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嘴兒不能衝人,是規矩還是糟粕?

2020-12-28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凌洲業話,ID:lingzhouyehua】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近期,騰訊視頻推出一檔綜藝節目叫《德雲鬥笑社》。節目的收視率如何咱不知道,風評如何也沒關注,倒是聽說節目中的一個小細節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什麼細節呢?在第二期節目裡,德雲班主郭德綱與搭檔于謙,帶著年輕的相聲演員秦霄賢一起吃飯;要在飯桌上給孩子指點指點業務的意思;當菜還沒上桌的時候,秦霄賢主動給師父倒茶,倒完水之後,順手就把茶壺放在了桌上,壺嘴不偏不倚的正對著郭德綱;結果郭德綱對徒弟說:「你這茶壺嘴兒就這麼對著我呀?」秦霄賢顯然有些懵,趕忙提起茶壺不知道該怎麼放好。于謙也在旁邊兒提點道:「這是規矩,得懂!」

引發爭議的就是這個事兒,筆者特意去網上看了看評論,有的說:活了幾十年,茶壺嘴不能衝人還是第一次聽說;也有人說:不該把自己認為的所謂「規矩」強加給年輕人;更有人說:要是桌上坐滿人呢?茶壺嘴兒該衝誰?乾脆倒完水就把茶壺扔了算了!討論來討論去,有人總結了:這是封建糟粕,早就應該摒棄了。關於這個事兒呢,小凌是這麼看的:規矩就是規矩,生活當中存在著很多。有些是告訴您應該如何,但更多的是告訴您不能如何,所以規矩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禁忌。壺嘴兒(其實不論是茶壺還是酒壺)不能衝人這事兒,屬於飯桌上的規矩,或者說是飯桌上的忌諱。咱們國家,飯桌文化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很多的事情都可以在吃飯的同時去談、去解決。咱不去討論這種文化的好壞對錯,總之在長久的積累之下,形成一套講究這是真的。

別的地兒咱也沒打聽過,反正這類的規矩在北京是很多的,比如八仙桌吃飯不能坐滿八個人,這叫大滿,不吉利;不管是給人倒茶、倒酒、還是盛飯盛湯,一定要正手、切忌反手;還有筷子不能豎著插飯裡、夾菜時不能上盤子裡亂扒拉、飯菜上桌前不能敲盤子敲碗等等,包括座位都有講究,請客吃飯,哪個是主位、哪個是客位,客位還分主客位和次客位。壺嘴兒不能衝人也是由來已久的說法,它的含義是:壺嘴衝人相當於罵人,尤其是別人到您家作客,壺嘴衝著客人表示不歡迎。不是有人說嗎:要是一桌坐滿了人怎麼辦?把壺扔了?太偏激了!首先,過去講究一些的,吃飯時會在旁邊、尤其是請客的主人身邊兒,會預備一個小桌,這叫接手桌,給人斟完茶、倒完酒,把壺放在小桌上,一個是避免放飯桌上礙事兒,另一方面就是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壺嘴兒一定時朝外的。就算是現在,沒這條件,那麼人跟人之間總有縫隙,不可能肩膀挨肩膀的坐吧?這一點郭老師也教給徒弟了:實在沒轍,反過來。

您說這些叫封建糟粕嗎?我認為不是!老話兒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各種規矩的起源不一樣,有的是出於對人們某些行為的限制,有些是因為某種信仰而產生的禁忌,還有的是為了討彩頭、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餐桌上的規矩,更多是出於對別人的尊重,拿分座次這事兒來說,早就聽到有人將此批判為「封建殘餘的尊卑貴賤觀」。誠然,現代社會提倡人人平等,沒有尊卑貴賤之分;但是,起碼也該知道什麼叫長幼有序吧?放眼全世界、古今中外排座次的現象應該是無處不在吧?不分座次您覺得可能嗎?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是同事一起吃飯,就算是您請客,您讓您的頂頭上司坐末位、坐旮旯兒裡,您覺得合適嗎?您敢嗎?

所以說,有些時候,規矩即是體面。什麼叫體面?體面是身份,是光彩,也是體統。不管是為了您自己的體面,還是他人的體面!顧及自己的體面彰顯您的修養,照顧到他人的體面,那就叫禮貌、禮節。餐桌上的禮儀可是全世界都有的,真有人剛剛吐槽完自己國家的餐桌禮儀,馬上去讚美西餐飯桌上的講究,什麼牛排應該怎麼吃、紅酒應該怎麼倒、餐巾應該怎麼擺……,憑什麼自家傳統的就是窮講究、別人的就那麼高大上?做人不能太雙標了吧?壺嘴衝人這事兒,也許不大,只是個小細節。但既然有這講究,注意一下又能麻煩到哪兒去?又封建殘餘了?又糟粕了?合著別人家的叫禮儀,咱們這兒就那麼些糟粕?

