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民國第一奇人之稱,看看他的朋友圈,絕大多數人都會被嚇一跳,都是超級巨佬,不但名字都寫進歷史書,而且字體都是加粗的。
不信?你來看看有哪些人?孫中山、袁世凱、梁啓超、張之洞、黃興、張勳、汪精衛、杜月笙等等,對了,還有李大釗、周恩來。
是不是都是超級巨佬?杜月笙在這些人中,真的只能站在後排。沒辦法,人家就這麼牛,朋友圈裡都是這些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上海灘大佬跟這些人比,實在不算什麼,只能排在末流。
要說起他的人生經歷,那簡直就是一部傳奇。
他中過清朝舉人,進士科考試第二名,是清廷候補四品。主要幹什麼工作呢?給清朝的大臣們講法律,進行法律普及。
在朝廷裡,他最看好的就是袁世凱,攝政王載灃要殺袁世凱,讓他擬一份詔書,他竟然敢拒絕,聲明要救袁世凱。
他兩次去日本留學,在日本,遇到梁啓超,暢談終日,引為知己,好得不得了。還是在日本,跟黃興混的很好,聽說孫中山搞了個同盟會,就把黃興跟孫中山拉到了一起,從那以後孫黃才開始和諧的合作。
孫中山邀請他參加同盟會,他直接拒絕了,說是不贊成革命,他要搞君主立憲制。還對孫中山說,你搞革命,我搞君主立憲,如果我成了,你過來幫我,如果你成了,我就去幫你。
後來,因為他失敗了,真的去幫孫中山,這是後話。第二次在日本留學時,他跟汪精衛是同學,還被推舉為留日學生會總幹事,組織學生請願,要求收回中美粵漢鐵路借款條約,專門回國拜訪張之洞,受到張的支持,粵漢鐵路真的被收回自辦。
從那以後,張之洞特別器重他,認為他是一個奇才,能經天緯地治國安邦。
這世間,人人都有愛好,有人有多種愛人,他的愛好是什麼呢?他的愛好太獨特了,是做帝王之師。
正因為他的這一愛好,令他走了人生彎路。要知道,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共和觀念開始普及並深入人心的時代,孫中山先生一生都是在做這樣的事。
他卻要做帝王之師,一心一意要弄一個皇帝輔佐。清朝皇帝被推翻了,沒有皇帝輔佐了,他就瞄準了袁世凱,千方百計要讓袁世凱做皇帝,他好當帝王之師。
袁世凱當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他成了袁世凱的座上賓,第一幕僚,他開始實施計劃,竭力鼓吹君主立憲制,做了大量的理論準備。他的行為,連梁啓超都看不下去了,跟他分道揚鑣,不跟他玩了。逆歷史潮流,這事可不好玩。
但他玩得不亦樂乎,拉了一幫名流,搞了個籌安會,整天沒事幹,就鼓吹帝制能救中國。袁世凱本來就有野心,現在被他忽悠地心痒痒的不行,真搞起了帝制,當了皇帝,國號洪憲。
他和袁世凱都沒想到,這邊剛稱帝,那邊全國一片反對之聲,討袁之火很快燃遍全國。嚇得袁世凱趕緊取消帝制,也嚇出了大病,不久就嗚呼哀哉了。
袁世凱臨死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楊度誤我!」臨死都在抱怨他。
是的,他就是楊度,民國傳奇人物。那個時候,他太喜歡帝制了,太想當帝王之師了。不過經過袁世凱這件事,他開始反思,覺得自己可能真的錯了。
這個時候,他遁入空門,一邊吃齋念佛,一邊思考,為什麼君主立憲就不行呢,莫非共和真的適合中國?這時候,他又想試試共和了。
恰在這時,另一個熱衷於帝制的人冒出來了,他就是張勳。張勳發動了兵變,搞起了復闢,也想起了楊度,就邀請楊度出山,因為張勳知道,楊度是喜歡帝制的。
但張勳不知道的是,此時楊度很痛苦,他不知道救國的良方在哪裡。對於張勳的邀請,他拒絕了。此時,他只想在空門中,深深思考,究竟路在何方,暫時不想再問塵世之事。
當然,他遁入空門,並非只有苦思出路這一個因素,還有另外的一個因素是,他此時是一個通緝犯,因為繼任的大總統黎元洪正在全國通緝他,因為他是帝制的禍首啊。
楊度終究是當不了和尚的,他的一顆濟世之心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跳動,只是暫時迷糊了方向而已。後來,總統府發布了特赦令,被特赦的他,又走出了廟宇,回歸了塵世。
他兌現諾言,來到了孫中山身邊。1922年,是孫中山面臨極大危機之時,陳炯明叛變,孫中山腹背受敵。楊度出手了,他遊說曹錕,阻止吳佩孚援助陳炯明,化解了孫中山的危機。
這次,他接受了孫中山的邀請,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孫中山還為此事通告全黨,說他「此次來歸,志堅金石」,要全黨信任他,「幸勿以往見疑」。從中可見孫中山對於楊度的加盟,是多麼的高興,寄予了多大的希望。
楊度從此跟孫中山一起玩了,在這個過程中,他結識了李大釗。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跟李大釗一接觸,他服了,原來人家思想境界比自己不知高了多少,想想當初自己鼓吹君主立憲,要做帝王之師,是多麼的幼稚可笑!
所以,當李大釗被軍閥逮捕後,他多方疏通關係,竭盡全力營救。但此時,他的影響力下降太多,有些事情他已經無力辦到了,營救還是失敗了。
營救李大釗失敗,但他的思想是一日千裡。令人們根本無法相信的是,他竟然成了一名地下工作者,介紹人是潘漢年,批准人是後來的共和國總理恩來,而且,他只跟恩來單線聯繫。
他這個特殊身份,直到1976年才為人們所知。總理在臨終前,專門交代了這件事,人們才知道,擁戴袁世凱稱帝的楊度,竟然是地下黨,我的天,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楊度晚年跟上海灘大佬杜月笙走的最近,成了杜家的座上賓,杜氏家祠落成時,他寫了兩篇文章,也是他寫的最後兩篇文章。
楊度結識李大釗,遇到恩來,終於走上了正確的路。遺憾的是,這條路剛剛起步,他的生命卻走向了終結。就在為杜氏家祠寫文章的兩個月後,楊度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
朋友們對於楊度怎麼看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