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杏花疏影
在第二期《德雲鬥笑社》中,有一個秦霄賢陪於大爺和師父吃飯的場景。對於最近爆紅的秦霄賢來說,這是一個大好的學習機會,能夠近距離地得到師父郭德綱的提點,那是德雲社多少人夢寐以求而不得的。
果然,一頓烤串吃下來,在兩位老師的一路指點下,小秦同學受益匪淺。不過他們可能都沒有想到,節目播出後會因為一句與相聲表演無關的話而引發熱點。
秦霄賢主動提起桌上的茶壺給師父倒茶,放下時師父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然後於老師親自示範,告訴他:「這是規矩,得懂。」
對於兩位老師給開的「小灶」,小秦同學虛心受教,奈何網上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多數的網友認可郭德綱的做法,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師者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自然要言傳身教,包括臺上的玩意兒、臺下的規矩都是應該教的;而另有一部分網友卻認為,不就是吃個飯嗎,要那麼多規矩幹嘛,都什麼年代了,以前傳統的那一套就是封建糟粕,早應該被摒棄了。
那麼,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郭德綱教秦霄賢「茶壺嘴不能對著人」,到底應不應該?
首先,從兩個人的關係來看,師徒如父子,郭老師不止一次地說那這些弟子就像自己的兒子一樣。既然拜在門下受教,想要學會師父的一身能耐,那麼做藝先做人,相聲專業技巧要教,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本事也要教,只有這樣才能在舞臺上站住腳,才能把相聲藝術這條道路走穩、走遠。說白了,師父願意教,那是人家秦霄賢的福氣,是郭老師對徒弟的一片愛護之心。
正因為相聲是一門傳統藝術,才更要尊重和遵守這個圈子裡的禮儀文化。就像德雲社一年的三節兩壽、上臺穿大褂、開箱封箱演出前拜祖師爺一樣,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規矩。
就連最簡單的一日三餐來說,也有很多老輩兒傳下來的規矩。比如座次的講究,長輩先動筷,夾菜從自己這邊夾,吃飯不能吧唧嘴,跟長輩敬酒碰杯要將酒杯放低,這都是起碼的餐桌禮儀,是一個人自身修養的外在體現,也是現代社交中不可缺少的技能。
說回茶壺嘴不能對著人,其實在京津地區這個規矩一直都有,本意是防止茶水溫度太高容易燙傷人,久而久之就有了這一條。我們不能說老輩傳下來的就一定都是對的,其中也有像「女人不許上桌吃飯」這樣的封建殘餘思想,但「茶壺嘴不對人」這種,你硬要把它歸到封建糟粕裡,好像也不合適。
郭德綱一向注重傳統,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兒子、徒弟要求都很嚴。郭麒麟曾經有一次在節目中給華少斟茶,不小心倒得太滿了,犯了「酒要滿、茶要淺」的忌諱,連忙自己喝了重新給對方再斟一杯。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已經深深紮根在心裡,做的時候自然而然就留意到了,根本不需要別人去刻意提醒。
還是這頓簡單的燒烤,秦霄賢給師父斟茶時,郭德綱也提起另一把茶壺給于謙倒了一杯熱茶,放下壺時壺嘴避開了對面坐著的秦霄賢;後面向於老師敬酒碰杯時,郭老師的杯沿低了一大截。這些小小的細節或許你覺著無關緊要,卻往往在關鍵時刻暴露出一個人的教養與素質。
不管怎麼說,行走江湖多知道點總是不錯的。
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