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大英百物展」時間軸:從兩百萬年前的砍砸器開始

2021-01-13 澎湃新聞
讀圖|「大英百物展」時間軸:從兩百萬年前的砍砸器開始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6-30 11:43

6月29日,「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在上海博物館二樓對外開放。「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發現,參觀排隊重現15年前上海博物館「晉唐宋元國寶展」的盛況。「大英博物館百物展」中,年代最早的展品是奧杜威砍砸器,來自180萬—200萬年前。年代最晚的展品則是最新呈現的二維碼。

看看上海博物館從時間軸角度整理並呈現的這些展品。

「大英百物」時間軸

1.奧杜威砍砸器

180萬—200萬年前

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

2.奧杜威手斧

120萬—140萬年前

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

3.冰河時代野牛巖畫

13000—14000年前

法國蒙塔斯特呂克

4.克洛維斯矛頭

13000—14000年前

發現於美國亞利桑那州

5.鳥形杵

公元前6000—前2000年

巴布亞紐幾內亞北部省

6.抽象牛頭紋碗

公元前5600—前5200年

伊拉克北部阿爾帕契亞地區

7.帶蓋繩紋陶罐

約公元前5000年

日本

8.玉斧

公元前5000—前3600年

德國比布裡希

9.喀帕蘇斯女性雕像

公元前4500—前3200年

發現於希臘喀帕蘇斯島

10.埃及化妝品調色板

公元前4000—前3600年

埃及

11.早期寫字板

公元前3100—前3000年

伊拉克南部

12.玉琮

約公元前2500年

中國

13.王后的裡拉琴

約公元前2500年

伊拉克烏爾城址

14.印度河流域印章

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哈拉帕

15.半月形器

公元前2400—前2000年

愛爾蘭凱裡郡曼傑頓

16.米諾斯時代信徒像

公元前1700—前1450年

希臘克裡特島

17.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約公元前1280年

埃及象島庫努姆神殿

18.沬司徒疑簋(康侯簋)

公元前1100—前1000年

中國河南省

19.奧爾梅克面具

公元前900—前400年

墨西哥

20.亞述浮雕

公元前700—前695年

伊拉克庫雲吉克(尼尼微)

21.大洪水記錄泥板

公元前700—前600年

伊拉克庫雲吉克(尼尼微)

22.塔哈爾卡的沙伯提俑

約公元前664年

蘇丹努裡

23.青銅鎛

約公元前600—前400年

中國

24.克羅伊斯金幣

約公元前550年

鑄造於呂底亞(今土耳其)

25.瑣羅亞斯德教徒像

公元前500—前400年

發現於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邊境奧克蘇斯河畔

26.武士頭盔

公元前500—公元700年

哥倫比亞

27.帶亞歷山大頭像的銀幣

鑄造於公元前305—前281年

土耳其拉普塞基(蘭薩庫斯)地區

28.北美水獺形菸斗

公元前200—公元400年

美國俄亥俄州

29.迪蒂摩斯墓碑

公元前100—公元100年

埃及

30.奧古斯都頭像

公元1—40年

義大利

31.六博俑

約公元1—200年

中國

32.密特拉屠牛像

公元100—200年

義大利羅馬

33.阿拉伯銅手

公元100—300 年

葉門

34.犍陀羅佛陀坐像

公元100—300年

巴基斯坦犍陀羅

35.儀式用球賽腰帶

公元100—500年

墨西哥韋拉克魯斯

36.莫切武士造型壺

公元100—700年

秘魯

37.索福克勒斯半身像

約公元150年

義大利拉齊奧地區

38.阿馬拉瓦蒂大佛塔雕刻

公元200—240年(雕刻年代)

印度安得拉邦阿馬拉瓦蒂

39.約拿圖像石棺

約公元260—300年

發現於英國薩默塞特郡埃利敏斯特

40.薩珊國王狩獵盤

公元309—379年

可能制於伊朗

41.霍克森胡椒瓶

公元350—400年

發現於英格蘭霍克森

42.鳩摩羅笈多一世金幣

約公元415—450年鑄造

印度

43.雙耳瓶

公元600—700年

中國

44.度母像

公元600—800年

斯裡蘭卡

45.阿卜杜勒·馬利克金幣

公元701年(正面)

