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袁世凱幕僚,後成杜月笙師爺,去世前周總理介紹入黨!

2021-01-10 上古神話野史

他拿過秀才,參與過公車上書,當過滿清四品。和康有為、梁啓超、黃興是好友,跟汪精衛、蔡鍔、齊白石是同學,慫恿袁世凱稱帝,贊同孫中山共和,北伐時說毛澤東能得天下,營救過李大釗,是杜月笙的師爺,入過佛門和國民黨,最終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中共。他叫楊度。

此人人格之分裂,已經超出了本人的理解範疇。他在各種分裂人格中都能把他分裂的事業做成一絕,我都覺得詞窮不知道怎麼形容了!!

1908年,當世最有實力的兩大宰相袁世凱、張之洞聯名保薦楊度,說他「精通憲法,才堪大用」。於是楊度開始當官。袁世凱安排他在頤和園向皇族親貴演說立憲精義,惡補法律常識,極力主張開設民選議院。作為晚清的憲政專家,清政府關於立憲的文件大多出自楊度之手。楊度被袁世凱譽為「曠代逸才」,他對袁世凱也懷有知遇之感,認定袁是中國第一人。

失敗後的楊度顯得落寞和消沉,過上了「學佛逃禪」的生活。不久,楊度又與老友孫中山聯繫,利用自己在北洋的影響,捭闔於南北之間,為廣東革命政府出力,並於1922年成功幫助孫中山度過了嚴峻的軍事危機。

1928年秋,楊度南下上海做了杜月笙的門客,拿著每月五百大洋的薪水。

」四一二「他變賣家產,將所得款項用於救助遇難者家屬;加入「中國革命互濟會」,利用自己的社會地位和關係,搜集情報,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黨的事業做出獨特貢獻。1929年秋,經潘漢年介紹和周恩來批准,楊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秘密黨員。

