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人筆下的菊

2020-12-23 海峽記憶

⊙申功晶

菊花,名列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它雋美多姿,卻從不以嬌豔姿色取媚,以素雅堅貞取勝,百花凋零後而綻放,歷來被古代文人墨客視為孤標亮節、高雅傲霜的象徵而偏愛,他們不吝筆墨讚美它不畏寒霜的氣節、高潔堅貞的花格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鬥志,千秋萬代,後人通過詩詞走進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心靈世界,與古人靈魂相晤,品讀鑑賞菊花的神韻。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可愛之姿躍然紙上,「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在詩人眼中,菊花不僅是花,更是一位活色生香的美人:長長的拽地黃金裙映襯著白玉般的肌膚,格外明豔動人;「輕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兩髻丫。」在詩人筆下,菊花不僅有「輕肌弱骨」的弱質嬌軀,還散發著沁人的幽幽體香。

周敦頤《愛蓮說》道出:「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菊花象徵著自由和高潔,乃花中隱士,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詩人心中,秋菊乃大自然的至潔菁華,未染絲毫人間塵埃,因此,他以菊為餐,亦成了「不食人間煙火」之鼻祖,西晉左思追慕屈大夫人格之高潔,他在《招隱士》中寫道:「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將秋菊和隱士掛了鉤,後世陶淵明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菊真正成為隱逸文化的精神代表。

古之文人愛菊之隱逸,更愛菊之耐寒。他們更看重「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的晚節,菊乃花中後起之秀,它凌霜獨傲,西風不落,白居易道:「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陶淵明說:「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元稹更是赤裸裸地誇讚:「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

菊雖不似牡丹國色、蘭花高貴,然它從不與眾花為伍,開在百花凋盡之秋,情操意趣尤為孤標亮節,鄭思肖《題畫菊》詩云:「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盛讚了秋菊寧可凋謝枝頭枯萎而死,也不願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的凜然風骨,並以此表明自己忠於故國,決不臣服蒙古統治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這首出自女性詩人朱淑貞之手的《菊花》,雖不及鄭詩的壯烈激昂、氣勢磅礴,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女詩人與丈夫志趣不合而造成夫妻不睦,她以菊花自喻,寧願在生命最美之刻,抱著芬芳在枝頭老去,也不隨世俗的眼光去改變自己,終因抑鬱而英年早逝。

菊乃花中君子,強極則辱,情深不壽。詩仙李白生於盛唐,滿腔經天緯地的才華,卻終身不得重用,飄零江湖,鬱郁不得志,他的菊詩《感遇》曰:「可嘆東籬菊,莖疏葉且微。雖言異蘭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輝。當榮君不採,飄落欲何依。」傷感之情,躍然於紙。

唐天寶755年,安祿山起兵叛亂,長安淪陷,邊塞詩人岑參隨軍出徵,九月重陽,他遙想起故園菊開、黃花堆積的場景,頓時聯想起一幅鮮明的戰亂圖:長安城中戰火紛飛、血染天街,斷牆殘壁間,一叢叢菊花被亂軍糟蹋得殘敗不堪。於是作詩一首《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菊花,也成了戰爭之花。

寫菊迎霜而綻,詠其勁節,在菊詩中司空見慣,「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這首《題菊花》獨出心裁地寫道,有朝一日自己當了司春之神,就讓菊花和桃花同時綻放在春天!如此強烈的浪漫主義激情想像,詩化了農民和剝削階級之間的平等,字裡行間暗藏殺氣,盈溢著推翻舊政權的豪邁意志和堅定信心。果不其然,之後的黃巢成為農民起義軍首領,這位豪氣幹雲的沖天大將軍揮戈南下、一路披荊斬棘,直逼洛陽,將唐帝活生生趕入川蜀中,建立了大齊王朝,還催生了一首耀武揚威的菊花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沖天」兩字,道出香氣濃鬱、直衝雲天的非凡氣勢;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滿城盡帶」如雲霞映豔蒼穹,如烈火燃遍長安!那些身著戎裝的義軍戰士,浩浩蕩蕩進入長安城,正如滿城菊花威風凜凜、豪氣沖天。菊花,在他的筆下,瑰麗雄偉,殺氣騰騰。

