,唯一播出的採訪對象說的話是「警方和解放軍將對抗議者進行暴力鎮壓。」

 

我們想問,示威者們都攻入立法會了,何來警方的「鎮壓」呢?

 


▲《紐約時報》7月1日報導:「警方和解放軍將對抗議者進行暴力鎮壓」

7月14日一名警察的手指被殘忍咬斷,然而CNN和BBC的報導均未提及此事。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在沙田一商場內發生了暴力衝突。

 

再翻《紐約時報》,終於看到了警察手指被咬的事,仔細一看又失望了。記者在文章中用篤定的口味說:一名警官在用手指挖抗議者的眼睛時,一根手指被部分咬斷

小編也是寫過英文報導的人,記者你好歹寫上「allegedly」(據稱)吧,你是親眼看到警官挖眼嗎?

 

▲《紐約時報》7月14日報導:「一名警官在用手指挖抗議者的眼睛時,一根手指被部分咬斷」

7月21日國徽蒙汙事件,被同日晚間發生的元朗暴力事件衝淡。外媒基本以元朗衝突為主,提幾句暴徒衝擊中聯辦的事情。

 

小編注意到,在港府未對元朗事件調查清楚的情況下,BBC就採用香港反對派議員的話說,當晚帶著藤條毆打「黑衣人」的「白衣人」是香港黑幫「三合會」成員。

  

▲BBC7月22日報導《香港抗議行動:三合會參與到襲擊中了嗎?》

輿論

 

在輿論環境方面,香港和內地完全不同。內地媒體對香港影響很小,能左右香港輿論的,除了本土港媒,就是幾家大型的西方媒體。

 

也許,有的朋友心裡會想:這不好事嗎?香港的媒體更自由,信息流動更通暢,還能和發達國家保持同步。

 

念書時的小編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在身處媒體行業多年後切身體會到,還這麼認為的人只能稱為「傻白甜」。

 

媒體天然有追求負面新聞的傾向,因為人性就是愛看負面、誇張、戲劇化的新聞。在香港,能大行其道的恰恰是那些喜歡報導港府和內地負面新聞的反對派媒體。

 

更可怕的是,香港社會還出現了大搞輿論「白色恐怖」的現象。一旦有媒體或個人說出所謂「親中」,甚至「反暴力」的話,就可能招致暴徒的輿論和人肉暴力。

 

TVB被指「紅色媒體」,遭到示威者抵制,日本飲料公司寶礦力水特還配合其行動,撤銷TVB廣告,事後其日本總部的道歉聲明還扯些「支持全世界人類健康」等莫名其妙的話,引來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的譴責,也遭到微博網友的一頓炮轟。

港大校長張翔因譴責暴力,被一些港大學生張貼條幅侮辱,其寓所被港大學生會組織的300多個學生圍堵。

▲港大校長張翔寓所被港大學生圍堵後遭塗抹

 

6月30日,去報導「撐警察」集會的香港記者們被吐口水、扔泥土、踩踢,《大公報》等記者遭到多人攻擊,被送醫院。警方逮捕的嫌犯中,竟然還包括一名61歲的老婦。

▲該61歲老婦被警察以涉嫌普通襲擊罪逮捕

小編觀察到,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媒體經常被反對派把持。在反對派控制媒體的情況下,政府的任何政策都會遭致輿論反對,政府寸步難行,執政能力大打折扣。

同樣的情況,如今似乎已在香港出現。

另附7月24日早間國防部發言人一句話回應香港記者提問

國新辦舉行《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發布會後,有香港媒體追問「解放軍是不是一定不會介入香港事務」?

對此,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回應稱,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的第三章第十四條有明確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第三章第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在必要時可以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香港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請求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後,香港駐軍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派出部隊執行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的任務,任務完成後即返回駐地。

香港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時,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安排下,由香港駐軍最高指揮官或者其授權的軍官實施指揮。

香港駐軍人員在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時,行使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的權力。

來源 | 俠客島(ID:xiake_island)

