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和兒子在香港羅浮宮展看了足足五個小時,還覺不過癮,她的妙招是......

2021-02-19 安咕

寫在前面的話

上周安利了香港博物館來自倫敦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以及北京故宮的四大重量級特別展覽(詳情戳藍字),以及香港一年一度、匯聚精彩兒童劇和電影的「國際綜藝合家歡」(詳情還是戳藍字)。不少讀者紛紛心動,表示趁著暑期來臨,要去拔草。

問題也跟著來了,有讀者在後臺問我,我娃才上幼兒園,能看得懂嗎?還有的說,孩子在博物館裡總是跑來跑去,大人對大展有興趣,可孩子不感冒,怎樣才能看了不白看?

我覺得有一點很重要:預習,在孩子在踏入博物館前,令ta對展覽的期待和興趣勾引出來。而且,越大的孩子這項功課越少不了。想想去觀賞一個大人都覺得很「燒腦」的展覽,大人如果不做點功課的話,最後只會淪為走馬觀花;而帶領孩子在展覽前做些功課,一起閱讀、討論、思考,這本身就是一種逛博物館好習慣的養成。

為展覽做預習的廣度、深度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調整。以我家為例,在帶元元去看展覽前,我從博物館的官網上挑出一些展覽的圖片讓她先有點直觀的印象,告訴她:我們這次離開家去香港是為了看這些很老很老的寶貝。正好我給她從圖書館裡借了一本usborne的翻翻書,裡頭有張打開棺蓋看到木乃伊的圖片。我們到香港科學館看「古埃及文明展」時,元元就不會因為覺得陌生而抗拒看展覽了。

與我同行的桐樹媽,在行李箱裡特地塞進了一冊《拉封丹寓言》的繪本。讀了故事,再到羅浮宮展上和六歲的兒子一起去尋找那尊拉封丹雕像上圍繞大師身邊的動物形象。把故事和展覽結合起來,這位法國作家以及他筆下那些經典的童話故事,怎不潛滋暗長於孩子心田?

今天這篇推送,我特地邀請了楊二媽——沒錯,就是我之前隆重介紹的那位數學啟蒙達人媽媽(想知道她有多牛,就戳這裡)。

在羅浮宮展4月移師香港展覽沒多久,楊二媽就帶著九歲多的兒子去探營。參觀前,這位勤奮的媽媽準備了一周,大量刷書和紀錄片。她還感慨:走入展覽館時,才發現準備工作只是展覽內容的冰山一角……這個展覽,母子倆在博物館裡呆了足足五個小時!(必須獻上我的膝蓋!)

楊二媽的經驗一定會給你不少啟發,而且不僅僅是用於羅浮宮展而已!

▼▼▼

年初北京出現「羅浮宮」,火了
實在遠,我們只有放棄
現在,這個展轉戰香港

僅花20蚊港幣就能在沙田看哦

這個展覽信息一出

朋友圈又開始刷屏

不少粑粑麻麻都表示很心動!

可是擔憂來了~

如此文藝、歷史性藝術性比較強的展覽

不說孩子了,大人自己都怕消化理解不了

於是,本人親自試水

和孩子在香港的羅浮宮展裡呆了5個小時

對於展覽前的準備

到展覽時的驚喜

再到那些必看的展覽陳列

這一套輕便帶孩子的出行推薦給大家

位於香港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迎來一年一度的大展——《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


為了這個展覽,我準備了一周,大量刷書和紀錄片。然而,當我走入展覽館時,才發現準備工作只是展覽內容的冰山一角……

這羅浮宮的坑呀,越挖越深,也越挖越精彩!

《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主要用展品講述羅浮宮從城堡演變成博物館、從法國走到世界各個角落的過程。

這次羅浮宮海外展,在香港共展出126件珍品(比去年北京展覽多20件),策展人通過回顧這座藝術殿堂的歷史發展,從建築、功能、展覽的演變,如何萌生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經歷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兩個重大皇家收藏時期;又到拿破崙一世時期搶奪和瘋狂積累,成就了「共和國」理念和學術思潮的興起。

