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館 | 一個人的朝聖

2021-02-17 小杜的一點生活



一句話

你是如何,在事業上碌碌無為荒廢了你的人生

又如何,在個人層面上蹉跎了一輩子

 

故事

 

好友奎妮的信告訴哈羅德說自己得了癌症, 87天, 600多英裡的旅程。

 

前半生 後半生

哈羅德的前半生是毫無波瀾的前半生,在酒廠幹了四十年,沒有升職,家庭感情疏遠,後半生就是他為了一個救贖老友的信念開始的這一段旅程,這時候他已經六十五歲了。 人生的分割點不應該是年齡,而是他在生活裡的感受。就像莫泊桑在《一家人》裡寫道的,他的一生也就被這一封信從此被攔腰截成了兩半,他的整個前半生,就是他平淡的童年和平庸的工作時光, 他的一部分存在已經終結,現在輪到他人生的另一部分存在向他走來了。

 

旅程

加油站女孩的阿姨也得了癌症,但是她告訴哈羅德要有信念,一定要相信會好起來。 這也讓他相信,只要自己一直走下去,就不會失去,他遇到崇拜人格自由的騎自行車的母親,他遇到了很多人,各種職業,他說他們看起來都一樣,但是經過簡單的交談後,他發現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就是這段旅行的意義。

 

風景

文章中有很多景色的描寫,哈羅德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一段景色描寫,就好像都是從哈羅德的第一視角看到的這些景色,這是他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得景色,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景色,當我們開始認真用心地生活,就會發現世界的美,作者本來是一個劇作家,這方面刻畫的特別好。

 

朝聖

書的英文名是 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o far,翻譯過來就是哈羅德不可能的朝聖之旅,最後作者的設定是哈羅德完成了他的朝聖之旅,先不談他最後是否找到了奎妮,但我相信,他這短短幾十天的旅程,比他前半生幾十年都活的過癮,生活不需要噱頭 ,生活需要的是真真切切活著的感受,就像奧斯卡王爾德說過的一句話,不要把生命獻給無知平庸和低俗,活著,把寶貴的生命活出來,什麼都別錯過。

 

奎妮

上面講到,哈羅德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買紀念物和明信片,其實有兩個人呢,一個是他的妻子,一個是奎妮,在他心裡,奎妮使她的同事,也是他為數不多的朋友,奎妮是替他頂罪被公司開除,他對奎妮的愛,是一份純粹的有點愧疚的愛,他僅僅想她活下去。

 

作者和背景

作者

蕾秋·喬伊斯是一名英國劇作家,寫了二十年的廣播劇本,也曾活躍於舞臺劇界,拿過無數劇本獎。為《一個人的朝聖》,是她的處女作,2012年入圍「布克獎」。2015年《奎妮的情歌》,2018-8-《奇蹟唱片行》

 

背景

據作者在訪談中提到,自己父親患病是該書靈感的一部分。而該書中的很多人物都是作者自己見過的,很多只是一面之緣。作者利用已知的東西,開始創造編排。該書中的很多描寫都來源於作者和作者丈夫的親身經歷,然後作者加以改編。

 

解析


人物解析

莫琳

哈羅德的妻子莫琳得知哈羅德出走的消息時,有點猝不及防,對她而言,哈羅德曾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為兒子的問題夫妻之間開始有了一些隔閡。但當這個與自己日漸疏離的人突然從身邊消失,她有點害怕,但卻又茫然無措,她只能遵循哈羅德信中的囑咐:等他回家。而這種等待,並無期待的色彩,更多的是不確定帶來的恐懼。因此,當哈羅德以其孱弱之軀橫跨了整個英格蘭時,莫琳的心也伴隨她的丈夫跨過了整個旅程。

 

朝聖者

一開始哈羅德只是一個人默默完成他的旅程,後來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件事,政府媒體也開始報導和宣傳。阿甘正傳裡面,阿甘的旅程中途許多人參與進來,每到一個地方都有盛大的歡迎儀式,但是有的人只是喜歡這個噱頭,甚至有人捷足先登,去到奎妮的醫院領取了政府的勳章,完成了採訪,一夜成名,這個時代所謂的流量小丑越來越多,能讓人記住和讓時代留下的又有多少?永遠不要去打擾一個只想認真做事的人。

 

情節

結局

最後,給了哈羅德信念的加油站女孩告訴莫琳,其實她的阿姨早就死了,哈羅德到了奎妮的醫院,並沒有和奎妮說上哪怕一句話,奎妮也逝世了,他和自己的妻子一塊參加了老友的葬禮。

