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後一場大師班活動在三亞市海棠灣舉行。義大利新銳女導演愛麗絲·洛爾瓦徹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活動現場的觀眾分享了她的電影導演之路,和奇思妙想的創作之源。
愛麗絲·洛爾瓦徹。(資料圖)
她擅長用魔幻、童真的劇情呈現沉重、現實的社會問題,作品靈動而深刻。「我拍電影選擇人物是有原則的,比如拉扎羅就是一個各國都會有的普通小人物,他帶有一些神性,但內心又有很純真的一面。」談起自己的創作偏好,洛爾瓦徹用她更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影片《幸福的拉扎羅》舉例。
《幸福的拉扎羅》的創作,源自導演洞察到的義大利社會現實:全社會對外國難民和鄉村進城人員充滿恐懼與排斥。洛爾瓦徹選擇用輕鬆奇幻的劇情來展開這個沉重的主題。「從一個孩童的視角看世界,不帶任何濾鏡和好壞判斷,就會重新發現世界的更多可能性。」洛爾瓦徹說。
這樣的創作風格,也源自洛爾瓦徹的成長經歷。她從小生活在鄉下,父親是養蜂人,母親是教師,曾夢想成為一名可以親近大自然的養蜂人。直到17歲那年,洛爾瓦徹第一次看到史匹柏導演的科幻電影《ET》,「第一次進電影院時覺得好神奇,音樂、圖像,所有的東西都在一部電影裡出現,好像一場慶典。」
第一次觀影讓洛爾瓦徹意識到,電影可以將她對大自然的熱愛,音樂和繪畫等藝術的創作衝動結合到一起,「我的人生應該是往這個方向發展。」 此後,洛爾瓦徹開始專攻古典文學,自己創作劇本,從拍攝紀錄片起,一步步朝電影導演的方向發展。
已拍攝3部電影、38歲的洛爾瓦徹沒有把導演當成一份工作。她說:「導演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因為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生活。我希望通過電影讓大家對世界充滿熱情,對真實和真相充滿熱愛。」
視頻畫面裡,洛爾瓦徹坐在義大利家中的書房裡,微笑著與在地球另一邊的影迷聊電影,態度真誠。「就連世界大戰時,義大利電影院都沒有關過,但現在,我們的電影院已經關了快一年了。」洛爾瓦徹無奈地說,疫情讓她開始重新思考,電影的作用是什麼?要拍什麼樣的電影,「電影應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希望通過我的創作,把所有的人聚集到一起,我在電影裡留下疑問,讓觀眾可以與其他人討論,電影應該是增進人與人交流的藝術。」
居家隔離的日子,洛爾瓦徹沒有閒著,她開始寫新劇本。「我正在寫的故事,是關於一次考古展現過去人類文明與現代文明衝撞的故事,用好玩的故事講述一個嚴肅的社會問題。」活動現場主持人問她:如果你可以穿越回到過去,想對剛剛開始電影創作的自己說什麼?洛爾瓦徹笑著回答:「繼續做你的美夢,但要注意腳踏實地。」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