作者 | 宇文雷格

微信編輯 | 江華宇

微信審核 | 楊寧昱

打開參考消息客戶端看更多外媒資訊>>

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禁言」川普,煽動暴力被美國社交媒體三巨頭集體警告
    川普隨即發表視頻講話以鼓勵他的支持者,美國三大社交媒體巨頭:推特、臉書和油管先後對川普的社交帳戶採取禁言封號或刪除視頻等行動。(圖說:川普支持者攻入國會大廈。圖/Reuters)下午四點,川普在推特上發表視頻講話,堅稱自己贏得了大選,同時表揚抗議者的目的是好的——要求改變大選結果。在他一分多鐘的講話中,句句都在煽動暴力。
  • 刪除香港警方反暴力熱線,打壓反暴力媒體,臉書你還要臉嗎?
    西方媒體和社交平臺的雙重標準,在近期香港的事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滅掉正義之聲、煽動暴力破壞、製造流言與謠言,臉書在香港持續三個多月的暴亂中,用事實親自剝下了自己的「畫皮」。為止暴制亂,香港警方日前在WhatsApp上推出了10條反暴力熱線。但是在9月13日,有市民發現這10條熱線已經完全失效。稍晚時分,這一即時通訊軟體回復媒體問詢稱,該平臺只用於私人通訊,故而對熱線進行了批量刪除。
  • 媒體曝光部分煽動暴力的亂港藝人,沒想到「桃姐」是這樣的人
    媒體在報導中,也曝光了部分煽動暴力的亂港藝人,包括組合「達明一派」成員黃耀明、歌手何韻詩、藝人黃秋生和杜汶澤等人。而最讓我沒想到的是,其中居然有金像和金馬雙料「影后」葉德嫻。說實在話,要不是因為這篇報導,我還不知道葉德嫻是這樣的人。我對葉德嫻印象還是蠻好的,曾看過她的不少電影。尤其是她出演的電影《桃姐》,把「桃姐」這個人物演活了,觀眾完全被她帶入劇中。
  • 評論 | 對網絡暴力、煽動網絡暴力 我們要堅決說不
    無獨有偶,上海女教師也不得不為自己此前毆打醫生的魯莽付出代價,承受網絡暴力的一次次討伐。近來,這樣的案例遠不止這幾個,很多情況甚至是事實還沒有完全弄明白,網上聲討之聲就已經鋪天蓋地,一些自媒體甚至煽動網民進行聲討,支持進行人肉搜索,為網絡暴力推波助瀾。這樣的「以暴制暴」真的合理合法嗎?冷靜以對,我們究竟該怎樣尋求正義?
  • 涉嫌煽動暴力違法行為,香港一社交平臺群組管理員被捕
    【環球網報導】據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29日報導,香港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今日(29日)召開記者會表示,警方留意到過去9個月,有人利用網上社交平臺散播仇恨言論和虛假信息、煽動他人使用暴力或其他不守法等行為。
  • YouTube 暫停川普頻道至少一周 煽動暴力違反平臺政策
    (圖/路透) 張寧倢/編譯 繼推特、臉書等社群龍頭對川普帳號實施封鎖禁令後,據CNN報導,YouTube於當地時間12日晚間表示,川普總統的頻道涉及煽動暴力,因而違反平臺政策,將強制暫停頻道至少一周,甚至可能延長更久時間。
  • 極端分子煽動暴力對抗拜登就職,有人揚言「佔政府大樓,殺...
    而現在,隨著美方正在調查這起最終導致5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美國國會警察局警員殉職)的國會暴力事件,專家警告說:在當選總統喬·拜登即將宣誓就任美國總統的就職日之前,暴力煽動正在愈演愈烈。報導還援引《華盛頓郵報》的分析稱,雖然不確認在1月6日發生的暴力抗議活動是否與這些「暴力煽動」有直接關聯,但「如果過去有任何跡象的話,那麼集會上的極端分子的存在和言辭激烈的結合表明,暴力(煽動)是有可能的。」
  • 罪證確鑿 煽動暴徒癱瘓香港機場的幕後黑手是他
    據香港《大公報》15日報導,暴徒圍堵機場第二日,人數突然呈幾何級增加,暴亂手法也由此前的圍堵變為「恐怖主義」式行私刑,暴徒還改變招數,離開接機大堂,開始衝擊沒有防禦措施的離境大堂,阻撓旅客離境,種種跡象表明,在這些暴徒背後,有一雙無形的手在為他們「出謀劃策」。15日,香港《大公報》報導稱,煽動暴徒非法集結、癱瘓機場的幕後黑手,正是與美國反華政客密聯的「港獨」頭目黃之鋒。
  • 揭秘:香港暴力示威者是怎麼串謀的?
    還有人聲稱:「收到風(從一個不確切的消息來源得到情報),『支持香港人的國家』已可以接受政治庇護,(大家)要準備好自己只是和平遊行的證據、工作和學歷證明等材料。」甚至有人在「連登」上發表長篇大論,鼓動「香港貨幣戰爭」。「Telegram負責聯絡策劃,『連登』論壇負責煽動召集,臉書負責宣傳展示。」一名知情人士這樣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總結各個網絡平臺在暴力活動中扮演的角色。
  • 港媒:香港中西區區議會主席被捕,港警稱涉嫌作出具煽動意圖作為罪
    【環球網報導】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26日報導稱,擔任香港中西區區議會主席的反對派區議員鄭麗瓊今日(26日)凌晨被警方拘捕。香港警方今日表示,過去兩日發現有人在社交媒體,非法發布一名警務人員及其家人的個人資料,包括相片、姓名、警員編號、地址和電話等,並在社交媒體發布煽動暴力和仇恨言論。警方凌晨採取拘捕行動,拘捕一名60歲本地女子,她涉嫌幹犯「作出具煽動意圖作為」罪。警方還在行動中檢取一部手提電話,案件仍在調查中。
