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願清單》東方社會女性版,如何直面老病死,更好地生活?

2020-10-09 芸淡風傾

豆瓣8.6分,位居豆瓣電影TOP250的經典治癒系電影《遺願清單》,最近被日本翻拍。

2007年的原版由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老富翁科爾在公立醫院的私有化改造事業中獲利良多,也因此,在罹患癌症的最後時光,不得不受制於自己當初規定病房「一房兩床」的做法,迫於輿論壓力下只得與另一位病人老卡特同處一室。

汽車修理技師老卡特博聞強識,為了養育3個孩子,犧牲了年輕時要做歷史教授的夢想。兩位老人在生命最後一程裡,結下了友誼。科爾偶然發現了卡特的「遺願清單」,他決定運用自己的力量,讓那些紙面上的瘋狂構想,成為現實。

而此次日版的改編,保留了原有的夢幻架構,除了接地氣的改編,神仙演員組合,更是大膽以女性角色來展現。

(一)當主角變成女性,除了原版的幽默,實現異想天開的暢快淋漓,更多了細膩和慢慢共情力

已經75歲的吉永小百合,是無數個為家庭付出和犧牲的女性的縮影。她飾演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忙到毫無私人生活可言,更別提曾經的夢想。電影開篇,一如往常的晚餐對話,充分展示了她日復一日,一潭死水,一地雞毛的瑣碎日常:

只會指手畫腳的丈夫,從不會分擔家務,習慣性享受她的照顧,又忽略她的感受——根本發現不了她的異常和欲言又止;因為打擊,閉門不出的兒子;想要遠離原生家庭的壓抑,丟開包袱和束縛,寄情於工作的獨立的大女兒只會偶爾電話問候。

所以,因為生病下周都要去住院的她,竟然發現無人可說,無法依靠,還在擔心住院後丈夫和兒子的起居日常;獨自住院,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命不久矣;還是像保密,不想給家裡人添麻煩,小心翼翼。

反觀另一位女主,天海女王,看似早就實現人生巔峰,一切都幸福美滿。

多金幹練,事業有成,還有帥氣體貼的年輕老公——華麗風光之下,還不是一地雞毛:

因為工作忙到沒時間享樂,甚至不敢倒下,不敢軟弱,根本也不會有自己的閒暇,去做想做的事;裝作不知道老公的口是心非,想要自欺欺人,享受幸福的假想和甜蜜的謊言。甚至5年前罹患癌症,為了事業,不認輸的個性讓她硬撐了5年。

日本翻拍最經典的地方在於,在原版有的貧富差距和經歷眼界的不同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東方文化中的共性社會問題,比如來自同性之間的相互誤解和衝突:

像天海這樣的獨立職場女性,見過更廣闊的世界,擁有更豐富無邊的生活體驗,也做出了很多傑出的貢獻。所以只有這一種人生是充實且不無聊的嗎?

實際上,小百合告訴她,就算做了一輩子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她也有高光時刻和成就感;平凡的人生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作出很多並不被人看重的付出犧牲,她也要拼盡全力守護家人,一樣是不應該被人輕視的努力人生。

沒有絕對正確的人生選擇和生活方式,有的只是同等對待日常的認真,踏實,努力,積極。

就像《醒來的女性》《第二性》《那不勒斯四部曲》這些經典書,並不是一味鼓吹作為女性,你必須怎麼樣生活;大家期待的其實是,社會更多的包容和可能性:

你可以活成世俗標準的樣子,心安理得,享受這份平淡的幸福;但如果你有自己的個性,理想,追求,這個社會同樣可以接納包容你,絕不會否定你,強制你,輿論也不會壓迫你去壓抑改變自己的天性。

有的選擇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

(二)如何用更有意義的「生」,讓自己可以更坦然面對「老病死」?