公元711年(背面)

可能鑄造於敘利亞

46.唐代墓葬俑

約公元730年

中國河南省

47.瑪雅祭壇

約公元763—822年

宏都拉斯科潘

48.婆羅浮屠佛陀頭像

公元780—840年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49.加洛林象牙雕板

約公元800年

可能制於德國亞琛

50.後宮壁畫殘片

公元800—900年

伊拉克薩邁拉

51.溼婆和雪山神女像

公元900—1000年

印度比哈爾加雅

52.基盧瓦陶瓷碎片

公元900—1400 年

發現於坦尚尼亞基盧瓦·基西瓦尼

53.瓦斯特克女神像

公元900—1521年

墨西哥帕努科河

54.戈爾茲伯勒窖藏

埋藏於約公元925年

發現於英格蘭北約克郡戈爾茲伯勒

55.日本銅鏡

公元1100—1200年

日本

56.伊費頭像

公元1100—1400年

可能來自奈及利亞伊費伊溫裡亞叢林

57.劉易斯棋子

約公元1150—1175年

發現於劉易斯島,可能制於挪威

58.日本武士刀

公元1200—1250年

日本

59.聖尤斯塔斯聖物匣

約公元1210年

瑞士巴塞爾

60.泰諾儀式用椅

公元1292—1399年

多米尼加共和國聖多明各

61.元青花盤

公元1330—1350年

中國江西景德鎮

62.希伯來星盤

公元1345—1355年

可能來自西班牙

63.聖傑羅姆像

公元1400—1450年

希臘克裡特島

64.朝鮮粉青盤(日本修繕)

公元1400—1500年

朝鮮半島

65.阿茲特克惡靈像

約公元1400—1521年

墨西哥

66.印加金羊駝

公元1400—1550年

秘魯

67.龍耳玉杯

公元1417—1449年

中亞

68.雙面浮雕寶石

公元1500—1600年

義大利

69.貝寧飾板:奧巴與歐洲人

公元1500—1600年

奈及利亞貝寧城

70.50枚馬尼拉

約公元1500—1800年

發現於奈及利亞

71.丟勒《犀牛》

公元1515年

德國紐倫堡

72.花卉紋伊茲尼克陶盤

約公元1570—1580年

土耳其伊茲尼克

73.環球航行紀念章

公元1589年

英國

74.八裡爾銀幣

公元1598—1621年

由在玻利維亞和墨西哥開採的銀鑄造

75.基督像

公元1600—1700年

印度果阿

76.復活節島雙頭人面界標

約公元1600—1800年

智利拉帕努伊

77.宗教改革百年紀念宣傳畫

公元1617年

德國萊比錫

78.莫臥兒王子細密畫

約公元1650年

印度

79.複式顯微鏡

約公元1650—1700年

荷蘭

80.柿右衛門瓷象

公元1650—1700年

日本佐賀縣有田市

81.什葉派宗教遊行儀仗

公元1650—1700年

伊朗

82.夏威夷編籃頭盔

公元1700—1790年

美國夏威夷州

83.毛利扁棍

公元1772年

制於英國倫敦

84.小獵犬號上的精密計時器

公元1795—1805年

英國倫敦

85.爪哇皮影戲偶

約公元1800年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86.葛飾北齋《漫畫》

公元1814—1878年

日本

87.殖民地銀行紙幣

公元1839年

模里西斯發行,英國倫敦印製

88.維多利亞早期茶具

公元1840—1845年

英國斯塔福德郡特倫特河畔斯託克市

89.美國競選徽章

公元1868年

美國

90.索維面具

公元1880—1886年

獅子山歇爾布羅行政區

91.澳洲原住民的籃子

公元1900—1939年

澳大利亞北領地

92.俄國革命瓷盤

公元1921年

俄羅斯聖彼得堡

93.蘇族兒童服飾

公元1923年以前

北美洲

94.大衛·霍克尼《兩名年輕男子》

公元1966年

英國

95.阿富汗戰爭掛毯

公元1979—2005年

阿富汗

96.戰爭盾牌

公元1990—2000年

巴布內亞紐幾內亞瓦基河谷

97.信用卡

公元2009年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

98.太陽能燈和充電器

公元2010年

中國

99.山寨足球球衣

公元2010年

制於印度尼西亞

100.菲爾·多斯·桑託斯《母親》

公元2011年

莫三比克馬普託

101.二維碼(快速反應矩陣碼)