 

打動

書裡還有一個點,就像《遠山淡影》裡最後很簡單的一句話讓人心裡防線崩塌,書裡很多細節暗示了這個結局,當你看到那一塊,就能真正體會到哈羅德的勇敢,生活一定不總是如願,去看看從未看到的風景,去認識陌生人,當有了有了挑戰自己的意識,回憶就不再都只是後悔的感覺

END

文字|阿小杜

圖片|網絡 

排版|阿小杜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朝聖
    睡在哪裡都是睡在夜裡  聽一路的聲音  著迷的畫面 今天 明天  落幕 又會再上演這本書與宗教無關,卻有著吸引人目光的名字《一個人的朝聖——《一個人的朝聖》 可是,我錯了,這是一本關於信仰的書,可它與宗教無關。這是一本關於愛情的書,可它與情愛無關。這是一本有關孤獨、友情、堅持、信仰的書,它會給你力量,就像徒步行走的信仰者,其實目標並不複雜,只需前行。走在路上,人生的意義都在路上,我們在路上完成了否定、尋找和思考。
  • 悅讀者 | 一個人的朝聖
    喜歡慈弘公眾平臺小夥們,大家好,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英國女作家蕾秋、喬伊斯創作的小說《一個人的朝聖》。     小說主人公是65歲的哈羅德,剛剛退休時,他收到了一封20年前的女同事奎妮的來信,得知其患癌病重。哈羅德十分悲傷,決定獨自徒步大半個英國去看望奎妮。
  • 《一個人的朝聖》回顧 | 朝聖之路,找回自己
    親愛的共讀小夥伴們,前九天,我們一起讀了這個備受好評的,感人肺腑的朝聖故事。今天讓我們一起進行書本的回顧。一個人的心靈救贖之路 故事裡的哈羅德在酒廠幹了45年的銷售代表,一直默默無聞,直到退休後的某一天,收到了幾十年前同在酒廠工作的老友奎妮的一封信,信中寫道她已罹患癌症晚期,特地向哈羅德告別。 哈羅德當時已經65歲了,但他準備徒步去醫院看望奎妮。
  • 從《一個人的朝聖》到《朝聖之路》: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死亡
    「朝聖」一詞起源於宗教,在幾乎每個宗教信徒的心中,都會有一個特定的地方是他們心之嚮往的。所以,虔誠的信徒們從自己所在地出發,以徒步或者騎行等形式向心中聖地出發。《一個人的朝聖》發生在英國,講述的是一位退休老人徒步穿越英國去看望臨終老友的故事,而《朝聖之路》中,則是一位刻板的醫生老年喪子,他毅然決然地背起兒子的登山包,替兒子走完了沒有完成的朝聖之路。
  • 一個人的朝聖 尋找自我救贖
    匯 集 千 萬 文 藝 生 活 家 的「發現 & 推薦」 回憶裡的救贖之旅「也許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條朝聖之路
  • 李延亮《一個人的朝聖》 當吉他碰觸古琴的味蕾
    「吉他男神」李延亮回歸之作《一個人的朝聖
  • 《一個人的朝聖》:走在路上,生活會有更多可能
    在暢銷書《一個人的朝聖》裡,主人公哈羅德從金斯布裡奇步行到了貝裡克,歷時87天,途行627英裡。時間和距離表明了哈羅德的決心,他也在路途中釋懷了曾經了生活,當過往的悲痛襲上心頭,沉默抑或逃避只是自欺欺人的手段,行走在路上,會給人不一樣的感官和認知,慢慢地改變,直至褪變。
  • 一個人的朝聖 尋找 · 自我救贖
    原創·讀書·電影·音樂·店鋪·素材·公益性推薦平臺人人都是品質的發掘者看完《一個人的朝聖
  • 一個人的朝聖2:今天,我們和奎妮相遇
    在《一個人的朝聖》裡,65歲的哈羅德,87天行走627英裡,只為了一個信念:只要他在走,老友奎妮就會活下來。
  • 雙城共讀 《一個人的朝聖Ⅱ》奎妮的情歌
    雙 | 城 | 共 | 讀《一個人的朝聖Ⅱ》奎妮的情歌你不知道這秋意將有多深一片落葉不會輕易將心事袒露給一個人《一個人的朝聖Ⅱ》十點讀書會攜手磨鐵圖書跟你一起拋開紛雜浮華認識自我,尋回信念接納生命中的一切在《一個人的朝聖》裡,65歲的哈羅德87天行走627英裡,只為了一個信念:只要他在走,奎妮就會活下來。
  • 【團團好書分享】《一個人的朝聖》
    團團今日分享的是《一個人的朝聖》。     《一個人的朝聖》是由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作為處女作,已暢銷三四十個國家,2012年入圍「布克獎」。寫了二十年的廣播劇本,也曾活躍於舞臺劇界,拿過無數劇本獎。
  • 一個人的朝聖,一次心靈的救贖,一段與自我對話的旅程
