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朝聖》:唯有相向而行,才能彼此溫暖

2021-03-01 虹色記憶

 

最近幾天,某明星疑似代孕棄養的新聞野蠻霸屏,無孔不入,讓人想不發點感慨都困難:曾經也是愛得如火如荼,曲終人散時,吃相難看,盡顯人性的醜陋。

更早一點,還有黃曉明、ab以及李菲兒之間的緋聞糾葛,時隔十年風波再起,讓吃瓜群眾集體狂歡:到底誰是誰的小三?

大跌眼鏡之餘,其實就會發現,不僅僅是明星軼事,還有時時都在發生的百姓日常,一再印證:江湖險惡。

情在,時時都是春暖花開;情逝,刻刻都要焚骨揚灰。

有多少背叛,就有多少背道而馳。

但是,誰的生命不在呼喚相向而行?

想起剛剛讀完的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一個有些哀傷的溫情故事。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

曾經很喜歡用「漫長」這個詞。漫長的人生,漫長的職業生涯,漫長的一天……人生行走至此,回頭再看,哪有什麼漫長?你還沒來得及變得圓滑世故,還沒找準自己的位置,還沒走進自己想要的生活,卻突然發現,世界已經在嫌棄你了。

哈羅德就是這樣。

他是《一個人的朝聖》的書中人物——幾年前,這部書在歐洲非常暢銷,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故事,關於一個人、87天、627英裡的故事。

過上退休生活的前推銷員哈羅德,並不認為自己是在享受餘生中的美好時光……自退休後,他只是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每天都千篇一律,除了褲帶更緊,頭髮掉得更多,睡眠更差——他進入了俗稱的「等死模式」。然而,一封來信改變了他的生活。

前同事奎妮給哈羅德寄來一封簡訊,說自己得了癌症,將不久於人世。內心受到衝擊的哈羅德,決定給奎妮寫一封回信。就在去在寄回信的路上,他突然決定,要去看奎妮,要走到奎妮所在的貝裡克郡去。

沒有任何準備,哈羅德就這樣上路了。

這一走,就是87天,627英裡。一路上,有累,有痛,有餓,有迷茫,但是,他一意孤行。

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妻子、鄰居,以及一路上碰到的很多人,都在質疑:他是不是非要走這一趟。他們認為,他的所作所為,註定是永遠無法實現的瘋狂夢想。但哈羅德堅信,自己的誠心會感動冥冥之中的上帝——只要他走在路上,奎妮就會等著他。他堅信,只要自己能走到療養院,奎妮就不會死,甚至,會好好的活著。

所以,奎妮所在的療養院,療養院所在的貝裡克郡,成了哈羅德的目的地。

這似乎是一個關於信念的故事。

2、每個人的目的地,都是自己心中的聖地。

每個人,都在奔向自己的方向。

在路上,有緣的人相遇,同行一段;無緣者則擦身而過,再也沒有交集。

哈羅德與奎妮,早已成為彼此的過客。只是因為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孤獨無依的奎妮把與哈羅德的告別作為自己向這個世界的告別。

整個故事,似乎都是哈羅德在奔向奎妮。

幾百英裡的雲和月。

其實不然。早就處於彌留之際的奎妮,身體無法動彈,如若不是精神一直奔跑在迎接哈羅德的路上,她何以能等到哈羅德的到來?

哈羅德和奎妮之間,是不是很像愛情的模樣?就連哈羅德的妻子莫琳,也曾心生懷疑。但是,他們之間不是愛情。

他們之間,就像許多人有過的平常生活,曾經是同事,或者,曾經是同學,也可能只是擦肩而過的路人,在某一個時刻,有個人摔倒了,另一個人伸手扶了一把,然後再各自前行。

哈羅德與奎妮也不過如此。當年,他們做同事的時候,經常被嘲笑被呵斥的奎妮在偷偷哭泣,不意間被哈羅德碰到,不善言談的他簡短地安慰了她。他們之間略有色彩的交集僅此而已。但人生中常常會有神來之筆:一個人的點滴關愛,會被另一個人銘記終生。奎妮就是這樣,許多年後,當哈羅德因為失子之痛毀壞了老闆的愛物、面臨被炒魷魚的時候,奎妮替他頂了包,他得以在那個釀酒廠工作至退休,而她則不得不另謀生路。