公元2017年

中國

註:序廳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內棺是為了向觀眾表明,對物品的研究如何能為我們提供大量的信息,並沒有算在大英百物時間軸內。(本文轉載自「上海博物館」公眾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大英百物展,時間軸

相關推薦

評論(28)

相關焦點

  • 魔都大英展最全攻略,還沒去看展的先來過個癮!
    為了應對大英博物展的超大客流,從7月1日開始,上博已經採取了分流排隊的措施:上博南門東側設置大英博物展專用通道;參觀其他展覽的預約團隊仍然從南門西側團體通道入官;參觀其他展覽的散客從北門入館,所以,千萬別排錯隊哦!第二,70歲以上老人、殘障、軍人、烈士家屬和離休人員可以走綠色通道。
  • 「大英展」來啦!帶孩子觀展,這份實用攻略必須收好!
    不行不行,小E得先喘兩口粗氣,這個消息實在是太振奮人心了!更沒想到的是,這次還能免費看展,絕對不能錯過!不要怕,小E早就為你們準備好了一份乾貨滿滿的觀展指南。指南在手,馬上就走!其中,觀展指南的內容包括:是不是光聽就覺得很贊!現在小E馬上放送!爸爸媽媽帶小朋友觀展時,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觀賞:➤ 1.
  •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要來魔都了!帶娃一口氣看完200萬年全球文明史~
    在此書基礎上,大英博物館推出同名展覽項目,並在世界範圍內巡展。參展的100件(組)展品精選自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時間跨度從奧杜威峽谷出土的石質砍砸器到當代人工製品,縱橫200萬年,空間範圍則橫跨了五大洲,向世界觀眾講述人類文明歷程。
  • 2019年大英博物館特展攻略
    從帕裡斯的評判、特洛伊木馬到阿喀琉斯之死、特洛勒斯與克瑞西達的悲劇愛情故事,特洛伊特展帶您盡情遊走於現實與想像之間,為您講述特洛伊的傳奇故事,同時一系列考古發現也將還原一個神話故事背後的真實的特洛伊。展覽詳情及購票信息稍後公布,請關注大英博物館中文官方網站(http://britishmuseum.org.cn)、官方微信及微博帳號(@大英博物館BritishMuseum)更新。
  • 大英博物館快閃店亮相上海 呈現百餘款文創商品
    近日,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埃及萌神」快閃店亮相上海世茂廣場。可謂是大英博物館首次在國內集合如此豐富的主題文創周邊,通過快閃店的形式集中亮相。
  • 大英博物館,33號廳,讓人心馳神往的宣德龍紋大罐...
    對於喜歡收藏人來說,到了英國不可能不去大英博物館,不可能不去「看望」一下33號展廳裡的中國文物,這其中包括馬未都先生。馬先生對大英博物館嚮往已久, 這裡有幾件珍寶,是一定要細看的,譬如宣德景泰藍大蓋罐。
  • 大英博物館8月27日重新開館:開放底層經典展廳,特展延期
    自9月21日後,博物館將開始重新開放2、3上層展廳。大英博物館館長哈特維希·菲舍爾(Hartwig Fischer)表示,看到觀眾回歸真是太好了。「我希望倫敦本地和居住在英國的觀眾將藉此機會發現或重新發現這座博物館,探索一些最受歡迎的展廳,這也將會是一個安靜得多的觀展環境。 當然,我們也期待在適當的時候歡迎我們的國際訪客。
  • 《冰川時代》講兩百萬年前,冰川上這些史前動物奇異又驚險的故事
    《冰川時代》豆瓣評分:8.4講述兩百萬年前,冰川上這些史前動物奇異又驚險的故事,已經出了四部啦,動物之間的對話也很搞笑呢。
  • 顏值高、有內涵,還拯救了大英博物館,這才是真正的男神!
    我以為,從這兩本書裡,可以看到這位博界大牛的治館理念和深厚的人文功底。這兩本著作都已經翻譯成中文出版,前者的譯名是《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後者是《莎士比亞的動蕩世界》。兩個譯名多多少少都有點埋沒了原名的精髓,因為尼爾先生最擅長的就是通過「物」來講故事。
  •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到上海,備受矚目的第101件展品是二維碼
    此前,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吸引了許多觀眾的熱情,移師上海後,展覽在展陳、標籤、文創、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變化和創新,而觀眾們最為關注的第101件展品也在發布會當天揭幕,是當下在方方面面深刻影響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技術——二維碼。上博展出的二維碼由此次展出的大英百件文物組成,亦是一件藝術品。展覽將持續至10月8日。這也是上博和大英之間的第八次展覽交流。
