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軍用無人機發展始末

2021-01-11 經理人分享

2015年8月臺北航天展上,臺灣「中科院」大型中空長航時無人機亮相,與此同時,臺灣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在2012年初部署由「中科院」研發的「銳鳶」(原名「中翔二號」)無人機。其實,臺灣軍方與無人機的接觸可以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

1964年7月的「東京灣事件」使臺灣基隆港作為美軍的任務基地,讓臺軍有了與美國無人機親密接觸的機會。

臺灣早期接觸的美制無人機是M147B,可以有C-130掛載在機翼下發射

1968年,美國海軍提出將「火蜂」靶機改裝成遙控反艦飛彈的計劃,不過被中途放棄,轉而全力發展「魚叉」飛彈。臺灣海軍也開始思考將空軍無線電遙控靶機改造成近程遙控的反艦飛彈的方案,這就是神秘的「火蜂計劃」。

「火蜂計劃」將臺灣空軍防炮司令部使用的0Q-19靶機研究改進成反艦飛彈, 「火蜂計劃」使用的OQ-19靶機採用活塞螺旋槳動力,速度只有110千米/小時,連臺灣海軍都怕在對空射擊訓練時將其擊毀,加上該機任務載荷小,並不適合改造成反艦武器,但為「中科院」日後將大型靶機研究改進為遠程反艦飛彈的構想埋下伏筆,這就是後來的「中流計劃」。1971年「雄蜂」反艦飛彈開始發展,不過「中科院」並未停止將靶機研究改進成反艦飛彈的構想,仍維持一定的科研力量。1974年,「中枓院」展開雷達尋的器的研發,進行多次測試。當時,臺軍也陸續獲得「火蜂」、MQM107B「石雞」等大型遙控靶機。

臺灣「中科院」曾打算用OQ-19靶機技術來開發巡航飛彈

1968—1975年「雄蜂」反艦飛彈研發期間,美國波音公司防務武器系統分部高級主管、華裔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博士林驊對「中科院」要將「火蜂」靶機改成反艦飛彈的構想予以支持。1978年,「中科院」開始進行「中流計劃」立項工作。1979年2月,臺高層批准利用靶機發展為射程150千米的反艦飛彈計劃,並要求百分之百自製,且將計劃研發時間由四年縮短為三年。

「中流計劃」於1979年3月1日立項,由張延熙博士擔任負責人。在兩年零十個月內,於1981年12月舉行的「擎天五號」演習,完成飛彈命中靶艦的測試。當時「中流計劃」使用的靶機是仿製美國比奇公司的MQM107B遙控靶機,時速可達956千米。中流飛彈最早規劃是要部署在東引、金門、澎湖和臺北北部富貴角至金山一帶沿海山地,同時也考慮到日後部署在臺灣中南部沿海山地。1982年9月29日, 「擎天七號演習」(9月29~30日)當天試射的兩枚飛彈都未能命中靶艦。由於兩天內連射數枚飛彈都失敗了,兩位負責幹部甚至還公開翻臉大吵。 「中流計劃」正式終止是在1983年2月。後來在5月舉行的演習期間,中流飛彈雖然順利中靶,但仍不能改變高層的態度。

雖然「中流計劃」確定終止,不過研發人員仍決定將手頭現有部件組裝成10枚飛彈,直到1992年「雄風」2反艦飛彈服役,中流飛彈才算退役解體。

「銳鳶」無人機是目前臺軍裝備數量較大的無人機

「中科院」前後雖然弄出多種無人機,但迄今真正為臺軍批量採購的只有「中翔二號」無人機。該機早在1999年2月就送到臺中清泉崗基地展開飛行試驗,設計定型後,臺灣海軍本想以「翔鷹計劃」名義採購12架,部署在東部海軍神鷹基地,執行遠程海上監視偵察、目標識別任務,但最後卻遭否決。後來在前「國防部長」李傑力推下,臺灣陸軍以「銳鳶專案」為名立項採購。