至於說您不知道,或者說您那兒沒這說法,那這事兒是這樣:不知道的可以學,犯了忌諱也會有人告訴您。就如同秦霄賢一樣,他是哪兒人我不知道,或許他們那兒真就沒這講究,看得出來他是真不懂!這不就有師父、師伯在教給他嗎?這也是傳承啊!也是為他好啊!不管怎麼說,他現在跟北京說相聲,將來可能會長期在北京的文藝圈裡混。你們那兒沒這講究不要緊,畢竟北京有這忌諱,你不知道的話是可能要吃虧的。吃虧可能誇張點兒,起碼兒叫失禮,讓人說「這孩子沒規矩」。這就如同您到了某個地方,應該尊重人家當地風俗,您和某個民族或宗教的朋友相處,總要尊重人家的信仰是一個道理。

還有一點我不太理解,人家師父指點徒弟,有什麼可爭議的呢?人家爺兒仨吃飯,算是私人空間,如同家長在家教育孩子:我只要求我的孩子不能這樣,又嚷嚷著讓繞世界推廣。規矩是如何傳承下來的?不就是一代一代的言傳身教嗎?再說了人家郭老師說的還是很溫和的,並沒有封建家長作風,擺出一副「當面教子背後教妻」的態勢、劈頭蓋臉一通罵!後來琢磨了一下,爭議的來源可能有這麼幾方面:第一,的確是有人就是認為中國傳統禮儀、或者專門針對老北京的規矩,這些就是封建糟粕;第二,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不待見你,就要噴你;第三,可能也與現在流行的「飯圈兒」文化有關,秦霄賢的粉絲們,覺得自家、那個叫什麼來著?咱也不懂,叫愛豆吧?反正覺得他挨說了,受委屈了,就不行了,不管對方是誰,噴他!那我覺得你們不應該從這兒噴,應該從倒水的時候就開始噴:現代社會人人平等,憑什麼讓我們家老秦給你倒水?要真是這樣的話,那我覺得這真不叫愛,而是在害他。

咱拋開飯圈兒文化不談,單說這個規矩,我個人認為,您不知道、或沒這講兒,沒問題,但沒必要去吐槽有這講究的地方或人;您可以不想遵守、也不想繼承,但用不著去攻擊堅持它的人,畢竟這不是什麼壞事兒。規矩就是規矩,無論您遵不遵守它都依然存在,而且規矩不同於法律,觸犯法律要受到制裁,不守規矩或許沒什麼大的代價;曾經有人說了: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不打破老的規矩怎麼創新、怎麼發展?但請不要偷換概念,那些被打破的、或將要被打破的,是那些不符合時代潮流的、禁錮了發展的規矩,而不是那些關乎體面、關乎禮節、禮貌的規矩。所以,那些老北京的禁忌也好,規矩也罷,但凡是與社交禮儀有關的,並不應該別視為糟粕。

