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民短語:那個年代的純粹

2021-02-23 閩海風雅

颱風來臨之際,天空藍得純粹,雲飄得純粹,就連滴在窗玻璃的日頭線,也走得純粹。一直在想,在這純粹之後,會有什麼將把天地攪得渾徹?

純粹究竟是什麼?在《紅樓夢》裡,寶釵算是一位過於「純粹」的人物了,大概沒有人會不喜歡她。湘雲是如此地對黛玉說:有本事你挑寶姐姐的錯,就服你。而在賈寶玉眼裡,寶釵那一截雪白的臂膊,一下子讓他成了「呆雁」——這是寶玉的「純粹」。

純粹說起來是一種真,一種完美,但深諳人性複雜的人,有時候就不太容易相信這樣的真以及完美。英國作家德·昆西就說過:真的東西,總是有稜角有裂紋的。有人就說了,「金釧之死」就是寶釵的一個「裂紋」。金釧自殺,寶釵為了安撫王夫人,一會兒說是失足,一會兒又說即使跳井尋死,也是屬於糊塗之舉,賞點銀子便可。寶釵的冷酷和撒謊的本事,由此可見一斑。

「純粹」是每個人眼裡的「世界」,在更多時候是由人自我構造出來的,你覺得純粹的東西,在別人眼裡可能就是暗藏了玄機。世界上所謂的「現實」,其實就是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所以,尼採早就下了這麼一個結論:根本沒有事實,只有解釋。

人活在現實中,現實是什麼樣子,人也就活成什麼樣子——這是福柯的理論。然而《紅樓夢》畢竟是小說,「是要以儘可能的方法,寫出生命中無可比擬的事物」(本雅明語)。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對於生活總有一種「遺忘」意識。所以,就有小說這種形式去反抗這種「存在的被遺忘」,讓生活的世界置於一個永恆的光芒之下(昆德拉語)。《紅樓夢》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那麼,現實生活中的「純粹」又是怎樣的呢?1988年《紅高粱》摘獎後,有人說它的成功在於內涵意義深刻,有人說是藝術形式新穎。但都忽略了兩個重要的字:年輕。

那一年,鞏俐22歲,姜文24歲,莫言32歲,張藝謀37歲。四個人裡,姜文資歷最老,一個是第一次演,一個是第一次拍,還有一個剛引起文壇注意。拿副導演楊鳳良的話說:「當時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沒有任何顧忌。」為什麼會沒有顧忌呢?還是兩個字:純粹。

張藝謀承認,當時拍《紅》的時候,就是想拍,就是要表達,沒有任何雜念,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把壓抑多年的情感噴出來。對此,楊鳳良又來了一句總結:乾淨得一塌糊塗!
有了「純粹」,就有了每個人的專注和投入。鞏俐一進組,張藝謀就讓她穿上大棉襖,騎驢、挑水,還要改變走路姿勢。一開始鞏俐只能挑空桶,張藝謀說那樣拍不出晃悠的感覺。於是一點一點往木桶裡加水,挑得鞏俐肩都腫了,只能用毛巾墊住。為了表現高密人的豪放和狂野,設置了「顛轎」和「釀酒」兩場戲,誰也不知道當年真實的顛轎是啥樣的?戲怎麼演,怎麼拍,全靠姜文和張藝謀倆人的瞎聊。

這就是藝術的「純粹」。就連那一句「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莫回呀頭」的歌詞,也一直讓人覺得是如此的「純粹」。1988年夏天,我帶領的一批大學畢業生去某個貧困縣扶貧支教任務結束,在回省城的長途汽車上,大夥提著四喇叭錄音機放聲高歌「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引起全車乘客的喝彩。那個時候,我也覺得他們的「純粹」:張揚、野蠻的生命力,正是那個年代年輕人的縮影。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呢?那時候,一本薩特的《存在與虛無》,可以賣到50萬冊;那個時候,一個小夥子手上拎著一本弗洛伊德,就談成了戀愛;那個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坎城播放他的電影時,侯孝賢看著看著就睡著了。年輕人有點懊喪,散會後,一個叫徐楓的女士找到他:「我看了你的電影,非常喜歡,我手裡有個劇本,希望由你來拍。」5年後,這位年輕人再次殺回坎城,摘下金棕櫚。那部電影叫做《霸王別姬》,這位導演就是陳凱歌。

那個時候——1990年3月,崔健在四川省體育場唱了一首《從頭再來》。為了給亞運會集資100萬,崔健開始了《新長徵路上的搖滾》全國巡演。他從北京、鄭州、武漢、西安一路唱到了成都,所到之處場場爆滿。在西安,有個叫閆凱豔的女大學生,喊得嗓子啞了一個星期,回去之後把學退了,不當會計改學表演,後來改了個名叫閆妮。

當然,那個時候的「純粹」有些是需要付出代價的。2001年,中斷了許多年的人民文學獎再次啟動評選,獲得詩歌獎的有兩位詩人:海子和食指。然而,那個結果讓人慾哭無淚,海子已經在12年前去世,而食指則常年住在精神病院。當代最傑出的詩人一死一瘋,人們不禁問道:詩歌還有未來嗎?我們還有純粹嗎?