在20世紀以來,經歷持續的擴大,到2016年阿布達比羅浮宮博物館建立,每年的海外交流展,羅浮宮一系列行動推動博物館發展的活力及作用。

一場近在家門的展覽,我們無需坐9小時飛機到巴黎,也可以一睹羅浮宮的精彩,並參與這場歷史和文化藝術的800年旅程。

看展前,都該對法國和羅浮宮有基本了解。

要掌握法國的基本情況,比如地理、歷史發展、文化背景、當下國際社會地位,家長或孩子都可以讀讀《高盧雄雞法蘭西》和《希利爾給孩子講的世界史》

其次,可百度「羅浮宮」概況,比如基本資料:

羅浮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原來是一座城堡,後來演變成皇宮,先後居住過50位國王和王后,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1793年8月10日,羅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而現時所見的羅浮宮博物館,是歷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那標誌性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

其中,鎮館三寶之一是大家熟悉的《蒙娜麗莎》

給孩子講一些希臘神話,對太陽神、智慧女神、愛神、海神有一些基本認知,這樣才能看懂繪畫作品背後的故事。

推薦閱讀《多萊爾的希臘神話書》

展品涉及很多宗教內容和政治背景,和我們日常生活也有息息相關的內容,它也是一種文化元素。

建議從三大宗教入手,給孩子簡單介紹各派別的神、教義、基本儀式、禁忌、代表人物、延伸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

分享歐洲發展史給孩子,有助於他們理解法國的文化地位。

推薦閱讀《dk兒童人類歷史百科全書》《dk宗教百科全書》《聖經故事》。

1、從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入手,了解羅浮宮的修建歷程。

1980年,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貝聿銘翻修羅浮宮,到最後建成的玻璃金字塔期間,一直都受到很大爭議,對發起人和修建者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在《新羅浮宮之戰——羅浮宮浴火重生記》一書中記錄始於1981年,長達20年的改造歷程,披露了不少不為人知的細節。

香港這個展覽,是2017年4月26日揭幕,這一天是貝聿銘先生的100歲生日,想必是策展人特意安排的,送給百歲老人的大賀禮!

2、《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這是去年為了到北京外展,跟蹤拍攝全過程而成的一套紀錄片,一套12集,從12個不同角度探討兩種歷史和文化的演進,非常精彩。

這片從紫禁城和羅浮宮發展和收藏入手,講述了兩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國——藝術品之間異曲同工之處,也探索東西方文化的盛衰興廢的不同階段。

沒有時間看紀錄片,可以購同名讀本研讀,屬於最容易入門的專業資料導覽。

3、看專業的美術介紹資料,從文物和美術作品中一點一點解讀,推薦《羅浮宮原來可以這樣看》和《巴黎羅浮宮》。

這兩本書都不厚,讀起來比較輕鬆,屬於入門閱讀。

看歷史題材的展覽,孩子必須有一定的認知,所以前期閱讀很有必要。

閱讀和實地、實物的體驗,能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在展覽裡發現自己喜歡的題材,孩子會在展覽後自覺通過閱讀繼續延伸。

其實,每一次看展孩子都只會涉及很小一個範圍,但因為深刻的體驗,願意花時間深入。比如,這個展覽,二毛所有關注點在拿破崙身上。

博物館內容廣,涉足深,範疇遠離生活……即使如何給孩子事前去指導,走入博物館後孩子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喜惡。家長大不必擔心孩子被事前準備而局限了孩子。相反,因為缺乏基本的認知去看展覽,孩子會被眼前所見的不熟悉和陌生感到不安和抗拒,這就是大多數家長表示孩子不喜歡博物館的原因。

所以逛博物館時,我們需要慢慢看導覽、聽講解、讀文字說明……才能洞悉作品背後的故事。這次逛《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展覽,也可以一起提前做點功課哦!

作為男孩,二毛因為喜歡戰爭題材,五六歲就開始喜歡歷史百科的閱讀,零零碎碎的。而每一次看展覽,會就某個特定主題深入研究一次,這樣下來積累了歐洲各國歷史的基本認知。這次計劃看展,給他提供《高盧雄雞法蘭西》和《羅浮宮原來可以這樣看》兩書,他花兩周時間看完。孩子看完,但不能全理解和明白,需要和家長一起聊聊,在看完展覽後才有更清晰理解。每次看展覽結束,孩子又饒有趣味把早期相關閱讀主動拿出來重讀。