這一段往事,就是哈羅德極力想用信念來拯救或者說挽留奎妮的動因。

這似乎與感恩相關。

3、其實無關信念,也無關感恩。

哈羅德的朝聖之路,有著很強的自虐色彩。

這個極為普通的男人,大半生都活得很卑微。兒時母親離家出走,父親放蕩不羈,使得他內斂而膽小,平凡而庸碌,以致後來既沒有成為合格的丈夫,也沒有成為合格的父親。

在他的心中,這原本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生活只是在苟且。

就在他以為人生就是這樣的時候,奎妮的來信改變了他的生活。他很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像一個真正的男人一樣,做一個重大的決定,並將其進行到底。他很想驗證,沿用這種苦行僧式的簡單方式,究竟能不能挽留住奎妮。

因為奎妮,一路上,哈羅德抑制不住的思念兒子——對於兒子的歉疚,是哈羅德心裡的痛。兒子面臨危險的時候,他沒有第一時間出手相救;兒子面臨病痛的時候,他也未能盡責。

一路上,他也在思念妻子。在數十年的光陰中,哈羅德與莫琳的愛情被生活所吞噬,由當初的愛與笑變成分室而居,無話可說。

這都不是他的本意。但是,生活就過成了這個樣子。他本來是想靠近他們,卻離他們越來越遠。

人生中總有太多的無奈。哈羅德不明白,為什麼走著走著,就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他沒有意識到,探訪奎妮之路,其實也是在努力尋找自我。

反思與尋找,構建了一個人的朝聖。

 

4、不要輕易去翻開人生的底牌。

奎妮會一直等著哈羅德嗎?

作為寫作者,我知道無論經過多少艱難與周折,哈羅德是一定要堅持到最後的,但我不知道,作者會給奎妮最後的人生以及哈羅德的這一段旅程,虛構怎樣的橋段。

從一開始我就很想知道結局。我不斷壓抑自己的欲望,沒有去翻書的最後一頁——就像人生中的許多故事,如果把底牌直接翻開,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跟著哈羅德往前走,成為唯一的信念。

一路上,他在不斷得到,又在不斷失去。那些懷著各種目的加入的朝聖者,不斷加入,然後又中途退出,連一隻不請自來的小狗也只陪了他一段。後來的情節,越來越讓人揪心,怕他見不到奎妮,怕他極可能遺傳的老年痴呆發作……最擔心的是,他會不會離起點越來越遠,離終點也越來越遠。

好在,他堅持到了最後。

與生活不同,書中的結局往往會給人帶來一些安慰。

哈羅德終究走到了奎妮所在的療養院。

奎妮終究是在哈羅德到來之後才溘然長逝。

而莫琳,終究也等來了愛情的回歸。

所以,這是一個讓人感到溫暖的故事。

5、最美的風景,是相向而行。

書讀到大半的時候,哈羅德給奎妮打電話——作為讀者的我,跟他一樣的緊張,生怕接電話的人說她已不在。

好在對方的答覆很令人欣慰:奎妮還好。一般情況下,像她這樣沒有家人、沒有朋友、沒有牽掛的病人都熬不了多久,但奎妮還在等待。

因為她知道,哈羅德在來看她的路上。

知道被人牽掛,也牽掛著別人,這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種體驗。

奎妮用最後的生命告訴我們:在人心的最深處,還是會懷念一些至美至善的品質,還是會呼喚一些至情至性的故事。

回首人生,很多人都會驚異地發現,在漫長的歲月中,除了親人,與自己相互理解、相互需要並聯繫密切的朋友,並不多見。

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粗暴且浮躁的時代。人性中充斥著太多的惡,充斥著太多的欲望以及欲望不能被滿足的暴戾,充斥著太多的怨毒與憤懣——有很多的同行者,最終會成為陌路,也許是因為生活在一個平行時空、沒有交集;也許是,我靠近你,而你卻可能在背後插刀……