原創:申功晶

本文來源:閩南日報2020/10/13 星期二 第10版:文化走廊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菊又秋榮,把酒臨風.名家筆下的菊蟹圖
    無菊令人俗,無蟹辜負腹。白石老人曾有此畫意,菊酒是象徵、隱喻,蟹肥更引發此情此景,金風送爽,持螯賞菊,歷來是我國人民食俗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千百年來傳統詞人墨客的吟賞揮毫風流之舉。《蟹》唐·唐彥謙湖田十月清霜墮,晚稻初香蟹如虎。扳罾拖網取賽多,篾簍挑將水邊貨。縱橫連爪一尺長,秀凝鐵色含湖光。
  • 歷代畫家筆下的楊貴妃 尺度最大也只是「出浴」
    當然,像楊貴妃這種包含了宮廷秘聞、權力鬥爭、愛情傳奇等因素的題材,不單既有胸又有腦的範爺喜歡,歷代詩人與畫家也愛從楊貴妃故事取材,於是留下《長恨歌》的名篇、「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名句、《長生殿》的名劇、「貴妃醉酒」的京劇選段,以及各種版本的「貴妃出浴」圖畫。
  • 浩瀚書海中挖掘一手資料 《名人筆下的陳嘉庚》舉行新書分享會
    《名人筆下的陳嘉庚》新書分享會昨舉行。(林志傑攝)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應潔 通訊員 王明瀚)從浩瀚書海史料中挖掘、整理出39位文人名家寫下的與陳嘉庚有關的文章,這些「一手文獻」的再發現被業內人士評價為「對嘉庚研究具有裡程碑作用」——昨天,由廈門晚報記者、市政協特約文史研究員、集美區作協副主席陳滿意編著的新書《名人筆下的陳嘉庚》在嘉庚劇院舉行了新書分享會。
  • 盤點金庸筆下歷代主角戰力排名,第一名已超越武俠
    李文秀白馬嘯西風的主角,粗通一些功夫,不過在歷代主角裡也沒什麼好說的。比韋小寶稍好一些。令狐衝金庸筆下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男主角。由華山派掌門嶽不群撫養長大,傳授武功,為華山派大弟子。後期陰差陽錯學到了獨孤九劍,吸星大法等絕世武功在當時也屬頂尖。
  •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太美!
    菊,凌霜自行,不趨炎勢,美而不豔,習色而不妖,自古很多名人獨愛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好書推薦《周易》為什麼能成為中國歷代智者、賢者的成功秘笈?這是因為《周易》是一部研究宇宙中所有變化原理的哲學巨著。
  • 那些埋葬在羊城廣州的歷代名人
    廣州是我國歷代名人墓葬遺存比較多的城市,也是這類歷史遺蹟保護工作做得比較好的城市。一篇文章很難寫盡廣州歷代名人墓,之後會有接續文章繼續給您介紹。1、羽鳳麒、撒之浮、馬承祖
  • 苦瓜、八大寫菊,玩味無窮!
    今天來分享這兩位大師筆下的菊花,各有千秋!1、八大山人(朱耷)畫菊八大山人《瓶菊圖》《瓶菊圖》是八大晚年時期的傑出作品。運筆用墨以及整幅構圖,都在平正簡括中顯出奇突,一種剛勁兼渾樸的筆調,確是令人玩味不盡!
  • 湖南省歷代陳姓名人
    湖南省歷代陳姓名人陳伯萬,(公元854-947年),南朝陳後裔,行名頂一、號金峰。
  • 歷代名人|秦朝- 尉繚與半葉鐵觀音小切茶
    名人之所心成為名人,不管在任何朝代,最重要的從來都是在各自崗位建樹較大或留下重要著作。《尉繚子》問世後,受到歷代統治者和兵家的重視。
  • 散文|菊韻悠長
    菊繁醉滿南山道,把酒嫣然笑。莫道又經年,沐雪清寒,淡愛風霜傲。」(清風更俗.《醉花陰.重陽詠菊》)【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唐《秋詞》)「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蘇軾.宋《冬景》) 秋天,多彩的季節;秋天,豐收的希望;秋天,菊韻悠長濃現、菊花熱情奔放。
  • 芳名千年有人曉,傲骨百世眾人羨,西湖慕才亭,歷代名人傳佳作!
    簡言之,這就是歷史名人在這裡都會有不同的紀念,如嶽王廟、于謙祠、武松墓等,不僅給杭州西湖增添了不少人文氣息,也讓眾多的遊人感受到杭州的包容!最近,蟀大叔遊覽西湖,發現有一處被眾多遊人所吸引,卻因衣冠冢不多,又無典故,所以為大家介紹下這芳名千年有人曉,傲骨百世稱羨,歷代名人傳佳作,名曰慕才亭,亦稱蘇小小墓!整座慕才亭在西泠橋上,為六角攢尖頂亭,因小錢塘名妓蘇小而聞名!
  • 如皋歷代道教名人錄
    1、樂子長                              據《輿地紀勝》及歷代
  • 翁源作家丘尾菊喜獲詩詞大賽金獎