那個年代的「純粹」的確是值得懷念的。如今,我們還能從崔健《從頭再來》裡感受到那一切麼——

那煙盒中的雲彩

那酒杯中的大海

統統裝進我空空的胸懷

相關焦點

  • 彭佳慧的老情歌裡,有九十年代的純粹愛情
    上世紀90年代的優秀女歌手濟濟,彭佳慧的實力雖佳,浮沉歌壇之路卻坎坷。她從唱pub開始,1995年正式成為EZ5音樂餐廳駐唱歌手,期間為鍾鎮濤賞識,推薦給鄭柏秋的唱片公司後很快便出道。1996年,彭佳慧的首張專輯《說真心話》銷量衝到40萬張,獲得第八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 【薦歌】彭佳慧的老情歌裡,有九十年代的純粹愛情
    上世紀90年代的優秀女歌手濟濟,彭佳慧的實力雖佳,浮沉歌壇之路卻坎坷。她從唱pub開始,1995年正式成為EZ5音樂餐廳駐唱歌手,期間為鍾鎮濤賞識,推薦給鄭柏秋的唱片公司後很快便出道。1996年,彭佳慧的首張專輯《說真心話》銷量衝到40萬張,獲得第八屆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新人一炮而紅,和當時巨石音樂的準確定位很有關係。
  • 國產武俠劇動作演變路:80年代真實90年代利落,如今純粹靠特效
    然而可惜的是,現在拍出來的武俠電視,卻沒了「武俠」的味道,尤其是武打的動作,讓小編忍不住將80年代到現在的武俠片做了個對比。那麼,從80年代到現在,咱們國產的武俠劇動作經歷了怎樣的演變過程呢?下邊,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吧。
  • 《1980年代的愛情》,愛情的純粹與美,我們之間永隔一江水
    「風雨帶走黑夜,青草滴露水;大家一起來稱讚,生活多麼美;我的生活和希望,總是想違背;我和你是河兩岸,永隔一江水……」,王洛賓先生一首《永隔一江水》唱出了上世紀70、80年代年輕男女悽美與純粹的愛情,儘管愛你愛到骨髓想要和你終生相伴卻永隔一江水。
  • 從前的那個香港:50年代~80年代
    1960年代的香港旺角。於是在香港註冊的工廠的數目迅速增多,由1950年代的3000增至1960年代的10000家,而外資公司的數目也由300增至500多家。香港經濟開始以轉口貿易為主。1970年代的香港街頭。
  • 那個少年中國與美麗島,那個臺灣民歌年代
    或許對現在大多數的90後乃至00後來說,那個民歌時期是陌生而遙遠的。因為一隻神秘的可樂瓶和一個叫李雙澤的年輕人,在華語樂壇掀起了軒然大波。李雙澤,號稱臺灣的鮑勃迪倫,他帶動了70、80年代的校園民歌風潮,也因此奠定了臺灣後來作為全球中文流行歌曲創作中心的基礎。
  • 周慧敏是香港那個時代的清純女星,而黎明是那個年代的白馬王子
    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香港影視業是一個百花盛開的時代黎明呢,則是那個年代的王子,那個年代人們應該聽到過這樣的一句話:「你紅得過黎明嗎?」這個男孩憂鬱而深沉的聲音,外表英俊挺拔,當時,他是那個年代女孩心中白馬王子。
  • 人們所懷念的黃金年代終究是那個年代
    年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的歌曲,刀郎《2002年的第一場雪》、林俊傑《江南》、五月天《倔強》、周杰倫《七裡香》、張韶涵《歐若拉》等等,很多人都在回憶這些歌曲,始終都是說那是給一個百花齊放的時候,無可厚非,那個時代的歌曲影響了現在的很多人
  • 電視的黃金年代:純粹取決於你怎麼看
    我常常引用1982年電視劇《計程車》裡一集中的一段戲解釋電視曾有過的那些黃金年代八十年代早期是電視黃金年代的開端嗎?其實和其他時代一樣,各花入各眼吧。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場戲是同時期的「山街布魯斯」這一集。這集裡有我在電視劇史上見過的關於自殺最棒的獨白。直至三十年後我也沒再看過如此好的戲。那場戲獨白是由詹姆斯·西金飾演的滑稽人物,特警指揮官霍華德·亨特說的。那場戲沒有任何喜劇元素,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場戲效果非凡。
  • 老照片:攝影師鏡頭下的80年代,那個年代的愛情內斂而含蓄