相關焦點

  • 人家這朋友圈:只跟孫中山袁世凱等超級巨佬玩,杜月笙只能站後排
    孫中山、袁世凱、梁啓超、張之洞、黃興、張勳、汪精衛、杜月笙等等,對了,還有李大釗、周恩來。是不是都是超級巨佬?杜月笙在這些人中,真的只能站在後排。沒辦法,人家就這麼牛,朋友圈裡都是這些影響歷史進程的人物,上海灘大佬跟這些人比,實在不算什麼,只能排在末流。要說起他的人生經歷,那簡直就是一部傳奇。
  • 為何杜月笙見到他,都要叫一聲師爺?
    當年清朝勢力被瓦解之後,中國持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退出歷史舞臺,由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的第一任大總統。但是袁世凱覺得做總統沒有做皇帝舒服,心心念念地想要恢復帝王制度,可是他又猶豫不決,擔心遭人反對,於是為了了解大眾的心思,袁世凱天天都會看報紙,尤其《順天時報》,他的大兒子袁克定知道之後也是憂心如焚,因為如果袁世凱做了皇帝,那他很可能就是太子。
  • 陳其美:孫中山的入黨介紹人,被袁世凱設計誘殺,終年38歲
    13歲前,因父親經商的關係,家庭條件也還不錯,所以陳其美在6歲時,就開始跟隨湖州著名的儒生忻谷生先生。無憂的生活一直到13歲那年,到父親去世之後,一切都變了。陳其美從「富家子弟」,一夜之間變成了孤兒,無依無靠。為了生活,他放棄了學業,前往距上海僅一百多公裡的石門鎮「百年老當」善長典當行當了一名學徒。
  • 清代幕僚的兩張面孔: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為何有這種情況?
    仔細研究發現,清代幕僚還可以進行細分,形象地說,清代幕僚著兩張面孔,職業性師爺和官僚式幕僚。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時代下不同產物,也是不同職業定位下不同職業選擇。一、清代幕僚的盛行之風1、產生幕僚的原因。李鴻章二、當幕僚的門道1、職業性師爺的箇中門道第一,職業性師爺不同於師爺
  • 「無紹不成衙」,歷史上的紹興師爺是怎樣的一群人?
    而紹興人擔任幕僚在明朝時就已經很多了,而且在當時,有一著名人物徐渭,被稱為明代第一才子,就是胡宗憲的幕僚,此人曾輔佐胡宗憲剿匪和處理政務。此後,紹興人入幕的風氣迅速發展,很快就迎來了「高潮」。
  • 袁世凱去世後,偌大的家族樹倒猢猻散,好在出了個袁家騮光宗耀祖
    二、大姨太沈氏:沈氏原本是風塵女子,因曾資助袁世凱求取功名,故袁世凱對沈氏極其寵愛,矢志不渝。或許是因為早年的風塵生涯,沈氏一生無所出,袁世凱便將袁克文過繼其為子。沈氏在袁府中地位也是極高,我們可以從袁世凱的子女喊原配于氏為「娘」,生母為「媽」,沈氏則為「親媽」,可見一斑。
  • 袁世凱邀請此公做幕僚被懟:「什麼東西?夠得上延攬我」
    (第144集)首先要說明下這件事發生的時間,不是袁世凱當上總統以後,而是他在任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期間。為了匯集人才,他想把嚴復請來做幕僚,不料竟被拒絕,而且拒絕的理由很傷人——看不起。嚴復表示:「袁世凱是什麼東西?
  • 挺誰誰贏:北洋府裡的日本師爺有多厲害
    1917年7月14日,日本駐華使館武官坂西利八郎,迎來了他的中國新僱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段祺瑞。坂西利八郎送給新僱主的見面禮是:中日軍事結盟的策議。他的想法與正中段祺瑞下懷,皖系希望利用日本提供的軍事援助,推行其武力統一中國的計劃。日本則希望通過中日「同盟」進一步鞏固其在中國勢力範圍,於是一拍即合。
  • 袁世凱死後,有民國曹植之稱的二兒子袁克文結局如何?
    袁克文出生於朝鮮,袁世凱在朝鮮任職時,朝廷規定官員不得在國外娶妻生子。袁世凱就把袁克文過繼到了自己的妾室沈氏名下。沈氏無子女,對於袁克文非常寵溺,簡直是有求必應,百依百順。袁世凱對這個兒子悉心栽培,邀請名師教導,袁克文也十分聰明,有讀書過目不忘之本領,文章也做得非常好,袁世凱的很多文件、信箋都由他代筆。《北洋畫報》稱讚袁克文「瀟灑風流、馳騁當世」。
  • 袁世凱原來這麼風流?韓國明成皇后也曾是他的情人
    >曾在中國熱播的南韓歷史大戲《明成皇后》以正劇的形式塑造了一位南韓母閔妃的一生,但是該片應該是故意漏掉了一段戀情,那就是明成皇后與袁世凱的一段感情。1882年,袁世凱隨淮軍將領吳長慶進駐北韓,當時袁世凱23歲,年輕英俊,一點也不像後來的矮胖子,在吳1885年去世後,升任為大清國駐北韓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權代表,袁世凱設計幫助韓王和王妃明成皇后也就是閔氏除掉政敵大院君,得到了北韓最高統治者的賞識,當時執掌北韓大權的其實是閔妃,她聽從袁世凱建議,組建義勇團,並任用袁世凱為練兵大使,使義勇團成為維護閔妃統治集團統治的重要力量。
  • 袁世凱稱帝,罵聲一片,臨死前吐露心聲:讀書少,咎由自取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90,閱讀約2分鐘史書中的袁世凱被定義為「賊」。他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稱帝,受到了世人的職責。人們對他的研究在他去世後的100年裡一直沒有停止過。袁世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或許我們可以從他生前的一些故事中略知一二。1916年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吃飯時,六妾,八妾,九妾突然因為「妾」,「妾」的稱呼吵了起來。這是袁世凱稱帝後的第十五天。晚飯吃到一半,袁世凱嘆了口氣:「別吵了,你們都得回章德去,等著把我的棺材一起送回去!」