展廳設在博物館二樓,面積不大,室內設計參考法國羅浮宮展廳風格,利用燈光、空間視覺、建築模型、多媒體效果,創作出很多出彩的地方。

中庭,有樓梯拼畫,記得跑到三樓看一看全貌。

根據時間順序,展品分布在兩個展廳裡,按六大展區布局:

1、重構羅浮宮——密特朗和貝聿銘的工程

2、皇家收藏——弗朗索瓦和路易十四時期

3、羅浮宮與德尼・狄德尼的啟蒙

4、法國大革命到拿破崙

5、統一之夢——拿破崙三世和第三共和國

6、今天的羅浮宮

兩展廳之間的通道,以教育拓展的遊戲區來連接。

這個教育區綜合多媒體遊戲、紀錄片、動畫劇場、視頻,參觀者通過不同形式輕鬆進行互動。

對於帶孩子的家長,可以以此作為休閒區,讓孩子適當調整狀態。

展覽廳內不能拍照,請大家自覺遵守。

館內每天下午有導覽安排,全程約60分鐘,粵語導覽為主,周末有英文導覽;需要提前30分鐘排隊領取導覽器。

牽著手,聊著天,我們是如何輕鬆的參觀展覽的?

當中有三個步驟:

挖作品的看點,用故事來深入;

提出開放式的問題,然後一起探索。

放慢腳步,孩子成為好導覽。

具體怎麼做?可以看看以下示例。

❤尋找展覽中的拿破崙痕跡

關於他的的故事,一天都講不完。

展廳中有一張搶眼的圓地毯,中間是一隻鷹,彰顯著權力。

這地毯原來放在羅浮宮裡,有資格去覲見拿破崙的賓客,才能跪在裡面。據說,拿破崙住在羅浮宮時,《蒙娜麗莎》就掛在他臥室,是他最喜歡的作品。

認真看看地毯後面的背景畫,是個講故事的好機會。

這次展出的《拿破崙加冕禮》不是原作,但它根據原作1:1比例做成海報,容易吸引孩子眼球。

畫作名:《拿破崙加冕禮》  畫家:大衛

請觀察,究竟是誰給誰加冕呢?

這畫具體的故事,大家可以百度一下~

這時候可以請孩子們想像一下,這時教皇、拿破崙、皇后、現場官員的心情。然後逐一在畫面裡尋找答案。

這些點可以跟孩子一一發現探討>>

拿破崙英俊而健碩,顯得帝皇氣質;皇后溫婉美麗。而事實上,他們都比較矮,並且微胖。

坐在中間的是拿破崙母親,因為她一直反對拿破崙做皇帝,所以她根本沒有參加加冕禮;

教堂明亮,光線從上方射入,拿破崙接受著神的祝福。

……

除了關於拿破崙的展品外,展覽中還展示了亡靈書(秤量心臟圖)、四幅關於希臘神話的巨大掛毯、長著狐狸鼻子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雕像等有故事有趣的展品,可以帶著孩子尋找有趣的切入點,引導孩子深入思考。

十七世紀最著名的法國畫家,當時義大利是歐洲文化的中心及風向標,所普桑大半生都在羅馬度過。

整個羅浮宮有39幅普桑的作品,可見他的地位,此次展覽包含他多幅素描和油畫。

他代表作之一《阿卡迪亞的牧人》(沒有在展覽範圍)

荷蘭人,十七世紀歐洲最偉大的畫家。其代表作《拔士巴》和《夜巡》。

《拔士巴》是羅浮宮排名第二的大美女,第一名是《蒙娜麗莎》。

此展中,一張第一版的版畫作品《耶穌行醫》。作品中有兩個聖經故事。

他受亨利四世的王后委託,為她創作一個系列巨幅作品來歌頌一生,並以此用來裝飾羅浮宮。最後,魯本斯運用希臘神話元素,用戲劇方式表達了皇后的一生,4年時間完成22幅大作,在羅浮宮特別展廳展出。

此次展出《命運三女神》,能體現出魯本斯的繪畫風格。

(此次展出的草稿)

《梅杜薩之筏》是浪漫主義畫家籍裡柯的優秀代表作。畫作以真實的海難事件為題材,以金字塔形結構構圖,描繪了一群處於生死掙扎中的人,他們相互殘殺,啃吃死者的肉。

此次展覽展出是小幅的草稿,和掛在羅浮宮的正稿有所區別。

上圖是一樓商店買到的明信片,可以帶著到展廳和展出的草稿作為對比。

看到這雕像時,可以跟孩子來個小互動>>

讓孩子猜猜他的職業?