根據「銳鳶專案」生產的「中翔二號」無人機,被臺灣陸軍直接稱為「銳鳶」。經過三年的戰術測試評估,臺灣陸軍於2012年初購買了8套共32架「銳鳶」無人機,提供給航特指揮部組建一個大隊,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操作員運用。

32架「銳鳶」無人機雖集中部署給航特部,但偵察任務分成北、中、南、東四個作戰區,每個作戰區各配8架。依照作戰構想,四個作戰區全天候24小時,隨時都可保持一架無人機在空中執行任務。

「銳鳶」無人機戰時可擔任晝夜間偵察搜索、射擊修正、目標搜索及定位、戰場毀傷評估和通信中繼。目前,「中科院」已構建起一套完整的無人機導控系統和相關子系統。

臺灣軍方想利用反輻射飛彈的尋地部件發展反輻射無人機,類似的無人機解放軍已經裝備

由於「中科院」已開發出「天劍」2A反輻射飛彈,為了發揮反輻射飛彈尋的器的「邊際效益」,因此展開了研發反輻射無人攻擊機的「劍翔計劃」。據悉,「劍翔計劃」實施過程中兩次試飛失敗,在2011年又進行第三次程控複測,收集了完整的試飛數據,以利後續試飛進行。

其實,反輻射無人攻擊機並非新玩意,最有名的就是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IAI)設計發展的「哈比」(Harpy),該機之所以引人關注,主要是2002年7月2日美國《華盛頓時報》報導解放軍在臺灣海峽對岸部署「哈比」,並參加當年4月開始的年度大規模軍事演習。

據島內媒體披露,「中科院」研發的反輻射無人攻擊機的外型大小和 「哈比」類似,但採用彈射方式升空,再遙控啟動40馬力的英國制轉子發動機。

類似美國「捕食者」的無人機已經於2015年臺北航天展亮相

另外,「中科院」還在發展一種配備渦輪發動機,類似美國「捕食者」的無人機,可掛載空對地武器的戰術性無人攻擊機,項目代名「長徵計劃」,即文章開始提到的新型無人機。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相關焦點

