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要到了母親節的日子了,我們常常會歌頌母親的偉大,母愛的偉大,母愛當中很多部分是無私的奉獻、含辛茹苦地養育子女。在日本電影中也有不少關於母親的內容,其中母親更是具有日本文化當中隱忍、謙和,忍讓的部分。
人類社會當中,母愛既有動物養育的本能,又有知識能力的教育和精神的傳承。無論是母愛還是父愛在家庭教育當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傳遞給子女愛的過程中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家庭中如果一方缺失,必然會導致家庭關係的平衡的打破,而另一方,就不得不承擔起所有的責任。
日本電影《空白十三年》和《滾燙的愛》就講述了這樣一個類似的故事。
《空白十三年》講述的是一個有著二個兒子的普通家庭,因為父親在家好吃懶做,欠債之後,逃離家庭十三年,沒有回來,而這個家庭則完全由母親支撐。十三年之後,父親得癌症住在醫院,孩子們才發現他,而他依舊沒有什麼變化。在死亡之後的葬禮上,通過一些與父親交往的人的敘述,兒子再重新認識這個記憶中沒有什麼印象的父親的故事。
《滾燙的愛》也講述了一個家庭的故事。父親年輕時和一個啞巴女生了一個孩子,卻沒有和她結婚,後來他找到了現在的妻子雙葉結婚,共同養育這個孩子。但是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發生外遇出軌,悄然和情人私奔一年多沒有消息。
這兩部反應日本家庭的電影中,都有一個共同的角色——母親,也都可以稱為偉大的母親,有著令人感動的母愛。她們隱忍又堅強,丈夫在家時,他們忍受丈夫的不承擔責任。丈夫逃離家庭之後,她們一方面要忍受丈夫的突然離去、忍受丈夫的背叛、忍受家庭生活的艱辛、忍受別人的眼光,另一方面她們又要獨自擔負起家庭的所有的責任、子女的養育、孩子的成長。
是什麼讓她們變得這麼具有母愛的光輝呢?讓她們承擔起所有的家庭責任,不能不說是因為在她們的家庭中都有一個完全不負責任的丈夫,逃跑的丈夫。
一、兩部電影中的母親是如何擔當起家庭的重任?
在電影《空白十三年》講述的是一個家庭中,有兩個兒子,父親在家好吃懶做,常常在麻將館打麻將,沒有什么正事的工作,還經常借錢欠債過日子。債主會經常到家裡來高聲討債,而這個時候,一家人根本不敢出聲。面對債主一聲聲地逼問,孩子和母親都默默地忍受,既沒有責怪父親,也沒有反抗。終於有一天,父親被討債的人逼急了,他告訴妻子,出去買煙,然後消失地無影無蹤,這一走就十三年。
父親拋下一家人,一走了之,從此了無音訊。可以想像這之後一家人的生活是多麼地艱辛,母親必須要養育兩個孩子,要生存,可能還有還父親欠下的債務。這個本來在家負責照料孩子的母親,開始每天想盡辦法拼命掙錢。每天天不亮就開始每家送報紙,晚上可能還要去夜店從事色情工作。
面對孩子們的疑慮的目光,她只能忍受;即便是在送報紙時被汽車撞得頭破血流,仍然忍著痛爬起來趕緊送報紙,因為她一點都不敢懈怠,一刻都不敢耽誤,她必須掙錢養活孩子。
《滾燙的愛》中的這個家庭,父親就是現實生活的渣男形象。年輕時和剛剛成年的一個啞巴發生關係,生了小孩,但並沒有結婚。而啞巴因為無法養育孩子,只能留下孩子離開。父親也趕緊找了另外一個女性,就是女主雙葉結婚,來養育孩子。
雙葉生性善良溫柔,因為從小被母親拋棄,對孩子有一種特別的關愛,她把這個女兒當做自己的孩子養育,從未讓其感受到自己是繼母。這麼一個好的母親讓這個父親很是輕鬆,於是在幾年前開始出軌,並且和情人有了孩子,父親和情人悄然私奔,留下雙葉和女兒獨自在家。
於是這個母親也不得已開始獨自養育孩子,關閉自家浴室的經營,去外面商店打工。同樣地,她也沒有時間去尋找父親,而是默默地扛起了家庭所有的重擔,忍受他人的目光,忍受內心的痛苦,面對他人的目光。直到因在工作中倒下,才發現得了晚期癌症。
二、在家庭關係中,家庭成員有著不同的責任,當一方逃避,另一方就不得不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但即便是承擔,還是殘缺的。
在家庭關係中,父母雙方承擔的責任是不同的。我們對父愛的形容,常常比喻為一棵樹、一座山的象形,父愛更多地是給予支持、智慧以及精神的力量。在養育下一代中,父親在家庭中承擔著養育家庭的責任,強調給予下一代精神的力量,樹立權威與規則,而母親常常是擔負照料、撫育孩子的生活,給予包容理解。
