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世凱帝制被推翻,誰的功勞最大?若看不清形勢,打臉的就是自己
在中國近代史上,袁世凱是很有爭議的一位人物。戊戌變法的失敗有他的「參與」,清王朝的推翻有他的「功勞」,且是第一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直到1915年12月12日,他不再「故作姿態」,宣布恢復帝制,冊立了128位官員,但其中並沒有段祺瑞。
-
歷史上的今天 | 從帝制走向共和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革命,它推翻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帝制,開啟了對一種新的社會制度的探求,從此之後,中國人民的鬥爭一浪高過一浪,洶湧澎湃,再也無法阻遏。著名歷史學家楊天石的《從帝制走向共和:楊天石解讀辛亥秘檔》,從史料本身出發,對辛亥革命前後的史料進行系統梳理,嚴密分析論證,進行探微發隱,目的在於揭示辛亥革命前後一段時間中國政治、文化、人物的歷史真相。
-
誰是推翻洪憲帝制的最大功臣?
美國歷史學者路康樂論辛亥革命,曾有妙論: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而言,革命形勢遠比革命黨的起義重要。大勢一張,人心激蕩,響應者前赴後繼,風起雲湧。不要問他們為什麼而響應,理念還是利益,只要能推動大勢,便該鼓勵、讚賞。
-
陳少白: 協助孫中山推翻帝制 功成身退 歸鄉隱居 ----江門考察陳少白陵墓記事
陳少白:協助孫中山推翻帝制 功成身退 歸鄉隱居----江門考察陳少白陵墓記事 曾祥裕 曾海亮在孫中山反清革命團隊中有一個功臣叫陳少白 。
-
陳少白: 協助孫中山推翻帝制 功成身退 歸鄉隱居 民國具有隱士精神第一人
陳少白:協助孫中山推翻帝制 功成身退 歸鄉隱居 民國具有隱士精神第一人----江門考察陳少白陵墓記事 曾祥裕 曾海亮在孫中山反清革命團隊中有一個功臣叫陳少白 。說起陳少白,讀過民國史的人才對他有所了解。他協助孫中山推翻帝制, 被稱為"國叔",功成身退 , 歸隱澤被一方。所以,我說他是民國具有隱士精神第一人。
-
袁世凱自省:責任在《順天時報》?
偶爾看到一幅袁世凱的手跡照片,是他在稱帝以後寫的。全文如下:恨只恨我,讀書太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胸口,痛兮愧兮!下面是袁世凱的署名及名章,和一些閒章、收藏章。落款日期是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
-
袁世凱和司馬懿同樣是「偷天換日」,為何唯獨袁世凱成為歷史笑柄
而袁世凱成為歷史笑柄,而司馬懿卻安然無恙,死後,也被子孫追王拜帝。成為歷史的一段佳話。筆者現在就通過還原歷史闡述分析這個問題:第一,袁世凱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是個短命皇帝,被世人當成一種笑話。袁世凱強逼清帝退位,自己私底下與南方的革命軍籤下協議,自己只要讓清帝退位,告別帝制,承認共和,就推選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的總統,袁世凱就這樣竊取了革命軍的成果,但是他不想只限於總統之位,權利的貪慾,使的袁世凱想更進一步,成為皇帝,這個時候他的親信楊度看出袁世凱的意圖,便投其所志,屢次建議袁世凱稱帝,袁世凱一聽,大喜,便一股腦的在1915年12月12日,又再一次,宣布承認帝位
-
胡曉:洪憲帝制時期的御用機構
摘 要: 洪憲帝制時期較有影響的御用機構,有籌安會、全國請願聯合會、中樞小組、辦理國民會議事務局、參政院、大典籌備處等。這些御用機構均由帝制派骨幹分子控制,在帝制活動各個階段,圍繞袁世凱稱帝這個中心任務,扮演了各自角色,發揮了不同作用,並且伴隨洪憲帝制的夭折,很快退出了歷史舞臺。
-
袁世凱為何一定要稱帝?馮鞏的曾祖父馮國璋說出了原因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袁世凱找準了機會,成功逼迫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了清朝,並在1912年3月,當選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3年10月,袁世凱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父是太平天國義士,自己是辛亥元老,五子投身抗日,他是李烈鈞
文武雙全的李烈鈞出生在一個既平凡又不普通的家庭。他家雖然不是多麼富貴、地位多麼顯赫的人家,但是李父卻曾是參加過太平天國太平軍的義士。一直以來,傲骨錚錚的李烈鈞都在踐行著自己「寧做自由鬼,不做專制奴」的誓言。兩次反對袁世凱的行動就是最有力的說明。第一次,時任討袁總司令的李烈鈞痛斥袁世凱是要為自己而恢復封建帝制,破壞了共和制,是人民的敵人;第二次,是在袁世凱公然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出賣國家主權後,又一次的反對。