  • 人民空軍的新戰力—中國軍用無人機發展歷程
    軍用無人機經過短暫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現代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軍用無人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還將不斷提高。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發展軍用無人機將對提高我國戰略影響力,保障地區安全穩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 世界首款人工幹預降雨無人機首飛!軍用無人機化身龍王造福民生
    圖為翼龍2號翼龍-II無人機大家都不陌生,這是我國生產的一款非常熱門的長航時偵查打擊一體型無人機,他和美國MQ-9「死神」無人機水平相當,屬於世界一流水平,並且他用途廣泛,大量外銷到國外,曾在中東戰場上大顯身手。近日,這款軍用無人機在民用領域也派上了大用途!
  • 開放軍用無人機外售,想在沿海攪渾水?局座:無偵-8幾乎無法攔截
    美國突然開放軍用無人機的外售限制,究竟是何意圖?據報導稱,美國開始已允許出售先進的MQ-9「收割者」、RQ-4「全球鷹」等大型軍用無人機。而此前美國的「飛彈技術控制制度」(MTCR)的標準將戰鬥無人機歸類為巡航飛彈,並且禁止向外銷售無人機,但這極大的限制了美國無人機的銷售。
  • 彩虹92A遠赴塞爾維亞,中國軍用無人機出口歐洲突破達成!
    《軍事維基》網站報導,塞爾維亞軍方從中國訂購的第一批彩虹92A無人機已經到貨。它們將採用塞爾維亞自製的軍用卡車運載和發射,成為塞軍最先進的武器之一。塞爾維亞是個歐洲國家,傳統上採用蘇俄系裝備。所以,這批無人機是中國第一次向歐洲出口軍事航空裝備,意義非常重大。
  • 軍用無人機褪下戰袍,變身降雨龍王,甘霖灑滿祁連山脈
    圖片:在甘肅金昌機場出現的代號「甘霖-1」的「翼龍」-2改型無人機。「翼龍」系列無人機是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之一。2018年12月25日,該公司在四川省成都市揭牌成立,被譽為是無人機「國家隊」的組建。
  • 國產軍用無人機龍頭-航天彩虹:一隻潛力不可估量的軍工股?
    只是因為當時G先生(鵬風理財師事務所會員客戶,證券投資顧問)告訴我,「裝入國產軍用無人機龍頭企業資產的南洋科技,未來很可能成大牛股,不過得等他台州生產基地建成後,才可能真正啟動」。 說實話,那時候的我,是不具備對個股基本面進行深入研究的能力的,完全是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所以,那篇文章質量現在看來很低。
  • 無人機小型化趨勢之下,發展成熟需關注三點!
    近年來,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推動了無人機產業的火熱發展。伴隨著應用場景的愈發拓展和深化,無人機產品類型也是變得更加多元,其中小型化和輕量化逐漸成為業界公認的重要趨勢之一。其中在民用市場上,迷你無人機就成為了休閒娛樂、航拍攝影的不二選擇。而在軍用市場上,迷你無人機也越來越多的被用於間諜行動或者軍事偵查。當然,如果再加上集群技術的助力,迷你無人機在軍民兩用的價值還能進一步發揮。因為集群技術可以讓多個迷你無人機組成「蜂群」,這樣「蜂群」不僅能用於無人機商業表演之中,同時也能用於各種軍事化的行動。
  • 敘利亞繳獲全球最小軍用無人機,背後使用者成謎
    據環球網的消息,敘利亞繳獲了全世界最小的軍用無人機,只有衣服口袋那麼大,不過,背後的使用者則成為了一個謎團。這段期間網絡上流傳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當中的敘利亞政府軍成員便拿著一款名為黑黃蜂的微型偵察無人機。
  • 漫談15部電影中的軍用無人機(收藏版軍迷福利貼)
    作為最直觀了解這些軍用無人機的途徑,也許我們可以從近期軍事電影裡一管窺豹,感受一下從一樹之高到萬米高空的暗鬥爭鋒——渡鴉,是北歐神話裡戰神馴養的信使,共有兩隻,能飛旋空中帶回消息,平時棲於雙肩。美軍把他們排級偵察監視無人機RQ-11起名「渡鴉」,其寓意可見一斑。
  • 日本海灘衝上軍用無人機,機身有漢字,當局:已有人來電話要討回
    9月8日,日本衝繩縣竹富町竹富島海岸漂來一架來歷不明的無人機,專家發現這是一架美制MQM-107E無人靶機,主要用於地對空飛彈等打靶之用。當地政府首先聯繫了日本航空和海上自衛隊,以及駐衝繩的美軍基地,但均表示沒有這種型號的無人機在近期丟失。這讓這架無人機的身世成了謎團。
  • 知識貼|無人機與有人機相比,有什麼優點?
    無人機的最初的設計和製造主要服務於軍事用途,民用無人機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起步的,與軍用無人機的百年歷史相比,要短得多。民用無人機能夠得以發展,要歸功於軍事技術的民用化。中國民用無人機在近10年裡得到了真正全方面的發展。
