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民眾搶糧背後的因素:信任問題!

2021-01-08 騰訊網

提要:不斷有地方出現「搶糧」事件,這些搶糧人的動機是什麼?

自從媒體曝出國內部分民眾搶糧之後,我國相關部門就立即公布了有關我國糧食生產的一些權威數字。在科學興農看來這些數字足以支撐我國糧食生產沒有出現問題,而且糧食儲備豐富,不必要為糧食供給擔憂。但是國內搶糧的消息還是沒有終止,時不時的還是會曝出某地搶糧的消息,那麼這些搶糧人的動機是什麼,什麼因素支撐他們去搶購糧食呢?

在科學興農看來,民眾之所以搶購糧食最大的動機就是他們缺乏信任感。一來他們不信任官方給出的糧食庫存;二來他們也不信任官方鼓勵種植雙季稻的動機;三來他們不信任國際糧農組織公布的國際糧食儲備;簡而言之就是他們對於官方缺乏信任感,這種不信任不僅僅是針對國內媒體,國際權威部門數字他們也不信任。

在科學興農看來,針對這些民眾無論官方怎麼闢謠都很難打破他們的不信任態度,因為糧食本身涉及到了人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穿住行」當中的首位!他們所擔心的是,一旦他們所信任的數字是假的,他們面臨著無糧可吃的困境,他們不願意也不敢冒這個險。要解決他們心中的顧慮,我想也只有時間來驗證,國家用糧食的實力來證明我國的糧食安全。在這裡也不想再提有關糧食的數據狀況,我想官方的數字對於這些人都不願意相信,我公布的數字恐怕也更加不會信任。在這裡針對民眾質疑的幾個問題做一下介紹。

首先民眾所質疑的國家糧食庫存,我想官方數字可能未必真的準確,畢竟這個糧食也真的不可能一個個的進行稱重。在我國糧食儲備建立了完善的糧食收儲政策,在官方糧庫儲備的這部分糧食稱為政府庫存,而另外還有一部分是糧油企業通過從農民手中採購形成的庫存,這部分稱之為社會庫存,上述兩個方面構成了我國糧食的總庫存。

社會庫存容量相對比較小,一般只能夠維持當年度的糧食使用,當然大多數時候是不足維持一年的用量的,這也是每年在糧食青黃不接的時候,國家糧庫進行拍賣的原因,比如說玉米拍賣時間基本都是在5月份啟動。

而國家政府庫存的目的也就是充分的調節市場,避免市場價位出現忽高忽低的狀況。 國家政府庫存又分為中央儲備、國家臨時儲備和地方儲備,之間沒有隸屬關係,一般來說各管各的,如果地方糧食供給不足,首先動用地方儲備而不是國家,地方儲備糧油至少可以維持地區三個月以上的時間,當然不同地區的儲備量有所不同,像一些糧食產出大戶,地方儲備可以維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只有在地方庫存調用而且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時候,國家才會出手予以幹預,而且中央儲備量的多少這可能是比較直觀反映我國糧食儲備多少的一個關鍵性指標。

以國家拍賣來說,2018年全年我國國家拍賣出了國家儲備玉米近億噸,當然市場不一定意味著直接消化億噸,實際上部分屬於輪換,長久的儲存在糧庫一般三年以上品質就會大幅度的下降,而國家也需要及時的輪換糧食,而當年全年拍賣的億噸糧食意味著相當於國家年度產糧的五分之三,而且每年我國的小麥、水稻也都在拍賣輪換,說明國家足以拿出足夠的糧食,否則的話,輪換拍賣的糧食從何而來?