    丘尾菊 丘尾菊,筆名風之女,韶關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翁源分會副主席,八泉文化傳媒副主編,翁源縣作家協會會員。素以六湖、九橋、十八景而聞名,歷代以蘇東坡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為西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蘇東坡與惠州、西湖有著不解之緣,他寓惠期間,曾多次泛舟西湖,留下眾多傳頌千古的詩詞名句。 "賦詩西湖憶東坡"詩詞大賽由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和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
  • 陶淵明與中國菊文化
    中國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愛的植物意象,如梅、蘭、竹、菊、松、柳、荷、牡丹等等。它們常與某一「文化名人」綁定在一起,並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如梅之於宋代林逋,竹之於東晉王子猷,菊之於陶淵明。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隱,躬耕園田,飲酒賦詩,逍遙適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十字,讓菊成了陶淵明專屬的文化符號,唐人已將菊稱為「陶菊」或「陶家菊」。
  • 湖南馮氏歷代名人(三)
    本公眾號已經陸續推出了兩期《湖南馮氏歷代名人》,今天推出第三期。因資料缺乏,本期的馮友根、馮衛兵介紹僅刊出名錄,而無具體的事跡介紹,敬請諒解。也懇請熟悉的宗親予以補充資料,加以完善。     馮標(1827-1867),字雲卿,衡南縣人,清朝將領。初為協標兵,鹹豐四年隸彭玉麟部湘軍水師,充哨官。
  • 七絕:詠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
    梅花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蘭,生於幽谷,淡雅,樸實,與世無爭,就像林清玄筆下的百合花,安安靜靜地開在山谷;竹,秀逸有神韻,長青不敗、虛心直節、柔美纖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清雅高尚……。
  • 「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太美了!
    花中四君子,他們各有特色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是為高潔志士;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 ,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 ,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
  • 「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
    花中四君子,他們各有特色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是為高潔志士;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 ,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 ,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
  • 歷代書法家寫的「愛」字,哪個最浪漫?
    無論是王羲之等晉人手札裡對友人的「磨磨嘰嘰」,還是蘇軾筆下的憤懣悲涼,或是顏真卿筆下對失去親人的痛徹心扉,抑或趙孟頫對妻子的你儂我儂……都飽含著人間的豐富情感。 今天七夕,我們不妨回首看下歷代書法家寫的「愛」字,看看誰寫的最浪漫? 王羲之
  • 牛年看牛畫,歷代名家筆下的中國牛
    他筆下的牛,或行、或臥、或鳧於水中;牛背上,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觀山,或引吭,或競渡,寥寥數筆,他便勾出一幅質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李可染 《牛性溫馴 時亦強犟》「情情溫順,時亦強犟」,李可染筆下的牛也有強犟之時,犟得可愛。他筆下的「犟牛圖」,最見牛的性情。何謂「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