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陝西渭南韓城市桑樹坪鎮楊家嶺村來說,2020年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年份。這一年,先是酸甜可口的桑葚讓村民過足了嘴癮,又是濃香的菜籽油讓家家戶戶口齒留香。
村民收穫的菜籽油(本文圖片由韓城日報提供)
楊家嶺農業觀光園位於韓城市桑樹坪鎮龍門山的「老虎嘴」,也是楊家嶺的老村莊所在地。一直以來,這裡山清水秀,炊煙嫋嫋,村民安居樂業。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煤炭的挖掘開採,改寫了「老虎嘴」的命運。
楊家嶺村人對那段歷史記憶猶新。改革開放後,煤炭行業非常紅火,而在北部山區就蘊藏著大量的富礦。由於來錢快,村民們紛紛撂下鋤頭,不是當起了「煤老闆」,就是搞起了運輸。短短幾年時間,每個人的腰包都鼓了起來。那時候,楊家嶺全村有「東風」「解放」牌汽車百餘輛,80%的村民從事運輸業,楊家嶺成了富裕村的代名詞。
但不到二十年時間,楊家嶺村人就吃到了「快餐」的苦頭。由於煤炭開採,許多村民的房屋出現裂縫,楊家嶺成為壓煤沉陷區,不得不整村搬遷,可誰知,這一搬就是四次。隨後的幾年煤炭行業步入正軌,「黑口子」迅速關停,運輸業「癱瘓」了。村民想回頭種地,可「老虎嘴」的耕地由於多年不管也荒蕪了。除了個別人,多數人一下子從衣食無憂淪為朝不保夕。2013年,由於打工無門,務農無地,楊家嶺村民年均純收入5000餘元,第一次戴上了貧困村的「帽子」。
從富裕村到貧困村,當了多年村支書的郭建國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他帶領村幹部去大荔、袁家村等地學習別人的致富經驗。「學了一圈回來,還是覺得發展集體經濟靠譜。」郭建國說,只有集體經濟的盤子大了,村民才能真正脫貧致富。走了一段「彎」路,回過頭來再看楊家嶺這個山區村落,才發現只有發展農業是正道,而空閒了的「老虎嘴」這個「老根據地」,就是最大的一塊「蛋糕」。
村民整修土地
2017年,楊家嶺村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採取土地流轉、村民入股的方式,在全省率先實施「三變」改革,對「老虎嘴」的200餘畝舊莊基進行復墾改造,栽種了200畝韓城大紅袍花椒苗,建成了一個花椒產業園。隨後他們又對荒山荒坡地進行整修,整理出250畝土地,栽種了桑樹、桃樹、杏樹、棗樹、梨樹、柿子樹等,並建了一個農業觀光產業園。為了讓兩個園區告別靠天吃飯的歷史,楊家嶺村還爭取到水土保持重點項目農業產業園提質增效項目,逐步解決園區基礎設施問題。
經歷了大起大落,楊家嶺人比以前更加珍惜土地,栽上了各種經濟苗木後,趁著樹苗還小,又在林下套種了油菜,2020年3月還投放了3000隻雞苗,嘗試發展林下經濟,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
2020年5月份,山坡上種植的5000株桑樹首次掛果,村民們第一次嘗到了自家地裡酸甜可口的桑葚。不到20天,200畝金燦燦的油菜也成熟了,村裡把收穫的1萬餘斤菜籽榨成油,將5000斤變成現金,給全鎮219戶貧困戶分紅,再把剩餘的油平均分配給全村1040口人。
桑樹首次掛果
郭引娣家是楊家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共有三口人。今年才剛過半,她家就分到了1000元的紅利,還免費領到了菜籽油。
楊家嶺村第一書記冀剛根說:「目前園區還在建設中,桑樹、花椒才剛剛掛果,再有三五年時間,園區的所有果樹就要掛果。到那時候,村民們日子就更紅火了!」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