關於第二點,公眾可能質疑的國家推廣雙季稻,這被部分人認為是國家糧食缺乏的證據。糧食是多多益善,沒有說嫌棄糧食少的道理,而南方的農戶應該知道,如今撂荒的農田越來越多,如何解決這些被荒廢的土地是當前的一個難題,政府提出雙季稻種植也是希望能夠將撂荒的土地種植起來。

第三點不信任國際方面的數據。其實在前不久國際糧農組織公布世界糧食生產狀況的時候恰逢世界範圍多個國家限制糧食出口的時候,此時糧農組織是否是出於安頓民心的作用呢?科學興農並不這麼認為,因為也實在沒有必要,而且國家範圍看,疫情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著實有限,科學興農實在是想不出來什麼因素可以導致世界範圍內糧食大減產。不過影響比較大的是被疫情放大的糧食進口局勢,尤其是大豆,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引起了國內大豆方面的行情恐慌。然而其中炒作的成分似乎更高,因為疫情只是短期的,絕對不會長期疫情。

綜上所說,科學興農認為民眾的這種不信任確實有他們自己的道理,但是卻並不符合當前真正的糧食生產形勢,即便是大豆進口困難,飼料供給短缺,也同樣可以尋求其他材料代替,比如牧草,青貯玉米等作為飼料,當然隨著市場的平穩運行,糧食儲備實力,以及國家糧食價位的平穩運行相信也足以打消他們對於糧食生產的質疑。

