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二連三被一些白髮長者的故事所感動。人生苦短,歲月漫長,問君何以風雨兼程,唯有將熱愛進行到底。
看看講臺上這些爺爺輩們的笑臉,年少時的英姿勃發,在歲月的磨礪下,早已轉換為堅定的理想和信念,謝謝這些勇敢的戰士和偉大的英雄!
晚上,已經讀初三的姐姐上自習課還沒回來,我陪著剛升二年級的弟弟端坐電視機前,像等待春晚開場一樣,等著央視的
《開學第一課》。坦白說,之前的《開學第一課》我沒有一次是從頭到尾看完的,有的甚至看都沒看,原因不說估計大家也都懂的。但這次的主題是
「少年強,中國強」,且邀請到的是
鍾南山、張伯禮、陳薇、張文紅、張定宇、吳尊友等等在武漢和全國抗疫期間發揮了「定海神針」作用的優秀醫務工作者代表。出於感動和感謝,我全神貫注帶著弟弟全程「上完」了這一課。在8月中旬的一次讀書會上,作為主講嘉賓,我曾跟一些家長和小朋友分享了日本哲學家吉野源三郎的著作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活動臨近尾聲時,我著重給孩子們分享了三個心得:
我們思考問題如果從小就能像「小哥白尼」那樣,站在更遼闊的角度,長大後就不會變得狹隘和自私;立志和努力都要趁早,希望孩子們能夠像周恩來總理那樣,從小就樹立為國家讀書的遠大志向,過去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現在是「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凡是熱愛的事情,都不用堅持,包括學習,而成功者就是能夠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的人。如這本書的主人公「小哥白尼」所希望的那樣,其實要想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並不會太難,
只要我們為了自己的志向和夢想真正去努力過。記得我當年上小學時,曾學過白求恩大夫的故事,毛主席為此號召全國人民,要像白求恩大夫那樣,
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而這次「第一課」邀請的開講嘉賓,不管是年輕的北大援鄂醫療團隊,還是年長的院士院長們,從他們經歷生死考驗之後短短的講述中,
觀眾們看到的分明就是一個個真實存在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和脫離低級趣味的人」的代表!特別是八旬長者鍾南山院士和「漸凍人」張定宇院長的故事,幾次讓我熱淚盈眶:
在科學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生命長度或許不會相差太多,但是生命的質量卻因為理想和使命的不同而有著天壤之別。是的,打動我們的並不是因為這對老人有多時尚,而是他們六十多年相濡以沫的愛,讓很多人覺得,變老也並沒有那麼可怕。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一說起老人之間的愛情,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葉芝這首激蕩人心的名詩。在娛樂為王的時代,看多了明星夫妻之間高調的分分合合,也見慣了貧賤夫妻之間無奈的恩恩怨怨,對於愛情,人們似乎越來越迷茫了:
TA真的愛我嗎?我們真的能夠白頭偕老嗎?如果我感覺不到愛了,還會繼續和TA在一起嗎?等等這樣的問題,相信每一位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都有過相似的思考或困惑。
年輕時一見鍾情的萬吉和秀娥
在臺灣中部地區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對夫妻,男人叫張萬吉,女人叫許秀娥,他們1959年結的連理
。現在爺爺萬吉已經83歲,奶奶秀娥84歲,他們共同經營的「臺灣最老」的萬秀洗衣店也已過了甲子之年。最近,這對與時尚原本搭不上邊的「八零後」,卻靠著穿搭一夜之間火遍海內外,
他們的ins帳號不到兩個月就瘋狂吸粉60多萬,讓那些費盡心思化妝搭配發照片卻就是紅不起來的年輕人直呼「情何以堪」!