——法國著名作家和詩人,他手裡拿著筆。

猜猜他寫怎樣的故事內容?

——童話故事。

我們熟悉的《龜兔賽跑》就出自眼前這位法國作家。他的座椅上都圍繞著動物和藤蔓,好像童話世界裡人物一樣。這是法國偉人系列中的一個雕像作品,可見他在法國人心中的地位。

奧古斯特・卡佩涅亞作品


必知看點:

白色石雕是奧古斯特頭像,它是2000年前(公元一世紀)的手藝;

底座及瑪瑙、玉雕、水晶、黃金、木頭等下層裝飾是1785年加工而成的。

這雕像,他代替王子站在神廟裡祈福。

約公元前2500年前,他是祭司的助手,是書記員。

他要記錄什麼呢?

這天,我花了五個小時在展覽裡:慢慢看文字資料,聽了兩個不同講解員的不同風格講解。

接著,我跑到樓下吃了一份「拿破崙煙豬蹄義大利粉」,西紅柿味道的。

最後,我在一樓商店裡給孩子挑了兩張明信片。


……

在博物館裡的漫遊,讓我度過豐盛的一天。

只有願意花時間、花精力去參與其中,觀察、學習、討論它們時,一切的歷史、藝術會投來友好的回應。

時間:4月26日-7月24日(周二閉館)

地點:香港沙田區文林路1號香港文化博物館

費用(港幣):

標準票(成人):$20(星期三至星期一)

團體票(20人或以上團體):$14(星期三至星期一)

優惠票:$10(星期三至星期一)

*本文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廣州親子樂

今天推送的二條是關於本周六上午在廣州時代美術館一個好玩有趣的親子活動。如果你想更有質量的帶娃逛展,那就快來了解一下吧!

曼竹魚,坐標廣州。女兒元元生於2014年3月。12年報社記者轉身全職媽媽。耕耘一方小天地,記錄和分享與孩子的旅行、閱讀、日常、思考及種種。

感謝關注安咕!

對話框輸入「目錄」可看往期文章。

如果你喜歡安咕上的文章,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安咕的原創文章,請與後臺聯繫。

謝謝!