電影直面了「臨終生活」這一沉重話題,卻依然讓人倍感溫暖治癒和激勵。就是因為「活在當下」的信念。

餘華說,死亡只是出離了時間。

傳智師父說,生死就如掌心和掌背,一面生一面死,都是你的存在。

所以,與其為終將會來的未知結局苦惱憂傷,倒不如多去思考「如何好好生活」。《遺願清單》教會了我們最簡單的幾個方法:

1.勇敢嘗試,哪怕異想天開。

十幾歲生命就戛然而止的少女的遺願清單,給了兩個因為現實生活的一地雞毛失去了想像力的成年人,一份夢想。明明瞻前顧後的小百合,也變得勇敢不糾結:因為再不開始,就沒機會了。

去吃日本第一巴菲,面對巨大的冰淇淋和來自學生的羨慕,也單純像個孩子,就更容易收穫快樂;

學會分享,就會收穫加幾十倍的快樂;『

去看元氣滿滿的少女偶像演唱會,作為唯一70後的高齡代表,站到舞臺最中央,再平凡也是閃閃發光的C位。

認真旅遊,放下家庭和工作,專心體驗埃及金字塔,嘗試極限運動,和獨處的寶貴時光。

有限的人生裡,想做的事抓緊時間,行動起來,看喜歡的書,做想做的事,見想見的人,改變想改變的自己,毫無保留地熱愛轉瞬即逝的東西。列一個長長的心願清單,或大或小或幼稚,都無所謂,然後就從現在開始一一實現。

去盡情熱愛吧,去盡情體驗吧,仿佛沒有明天一般,不留遺憾。

2.原諒和寬恕:

生而為人,都會經歷原生家庭的傷害,親密關係中的矛盾。生而為人,大家都是從零開始,學習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愛人。

3.用更有意義的陪伴,拓展三倍時光。

這段經歷雖然時間短,獨行的天海佑希找回了需要已久的真正的陪伴;小百合也終於能真正和家人快樂地相處,分享各自的生命感悟,尤其是比起過去幾十年的相處,反而在最後的時光,化解了心結,增添了加倍的美好回憶。

4.坦然面對「老病死」,就是個偽命題;

認清不能改變的現實,多看向積極正面的點,足矣。強大如女王,還是害怕一個人的孤獨與悽涼,默默流淚脆弱。

不管人的一生,平淡還是精彩,漫長還是短暫,到最後,一定會有遺憾,不舍,不甘心。

平靜太難太殘忍。然而,當我真正面對死亡時,不是不害怕,而是我要比自己想像的勇敢;我們可能會出奇冷靜地處理做選擇,勇敢地支撐下去。真正與死亡打交道的時候,我們會比想像的堅強,因為必須堅強。

我們也只能接受不能改變的,調整自己。

所以奧修說,不要死的時候再去問神,什麼是活著。

(三)普通人身心要如何應對災難,傷痛和意外?

我們對《遺願清單》中兩位主角的經歷有共鳴,但很難感同身受。吉本芭芭娜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前途艱險令人不願正視。人有哪天不這樣覺得啊?甚至連愛也不能拯救一切。

就像當下,很多人安全地隔離在家,無所事事,無心工作,而這一份漫長的無聊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平安,因為還有許多人,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失去了摯愛。所以,也會出現群體性的抑鬱情緒。同情、傷心、也許會想做點什麼去幫助一下,但更多的是害怕,害怕自己也會突然陷入那樣的絕境。

除了吃好睡好、創造條件鍛鍊,做好預防,普通人還應該刻意保持什麼樣的心態?

1.正視情緒。

人不是屈服於環境或外力,而是被自己的內心一再壓垮的。

情緒是身體遭遇災難時的正常應激反應,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對,去真切地感受。因為所有假設都無法改變這個真實的存在,就像電影裡,她們終於生命最後的時刻,在消極轉為積極的經歷中誠實正視自己人生,才真正做到了對自己釋懷,和世界和解。

疼痛、恐懼、無助、悲傷,雖然很不幸,但只有不懷僥倖的心理去細膩的經歷所有時,災難才有可能變成了另一種不可替代的人生豐厚的收穫。

2.不斷失去,不代表要徹底放棄「追尋」和「得到」。

我們日常習慣了專注於「得到」,選擇性忽視無法相提並論的「失去」。一旦遭遇巨大災難或生死攸關,任何得到都顯得微不足道。

雖然兩位女主完成遺願清單的行為,畢竟有主角光環,光是包機出遊,變得有錢這兩項,就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的努力目標,自然增加了不可替代的人生體驗。