  •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譴責暴力,批川普煽動支持者闖國會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指控美國總統川普「煽動」支持者在6日闖入美國國會大廈。特魯多在渥太華官邸舉行的記者會上說:「我們都很震驚,看到受川普煽動的極端分子行為如此暴力,破壞華府的國會大廈。」
  • 約翰尼德普前妻遭遇網絡暴力,聲稱是德普煽動策劃
    據外媒8月31日報導,好萊塢影星約翰尼·德普正面臨新的法庭指控,稱他「帶頭」發起了一場針對前妻艾梅柏·希爾德的網絡暴力行動,以挽救自己的職業生涯。據艾梅伯提交的文件稱,德普在倫敦高等法院的家暴戰中,通過安排,讓她被網絡暴力淹沒。
  • 香港反對派示威者煽動包圍稅局,結果…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麗媛】香港反對派示威者連續數周發起非法集會,打砸立法院、圍攻警署等亂港行為層出不窮,然而今天(15日)他們吃癟了。綜合臺灣「東森新聞雲」及港媒報導,有反對派在網上煽動今天中午12時到灣仔稅務大樓「接放工」,意圖癱瘓稅務大樓運作,但距離約定時間已過1個多小時,卻僅有6名「黑衣人」到場。
  • 噤聲川普,終止煽動暴亂不應該嗎?
    事實果真如此嗎?推特公司封川普的帳號僅僅是因為他「失勢」?對川普「噤聲」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眾所周知,恐怕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即便像美國這樣自我標榜為「民主自由法治的燈塔」的國家,法律都不會允許它的公民,哪怕是權力巔峰的總統,公開利用社交媒體煽動、鼓勵或支持暴亂行為,不會允許公開利用社交媒體分裂、背叛國家。
  • 澳洲媒體有毒!公然煽動排華,支持港毒!留學生維護中國統一,反被誣陷極端主義?道德底線,徹底不要了...
    而中國留學生,卻被澳媒寫成了製造暴力的惡徒!澳媒借著這次的事件,不遺餘力地煽動排華恐懼,甚至不惜讓這群中國學生成了替罪羊!這一次,印象君實在是忍無可忍!接來下,還有更誇張的:標題:在中國和香港的自由觀衝突中,昆士蘭大學的學生抗議變得暴力
  • 「港獨」頭目羅冠聰在美國也不消停,煽動暴徒鬧事
    (觀察者網 訊) 焚燒天橋、猖狂襲警、衝擊警察防線...昨天到今日(18日),暴徒集結在香港理工大學內,暴力行為進一步升級,殘酷程度「令人髮指」。 港警包圍港理工後,逮捕部分暴徒,並將其押解上車。而在今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警方再次呼籲暴徒放下武器,和平有序地走出校園。
  •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稱美總統煽動國會暴力事件
    中新社多倫多1月8日電 (記者 餘瑞冬)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1月8日在渥太華對近日發生的美國國會暴力示威活動再度表態,稱這次事件是「由(美國)現任總統和其他政客煽動的暴力騷亂者對民主的攻擊」。他說,「暴力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立足之地,極端分子不會推翻人民的意志。」他說,美國發生的事提醒人們,民主不是「自動(產生)的」,沒有人應該把它視作理所當然。特魯多說,政治領導人所說的話語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影響各個機構。在這次「可怕的」事件發生之前,每個人都聽到了美國總統所說的話。他說,加拿大對這類情形也不能倖免。
  • 這些漫畫,讓你讀懂香港!
    時政漫畫為何能如此深入人心?如此鋒芒銳利?有煽暴派不斷興風作浪,蠱惑年輕人,散播惹火言論,致使暴力衝突不斷升級。有人因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在社交網站煽動學生罷考TSA及進行不合作運動。其中一所香港中學學生發起罷考TSA,部分學生在操場靜坐反對修逃犯例。
  • 講個笑話:香港媒體中立客觀
    反思今日現狀,香港暴力的火苗越燒越旺,至今仍未停息,無論是立場先行的部分香港本地媒體、一些魚龍混雜的網絡媒體,還是以偏概全的個別外國媒體,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自從6月香港的亂局開始,不少港媒都立場先行,紛紛站隊,執著於把鏡頭對準警察,反而對激進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少有提及,新聞中的真實客觀性已經被排在最末位。
  • FB員工虛擬罷工 譴責小扎沒刪川普涉煽動暴力言論
    當地時間6月1日,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些員工公開譴責該公司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決定不刪除美國總統川普「敢搶劫就開槍」的言論,他們認為這違反了該公司關於煽動暴力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