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偷看喵星人萌圖或是可愛狗狗的視頻被抓個現行? 沒關係:告訴你的老闆,你只是想提高你對細節的注意力罷了。
日本廣島大學(Hiroshim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模擬做手術的實驗顯示,觀看可愛的圖像能提高人在需要小心專注、動作靈巧的任務中的表現水平。實驗中,參與者需要用鑷子從病人紙盒的小空腔裡取出各種塑料器官,取的時候不能碰到盒子邊緣,否則會觸發警鈴。
遊戲 「做手術」(Operation)的紙盒,參與者進行的模擬手術實驗與此非常類似。圖片:instructables.com
不過,科學家們還想知道更多:可愛使人更加小心,只是因為它讓人放慢了動作嗎,就像是成年人甚或小孩兒在和嬰兒講話時會拉長吐字、減緩語速那樣? 此外,「哇」 的驚嘆聲使人注意力集中,是只存在於社交和護理性的任務(比如模擬手術或養育孩子),還是說這種準確性的提高是普遍適用的? 又或者,可愛使人表現得更好,僅僅是因為它讓人感覺好?
對許多人來說,可愛好像算不了什麼。但研究人員現在認為可愛是一種重要的情感觸發,經過世世代代的演化來幫助新手父母照顧嬰兒——一項往往很難並且從來都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任務。嬰兒、小貓和小狗能讓我們這麼高興,原因在於和幼齡有關的特質讓我們的大腦感到溫暖與關懷。而這可以改變我們的其他行為。
可愛的要素放之四海而皆準,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稱之為可愛。可愛的關鍵特徵包括:不成比例的大腦袋和大眼睛、笨拙的行為和明顯但惹人憐愛的無助。總之,是年幼的動物都有的特徵。
當然了,日本是研究可愛的絕佳場所。日本人已經把「可愛」上升到文化層面:Hello Kitty 和大眼睛動漫女孩都出自日本,這絕非巧合。這項研究的作者們指出,日語中 「可愛的」(kawaii)一詞的詞源非常具有說明性。這個詞的詞根原本意為因羞赧而臉紅、無法忍受看見可憐的東西。後來轉變為一種牢不可破的情感依附、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種去幫助和關心的衝動,這表明可愛是孩子把父母迷得神魂顛倒的良藥,是一種藏在說不清道不明的喜愛之情裡面的沉重紐帶。
研究人員用模擬做手術這個實驗來確定,可愛是否只是讓人把動作放慢才產生了提高準確性的效果。共有 48 名大學生參與了實驗,男女各一半。在第一階段,研究人員讓參與者按自己的節奏進行遊戲,並且爭奪高分。
然後,其中一組參與者被請去觀看小貓和小狗的圖片,一共 7 張,依次在紙板上陳列開來(其中一些是從網際網路上的萌圖站點上下載下來的免費圖片)。研究人員讓參與者對圖像的可愛程度、令人興奮的程度、令人愉快的程度以及稚氣程度分別給出評分。另一組參與者則對一組成年貓狗的照片進行同樣的打分。之後,這兩組參與者又進行了一輪模擬手術的比賽。
結果,只有看了小貓小狗圖片的參與者在第二輪的遊戲中表現有所提高,準確度增加了44%。而且,參與者對圖像的可愛程度和稚氣程度打分越高,他們的遊戲成績就越好。此外,他們的反應時間也變長了——他們完成任務的時間多了12%,這表明可愛很可能通過減慢人的行動速度來提高人的小心程度。
然而,一組額外的實驗表明,事實比這要更加複雜。在第二項研究中,另外的 48 名學生進行了一項不同的測試——從一個隨機數組中發現特定的數字,比如:在一個含有 40 個數字的正方形中一共出現了幾個 8。參與者在觀看圖像之前和之後各做了一次測試,圖像包括幼年動物、成年動物,或者誘人的美食。引入食物的圖片,是為了確定令人愉悅的圖像是否會起到和可愛的圖像一樣的效果。
在這個實驗中,觀看小動物的圖像不僅大大提高了參與者的準確度,還提高了他們的速度。這表明可愛並不總是只提高人的謹慎程度。而食物圖像雖然在令人愉悅這方面比小動物圖像的得分要高,但它們並沒有對人的行為表現產生影響,這表明可愛讓人表現好,並不僅僅是因為它使人心情好。
第三個實驗比較了學生們在定時測驗中找出整體模式差異(global pattern,在一堆 F 中找出 H)和細節模式差異(local pattern,在一行 L 中找出 T)的能力。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會把重點放在 「整體」 或者較大的模式上,之後再關注細節,所以會先發現整體上的不同。然而,觀看小動物使人以同樣的速度完成了這兩個任務。
作者得出結論: 「目前的研究表明,感知可愛不僅提高了人精細操作的技能,還增加了感知上的細心。」 而且,他們指出,可愛的東西可能會在 「特定情況下,如駕駛和辦公室工作時」, 對 「促使謹慎的行為傾向」 有用。所以,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在 Lovemeow.com 上,終歸還是沒有白費呀~
說了這麼多,趕緊來看看萌圖,提高工作表現吧~
更多海獺萌圖,請戳「閱讀原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