那普通人呢?在艱難的時光裡,我們能做的可能還是日復一日的瑣事。微小,依然有意義。

所以,吉本芭娜娜在《廚房》的後記中感慨:只要活著,人生就會毫無阻滯地下滑向前,而這並非一樁太壞的事。即使際遇坎坷,也不是沒有可能巧加利用,讓自己活得有趣有味。為此,最好丟棄天真,保持驕傲,學會冷靜。通過或多或少的努力,人們一定能夠過上平靜自喜的生活。

3.要時刻保持「治癒」的潛意識——治癒別人,和被人治癒

每個人因性格、經歷、思考方式,甚至人生觀不同,都會有不同的直面災難的狀態,這是沒有可參考的共有模式。

經曆本身不分悲觀和樂觀,這只是純粹的經過和面對,一切必將成為過去,每個當下的感知就是活著的意義。不要在悲觀處停留,也不要在樂觀處逃避。

但相同的是,我們要相信「治癒」的可能性。能治癒別人的人,一定經歷過漫長的自愈;如果曾經被治癒過,就會在心底生出一株不再懼怕的信念。這就是善意的循環。

(四)在各自人生的一地雞毛中,尋找生活的小而美

我最好的朋友剛升級新手媽媽,生活中的雞毛蒜皮無限放大,個人時間被擠佔到近乎於無。知道她在經歷最無奈的過渡期和產後抑鬱後,我們就抽大清早通勤路途中,以及深夜12點半,她終於打理好有關娃的一切,進行短暫的互動。

遠程復工以後,我面對沒有明確界限的工作,她則要開始為延期開學的孩子錄製課程。比以前更無規律的忙碌:但我們還在堅持互動打氣。

我會分享那些她沒時間刷的劇,上的新課,總結的新的精力管理技巧,以及解鎖的新技能,為了進階,勞心勞力打拼的工作的種種;她會分享她逐漸重拾起的文藝愛好,比如水彩畫,瑜伽,咖啡,烘焙,喜歡的Vlog博主,穩定生活裡的小煩惱。

我們不會因為角色改變而產生認知偏差,因為見面減少而疏遠;即使生活方式大不一樣,我們充滿了理解信任,因為我們都在各自的位置,認真生活,努力讓自己和周圍人快樂。

這種自我挑戰當然累。自始至終,我們都不會跟對方說,這麼累,別幹了。或許是因著喜歡,或許是因為生活需要,至少目前我們努力堅持這種超負荷的平衡和兼顧;更因為那是我們想上進想爭取的目標。

就像剛才,我還給她分享《廚房》這本書可愛的點:

「一個人要想真正自立,最好去弄點兒什麼東西養養。比如撫養孩子啦,種盆花啦。在這過程中才會看清自己能力的極限,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我調侃她,養著孩子的你,一定會涅槃重生,加油~

她回復我,加完班,頭暈眼花依然堅持深夜努力創作的你,就是我的榜樣。

作者:小冒,熱愛閱讀,平均年讀110+本書。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的野生寫作者。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韓版魏瓔珞?太小看她,這熱血爽劇隱藏著華為管理之道長假劇推:來自劇評團認證作者走心推薦十年追劇總結4:醫者仁心在線救人的18部良心醫療劇推薦2019年復盤:我的十佳韓劇榜單