其實所有的人,都願意追逐生命中的一點光亮。這光亮就是哈羅德用行走告訴我們的——為了你,我願意承受磨難。

為了這一點光亮,很多人都會相向而行,彼此靠近——

唯有相向而行,才能彼此溫暖。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朝聖》:走在路上,生活會有更多可能
    在暢銷書《一個人的朝聖》裡,主人公哈羅德從金斯布裡奇步行到了貝裡克,歷時87天,途行627英裡。時間和距離表明了哈羅德的決心,他也在路途中釋懷了曾經了生活,當過往的悲痛襲上心頭,沉默抑或逃避只是自欺欺人的手段,行走在路上,會給人不一樣的感官和認知,慢慢地改變,直至褪變。
  • 一個人的朝聖 尋找自我救贖
    看完《一個人的朝聖》,合上書心情也不能平復。書名很雞湯,內容很樸素,語言平實,情節簡單。主角是既不漂亮又不年輕的六十五歲退休老頭,一輩子碌碌無為,沉默寡言,沒有愛好,與妻子長年缺少溝通,行同陌路,怎麼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如果不是那封信,日子還將這樣過下去,直到有一天死神來到床上。直到二十年前的老朋友奎尼寫信來告別,信上說她患了癌症,不久於人世,出於這二十年來對老友的愧疚,老眼昏花的哈羅德堅信如果他能走路過去看她,一定能讓她活下來,於是一場旁人眼中的朝聖之旅就此開啟。
  • 《一個人的朝聖》回顧 | 朝聖之路,找回自己
    親愛的共讀小夥伴們,前九天,我們一起讀了這個備受好評的,感人肺腑的朝聖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進行書本的回顧。二人雖是親生父子關係近在咫尺,彼此心靈卻遠在天邊無法跨越。但他通過1000多公裡的徒步跋涉去鼓勵奎妮活下去,也是給自己一個自我救贖的機會——因為他慢慢認識到自己也能做到,他所欠缺的只不過是勇氣和鼓勵。
  • 一個人的朝聖 尋找 · 自我救贖
    原創·讀書·電影·音樂·店鋪·素材·公益性推薦平臺人人都是品質的發掘者看完《一個人的朝聖
  • 從《一個人的朝聖》到《朝聖之路》: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死亡
    「朝聖」一詞起源於宗教,在幾乎每個宗教信徒的心中,都會有一個特定的地方是他們心之嚮往的。所以,虔誠的信徒們從自己所在地出發,以徒步或者騎行等形式向心中聖地出發。《一個人的朝聖》發生在英國,講述的是一位退休老人徒步穿越英國去看望臨終老友的故事,而《朝聖之路》中,則是一位刻板的醫生老年喪子,他毅然決然地背起兒子的登山包,替兒子走完了沒有完成的朝聖之路。
  • 一個人的朝聖
    睡在哪裡都是睡在夜裡  聽一路的聲音  著迷的畫面 今天 明天  落幕 又會再上演這本書與宗教無關,卻有著吸引人目光的名字《一個人的朝聖——《一個人的朝聖》 可是,我錯了,這是一本關於信仰的書,可它與宗教無關。這是一本關於愛情的書,可它與情愛無關。這是一本有關孤獨、友情、堅持、信仰的書,它會給你力量,就像徒步行走的信仰者,其實目標並不複雜,只需前行。走在路上,人生的意義都在路上,我們在路上完成了否定、尋找和思考。
  • 讀書館 | 一個人的朝聖
    朝聖書的英文名是 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o far,翻譯過來就是哈羅德不可能的朝聖之旅,最後作者的設定是哈羅德完成了他的朝聖之旅,先不談他最後是否找到了奎妮,但我相信,他這短短幾十天的旅程,比他前半生幾十年都活的過癮,生活不需要噱頭 ,生活需要的是真真切切活著的感受,就像奧斯卡王爾德說過的一句話,不要把生命獻給無知平庸和低俗
  • 悅讀者 | 一個人的朝聖
    喜歡慈弘公眾平臺小夥們,大家好,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英國女作家蕾秋、喬伊斯創作的小說《一個人的朝聖》。     小說主人公是65歲的哈羅德,剛剛退休時,他收到了一封20年前的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患癌病重。哈羅德十分悲傷,決定獨自徒步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
  • 雙城共讀 《一個人的朝聖Ⅱ》奎妮的情歌
    雙 | 城 | 共 | 讀《一個人的朝聖Ⅱ》奎妮的情歌你不知道這秋意將有多深一片落葉不會輕易將心事袒露給一個人《一個人的朝聖Ⅱ》十點讀書會攜手磨鐵圖書跟你一起拋開紛雜浮華認識自我,尋回信念接納生命中的一切在《一個人的朝聖》裡,65歲的哈羅德87天行走627英裡,只為了一個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會活下來。
  • 一個人的朝聖2:今天,我們和奎妮相遇
    在《一個人的朝聖》裡,65歲的哈羅德,87天行走627英裡,只為了一個信念:只要他在走,老友奎妮就會活下來。
  • 豆瓣8.1《一個人的朝聖》:不是因為信仰,而是終點有一人在等待