    這是一組80年代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真實記錄了30多年前的生活場景,這些老照片是回不去的童年記憶,是永遠銘刻在我們腦海裡的難忘回憶。圖為80年代的副食品商店,那時候的售貨員們都穿著統一的白色工作服。80年代,一家五口人騎著一輛自行車飛馳在鄉間公路上。
  • Fine樂團:在花樣百出的年代,依舊保持純粹
    司南君想,這或許就是Fine樂團吧,他們就是這樣一個,在花樣百出的年代仍堅持追求「純粹」的樂團。
  • 經典好片《歸來》,重溫那個年代盪氣迴腸的愛情
    因陸焉識離開時女兒丹丹還是幼年,自然對這樣的一個父親沒有多少感情,加之處在一個舞蹈角色的選任都需要考慮出身的年代,所以此時的丹丹為了能和「右派」的父親劃清界限,明確表了態。此時母親馮婉瑜對女兒丹丹的反感也由此而生。
  • 很純很天真的那個年代,精品回顧之《逆流純真年代》
    《逆流純真年代》就是一本因為書名平平無奇險些被我錯過的精品好書。《逆流純真年代》,一看書名就是重生類,還是年代文,雖然有個「逆流」,不過就是比重生更好聽的詞彙罷了,所以並沒引起我的注意,險些錯過這本書。真正讓我決定去看一看的原因,是推薦這本書的書單,都寫的很樸實,沒有誇張的推薦,一看就是書單主看過後的用心之作。這是一本開頭就能拉住讀者的小說!
  • 《一秒鐘》簡單、純粹
    我的感受和這些還是有所不同的,我感受的《一秒鐘》是純粹的。純粹的電影,純粹的生活和純粹的人性。《一秒鐘》不是中國版的《天堂電影院》,在故事中甚至沒有人真的熱愛電影,張九聲為見女兒,劉閨女為做燈罩,老範為了職位,群眾也只是為自己貧瘠的生活找些樂趣罷了,但這裡有一個人是熱愛電影的,那就是張藝謀。
  • 劉以達:做純粹的音樂
    在連續3天的演出中,他們用音樂的春光再度將我們帶回到港樂最輝煌的年代。達明一派距今已成立30年之久。一直以來,達明一派光輝的五年合作都是我們回憶港樂最美好的時刻;而黃耀明與劉以達兩人的分分合合,兜兜轉轉也似乎已經遠去。今天,當達明一派發布演唱會預告《尋找夢遺的故事》後,瞬間點擊過萬,也印證著樂迷對他們的堅守。夢遺是誰?又是什麼力量值得樂迷們用30年時間去堅守這片音樂的淨土?
  • 我們那個年代唱過的課前歌
    在我上中學的那個年代,每天中午上課之前全班同學都要共同唱幾首歌助興,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在下午課前醒醒神,其組織形式就是音樂委員或者別的什麼人起個頭,然後大家一起唱。原則上歌曲的類容形式不限,但實際上根據學生的喜好口味,唱的幾乎全是流行歌曲。
  • 那個年代的供銷社,老照片裡的舊時光·
    物資短缺的年代,你是否會為了一件商品而排長隊,有時會擠得打堆? 又是否經歷過憑票買東西,供銷合作社折射出了怎樣的時代變遷? 供銷社,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曾經憑票購物,排長隊盛極一時,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回憶。
  • 在那個年代,我一定會愛上芸
    芸娘的感性,溫柔,活潑,生動,體貼,處處勾著沈復的心,在第一篇中描寫芸,可以說芸在那個年代是最可愛的人。相信他創作時心裡也是很溫暖的!自己能有這樣一位妻子。在那個年代難得看到文人如此深情,如此事無巨細地描寫自己的妻子,可惜情深壽短。
  • 《曉松奇談》致白衣飄飄的年代
    少年意氣和純粹總是很讓人著迷,就像魏晉南北朝和高曉鬆口中的上個世紀80年代的大學一樣。高曉松說當時的大學養了很多文人,只要聽說哪個有才的音樂人來到了北京,大家就會滿大街地找,找到了就茬琴。一個月生活費只有50塊的女生寢室為了給他們買樂器,硬生生地湊出了400塊錢。還有老教師煮了十個雞蛋想要給張楚,就怕他餓著。那個年代,才華和範兒才是最重要的,錢和工作都是太俗氣的事情。
  • 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
    我們從今天回望那個時代,那些回憶好像遠了,又好像就在眼前。今天中國正經歷一切,卻正是那裡而來。學者陳平原,曾用十二個字,概括整個1980年代:泥沙俱下,眾聲喧譁,生氣淋漓。那年頭,最偏遠的小城路邊書攤,擺的是薩特的《存在與虛無》。那年頭,學生可以在深夜踹開老師的門,就因為看了一本書激動得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