相關焦點

  • 去香港看羅浮宮的創想
    既然又近就去瞄一眼,要知道香港的展覽都是白菜價,20元港幣!20元港幣!20元港幣!早早過去,還順便看了一樓的金庸展。好愛金庸的武俠,在同一個地方展,在同一個地方展,在同一個地方展,為了不混亂主題,就不東扯西扯,直接說這次超棒的藝術大餐。
  • 在香港就能看羅浮宮之帶孩子看攻略
    點上方藝術愛飯糰關注我們獲得更多藝術和教育類資訊(本文轉載自廣州親子樂公眾號) 之前親子樂介紹過不用飛9個小時到巴黎僅花20蚊港幣就能在香港看羅浮宮這個展覽信息一出立馬火爆了大家的朋友圈不少粑粑麻麻都表示很心動!
  •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世界級博物館展傳世瑰寶來助興
    責編|鹿鳴註: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今年推出多個重量級展覽。故宮博物院、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世界級博物館展傳世瑰寶來助興。打頭陣的展覽名為「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的八百年」,展品來自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巴黎羅浮宮,該展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
  • 張國榮被她迷倒,3個兒子上名校,這位媽媽的教育觀太棒了
    張國榮也是她的好朋友,兩人一起曾共用一個錄音棚,並且一起獲得了1983年的香港金唱片獎。 一時之間火遍大江南北。在紅透半邊天的時候,她卻突然選擇退隱,憋著一口氣向名校的教育學進攻。誰能想到,曾經炙手可熱的歌星把孩子帶去了工作地點,引起了社會上的強烈討論。曾經眾星捧月的名人成為了「奶著兩個孩子」的博士生,一路坎坷艱辛。
  • 2020高定展與羅浮宮家居廣州藝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原標題:2020高定展與羅浮宮家居廣州藝術中心達成戰略合作   11月9日,2020高定展組委會在廣州與羅浮宮家居廣州藝術中心達成
  • 史詩經典《神戰》—羅浮宮展「勝利女神」之翼
    2016年3月31日,羅浮宮陶瓷中國運營總部執行長CEO楊宏波攜全體員工包場觀看好萊塢大製作電影《神戰:權利之眼》。絕佳IMAX 3D效果,釋放視覺神經。羅浮宮陶瓷的品牌LOGO以LOUVRE首字母L為主體,是勝利女神那迎風而展的翅膀演變而成。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T)與維納斯、蒙娜麗莎一同被稱為「羅浮宮三寶」。
  • 不一樣的香港: 在香港看木乃伊
    雖然香港是傳說中的文化沙漠,但香港政府其實每年補貼多少千萬多少個億到這些文化推廣項目中來。也就是說,我們看展覽的絕大部分經費,都是香港政府出的。平時幾百塊的展覽,還要打著飛的舟車勞頓地過去,現在,溜著彎兒就看到了。所以,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多看!如果來香港玩兒,不妨也安排看一場想看的話劇表演或者展覽,真是看到就是賺到啊!
  • 香港回歸20周年的驚喜 | 單單看木乃伊展有什麼夠的?故宮博物館的藏品都借來了!
    說起最近香港的驚喜,比較喜歡歷史,或者對於新鮮事物很感情興趣的人,很都會想到近期香港科學博物館的木乃伊展--永生的傳說。此外,展覽還展出約200多件珍貴文物和木乃伊的電腦斷層掃描成像資料,展示考古學家和其他專家如何運用這非入侵性方法推算死者的年齡和性別,並探索不同主題,包括飲食
  • 近在家門口的羅浮宮展覽,不去會後悔,去過要再去|孩子愛看展,媽媽做準備|文尾招募活動
    《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主要用展品講述羅浮宮從城堡演變成博物館、從法國走到世界各個角落的過程。在《新羅浮宮之戰——羅浮宮浴火重生記》一書中記錄始於1981年,長達20年的改造歷程,披露了不少不為人知的細節。香港這個展覽,是2017年4月26日揭幕,這一天是貝聿銘先生的100歲生日,想必是策展人特意安排的,送給百歲老人的大賀禮!
  • 看了白百何為兒子做的早餐,粉絲們紛紛點讚:這位明星媽媽厲害了
    看了白百何為兒子做的早餐,粉絲們紛紛點讚:這位明星媽媽厲害了!白百何有很高的演技,一直深受網友們的喜愛。當她自己帶孩子之後,經常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動態,最多的就是為孩子做的一日三餐了。因為一直以來,她都把自己的兒子稱為「小顧客」,她這位媽媽大廚,只為這一個小顧客而營業。這一餐看得出她是下了功夫的,有葷有素,搭配營養又健康。
  • 昨天媳婦給兒子做了他最愛吃的紅燒肉,足足忙活了兩個小時
    「不,我是讓為我工作的員工深信不疑後發家致富的。」【幽默笑話】昨天媳婦給兒子做了他最愛吃的紅燒肉,足足忙活了兩個小時。兒子吃肉的時候不小心掉了一塊到地上,我讓兒子不要了,扔到垃圾桶裡。老婆發火:我做的那麼辛苦,怎麼就這樣扔了呢?撿起來用熱水衝一下還可以吃,然後老婆把肉撿起來用熱水衝一下,放到我碗裡,真的好感動啊。