    豆瓣8.1《一個人的朝聖》:不是因為信仰,而是終點有一人在等待你想過,自己踏上旅途的原因是什麼嗎?若是為了美食或風景,你很容易就會取消這樣的旅遊安排。因為,美食或風景不會因為你這次的不到來而消失。若是你的家人或朋友告訴你,他將要去世,我想,不管如何,你都會來到他的身邊。
  • 師說|一個人的朝聖 從源頭浪漫到結尾
    當哲學智慧遇上詩意人生那便是一個人已經開始奔赴一場從源頭浪漫到結尾的盛宴漫漫長路是孤獨的徵途更是一個人的朝聖生活中的難題不可計數或是與手機難捨難分又或是知行難以合一亦或是消極情緒難以消解亦或是面對感情手足無措今天
  • 李延亮《一個人的朝聖》 當吉他碰觸古琴的味蕾
    「吉他男神」李延亮回歸之作《一個人的朝聖
  • 楊潔篪同蓬佩奧夏威夷對話談及朝鮮半島問題 外交部:望美朝相向而行
    新華社北京6月19日電(記者溫馨)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9日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對話期間談及朝鮮半島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方希望美朝相向而行,切實照顧彼此合理關切,為推動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做出切實努力。
  • 你總會遇到一個人,對你溫柔,彼此溫暖一生
    這世間也許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美好,甚至殘酷無情,你也要保持自己的溫度,可以溫暖一方冷漠。不要隨便說來日方長,有緣再見,很多時候,都變成了乍然離場,再無相見之日。珍惜當前的緣分,該抓住的,不要輕易放手。當你一個人生活的時候,能夠安靜不染塵埃,日子豐盛而充實。
  • 【愛上讀書搶鮮聽】《一個人的朝聖》第一章
    親愛的朋友們, 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一個人的朝聖》,作者是英國作家英國暢銷書作家、BBC資深劇作家,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2年。《一個人的朝聖》名列2012年英國最暢銷新人小說、入圍當年布克文學獎及大英國協書獎。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2013年春季英國最具影響力「理查與茱蒂」讀書俱樂部書單第一名。
  • 【團團好書分享】《一個人的朝聖》
    團團今日分享的是《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的朝聖》是由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作為處女作,已暢銷三四十個國家,2012年入圍「布克獎」。寫了二十年的廣播劇本,也曾活躍於舞臺劇界,拿過無數劇本獎。
  • 烏魯魯(Uluru)——一個人的「朝聖」
    它矗立在一片紅色的荒原土地上,在一天當中不同的時刻變換著顏色,只有身臨其境你才能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最後決定,自己一個人出發!也許對我而言,烏魯魯更適合一個人靜靜地去欣賞。行前準備她說白天的時候就注意到我一個人完成徒步和在日落下拍照,難以想像我自己一個人跑過來。最後特地把她的電話和Facebook帳號寫給我,讓我去昆士蘭州的時候找他們。當時內心滿滿的謝意,因為我計劃的下一個目的地就是Queensland啊!
  • 一個人的朝聖,一次心靈的救贖,一段與自我對話的旅程
    1個人,87天,627英裡=1009.06km完成了自己的朝聖。奎妮.軒尼斯用寫信的方式完成心靈的救贖與解脫,完成自己的朝聖。在信裡用自述和旁觀者的角度記錄以前發生的一切。早就想看這本書了,但一直沒有找到足夠長的時間,沒有靜下心來。直到上班時間又一次被推遲,反而沒有那麼焦慮和期待上班了。
  • 獨家專訪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 | 從陪伴你的朝聖路 到治癒你的唱片行
    繼全球熱銷500萬冊、感動38國的口碑之書《一個人的朝聖》之後,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沉澱三年推出重磅新作《奇蹟唱片行》,其中文版由磨鐵圖書旗下子品牌大魚讀品策劃推出這是一個關於愛、關於跨越藩籬、不要畏懼未知的療愈故事,一首跳動著希望和溫暖的動人情歌,同時也飽含音樂那撫慰人心的神奇力量。 值此新書《奇蹟唱片行》上市之際,蕾秋·喬伊斯受邀來華與中國讀者見面,於8月26日在西西弗書店西安高新萬達店舉行「從陪伴你的朝聖路到治癒你的唱片行——蕾秋·喬伊斯新書《奇蹟唱片行》讀者見面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