相關焦點

  • 郭德綱批評秦宵賢「茶壺嘴兒不能對著我」:這是規矩,還是糟粕
    那麼,茶壺嘴不能對著人,這條規矩到底算不算文化糟粕?這條規矩,最早被發明出來時,是為了方便同桌其他人續茶時,拿茶壺順手。尤其是方便坐你對面的人。本來是一種好禮儀,可是傳著傳著,傳歪了。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如果是圓桌子,坐了一圈人,尷尬了吧,茶壺不管怎麼放,壺嘴兒都會對著其中一個人。
  • 《德雲鬥笑社》裡的規矩被網暴,是精華還是糟粕?
    而郭德綱老師和于謙老師就帶領《德雲社》的徒弟們自己創辦了一個團綜,聽到這個消息,對於喜歡他們的人,無疑大家都是高興的。平常需要特定的時間或者是到特定的地點才能聽到他們的節目,現在,可以通過綜藝的方式清楚地認識到他們,大家也是非常期待節目的到來,雲字輩兒,鶴字輩兒,九字輩兒,幾乎該有的大腕兒都來了。
  • 秦霄賢被師父指點倒茶規矩,是餐桌禮儀文化還是封建糟粕?
    秦霄賢主動提起桌上的茶壺給師父倒茶,放下時師父淡淡地說了一句:「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然後於老師親自示範,告訴他:「這是規矩,得懂。」多數的網友認可郭德綱的做法,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師者肩負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自然要言傳身教,包括臺上的玩意兒、臺下的規矩都是應該教的;而另有一部分網友卻認為,不就是吃個飯嗎,要那麼多規矩幹嘛,都什麼年代了,以前傳統的那一套就是封建糟粕,早應該被摒棄了。
  • 《德雲鬥笑社》節目開播後,德雲規矩卻被網暴,是精華還是糟粕?
    而郭德綱老師和于謙老師就帶領《德雲社》的徒弟們自己創辦了一個團綜,聽到這個消息,對於喜歡他們的人,無疑大家都是高興的。,把壺嘴對向了于謙老師,最後于謙老師替秦霄賢解圍,表示壺嘴不能對著長輩,這是規矩,還親自示範了一下,應該怎麼放。
  • 德雲規矩引惡評?什麼時候尊師重道不重要了,別把精華當糟粕丟了
    還是于謙站出來解圍,表示壺嘴不能對著長輩,這是規矩甚至還親自示範了一下應該怎麼放。甚至還有反問,為什麼不能衝著人,衝到會死?,在我們提倡國學這麼多年以來,居然還有人甚至不少人覺得這是「封建迷信」、這是「糟粕」。
  • 郭德綱怒斥弟子沒規矩引熱議,網友:是教孩子禮儀還是封建糟粕?
    也有人表示贊同:餐桌上一個小小的細節,引發了眾人的討論,「壺嘴」不能衝人,一會兒說中國禮儀是糟粕,一會誇西餐講究,一會說中國酒桌飯桌封建規矩大。恪守餐桌禮儀的孩子,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外出就餐,都會成為受人歡迎的人,而毫無規矩可言的孩子,換回的則是眾人「嫌棄」的目光,所以,父母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 郭德綱被罵傳播封建糟粕!冤不冤?
    郭德綱調笑的說: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事實上,除了壺嘴不能對人之外,中國人類似的生活禮儀還有很多,比如筷子不能直插在碗裡、吃飯時不能拿筷子敲碗、和長輩吃飯時,小輩不能先動筷子,而且不能用筷子在菜裡面胡亂翻撿、喝酒碰杯時自己杯子應略低於對方、給抽菸的人遞煙時要橫著或者菸嘴朝向對方、倒茶時不能太滿、遞刀子剪刀之類的刃口和尖兒不能正對人,等等等等。但是,萬萬沒想到,還有很多人上來就直接扣大帽子!
  • 秦霄賢給郭德綱倒茶被訓:看傳統文化到底傳承的是文明還是糟粕?
    德雲社弟子秦霄賢給師傅郭德綱倒茶時,茶壺口衝人被訓沒規矩,是傳統禮儀還是封建禮教?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留下了璀璨的文明,但也留下了糟粕。那判定哪些是文明哪些是糟粕,我認為僅僅去討論面上的東西是沒有意義的,最終值得堅持和傳承的東西,最終還是要追溯到是否走在正確的&34;上。&34;是什麼?道就是方向,就是選擇。就是信念。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於術.
  • 德雲社弟子茶壺口衝人放被訓沒規矩,是傳統禮儀還是封建禮教?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到底是中國餐桌傳統禮儀,還是封建等級制度的「遺毒」?「茶壺口能不能衝人放」,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今天(5日)卻引起很多網友的激烈討論。有網友認為「壺口不衝人」是我國傳統的餐桌禮儀,就和小時候長輩教導筷子不能敲碗、不能插在飯上之類的規矩,是一個意思。
  • 郭德綱批徒弟秦霄賢沒規矩引熱議:是教孩子禮貌,還是封建糟粕?
    飯桌上郭德綱批評徒弟秦霄賢沒規矩引熱議:這是禮儀還是封建糟粕我們國家從古至今都很講究禮儀,可以稱為禮儀之國,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沒那麼在意這些了,有些人的言行舉止確實看起來非常的沒有教養和規矩,但是講規矩太嚴格也會被質疑,比如最近大火的