  • 溼疹癢的睡不著覺怎麼辦?小妙招讓你瞬間止癢睡個安穩覺!
    更讓人瘋狂的是,很多患上溼疹的朋友都發現,這種瘙癢一到晚上就到了巔峰,再加上當下的高溫天氣,想安穩的睡個覺都成了奢想,半夜被癢醒那簡直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溼疹癢的睡不著覺怎麼辦?溼疹是一種變態性反應性皮膚問題,其不同階段皮損表現也各不相同,比如像急性溼疹多表現為丘疹、丘皰疹以及小水泡,而亞急性則表現為小丘疹、結痂和鱗屑,到了慢性階段,其表現為患處肌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鱗屑,如果抓破則會結痂。雖然溼疹在各階段表現的皮損各不相同,然而卻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劇烈瘙癢!
  • 香港回歸20周年 | 給你的驚喜可不止這六個從大英博物館借的木乃伊!
    說起最近香港的驚喜,比較喜歡歷史,或者對於新鮮事物很感情興趣的人,很都會想到近期香港科學博物館的木乃伊展--永生的傳說。此外,展覽還展出約200多件珍貴文物和木乃伊的電腦斷層掃描成像資料,展示考古學家和其他專家如何運用這非入侵性方法推算死者的年齡和性別,並探索不同主題,包括飲食
  • 羅浮宮要來香港了!?2017香港法國五月精彩節目指南
    其中,有兩個節目是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慶典的重點慶祝節目,分別是「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和首次在香港演出的法國廣播愛樂樂團。作為本屆大使的香港演員林嘉欣親身前往法國,在羅浮宮閉館當天參與導賞並與本次策展人見面,她在發布會上分享道:「我在法國的體驗實在太難忘,該場展覽十分值得大家期待。」
  • 香港藝術|巴黎與香港的藝術傳奇:「法國五月」藝術節浪漫全
    「羅浮宮的創想-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旨在將羅浮宮博物館從成立以來所具有的代表性和活力呈現於世。於香港文化博物館所展出的藏品將會展示羅浮宮博物館豐富多樣的收藏。我們希望借著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展示羅浮宮不同時期的藝術瑰寶,讓觀眾探索和了解羅浮宮源遠流長的歷史。 展覽從羅浮宮各部門精選多項珍品,以探討羅浮宮的發展:從近代的重構工程及在建築、功能和展覽布局上的改變,到博物館意念的萌芽,以及在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時期皇家收藏的誕生。
  • 五月天成員怪獸媽媽逝世,謝謝溫媽媽培養了五個令人驕傲的兒子!
    可能大概很多人不認識這位偉大又可愛的母親,她被粉絲們愛稱為「溫媽媽「,」獸媽「,她是五月天團長怪獸的媽媽,在她不幸成為植物人之前,她開明的支持她的學霸兒子放下書本去玩樂團,接納五月天幾個毛頭小子當年在家裡練團,她是天團最初的溫暖歸宿,五月天專屬錄音室以她當年為他們準備的宵夜大雞腿命名。
  • 香港BB展最全攻略就在這了!本周四開搶,還不快點進來看
    領完後,站在那裡先看了一下每家都有什麼贈品,什麼活動。並把自己認為需要的有用的,折起來,折的時候要注意,往後折,如果折前邊了,就把內容擋住了,不好找。逛BB展的時候,建議走「z」字形,即從展會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去,邊走邊看,有需要的就買,不需要的就過,這樣也不會漏地方。
  • 3個娃,家裡一點不亂?照搬這位媽媽的辦法,每天減少家務量!
    後臺經常有媽媽說自己每天忙到飛起,白天帶娃、做家務都快累死了,只有晚上等娃睡著,才有時間喘口氣。其實呢,做家務這件事,也是有「捷徑」的,掌握對的方法,每天輕鬆省出 2 個小時不是夢。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會走捷徑的日本媽媽——翔子,她家裡有 8 位成員:1 個老公、3 個娃、2 只狗,還有 1 只寵物兔。聽起來……這家務壓力也太大了吧,不過別擔心,翔子可太會「偷懶」了!
  • 五胎媽媽的最後七天:家裡一直盼生兒子,她生下第五個女兒就去世了
    那個夏夜,伴隨著五妹出生,12歲的李冬梅失去了自己的媽媽。李冬梅家住在巫山附近的一個村莊。全村幾乎只有他們家沒有兒子。好早以前,爸爸對她們說,李家三代單傳,到爸爸那斷了,「(他)會覺得好像是祖宗的罪人……」李冬梅描述。爺爺給家庭施加壓力,爸爸也想要個兒子,「他出去有面子。」在李冬梅的成長期,等待弟弟出生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
  • 這位媽媽的控制欲也太強了,她的育兒方式簡直是恐怖故事!
    爆這段料時狄鶯一直說是藍潔瑛耍大牌所以大家都討厭她,自己也要出口氣。但是藍潔瑛當時已經是在香港發展不下去才到臺灣拍戲,有沒有耍大牌還是個問號,更何況就算藍潔瑛真的耍大牌,同組女演員也不能對她如此施以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