-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不可避免分裂?為何接班人不姓袁?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並沒有迅速分裂為各大軍閥。這是有一個很複雜的政治過程的,只不過歷史已經發生,而且在我們看來那幾年就像過眼雲煙一樣,頃刻之間達成了。我們都知道袁世凱在當上大總統以後,妄圖復闢帝制,當然這在當時也並不是袁世凱腦袋一熱拍腦門兒決定的。
-
歷史上的朝代滅亡時,皇室都很慘,為何愛新覺羅家族全身而退
那麼,為什麼辛亥革命發生,清朝被推翻以後,愛新覺羅家族,卻非常平安,沒有人遭到清算呢? 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恰好是因為清朝之後,建立的並不是新王朝。 也不是說沒人想建立新王朝,當時的很多舊軍閥,其實都想建立新王朝。
-
《走出帝制》到底是怎樣一本書
它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到底寫了什麼?雖然現已無緣得見,好在著名媒體人、前《南風窗》《中國周刊》總編輯朱學東先生曾拜讀並寫下評論文章。老格獲朱先生授權轉載,以饗讀者!歷史的一種導讀——《走出帝制:晚清到民國的歷史回望》讀後文/朱學東 相較過去對歷史的評說只允許有一種主張一種觀點,如今對中國歷史尤其是晚清到民國的歷史,觀點越來越多元。
-
袁世凱去世後,偌大的家族樹倒猢猻散,好在出了個袁家騮光宗耀祖
早年發跡於朝鮮,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於1913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然而,這個推翻封建王朝的袁世凱卻於1915年12月復闢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
-
袁世凱與徐世昌,本應兄弟攜手改變歷史走向,最終卻選擇分道揚鑣
袁世凱、徐世昌都是在清末民初這段歷史中留下巨大影響力的人物。徐世昌與袁世凱兩人青年結義,做官後也相互照應,兩人都做到了軍機大臣、清朝總督、民國總統的位置。相較於袁世凱,徐少了幾分果斷和膽量,卻更多了幾分智謀和謹慎。也正是這樣的性格使得兩人行為互補、合作辦事,最終先後成為了中國短暫的最高統治者。
-
袁世凱生命最後時刻,一頓飯頂普通人十天飯量,走路像只鴨子般搖搖...
今天的故事,要從中國歷史上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開始說起,而這個人物最具爭議的地方,不在於他的功過是非,而在於涉及到了一個很嚴肅的歷史遺留問題——中國最後一個皇帝究竟花落誰家?
-
辛亥雙十歷史場景還原:感恩華夏光復107年
【辛亥時賢認為「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之初祖,實行革命之北辰」,「熱烈之志士,時時有一中山先生印相,盤旋牢結於腦海,幾欲破浪走海外以從之,不能得,則如醉如痴,甚至發狂」, 認為孫中山與新中國,如克虜伯與大炮(序《孫逸仙》)之關係,此為「孫大炮」由來。】場景二:同盟會宣言:「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
人家這朋友圈:只跟孫中山袁世凱等超級巨佬玩,杜月笙只能站後排
孫中山、袁世凱、梁啓超、張之洞、黃興、張勳、汪精衛、杜月笙等等,對了,還有李大釗、周恩來。是不是都是超級巨佬?杜月笙在這些人中,真的只能站在後排。沒辦法,人家就這麼牛,朋友圈裡都是這些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上海灘大佬跟這些人比,實在不算什麼,只能排在末流。要說起他的人生經歷,那簡直就是一部傳奇。
-
《洪憲帝制外交》 大象公會解讀
(二十一條)日本政客特別不能原諒的,是袁世凱對「二十一條」的強硬抵制。我們前面說了,歷史書告訴我們,袁世凱以接受「二十一條」為籌碼,換取日本對他稱帝的支持,不過,唐啟華教授在對各國檔案做了細緻對照研究後卻發現,在現存的中、日、英、美等國相關檔案中,不但找不到支持袁世凱賣國的證據,反而有大量證據表明,在「二十一條」談判中,袁世凱使盡手腕把條約對中國權益的損害降到了最低。
-
「北洋三傑」如何對待袁世凱稱帝
上世紀初,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時,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該總督看到袁所練新軍操練水平較高,當場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但是,這「三傑」還各有一個外號,由於三個將領的性格各不相同,時人稱其為北洋「龍、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