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崖壁上釘滿了樹,作為自己「飛翔」的背景。
它縱身躍下。
帶著滿足的淚水,「飛」向天堂。
曾聽過一個段子,說各種禽類開大會,鳥兒們甚至雞、鴨、鵝都來了,唯獨「幾維」被攔在門外,「幾維」傷心且委屈地大叫:「我算個鳥,我算個鳥啊。」段子很冷,卻讓我因為好奇去查詢進而記住了「幾維」,這種名為「kiwi」的紐西蘭國鳥因為物種進化而完全沒有翅膀無法飛行,又被稱作「無翼鳥」。
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裡,幾維在我心裡一直是段子裡那種悲催的形象,直到看到今天要說的短片,片名就叫《無翼鳥》。
喜感的景,悲壯的情
短片伊始,充斥屏幕的是一隻肥大的生物,圓腦袋圓眼睛圓身子加上尖長的啄,說實話這個形象與現實當中的無翼鳥還是有些出入,且當是一種藝術誇張吧。隨後的全景視角中,我們的主角正在某懸崖頂部,笨拙而吃力地拖拽著一根繩子,走向不遠處一棵大樹,而繩子的另一端垂落崖下,顯是掛著什麼重物。在大樹前,無翼鳥口足並用,艱難卻熟練地把繩子系好,然後興高採烈地跑回崖邊,沿繩滑落而下。
原來繩子是牽著另一棵大樹,顯然無翼鳥事先經過了嚴密的丈量計算,使得樹的末端與崖壁緊緊相連。它在樹幹落下後,走到樹崖連接處,用無數釘子,將大樹牢牢地釘在了崖壁之上。然後解開繩子,攀援而上,又回到了畫面開始的地方。
立於崖邊的無翼鳥向下張望著,眼前的景象令它滿意,卻令觀者動容,原來整座高不知幾何的崖壁上,密密麻麻已被釘滿了大小樹木。看來只能用嘴和腳爪幹活的它,已經為這一浩大的工程,不知堅持了多久,付出了多少。
其實直到這裡,短片還是更像一部戲謔喜感的動畫片,無翼鳥的造型和動作,包括崖壁上密布的樹木都無疑能讓觀眾展顏一笑,當然也會在心中暗忖:它究竟要幹嘛?
答案就在短片的最後一分鐘,無翼鳥把繩子拉上懸崖丟到一邊,再轉身時已戴上了飛行員眼鏡。深呼吸、深呼吸、踱步和短暫的猶疑,它笨拙卻堅定地一個衝刺,縱身躍下了萬丈懸崖。遠景中,無翼鳥下落之勢疾若流星;近景裡,它卻是那樣享受和滿足地閉上了眼睛,兩行淚水在風力下沿眼角向上飛逝,而它的「身下」,一棵棵樹木次第掠過,這是它親手為自己這次「飛行」設計的背景。
鏡頭再次切成遠景,卻調轉了90度。屏幕外的觀眾,於是有了和屏幕中的無翼鳥同樣的錯覺——它真的飛了起來。畫面旋即變黑,「咚」一聲重物落地的巨響,為短片拉上帷幕……
既有夢想,雖死吾往
影片終了,已沒有人再會為無翼鳥臃腫中略顯醜笨的外形發笑。原來它此前那看似莫名其妙的舉動,都是在為自己設計一次「飛翔」。那些樹,那僅想像就足令人頭疼的工程,只是無翼鳥為了讓這次「飛翔」至少從視覺上更加接近真實。可是那懸崖,那一眼根本看不到底的萬丈深淵,那影片結尾的窒息般的落地聲——它在為自己設計飛翔,卻也同時設計了死亡。
3分鐘的短片留下的是無盡的感嘆,這部《無翼鳥》甫一出世便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圍觀狂潮,在中國網友中,更獲得了「動畫神片」的頭銜,各種追看、評論延續數年,熱度至今不減。
關於短片的影評,在網絡世界更早已鋪天蓋地。一個飛行的夢想,何以讓無翼鳥付出生命的代價?一位叫igner的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作為一隻鳥,飛翔是它的本能,失去了這種本能就失去了自尊。本能的喪失是最痛苦的,古人這句話真是很正確。對於無翼鳥來說,飛翔是它最大的渴望,對本能的渴望,窮盡一生的渴望。於是我認同了最後的結局它為了飛而付出生命的合理性。」在這段影評中igner說,「我們都應為我們本能的健全而感恩,因為我們不用窮其一生把追回喪失的本能作為人生目標,而可以做其他我們願意做的事。」
而其實更多如記者般感性的觀眾,倒覺得沒有必要去推敲故事的所謂合理性。一句「」的涵蓋已能將這次難得的觀影體驗升華向極致。說到這一點,網友「阡陌」的一段影評頗能代表記者的看片心路,「在短片的前半段,我都帶著一種好奇兼好笑的心情看著這隻更像肉雞的鳥,拼命地用嘴拉繩子打結,用爪子敲敲打打,莫名。直到最後一切才豁然開朗,懸崖、很多樹——原來沒有翅膀也飛得起來。」除了栽樹,打動「阡陌」的還有另一個細節,「它在完成飛行的心願時,還不忘戴上飛行眼鏡,多麼可愛。抑或者,這一切已經成為一個儀式,一個一生只此一回的儀式,少了飛行眼鏡那這唯一一次飛行的機會都會顯得不完整,就像它要用那麼多樹來製造一次真實的飛行一樣。」
原來只有在看完影片後,才能明白在它宣傳的海報上,那句簡短的介紹是何等貼切:沒有翅膀的鳥,通往天堂的飛翔。
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