  • 韓國現代氫能源電動車投入軍用!
    韓國國務總理鄭世均出席了業務協議籤訂現代汽車與政府合作,擴大了氫基礎設施,包括軍用氫電動汽車的供應。國防部,貿易,工業和能源部,環境部等政府部門以及氫燃料電池無人機公司鬥山機動創新公司均參與了該協議。籤署了發展氫能產業的協議,氫能產業正在發展成為該國的重要戰略產業。現代汽車除了擴大氫電動汽車的供應量之外,還解釋說,它具有擴大氫工業基礎的意義,例如擴大氫充電站。國防部同意在明年之前購買和試製10輛氫電動汽車,併合作在陸軍教育司令部所在地的黃und附近建立一個民用和軍用氫混合充電站。
  • 井底之蛙,沒見過無人機世面的臺灣同胞
    當晚,經歷了15分鐘的燈光秀、交響樂團及合唱團演出後,迎來作為壓臺演出節目的無人機表演,搭配著應景的聖誕節歌曲,500架無人機升空並擺出聖誕樹、雪花、「高雄100」等圖案。臺灣「中央社」稱,這場無人機表演「讓現場觀眾驚呼連連」。
  • 臺軍「銳鳶」無人機又墜毀,這次嚇壞小學生
    【文/觀察者網 於寶辰】據臺灣《聯合新聞網》3月8日報導稱,臺灣海軍一架「銳鳶」無人機於本日上午墜毀在屏東縣武潭「國小」(小學)平和分校附近草地,所幸未造成人員損傷。此次失事是該型無人機被臺灣陸軍踢給海軍之後的首次失事,也是2008年研製以來公開的第五次墜毀事件。
  • 無人機駕駛證怎麼考多少錢?2019無人機駕照考取條件
    近年來,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迅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開始發揮重要作用。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從事無人機整機及其緊密零部件研發和生產的企業超過1200家。第二問:市面上無人機證那麼多,為什麼要考AOPA證?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簡稱:中國AOPA。於2004年8月17日成立,是中國民用航空局主管的全國性的行業協會,也是國際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IAOPA)的國家會員,也是其在中國(包括臺灣、香港、澳門)的唯一合法代表,同時AOPA是得到民航局唯一授權的,目前最高最權威的發證機構。
  • ...第6期:美軍未來將人手一架的「黑黃蜂」無人機 體型猶如麻雀...
    導讀:近日,美國陸軍開啟了下一代微型無人作戰飛機的裝備工作,這款無人機被稱為「黑色大黃蜂3」,這款無人機的長度只有10釐米左右,整體重量不到60克,比一隻麻雀還要小,是目前體型最小的軍用無人機之一。
  • 中國十大頂尖無人機
    軍用無人機是由遙控設備或自備程序控制操縱的不載人飛機。隨著高新技術在武器裝備上的廣泛應用,無人機的研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幾場局部戰爭中頻頻亮相,屢立戰功。中國十大軍用無人機有彩虹七型無人機、神鵰無人機、翔龍無人機、暗劍無人機、彩虹-5無人機、翼龍-Ⅱ無人機、「風影」無人機、「雲影」無人機等等。
  • 世紀浪人:藍天逐夢,科技賦能,中國無人機領跑全球
    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無人機往往更適合那些太「愚鈍,骯髒或危險」的任務。無人機按應用領域,可分為軍用與民用。軍用方面,無人機分為偵察機和靶機。地面操縱員可以通過計算機檢驗它的程序並根據需要改變無人機的航向。而其他一些更先進的技術裝備、如高級竊聽裝置、穿透樹葉的雷達、提供化學能力的微型分光計設備等,也將被安裝到無人機上。 二、無人機發展簡史 可以說,無人機幾乎與有人駕駛飛機研究同步,只不過它的誕生是從軍用領域開始的。
  • 無人機時代來臨,如何應對無人機飽和攻擊?只有中、俄、美具備
    人類使用無人機作戰,實際上歷史也並不長,此前美軍曾經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多次出動無人機,對恐怖分子的各類目標進行打擊,但是由於無人機的使用比例非常小,因此並沒有讓人直接感受到無人機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
  • 2020年無人裝備行業市場現狀、產業鏈分析及技術發展趨勢
    主要包括無人機(UAS)、無人地面車(UGV)、 水下無人潛器(UUV)、水面無人艇(USV)等。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迅猛發展,人類戰爭正向信息化戰爭形態轉變,戰爭無人化成為重要 的發展趨勢之一。各種無人作戰平臺在局部戰爭中開始嶄露頭角,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 力和光明的應用前景,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發展勢頭十分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