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七月,去北京開會。會後,北京的資深記者於風琴老師帶我去河北張家口市的蔚縣參觀考察,從北京出發,經京藏高速(原八達嶺高速)東花園出口,走康祁公路(延慶康莊至蔚縣祁家皂),驅車約220公裡大約2.5小時抵達蔚縣。所到之處,令我耳目一新,記憶深刻。
河北張家口市的蔚縣,古稱蔚州,為「燕雲十六州」之一。蔚,一字多音,一般讀wèi,地名和姓名讀yù,以地理命名為例,為兩個地名(蔚州縣、蔚汾縣)所專用。蔚縣地處恆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交匯之處,位於河北省西北部,東臨北京,南接保定市,西倚山西大同市,北枕張家口市。
蔚縣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擁有玉皇閣、南安寺塔、釋迦寺、代王城遺址等九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朝時這一帶是大明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襲擾的前沿地帶,村村鎮鎮都建有防禦設施,即堡城,有村便有堡,見堡則是村,故有「八百莊堡」之說。此外,蔚縣剪紙獨具特色,是中國剪紙藝術之鄉,其剪紙以刻刀刻出作品再點綴顏色,因此圖案精巧、色彩豔麗;蔚縣民俗活動亦十分豐富,尤其是年俗濃鬱,村村鎮鎮都鬧社火,而暖泉鎮的打樹花更是堪稱一絕。
暖泉鎮是河北蔚縣與山西交界的一個古鎮。明清時期,這裡是山西商人到張家口及以北地區經商的必經之地,因此這裡的莊堡規模比較大,古建築遺存多,民俗活動也豐富多彩。
打樹花,是暖泉鎮特有的年節民俗活動,現為迎合遊客觀賞,也會在每周末的夜晚表演。所謂打樹花,其實跟樹沒有一點關係,而是把生鐵熔化的鐵水,用特製勺子潑灑在古城牆上,高溫的鐵水撞擊到冰冷的古城牆而爆炸後火花飛濺,飛濺的鐵水伴隨著「噼噼啪啪」的聲響,鋪天蓋地飄灑下來,噴出千萬朵火花,形成火樹銀花的壯觀景象。
據說,打樹花是鐵匠發明的,來慶祝過年的一種方式,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從前暖泉鎮有好多鐵匠作坊,每逢年節,窮鐵匠們把熔化的鐵水潑酒到古城牆上,用四濺的火花代替燃放煙花,久而久之形成獨具特色的社火方式。後來,每逢年節期間暖泉鎮「打樹花」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打樹花也作為一項古老技藝,成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春節期間,蔚縣出現過「十萬人次賞樹花」的盛況。「打樹花」是表達蔚縣百姓歡度節日和嚮往美好生活的美好願望。
暖泉鎮上小吃的種類很多,即經濟又實惠。什麼豆腐乾、炸豆腐、粉坨等均是當地特色小吃。該縣縣政府(我們住在縣政府招待所)對面的「小飯桌」是值得一去地方,那裡的飯菜做的地道,經濟實惠,人氣很高,通常都得排隊等候噢。此外,蔚縣八大碗是這裡的傳統佳餚。不論婚配嫁娶、宴賓會客,上至官府,下至庶民,都把「八大碗」視為特別講究而又闊綽的名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