相關焦點

  • 臺灣問題迫在眉睫:以中國人自居的臺灣民眾僅佔百分之三十六
    相關研究和統計分析指出,在政黨信任方面,超過 45%的民眾不信任政黨,非常不信任的比例為 19%,遠遠超過對政黨非常信任的 3%,臺灣民眾對政黨的不信任,一直保持在 70%左右,這已經成為政治態度的常態。這種現狀使得民眾在政治上的不滿情緒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變得更關注於自身利益,對政治漠不關心,在兩岸關係方面也傾向於觀望和維持現狀。
  • 玉米接連猛漲,餘糧減少,新一輪搶糧或將到來!27日玉米糧價
    但是對於全年玉米持續上漲的行情,市場的共識是因為缺糧,不過芮大叔發現有很多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玉米如此大漲是因為今年減產所致。的確今年東北遭遇了多輪颱風襲擊,玉米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減產真實存在,但這並不是造成缺口的主要因素。
  • 《流浪地球》的故事,人文思想、政府和民眾的信任關係是關鍵
    當人們發現太陽並沒有膨脹,於是流言開始傳出,太陽毀滅是一個謊言,背後是聯合政府想要控制人類的陰謀,民眾開始叛變,要求這個地球重新回到太陽系,加入反叛的人越來越多,包括政府軍倒戈,最後叛軍進攻到地球駕駛室,所有堅守的聯合政府的人員儘管可以戰鬥到最後,但是這會給地球造成不可修復的破壞。所以最後放棄了抵抗。5000多名的科學家和政府官員被流放到氣候寒冷的地表,準備活活凍死。
  • 民眾與革命:太平天國的評價問題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劉晨的新著《太平天國社會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4月)通過對這些民變的研究反思了關於太平天國歷史的評價問題,澎湃新聞經授權刊髮結論部分。太平天國統治區的民變,為客觀理性認識民眾與革命的關係提供了許多發人深省的案例。所以有必要通過這些歷史現象,反思關於太平天國歷史評價的兩類觀點截然不同的論戰。
  • 從「資源依賴」到「文化信任」:橫向府際合作的影響因素
    內容摘要:從「資源依賴」到「文化信任」:橫向府際合作的影響因素?筵陸道平在中國行政管理體制中,「府際關係」分為兩類:縱向府際關係與橫向府際關係。基於現有文獻,府際合作問題的研究應該建立一個府際合作影響因素的分析框架,深入細緻地分析「資源依賴」「交易成本」「利益共享」「行動者」和「信任」五個因素在府際合作過程中的影響因子及其邏輯關聯。因此,資源依賴與否決定著地方政府之間是否需要合作,資源依賴的程度決定地方政府之間合作的可能範圍、空間與程度,資源依賴是否對稱決定著地方政府之間合作關係的對等與否。
  • 狗狗有淚痕是狗糧問題嗎,該怎麼選糧才好?
    經常在貼吧、知乎等地方看到有人問「為什麼我家狗的淚痕很重」,尤其是白色狗狗,淚痕的問題尤為嚴重,而很多人會直接將淚痕問題,歸結於狗糧不好導致的,想靠換糧去解決淚痕問題。其實,狗糧確實是影響狗狗淚痕的因素之一,但並不是主要原因,而且也不是越貴的狗糧就越好,主要還是要看配方和成分,就比如小編家裡一直在吃的耐吉斯加拿大系列犬糧,只買了一百出頭的價格,但是我家小博美一直吃的很好,也不會有很嚴重的淚痕。那淚痕主要有哪些原因呢:1. 遺傳因素這種屬於比較難改善的情況,需要更加精心的去護理2.
  • 日本政府向民眾派發的布口罩,部分出現沾染汙漬昆蟲等問題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疫情下口罩需求大增,日本政府上周開始向民眾派發可重複使用的布口罩,但派發給孕婦的部分口罩出現沾染汙漬、混有毛髮甚至昆蟲等問題。據日本《讀賣新聞》英文網站19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省18日稱,自14日起開始優先向孕婦派發口罩,迄今已派發約50萬個,預計將向這一人群派發1000萬個。
  • 是誰,奪走了我的信任感?決定安全感強弱的四大因素
    他們把這種無法信任他人的原因,歸結於以前或者對方,對自己有過欺騙的行為。實際上,安全感缺失是心理因素,引發這種心理的原因可能要歸結到特殊經歷甚至原生家庭。只不過,成長後的某些經歷會激發你缺失的安全感,讓你變成一個多疑的人。缺乏安全感的人,經常希望自己能充滿愛,從而使自己的愛人,也能這樣愛自己。
  • 3大信號:「搶糧大戰」正式開始!
    搶糧大戰正式開始!】其實今年從春天到現在,大豆糧價一直都保持著高亢的狀態,而且到了現在,並沒有展現出頹勢,還有愈演愈烈繼續大漲的跡象,綜合來看,有3個重要信號,充分表明今年糧價很不一般!信號2:國儲收購數量比往年要大;庫裡有糧,才能保證糧食安全,心中才能不慌,而今年大豆拍賣火爆,庫存消耗的數量不少,所以需要大量進行補庫,這就等於是大豆收購主體又多了一個生力軍。
  • 政治信任生成的結構性要素
    其中,個體意義上的民眾是政治信任最基本的主體,也是中觀和宏觀層次上政治信任主體的構成單位。因此,針對中觀和宏觀層次上政治信任水平的分析必須還原到個體上,只有通過對群體或整體中個體政治信任心理影響因素的深入分析,才能透視出群體或整體政治信任變化的原因。
  • 疫情爆發,為什麼人們第一時間把衛生紙給搶空了?
    衛生紙的製造商也對此感到疑惑,甚至困擾,比如美國最大的衛生紙生產商的CEO就表示,他完全無法理解人們為什麼要急著囤衛生紙——「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每個人都搶衛生紙,我真的無法解釋。這不像是我們突然間要使用更多,但需求的激增可能會給供應鏈帶來壓力。」甚至,有網際網路企業專門為衛生紙問題上線了一個新的網站,供人們計算出自己家中庫存將能持續多久,以緩解其恐慌心理。