  • 郭德綱說茶壺嘴不能衝人:明明是餐桌禮儀,能說成是封建遺毒嗎?
    郭德綱說茶壺嘴不能衝人:明明是餐桌禮儀,能說成是封建遺毒嗎?郭德綱瞟了眼,直接指出來了:「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吃飯時不能一隻手拿筷子,另一隻手放在桌下,這會有在桌子底下背著人搞小動作的嫌疑。比如吃相,吃飯咀嚼忌吧唧。吃飯時不能狼吞虎咽,不能發出很大的聲音。古人認為,吧唧嘴容易讓人聯想到豬吃食的聲音,而且還有一股窮酸相兒。
  • 「茶壺口不能衝人放,這是規矩!」德雲社弟子為郭德綱倒茶反挨批
    德雲社在近幾年的觀眾緣還是不錯的,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德雲社,也有更多的人喜歡相聲這個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茶壺口不能衝人放,這是規矩!」>茶壺口不對著人,是基本都傳統美德,就比如說小時候大人教導說吃飯不能把筷子插在飯上,吃飯不要吧唧嘴,給長輩端水時要兩隻手等等小規矩一樣,都是人為習慣,需要一步步傳承的,在小時候大人不教導有方,長大孩子就會被人認為沒禮貌。
  • 郭德綱接受採訪大倒苦水因為教秦霄賢規矩,被網友罵是封建餘孽
    拋開郭德綱給秦霄賢做職業規劃不說,中間的一個小插曲反而上了熱搜,那就是郭德綱告訴秦霄賢,茶壺嘴不能衝著人,這代表不歡迎客人,這些規矩得懂。9月16號,郭德綱在接受知名媒體採訪的時候,就對著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教秦霄賢茶壺嘴規矩這件事,在網上被人罵得都不行了,有些網友罵德雲社是封建餘孽,搞這些歪門邪道。
  • 郭德綱接受採訪大倒苦水:因為教秦霄賢規矩,被網友罵是封建餘孽
    拋開郭德綱給秦霄賢做職業規劃不說,中間的一個小插曲反而上了熱搜,那就是郭德綱告訴秦霄賢,茶壺嘴不能衝著人,這代表不歡迎客人,這些規矩得懂。9月16號,郭德綱在接受知名媒體採訪的時候,就對著記者大倒苦水,說自己教秦霄賢茶壺嘴規矩這件事,在網上被人罵得都不行了,有些網友罵德雲社是封建餘孽,搞這些歪門邪道。
  • 郭德綱批徒弟沒規矩引網友熱議:是教孩子禮貌,還是封建糟粕?
    最初,秦霄賢還是很懂事兒的,跟郭德綱、于謙兩個長輩落座,主動給師父們斟茶。于謙心疼晚輩般的對他說:這是規矩,得懂。言下之意,郭德綱這是批徒弟不懂規矩。什麼規矩?餐桌上,壺嘴不能對人,這是不禮貌的,主家想趕客人,才會這麼幹。秦霄賢倒是連忙點頭,表示今天又學到了。網友吵起來了反方:許多人認為這是封建遺毒。
  • 郭德綱餐桌上給徒弟講規矩引爭議,不講規矩哪有愛
    于謙補了一句:「這規矩,這得懂。」估計,很多人都像秦霄賢一樣懵:壺嘴為什麼不能衝人呢?按老規矩,放茶壺的時候,茶壺嘴應該朝外,不能對著人,若壺嘴對著誰,則表明誰是主人不歡迎的人,意思是趕你走呢,也算是一種委婉的暗示。這是老規矩,估計也沒有多少年輕人知道。
  • 秦霄賢茶壺嘴對人被郭德綱教育,是老輩封建,還是小年輕不懂規矩
    關於茶壺嘴為什麼不能對著人,大概有以下的幾種原因,第一是對著人不禮貌,第二是壺口有虎口的意思不吉利,第三大概是主人不歡迎客人的意思。你說想茶壺嘴不能對著人,這種似乎還能找出來一些合理的理由,但是有些規矩,則完全是年久失修,你都不知道他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它到底有什麼用處,但依然被堅守著,這樣的規矩可以稱之為殭屍規矩。所有的殭屍規矩都是應該被打破的,有人動輒就說有些規矩都存在上千年了,這話放在清朝說是沒問題,但大清早都亡了。
  • 秦霄賢錄綜藝,壺嘴對人被批不禮貌,是德雲社規矩多還是封建禮儀
    德雲社那麼多演員,人口基數大,出錯率會高,這很正常,你不能要求,任何一個單位,所有人德智體美勞樣樣精通。,所以茶壺嘴衝人不單單是沒禮貌這麼簡單。茶壺口不能對人,茶水不能倒滿杯,是傳統禮儀,老一輩人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 徒弟們吐槽德雲社的規矩太多,卻早已將這些規矩記在了心裡
    嶽雲鵬在節目中說過,德雲社的規矩從來都不會列出來,都不是擺在明面的,而是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摸索,都是靠自己積累出來的,多被罰幾次就明白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華傳統美德都延續了下去。郭德綱老師教育弟子們敲門要先敲一下,告訴屋裡的人有人來了,再敲兩下,告訴屋裡人沒有聽錯就是有人在敲門。換位思考,這麼做屋裡的人也會感到很舒服,這是一個相互尊重的行為。
  • 茶壺口衝人被郭德綱訓「沒規矩」,是傳統禮儀還是封建禮教?
    郭德綱瞟了眼,「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隨後跟于謙大爺一起教「規矩」。這件事前些天引起很多網友的激烈討論。你怎麼看?但實際上茶壺嘴不對人,和遞剪子遞把,筷子不能插飯碗上一樣,都是出於安全考慮的「民俗」,民俗大多源於生活需求,到現在愛喝茶的,水壺放桌上,也是壺把朝著外面,方便別人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