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孩子」「天才少年」
詩意的名字背後卻飽含著無數家庭的辛酸與掙扎
他們不似星星般璀璨而自帶光芒
多少個日夜泡在苦水和淚水中
你飽含深情地奉獻
無怨無悔地付出
只為換來孩子一個正常的回應
公婆重病,丈夫精神病突發
6歲的兒子又被診斷為自閉症
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到了
臨沂沂南縣孫祖村這位年輕媽媽肩上
公婆的病要治,丈夫的病要管
孩子更是全家的希望,放棄不得……
皇天不負有心人
孩子的病情終於有了轉機
然而負債纍纍的家庭
已經擔負不起孩子的任何費用
我們為這位堅強的媽媽、為這位可愛的孩子
發起了「你為偉大母愛點讚,我為孩子捐款」公益活動
您的每一次愛心點讚
我們都會捐出1元錢為孩子治病
據了解,小主人公程程(化名)出生於一個不幸的家庭,爺爺殘疾、奶奶糖尿病,爸爸又是一位精神病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一家人全靠著媽媽打零工勉強度日,即便生活如此艱難,一家人也從不氣餒,直到6年前小程程的出生讓這個家庭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禍不單行,6歲男孩不會叫人愁壞父母!
然而,命運並沒有眷顧這個可憐的家庭,隨著小程程的慢慢長大,尹女士也漸漸察覺出了不對勁:叫他的名字也不理人,好像聽不到一樣,更明顯的表現是,6歲了生活還不能自理,不能控制大小便,甚至連簡單的穿衣吃飯,都需要媽媽一遍遍來教,輾轉到當地醫院求醫,很多大夫都說,孩子極有可能遺傳了精神疾病。
晴天霹靂,孩子行為怪異原是兒童自閉症惹的禍!
尹女士不甘心,帶孩子四處就醫,就在即將放棄的時候,有患兒家長推薦了濟南六一兒童醫院,尹女士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濟南。在濟南六一兒童醫院經過全面的檢查,最終斷定孩子並非是遺傳父親的精神病,而是典型的自閉症並伴有語言發育遲緩。
拿到診斷書的時候,尹女士總是控制不住的哭泣,特別崩潰。她一遍一遍地責問自己:「為什麼我那麼倒黴?」「為什麼我的孩子這樣!」
「別人都是盼著孩子長大,而我就害怕孩子長大」,對尹女士來說,只要孩子還沒長大,她就可以賭上所有為孩子多做一點。更重要的是,大家會看著孩子年齡小對孩子比較寬容,不會太過為難孩子,但是如果孩子長大了,誰還會對他寬容呢?談到孩子的未來,尹女士心裡滿是擔憂!
尹女士與主治醫生許玲說其孩子病情忍不住哭泣
奇蹟!孩子病情好轉,一家人迎來希望之光!
「由於孩子年齡較小,臟腑柔弱,我們儘可能採用比較溫和的中醫藥,及物理方式輔助治療,改善孩子症狀。同時配合康複課程,提升孩子的認知水平。」主治醫生許玲院長說。
在經過一系列的康復治療後,程程的病情有了極大的改善,如今的程程已經會叫「爸爸媽媽」了、也能主動跟人打招呼了,最讓人欣喜的是孩子生活也能自理了,不僅自己學會了穿衣吃飯,還學會了騎三輪車,在幼兒園跟小朋友也能夠正常交流了,還喜歡玩一些互動遊戲,看到孩子病情好轉,尹女士留下了激動的淚水。
無法承擔康復費用險放棄?就算是去乞討我也要給孩子看病!
雖然孩子病情有了極大的改善,可後續的治療費用卻成了壓在尹女士身上的大山,丈夫有精神病史,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奶奶高血壓、高血糖;爺爺也身體不好。「為給孩子看病積蓄已經花光,一家四口花銷全靠借錢,如今能借的都已經借過。」尹女士告訴記者,親戚都說自閉症是個無底洞,就算治療孩子也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都勸他們放棄治療。
尹女士一家提供的貧困證明
「我是個媽媽,孩子眼看著有好轉我怎麼能放棄他呢?就算是砸鍋賣鐵、就算是去乞討,我也不能不給孩子治!」她說,曾經丈夫也想放棄,但是看到孩子會喊媽媽了,也能有意與人進行交流,尹女士無論如何也無法就此中斷孩子的治療!
你點讚,我捐款,不讓經濟成為壓垮母親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得知小程程一家情況後,我們開展「你為偉大母愛點讚、我為孩子捐款」的公益活動,點滴愛心聚沙成塔,幫助小程程走向健康之路,不讓經濟負擔成為壓垮孩子健康的稻草。
專家提醒:
對自閉症兒童和家庭來說,「偏見」依然是最沉重,也永遠無法繞過的難題。怪異、暴力、無法溝通、智力缺陷等被貼上去的標籤,會隨著孩子年紀漸長,變得越來越牢固。
但是,事實上,自閉症並非無藥可救,通過專業的幹預訓練和家庭引導,可以大大的改善他們的生活,但對於家長來說,這個過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自閉症孩子會變成怎樣的孩子,取決於家庭是否能正確養育,以及社會環境的支持和包容,所以,別輕易放開孩子的手,他們需要你!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