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導】臺軍又出醜聞,這次問題出在武器裝備上。據臺媒報導,臺「中科院」研製的「銳鳶無人機」頻出事故,臺軍原本採購的32架,在3年內僅剩26架,損失至少1.26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3900萬元)。
據臺灣《聯合報》10月15日報導,臺「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16日審議臺軍新一年度預算案,「預算中心」稱,臺軍旗下的「銳鳶無人機」自2016年至今年6月底已發生8次意外,失去6架銳鳶無人機。
報導稱,事故原因多與操作不當、環境評估欠佳和維修保養不良有關,包括戰機執勤時因引擎轉速異常墜海、飛行高度不足而撞山,以及因高度不足而碰撞河堤等。
報導引述臺「預算中心」稱,「銳鳶無人機」設有GPS定位系統及自動飛行功能,但仍需專業操作員在地面操作,目前持有相關證書的外部操作員全臺僅10人。
另據香港「東網」報導,資料顯示每部「銳鳶無人機」造價約2100萬新臺幣,估算臺軍因失去6架無人機損失至少1.26億元。
對臺軍此等醜聞,臺灣《聯合報》報導時調侃稱,「銳鳶無人機」維修費倍數暴增、臺軍「頻摔機」。
另有網友對臺軍缺少能操作「銳鳶無人機」的士兵一事諷刺稱,經過多年演變,「人家都在飛超音速匿蹤無人機了,我們連操作銳鳶的兵都找不到,這才是真正的不對稱戰爭。」 「花了大把鈔票結果無人機不多,能操作的人又少的可以,無言。也許肥了某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