  • 收糧、賣糧節奏都變了
    受供需關係和國際糧價等因素影響,今年玉米價格一路上漲,創下六年來新高。而為了穩定市場供應,國家接連投放臨儲玉米。近期玉米價格有沒有新的變化,記者在玉米主產區吉林省進行了實地調查。吉林:玉米價格小幅回落 農民調整賣糧節奏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欄目視頻上午九點,在吉林省四平市的一家玉米加工企業門前,賣糧車排起了隊伍,種糧大戶劉玉寶排在最前面,等待抽樣檢測。
  • 杭州超5萬人搶一樓盤中籤率1.9%,結構性因素致熱銷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超過5萬人參與959套房搖號,最主要原因還是一手房、二手房房價倒掛,申請購房者本著「買到即賺到」心理集中「搶」。事實上,「萬人搖號購房」現象近兩年並不少見,在限價政策下,部分城市的個別樓盤會出現新房售價低於周邊二手房售價的現象,再疊加地段等其他優勢,就會吸引眾多「聰明人」參與搖號購房。
  • 美知名公關公司愛德曼: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在受訪國中居首
    美知名公關公司愛德曼: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在受訪國中居首美國知名公關公司愛德曼日前發布信任度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對本國政府信任度達95%,較今年1月新冠疫情暴發初期上升5個百分點,在受訪國家中排名第一。  美國知名公關公司愛德曼日前發布信任度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對本國政府信任度達95%,較今年1月新冠疫情暴發初期上升5個百分點,在受訪國家中排名第一。
  • 需要囤米搶面嗎?國家糧儲局負責人回應
    新華社 圖新華社北京4月2日消息,當前,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外都對糧食問題高度關注。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2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天下糧倉」能讓人放心嗎問:國際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外都對糧食問題高度關注。我國糧食安全形勢如何?
  • 良米為糧,有「良」有糧
    源泉WE視角原創首發自古民以食為天,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在21世紀的科技時代,機械化的耕種越來越普及,再加上轉基因產品,大棚種植,無土栽培。似乎糧食不用愁,那麼實際情況又是怎樣呢?要怎樣才能做好糧食無憂呢?
  • 巴西放寬槍枝限制:支持者認為有助自衛 部分民眾則擔心公共安全
    5月8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巴西總統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5月7日籤署法令,放寬進口槍枝限制,並增加民眾可購買彈藥數量。巴西暴力犯罪嚴重,支持的民眾讚揚此舉有助自衛,部分民眾則擔心公共安全會受影響。據悉,新法將於30天後生效。
  • 印度有恃無恐,背後因素是什麼?
    原標題:印度有恃無恐,背後因素是什麼?來源:東方網種種跡象表明,印度對華心態越來越複雜,輿論越來越雜陳,反華噪音不斷增多,這對中印關係的穩定發展特別是中印邊境爭端的和談解決非常不利。《印度斯坦時報》的評論稱,在6月15日的中印邊境衝突中,印度桑託什·巴布上校及其下屬以生命為印度作出了「最高犧牲,從而喚醒了印度軍隊和印度民眾反對中國的侵略」。該評論誣稱中國是試圖統治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中王國」,但巴布上校「拒絕向中王國鞠躬,並表明他屬於印度次大陸的另一種古老文化」。
  • 沒想到,臺灣民眾最近都在搶這個……
    英國BBC也被嚇到了最近,臺灣民眾可謂為「紙」瘋狂。有網友貼出賣場面巾紙貨架空空如也的照片,發文懇求說:「還有哪裡買得到衛生紙,我買一串,拜託!」網上的人在抱怨和吐槽,超市現場的搶購人潮才叫誇張。腦補一下這樣的場景:還沒走進門口,民眾已經表演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運面紙特技。
  • 西班牙華人慘案,你絕對想不到背後始作俑者是誰
    2017-06-01 倉庫區安全小組 西班牙歐華報)對於生活在西班牙的華人,治安問題一直是頑疾。特別是金融危機以來,整個社會治安和政府管理一直是下滑狀態。華商聚集區是治安問題「重災區」,華商朋友圈裡經常瘋傳歹徒暴力搶劫華人的視頻。華商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雖然華人組建了安全小組,僑界也多次與警方接洽,但是治安問題一直沒有根本性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