如果當一個母親,不僅僅是在家要撫育孩子,照料孩子,還傳遞給孩子獨立、堅韌、吃苦、不懼困難等等價值觀的時候,我們說這個母親的母愛是偉大的,而這種偉大很可能就是因為源於父親的缺位,父親的背叛和逃離,將父親的責任加在母親身上。
《空白是三十年》父親不僅沒有承擔養育家庭的責任,反而是讓家庭背負債務,在遇到困難時,父親選擇是逃離家庭,放棄責任。這種情況下,母親不得不承擔所有的責任,打工、掙錢,夜店工作。終於孩子在母親的養育下,讀了大學,有了自己的工作,可以獨立了。他們尊重敬佩母親,但是內心一直是痛恨父親的。
十三年間父親的離開,讓他們的生活中沒有了父親的印象。大兒子即便是到了大公司工作,他卻顯得無力孤獨,沉默無語,他會每個月給母親生活費來回報母親,卻不願和家人多交流。小兒子的記憶中還殘存著和父親一起玩棒球的場景,內心對父愛的渴望,卻依然沒有學會如何做一個男人,做一個父親,當其妻子告知有了孩子之後,他是困惑的,難以接受的。
《滾燙的愛》中,父親和情人私奔,留下來母親獨自生活,母親並沒有選擇尋找丈夫或重新生活,同樣是選擇了隱忍而堅強,默默承擔這樣的家庭變故。這樣的方式,也讓孩子在生活中變得自卑和怯懦,在面對一次一次的校園霸凌時不敢吭聲。當母親因為得知癌症後開始勇敢地面對生活時,孩子也才開始有勇氣爭取自己的權利。
母親得了晚期癌症,在面臨剩下的不多的時間裡,母親終於從過去的隱忍、獨自痛苦中開始轉變,她不計前嫌,想盡辦法找回父親,接納情人的孩子,共同生活,並幫助女兒找到親生母親。
三、一個良好的家庭,健全的人格應該是共有父母之愛
在一個健全的家庭,一個健全的人格應該是具有良好的依戀和界限,即能體會到愛,感受愛,也可以給予愛。而這當中良好的家庭關係是其基礎。
我們常常看到現實當中有不少家庭經常會有父親角色的缺失,可能現實當中父親並沒有逃跑,但卻喪失了父親的角色。
還有另外一種現象比如媽寶男,往往就是母親過度對孩子的關注和控制,母子間的依戀過度緊密而不能分開,也常常是因為家庭中缺乏父親角色的存在所致,導致兒子代替父親的角色。
羅曼·羅蘭就說過「凡是一個女人需要愛人家,需要被人愛的那種獨佔的欲望,只能以自己的孩子為對象的時候,母性往往會發展過度,成為病態。」
所以一種母親過於偉大,無所不能,既堅強又有力,既可以支撐整個家庭生存,又要照料家庭,陪伴子女,這種家庭常常是缺乏男性的角色,只有偉大的母親,帶給孩子的依然是一種有缺失的愛。
《空白是三十年》孩子目睹父母的婚姻,父親的逃跑,母親的艱辛,大兒子一直沒有結婚和朋友,不想結婚,也不願和家人團聚,因為家庭在他的印象中是模糊的,留下的也只是恨父親,對母親的愧疚,對自己的無能的回憶。二兒子還有一些殘存的對父親溫暖的記憶,但依舊讓他對即將成為父親角色的恐懼和不安。
《滾燙的愛》中女兒在學校受到霸凌,膽小怯懦,逃避,這是母親在遭遇家庭變故時的選擇的影響,最後在因為母親的改變和鼓勵下,女兒贏得了自己的權利,但養母去世了,她的親生母親回歸,父親也回來了。而回來的父親,依舊有個完整的家,只是母親變了,但父親會改變嗎?還會逃離嗎?
很多歌頌母親母愛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也會常常看到這樣的故事,一個沒有丈夫的母親是如何偉大。比如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中的母親,生孩子之後被丈夫拋棄,獨自養育孩子;《漂亮媽媽》中的母親,孩子先天失聰,丈夫拋棄離家,母親艱難生活,還要撫養失聰的兒子。
當我們歌頌母親,母愛的偉大時,更不應該忽略父親,這種因為父親父愛的缺失導致的母愛,雖然偉大,但不值得歌頌。因為這種母愛是迫不得已,因為它有時候來源於另一種愛的缺失,一種過度的補償,甚至有時候更可能成為一種道德的綁架。如果一個母親沒有做到有全心的付出,沒有犧牲自己就不是一個好母親,沒有全部奉獻就可能就不是好母親。
塞萬提斯說:「父親的德行是兒子最好的遺產」。我們在歌頌偉大的母愛的時候,不要忘了父親對家庭的愛,對母親的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希望我們的人生當中每一種愛都值得擁有,每一種愛都不要因缺失而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