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映畫視點2018-05-13
作者 大軍
探討性與愛這一孿生主題的電影很多,讓大眾愉悅的性與愛的作品一定是將二者完美結合,尤其在表現男女愛情方面二者一定是不可分割的。
電影《感受大海的時刻》改編自日本女作家中澤惠的同名小說,片子很文藝範。貫穿全片的固定鏡頭、長鏡頭,敘事慢慢悠悠,節奏舒緩到讓人著急,而故事卻讓人感受到了真實,有內容有思考。結尾的編排突出了主旨的表達,女人,與其卑賤的愛,不如瀟灑離開。性與愛的故事表象下,導演講述的還是青春與成長以及女權等主題。
男主:純粹的性
女主人公是一個高中學生中澤,男主人公是中澤的學長高野。中澤喜歡高野,而高野對中澤明確表達只對女人的身體感興趣,是誰無所謂。
高野是一個標準的不成熟的人設,甚至具備人渣的特點。他對於喜歡自己的中澤只是純粹的性的索取,對中澤缺乏關心和耐心。在學校的一間圖書室內,高野第一次向中澤提出親吻的要求,此時的中澤早已暗自喜歡高野,她誤以為高野喜歡自己。當得到高野明確答覆不喜歡自己而只是想嘗試親吻的感覺時,中澤仍然以身相許。
從此,只要高野有需要,中澤隨時付出自己的身體。在高野這邊,只有性,沒有愛。
女主:糊塗的愛
影片簡單交待了女主人公中澤的家庭背景,父親早逝,母親管教嚴厲。中澤缺失父愛,所以喜歡沉默寡言的學長高野其實是多種因素促成。
青春期的女孩在母親的眼裡是叛逆的,當母親看到女兒寫給高野的信件時,質問女兒不知該為她感到害臊還是遺憾。自己的女兒竟然在信件裡寫出只要高野肯見自己,哪怕做滿足高野欲望的工具也沒關係,並保證不會提出結婚等讓高野困擾的事。
在這種不對稱的愛的面前,中澤已經完全失去自我。
母女對立的無奈
身陷愛情中的人,眼睛是瞎的,耳朵是聾的,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不僅不管用,反而會造成親人關係的疏遠。
中澤的母親與女兒的關係如同針尖對麥芒。經過一番激烈的爭吵後,傷心絕望的母親跪在大海前,對著大海喊著亡夫,訴說著長大了的女兒竟做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讓自己都不願活了。中澤倚在母親身後,也痛苦地喃喃自語「我能向誰訴苦呢,我也是女人」。兩代人的溝壑其實並非難平,母親沒錯,女兒錯了不知錯,青春迷途的女孩子更需要一個時間的過程自己去認知和領悟。
這一場戲,也是電影中最能打動為人父母的戲份,張力十足。不僅會感動觀眾,也能讓觀眾從旁觀者角度瞬間對兩代人的心態和處境予以理解。
國產影片《廬山戀2010》也講述了一個傻女愛渣男的故事,方中信飾演的渣男是一個商場小人,為了商業目的追求富家女。張瑜扮演的母親是一個職場大佬,她明知方中信目的不純,女兒嫁給他不會幸福,卻選擇了任女兒自己選擇,最終女兒自己認識到了方中信的為人後決定離婚分手。此時,母親堅強的挺住女兒,讓女兒自己碰壁以獲取人生成長。
其實,《感受大海的時刻》中的母親也好,《廬山戀2010》中的母親也罷,電影都反應出了母親在教育女兒婚戀問題上的無奈。
受傷後的成長
影片的最後,中澤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心靈創傷,自我意識逐漸甦醒。酒後,她與路人發生了肉體關係,看似自暴自棄,實際上是與高野的徹底絕裂。分手那一刻,高野認識到了中澤的珍貴,而中澤對高野的愛情已經被傷害耗盡。
青春期的男女,不懂愛沒關係,但不能以對方的愛情為代價來追求純粹的性。愛情,從來就是美好不容褻瀆的。單純軟弱的女孩子往往會吃虧,尤其是傻女愛渣男這種,但最終傻女孩學會長大不再犯傻,這就是最讓人欣慰的。原作小說作者當年獲得「群像新人文學獎」,也足以說明故事引起了讀者的共鳴,有其富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