10年追劇總結1:26部OCN大尺度犯罪懸疑劇盤點

盤點20位可愛又迷人的經典反派角色,存在感爆棚

盤點經典劇中9位溫柔如水的可愛女主

樸敏英徐康俊:浪漫版「小森林」慢生活,致忘了詩的我們樸海鎮Forest:自然+醫療+救援隊,低調良心治癒劇

相關焦點

  • 日版《遺願清單》:清新細膩的遺願清單
    正如您所知,這樣清零遺願的題材,早在2007年就有美國的華納公司最先出品美版《遺願清單》了,美版《遺願清單》在羅伯•萊納執導下,頗為從男性的視覺去講述了關於為遺願清單的絕症男兒們那豪氣的一面。而在這次翻版的日版《遺願清單》,日本導演犬童一心,則從溫柔和細膩的女性角度講述了兩個身患絕症的女士努力為小女孩完成臨死前未完成的遺願的故事。
  • 《遺願清單》這才是女王的打開方式——遺願清單
    說出來我都不信,因為一首歌,就是上面這首竹內瑪莉亞的《旅のつづき》,莫名聽著很有感覺,然後順著qq音樂僅有的42條評論竟然去找到了這首歌是去年電影《遺願清單》的片尾曲。》,一開始搜索我還納悶為啥美國電影用日本歌做主題曲,後來才發現原來日本2019年有一版翻拍。
  • 《遺願清單》可以
    吉永小百合將與天海佑希共同主演日版[遺願清單]!2007年的原版[遺願清單]由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而此次日版的改編,兩位主角則選擇以女性角色來展現。影片將描繪家庭主婦(吉永小百合 飾)與女社長(天海佑希 飾)皆因病住院,時日無多,卻發現自己的人生如此「空白」。兩人便開始製作遺願清單,展開人生的另一頁。
  • 感情細膩極致催淚——《遺願清單》
    片名最高の人生の見つけ方/ The Bucket List (2019),別名日版遺願清單 / 發現最棒人生的方法 / 最棒的尋找人生之方法 / 一路玩到掛。》,影片中將兩位男性主角換成女性,改編時配以符合日本國情的元素,讓人看著更為貼近東亞人的生活。
  • 《遺願清單》OK吧
    吉永小百合將與天海佑希共同主演日版[遺願清單]!2007年的原版[遺願清單]由傑克·尼科爾森、摩根·弗裡曼共同主演,而此次日版的改編,兩位主角則選擇以女性角色來展現。影片將描繪家庭主婦(吉永小百合 飾)與女社長(天海佑希 飾)皆因病住院,時日無多,卻發現自己的人生如此「空白」。兩人便開始製作遺願清單,展開人生的另一頁。
  • 《遺願清單》姬圈女王的忘年戀歌……
    如果身患絕症,只剩下幾個月的時光,你打算如何度過?>而筆記本裡記錄的遺願清單無不透露著對生的嚮往幸枝也想列一份自己的遺願清單主創著力將一些日本社會的問題集中從兩位女主身上折射出來。在日本,女性想要安身立命就不得不被社會壓迫、被家庭束縛,這樣的人生又怎能不留遺憾。所以影片自始至終都在傳達「無論如何,人生要有所改變」的思想和態度。
  • 如何度過《遺願清單》的兩個女人,生命的最後一刻你選擇?
    01年當如果你得了絕症,只有幾個月的生命時,你想過你將如何度過剩下的時光?放棄還是享受?電影《遺願清單》是關於講述如何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時光中度過兩個人。2007年,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主演的電影獲得了巨大的票房。
  • 《遺願清單》慈祥
    遺願清單 竟然都上映13年了,感覺像前段時間剛看過一樣,除了因為看片地理位置上的區分能想起的確過了這麼久外,竟沒有更多的時間概念。這大約就是電影的好處吧,印在腦海裡,讓人忘記了時間。和美版比起來,日版節奏就更日劇一些,用了近四十分鐘交代人物,然後才開始冒險之旅。而且改成了女性,又是溫柔了許多。
  • 《遺願清單》:生命的盡頭列下的清單,是生命裡最美的頁章
    一個是社會底層的汽車修理工,終日在髒臭的修理站工作,一個是醫療機構的創始人,家財萬貫,甚至總統都需要聽從他的建議,擁有一輩子花不完的錢,他們遵循這個各自的生活,看起來毫不相干,身份相差懸殊的兩個人似乎一輩子都不會同框出現,然而命運將他們安排在了同一間病房,同患絕症的他們的人生軌跡重合到了一起。
  • 《遺願清單》清單
    罹患絕症的二人在醫院相遇,為實現一名12歲女孩的「遺願清單」而展開故事。她們要做的都是以前的自己絕對不會去做的事情,首次體驗打破自己的那層外殼,享受人生的幸福——「無論如何,人生要有所改變」。兩個不知道該幹嘛的失意女性撿到「亡故」小姑娘的遺願清單,終歸實現的是她人的願望;但最後一條宇宙旅行用花不完的身外之物得以實現,還是略略升華了一下整部片的段位。
  • 《遺願清單》為自己寫一份遺願清單
    只可惜在節奏上的張力略微遜色,若是在遺願上再多幾個,用快速切換鏡頭的方式去表達,會更加感人。此外北原的家人轉變有些過快,人物的塑造不夠立體了。這些都是可以深化的部分,覺得有一些可惜。暫且拋開電影敘事的角度,看完這部電影我更想以故事立意的角度出發去寫感想。如果兩位主角沒有經歷到將要奪去生命的疾病,她們就無法在最後的日子過出如此精彩的人生。
  • 《遺願清單》:兩個老年人的計劃清單有哪些看點?
    電影《遺願清單》電影《遺願清單》講的是博聞強識的黑人汽車修理技師卡特,為了養育在日常醫療護理的過程中兩個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一次偶然科爾發現了卡特的「遺願清單」,於是他添加了這張卡特的清單,決定放棄治療,與卡特一起利用為時不多的餘生完成這張清單上面的遺憾;而這張清單被成為遺願清單。