萬吉爺爺穿的這套雙排扣白西裝,已經過了20年還沒人來取,秀娥奶奶身上這套卡其色西裝,也有15年以上的歷史了。
要說比這兩位老人更會穿搭更時尚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喜歡他們呢?再說他們用的「時裝道具」絕大多數都是客人放在洗衣店沒有拿回的「棄裝異服」,人們再無聊也不會因為這個原因來追捧一對如此平凡普通的老人吧?說到底,可能就像一個粉絲評論的那樣:
「他們對彼此和生活的熱愛,讓我覺得變老並不那麼可怕。」
萬吉和秀娥都是非常戀舊的人,所以才會對這些舊衣服也如此珍惜
也許你會好奇,在臺中鄉下開洗衣店的老人,怎麼會突發奇想去玩穿搭做網紅呢?其實,這也跟他們的洗衣店有關。開店這麼多年,店裡積累下了非常多客人遺棄或者忘記來取的衣服,但萬吉和秀娥都是
非常戀舊的人,所以才會對這些舊衣服加以珍惜,
一件都沒有隨便丟棄,而是把每一件衣服都洗滌好,全部貼好標籤保存在店裡。可是小店面積有限,不可能全部保留這些被遺忘的衣服,所以一旦超過一定時限,他們就會想辦法把衣服處理掉。比如捐給慈善機構,
但是即使捐了很多,到現在店裡還有400多件無主的衣服。這次疫情期間,長年漂泊在外的孫子回老家住,突發奇想要重新利用這些廢舊衣服,用它們給爺爺奶奶打造各種時尚造型。火了之後,很多人問他們,為什麼要折騰這些呢?不覺得累嗎?
萬吉的回答超讚:「這總比幹坐著看電視好啊,雖然我們年紀大了,但我不覺得自己老。」
尋常日子,只要對生活的熱愛不變,瑣碎也會變成歡喜。人們關注萬吉和秀娥兩位老人,並不是真的想看穿搭指南,更多的是讚許他們珍惜舊物的意識,同時也是被他們樂觀的精神所感染。而除此之外,也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愛情最平凡也最美好的模樣:恪守一見鍾情時的誓言;平凡生活不離不棄,互相感恩;執子之手,白頭偕老。
這位在冰上忘情地翩翩起舞的老人,名叫姬凱峰,今年75歲了,而他的滑冰史已是悠雅姐弟年紀的總和——21年。
在姬凱峰45歲那年,他15歲的兒子因先天性心臟病不幸離世,去年,相伴已44年的老伴也永遠地離開了他。
在國貿冰場,人們形容姬凱峰是一個
特殊的存在:溜冰場開了21年,他就在這裡滑了21年。有網友曾感慨留言:
「我4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國貿滑冰了,現在我21歲了,幾乎每次回冰場都能碰到他。」姬凱峰說自己年輕時玩的是速滑,無論白天上班多累,晚上都要去滑上一陣,速度一起來,
「就跟小鳥飛似的,特別舒服。」
現在年紀大了,老人滑行的速度已有些緩慢,滑行時雙手還會配合舞蹈動作,稱不上優美,甚至顯得有些笨拙,但姬凱峰的冰友張大爺卻說,
「每次看見他滑冰,心裡都很高興,因為他在冰上表現得很美!」而在教練李巖看來,姬凱峰從來
不服輸、不服老,總要求學新的動作,他的
「開心和痛苦,也總在冰上。」
在摯愛親人一個個離開自己之後,姬凱峰說自己
「特別難受,覺得生活沒意思了,但得想開吧,我就每天多滑會兒冰,以前滑一個小時,現在滑兩個小時,一滑冰,就忘了不高興的事。」今年因為疫情,姬凱峰每年參加的花滑比賽停辦了,但是在冰場的幫助下,他仍然有機會表演了自編的最新曲目《渴望》。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伴著悠揚的旋律,姬凱峰翩翩起舞,一曲終了,觀眾紛紛為他鼓掌喝彩。
「我通過滑冰,眼睛就看得遙遠了,我覺得我在飛呢!我這輩子,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好的,lucky and happy,我追求我喜歡的東西。」表演結束後,姬凱峰笑著說。
既不是明星,又不是大咖,人們為什麼願意為這個被命運一次次碾壓的男人鼓掌喝彩呢?相信應該都是感佩於他的生活態度:
不因個人的不幸而沉淪,而是將痛苦轉換成對生活的另一種熱愛,用21年走心的冰上表演,去感染那些對生活感到迷茫甚至絕望的人。人們總是感嘆「歲月不居,英雄遲暮」,然而現在我卻多麼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夠能像鍾南山、張萬吉、許秀娥、姬凱峰等等這些
太陽一般自帶光芒的老人一樣,帶著使命活,帶著希望去奮鬥,用溫暖、動人的人生照亮這個喧囂涼薄的世界。活得充實,活得自在,活得灑脫,就從我們自己做起吧。❤
推薦延伸閱讀
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
我們都曾年輕過,我們終究也會老去
若干年後,時間還會記得我們曾經努力的模樣嗎
讀書會回顧|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本文文字原創,配圖及視頻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