  • 深 圳 百 物 語 漫 展
    許久沒和大家聊漫展了,本次來說下老白今日逛漫展的一些故事,這次之所以聊,主要是因為深圳冬季的漫展別有風味,你們逛展穿棉襖,我們逛展卻還在穿短袖,
  • 信息可視化:新讀圖時代下的視覺藝術
    自人類進入資訊時代以來 ,網際網路 、移動通信 、廣告傳媒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與傳播範圍激漲,由此帶來的利益關係使得電視、電影、公共設施等開始對社會群體進行大範圍的持續性信息轟炸
  • 大英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件件無價,最後一件來自中國!
    大英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件件無價,最後一件來自中國!羅塞塔石碑是託勒密王朝的文物,屬於託勒密五世時期,有兩千兩百多年的歷史,很是珍貴,無價之寶。
  • 被我扛回家的兒童漫畫「大英百科」,暑假漲知識, 很逗很好用!
    書裡一打開書,我們就被活學活用三步法給吸引了,原來這套書的神秘之處就在這兒:先看扉頁前的信息圖,這是讓孩子學習讀圖能力,閱讀確實不只是認字那麼簡單;第二步就是讀漫畫了,因為是故事體,所以好理解,第三步才是去深化學習,
  • 漫威第一位惡靈騎士,百萬年前誕生,騎著惡靈猛獁象
    漫威最著名的惡靈騎士是特技摩託車手強尼·布雷澤,在2013年惡靈騎士影視拍攝權回歸漫威之前,索尼就曾拍過兩部強尼·布雷澤版惡靈騎士電影。相信不少觀眾都是看了尼古拉斯·凱奇版的《惡靈騎士》,才知道漫威擁有一個整日掄著鐵鏈騎著火摩託的火焰骷髏英雄。其實惡靈騎士的歷史已有百萬年,強尼·布雷澤僅僅是現代的惡靈騎士而已。
  • 大英博物館將展「託馬斯·貝克特」,講述震驚中世紀的謀殺案
    大英博物館將展「託馬斯·貝克特」,講述震驚中世紀的謀殺案 託馬斯·貝克特曾任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的大法官,之後又擔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一職,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物之一。
  •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世界級博物館展傳世瑰寶來助興
    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世界級博物館展傳世瑰寶來助興。打頭陣的展覽名為「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的八百年」,展品來自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巴黎羅浮宮,該展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為期三個月的展覽,香港文化博物館將展出羅浮宮豐富多樣的皇家收藏,由雕塑至古董到著名的大師級畫作,展示羅浮宮不同時期的藝術瑰寶。
  • 學人訪談|大英圖書館前中國館館長吳芳思博士:一生與書與物為伴
    註:本次訪談分上、下兩篇推出。本文(上篇),吳芳思博士講述她 70 年代到訪中國的經歷以及大英圖書館的歷史。下篇圍繞圖書館珍貴館藏——敦煌手稿《金剛經》以及吳芳思的個人研究興趣展開,稍後推出,敬請關注。趙靜一畢業於劍橋大學古典學系,獲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為該系首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本科生。
  • 帶你走進大英博物館,欣賞一下珍品
    那到底大英博物館中的藏品是怎樣的精美雅致,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去一睹風採吧。 現在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 《水墨梔子圖》元,王淵
  • 物以傳情 器韻悠遠
    強調造型的簡約與洗鍊,使器用之物蘊含豐厚的美學內涵、人文意趣。所謂「器以載道,物以傳情」,正表達了中華造物文化特有的美學趣味。  中華傳統造物文化具有鮮明的心物相照、巧法造化、順乎自然的美學特徵,尊崇「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熔鑄著法天象地、「空故納萬境」的造物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