  • 《我的遺願清單》首次登陸「主場」,華語音樂劇市場「造血能力...
    > 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講述患病少年劉寶和厭世少年楊曉宇一同完成「遺願清單」的故事。而《我的遺願清單》試圖傳達的正是「珍惜當下」和「努力活下去」的人生哲學,這與當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鳴和震蕩,激發人們對於生命、家人、自我和取捨的更多思考。「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戲劇行業在疫情期間能給人們帶去什麼。我發現戲劇更注重現場感,給人們留下的是回憶。希望我的作品能讓別人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擁有欣慰、寬心、快樂的力量。
  • 《遺願清單》【遺願清單】在生命結束之前,你還想去做什麼?
    電影的開始和你是一樣的,幸枝決定寫下遺願清單的時候,也不知道想做些什麼,可最後實現了所有的願望。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為家庭付出一直隱忍的幸枝得了癌症,沒有告訴家人。作為大企業社長的真子得了癌症,被老公背叛。
  • 文化廣場自製劇《我的遺願清單》《春之覺醒》今夏回歸主劇場
    在還未老去的年紀,我們要如何談論生死、成長、笑淚和情愁? 2020年暑期檔,兩部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音樂劇《我的遺願清單》《春之覺醒》將分別於7月7日至12日、7月30日至8月1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溫情上演。這兩部描繪青春、共述成長的作品將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戲劇內核向觀眾闡釋「青春」主題。
  • 全國人接力為它完成《遺願清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EASIN國際義工旅行,ID: easingoer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遺願清單》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講述的是兩個患癌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共同完成自己未完成的願望。這部電影非常感人,推薦大家一定要看一下。
  • 兩個女人的《遺願清單》,生命的最後時刻,你選擇怎麼度過?
    電影《遺願清單》就講述了兩個人如何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故事。2007年這部電影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主演,獲得了極高的票房。12年後,日本翻拍了這部電影,由吉永小百合和天海佑希兩位女神主演。幸枝也想寫一份自己的遺願清單,卻發現毫無頭緒,發現自己做什麼都不會開心,什麼夢想都沒有。她想試試去完成小女孩的遺願清單。磨子也加入了完成小女孩遺願清單的行列,因為不想什麼都不做就這麼等死。
  • 兩個女人的《遺願清單》,生命的最後時刻,你選擇怎麼度過?
    電影《遺願清單》就講述了兩個人如何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故事。2007年這部電影由傑克·尼科爾森和摩根·弗裡曼主演,獲得了極高的票房。12年後,日本翻拍了這部電影,由吉永小百合和天海佑希兩位女神主演。幸枝也想寫一份自己的遺願清單,卻發現毫無頭緒,發現自己做什麼都不會開心,什麼夢想都沒有。她想試試去完成小女孩的遺願清單。磨子也加入了完成小女孩遺願清單的行列,因為不想什麼都不做就這麼等死。
  • 《遺願清單》:直面死亡,我們應如何自處?
    2.人物語言對比卡特他幽默隨和, 對工作伴稱自己 「變態」只是一笑了之,並機智地進行反詰和調侃。對於愛德華助手 ( 湯姆) 的質疑: 「你為什 麼在這兒 ( 病房) ?」他脫口而出: 「爭取活下去! 」這簡短的回答平實而又包含一絲無奈,也吻合他的選擇-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夢想,顯示他對於生活的態度。
  • 一張「遺願清單」扭轉生活
    在寫下一張遺願清單後,一個曾經「肥胖、悲觀、孤單」的迷茫女人徹底扭轉了她的生活。  Fed-up Laura Lawson, 26, piled on the pounds after spending every weekend binge drinking and playing computer g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