    1個人,87天,627英裡=1009.06km完成了自己的朝聖。奎妮.軒尼斯用寫信的方式完成心靈的救贖與解脫,完成自己的朝聖。在信裡用自述和旁觀者的角度記錄以前發生的一切。早就想看這本書了,但一直沒有找到足夠長的時間,沒有靜下心來。直到上班時間又一次被推遲,反而沒有那麼焦慮和期待上班了。
  • 師說|一個人的朝聖 從源頭浪漫到結尾
    當哲學智慧遇上詩意人生那便是一個人已經開始奔赴一場從源頭浪漫到結尾的盛宴漫漫長路是孤獨的徵途更是一個人的朝聖生活中的難題不可計數或是與手機難捨難分又或是知行難以合一亦或是消極情緒難以消解亦或是面對感情手足無措今天
  • 【愛上讀書搶鮮聽】《一個人的朝聖》第一章
    親愛的朋友們, 今天我們開啟一本新書《一個人的朝聖》,作者是英國作家英國暢銷書作家、BBC資深劇作家,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12年。《一個人的朝聖》名列2012年英國最暢銷新人小說、入圍當年布克文學獎及大英國協書獎。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2013年春季英國最具影響力「理查與茱蒂」讀書俱樂部書單第一名。
  • 《一個人的朝聖》:唯有相向而行,才能彼此溫暖
    想起剛剛讀完的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一個有些哀傷的溫情故事。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曾經很喜歡用「漫長」這個詞。漫長的人生,漫長的職業生涯,漫長的一天……人生行走至此,回頭再看,哪有什麼漫長?你還沒來得及變得圓滑世故,還沒找準自己的位置,還沒走進自己想要的生活,卻突然發現,世界已經在嫌棄你了。
  • 豆瓣8.1《一個人的朝聖》:不是因為信仰,而是終點有一人在等待
    豆瓣8.1《一個人的朝聖》:不是因為信仰,而是終點有一人在等待你想過,自己踏上旅途的原因是什麼嗎?若是為了美食或風景,你很容易就會取消這樣的旅遊安排。因為,美食或風景不會因為你這次的不到來而消失。若是你的家人或朋友告訴你,他將要去世,我想,不管如何,你都會來到他的身邊。
  • 《一個人的朝聖2:奎尼的情歌》之《此情何待》你在走,我在等!
    近日在讀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的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朝聖》,講的是一個英國老頭兒哈羅德•弗萊的故事。一個人的徒步,兩個人的回憶,完成了三個人的救贖之旅,那另外的一個人,是奎尼•軒尼斯!《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我在讀的時候,中斷了好幾次,說實話,一個老實巴交的外國老頭兒的故事並不能引起我多大的興趣,每天看他磨破鞋子腳起泡,貼膠布擦藥水,頂著星星鑽睡袋的折騰,讓我無感。
  • 覽書歸雅 |《一個人的朝聖》——靈魂的救贖
    BBC知名主持人愛德華·史提頓曾這樣評論這本書:「《一個人的朝聖》讓我們看見,即使是性格上的弱點,也能帶來振奮和救贖。」這個叫哈羅德·弗萊的老人,一個看起來懦弱無能的失敗者,用腳步丈量著大不列顛的土地,用行動救贖著被病魔侵襲的奎妮,救贖著自己一生的過錯、救贖著成千上萬對生活仍充滿希望的莘莘讀者。
  • 烏魯魯(Uluru)——一個人的「朝聖」
    一群人的狂歡變成一個人的勇敢      在制定行程之前,和八月份去過烏魯魯的朋友聊了一下,朋友給出的建議是跟團,或者徵人一起出發最後決定,自己一個人出發!也許對我而言,烏魯魯更適合一個人靜靜地去欣賞。後記——旅途中的那些人和事      一個人旅行,你會收穫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而此行,更多的是來自陌生人給予的那份感動,時常提醒自己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 閱讀是一面鏡子——從《一個人的朝聖》到《我這一輩子》
    ———————————————————————————————————————————2013年的英國小說《一個人的朝聖》風靡一時。我首先被它的英格蘭鄉土氣息所吸引,引起對四十年前在那裡四年多逗留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