  • 辜鴻銘罵袁世凱比誰都狠,為何袁世凱不殺他?一句話道出真相
    一次,袁世凱對德國公使說:"張中堂(張之洞)是講學問的;我是不講學問的,我是講辦事的。"袁的一位幕僚將此語作為袁的得意之舉告知辜鴻銘,辜聽後不假思索道:"誠然。言外之意就是,你袁世凱就是一個倒馬桶的!1911年冬,張謇、唐紹儀覺得辜鴻銘是個人才,逐引孟子之說"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來遊說辜鴻銘輔佐袁世凱,辜大罵道:"鄙人命不猶人,誠當見棄。然則汝兩人者,一為土芥尚書,一為犬馬狀元乎。"唐紹儀雖然挨罵,卻仍尊重辜。辜去世後,他曾向國民政府為之申請國葬。
  • 「北洋三傑」如何對待袁世凱稱帝
    有一次,慈禧太后召見王士珍,當眾稱讚他:「我要是有個像你一樣的兒子,該有多好啊!」還特意封王士珍的母親為「誥命一品夫人」。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再次得到清廷的重用,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王士珍出任陸軍大臣。袁世凱去世後,王士珍還一度出任民國總理,但依然保持低調,充當和事佬的角色。在袁世凱稱帝的整個過程中,王士珍一直保持沉默——既沒有說過贊成,也沒有說過反對。
  • 杜美霞去世 回顧晚年杜月笙和他的子女們
    杜月笙,1888年出生於上海郊區,他14歲時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藉此進入黃金榮公館。他憑藉自己聰明才智一步一步發展壯大,最終成為了與黃金榮、張嘯林平起平坐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左起: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杜美霞的母親姚玉蘭是杜月笙第四房太太,而孟小冬則是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杜美霞生前曾擔任「孟小冬女士國劇獎學基金會」董事長,培養京劇人才。
  • 為亡清,袁世凱用過哪些梟雄奇謀?最精彩的當屬設計清帝退位詔書
    講到袁世凱的梟雄本色,咱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在終結大清朝廷過程中,袁世凱幾次大的手筆、大的梟雄謀略。袁世凱死後,袁氏幕僚曾披露,袁世凱「始有予智自雄之意」,是在他與榮祿進行一番傾心長談之後。袁世凱得了這句句切中要害的見底高論,轉身變志,從此有了自雄的野心。袁世凱亡清,第一個大的手筆就是暗中收買革命黨、留洋回來的有為青年。起初,他的幕僚不明白箇中奧妙,袁世凱在私下聚談時講出了其中的道理——兩個字,養士。
  • 袁世凱有妻妾10人,他去世後,不得寵的朝鮮公主為何要為其殉情?
    袁世凱之後他宣布恢復帝制,成為中華帝國的皇帝,但遭到了各方的強烈反對,他在做了83天皇帝後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沒多久因患尿毒症不治而亡。袁世凱去世後,他的妻妾們為了生存,大多數都自謀生路,但唯獨不得寵的三姨太卻為了袁世凱殉情。朝鮮王室的公主是如何成為袁世凱三姨太的?袁世凱一生之中身邊從來不缺少女人,有歷史記載的就有一妻九妾。而在九房姨太太中,三姨太的身份就比較特殊,她是朝鮮王妃閔氏的表妹金氏,也就是說三姨太是朝鮮王族之人。
  • 上海灘青幫老大是杜月笙?與真正的老大相比,杜月笙差遠了
    ,杜月笙與他比起來,差距還是蠻大的。那上海灘比杜月笙還牛的青幫人物是誰呢?他就是青幫「大」字輩老大——張仁奎。張仁奎出身貧窮,立志出人頭地張仁奎是山東藤縣人,出生於1865年(一說1859年),幼時家境貧寒,長大後到附近的地主家裡當長工。張仁奎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不願意當一輩子長工,27歲那年,張仁奎只隨身攜帶了一把鐮刀,在沒有旅費的情況下,從地主家裡悄悄跑了出來。
  • 他是李鴻章幕僚,書法漂亮,一字千金,曾題4字如今街頭到處可見
    在1882年之時,鄭孝胥通過科舉考試的方式中了舉人,並成功進入李鴻章的麾下,成為李鴻章的幕僚,也成為清王朝忠實的擁護者。在後續的日子裡,鄭孝胥一路官路順暢,先後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廣西邊防大臣等重要職務。1912年,在袁世凱的逼迫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不得不宣布退位,也代表了清王朝的覆滅。
  • 袁世凱幫兇忽悠其搞君主立憲,被全國反對,死前大喊:楊度誤我!
    1916年6月6日,中華民國大總統在舉國聲討聲中去世,這位年僅57歲的皇帝僅僅上位83天便帶著遺憾與不甘離開了。似乎袁世凱的死是因為自己的黃粱夢破給氣死的,其實背後的真相沒有那麼簡單,據說他的死與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他臨死前大喊的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