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忒修斯悖論,當意識和肉體產生分歧時,哪一個才是我們?

2020-12-24 採尺書廬

早在1世紀,普魯塔克就提出了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逐漸被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

繼而類似的問題都被稱之為忒修斯之船,亦稱為忒修斯悖論,即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它是否依舊是原來的物體。人們對此看法很難一致。

依我之愚見,無論忒修斯之船如何被替換,在其寄託人們對於忒修斯的紀念上,他是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的。

就如同一個人珍藏的祖父的懷表,就算懷表在歲月中慢慢被更換了所有部件,但不妨礙那人看著那塊表思念祖父。對於此,這塊表仍是祖父的懷表。

當然,我並不是要說服你們一定要接受我的觀點。在船和懷表的問題上,我們甚至不需要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畢竟寄託思想、使用上都是個人的事情。本著求同存異,我們只需要需尊重各自的觀點和感情即可。

但當目標是人的時候,我們所需要考較的就不只是個人了。

在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裡,從靈魂互換到意識拷貝,再到人體克隆,已經數見不鮮。而且隨著科技發展,器官移植、克隆等成為可能。將來意識拷貝和轉移、人體複製或許會成為可能。

首先,說一說和忒修斯之船最為接近的——器官移植。

我曾經和朋友們探討過這個問題,我記得有個朋友說過:「如果我換了心臟之後,我還是我嗎?」

當時我們用祖父的懷表(未能第一時間想起忒修斯之船)進行了類比,而且提到了用所有廢棄零件攢出一隻懷表,哪個才是祖父的懷表。最終伴隨著:「這是其個人問題,對方怎麼認為懷表,我們無需爭論。」這個話題到此就無疾而終了。

但我們要回到問題本身,我們探討的是人,是我們自身,而不是身外之物的懷表之類的。人不僅僅是簡單的物質、器官組合,更為重要的是人獨有的精神意識。

而意識的存在遠比單純肉體的存在更為重要。如果不進行心臟移植,人會因為疾病而消亡。那麼此時我們是要為了保證是「自己」而迎來終結,還是先保證自我個體的存在呢?

大部分人是會選擇移植心臟,繼續保證個體存活的,而且並不會產生「我已經不是我的」想法。

從各方面講,就算我全身除了腦子都換成他人的或是人造的,我依舊是我。因為依我之見,只要仍是唯一的意識存在,我就依舊是我。

攻殼機動隊

從肉體和意識去考量,意識的存在優先於肉體的存在。如果肉體毀滅,意識依舊可以存在,那該如何保證自己的意識不隨肉體而消亡?

更進一步的就是意識的拷貝和轉移。

在眾多玄幻和科幻作品中,身體義肢化、意識數據化,極其常見。

如《攻殼機動隊》的世界中,義肢乃至全身義肢化已經普及;《美國隊長2》中將自己上傳在電腦中的科學家;《上載新生》中在人瀕死前,數據化並上傳到虛擬世界生活;以及《空之境界》中,魔術師橙子製作了眾多和自己別無二致的人偶,在活著的自己死去時,意識會自動上傳到一個人偶上,並甦醒過來;《瑞克和莫蒂》中瑞克的鳳凰計劃。

而就意識數據化來說,如果本體消亡,但只要記憶數據、思考方式都是一致的,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其數據化的意識依舊是其本體的意識?

上載新生

但我們要考慮的不止個人,還要考慮其家庭、社會是否接受數據化之後的個體的存在。數據化之後的意識,是否有資格參與社會事務。還是需要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無礙生人,只供生人思念?

當意識和肉體產生分歧時,你是願意認為一個植物人是其本體,還是他通過某種方式存下的意識才是?通俗來講,就是有呼吸、有心跳的肉體,和其靈魂,你會認為哪一個才是?

而當同時存在兩個意識時呢?

在本體未消亡時,大體不會有人會見到另一個自己的出現,不管對方以何種形態出現。其完全一致的思想、情感、記憶,失去自身的唯一性,足以令人抓狂,甚至導致爭奪唯一性的相互傾輒。

如若是其形態為數據或其他,大可作為人,將其進行人道主義毀滅。

人體快遞

但如果其是人呢?如國產科幻短片《人體快遞》中,兩個完全一致的人,他們有著完全一致的社會存在需求。

短片中,雖然他們可以認可彼此都是自己,但是他們在面對誰去陪老婆生孩子這個問題上,即在社會存在這個問題上發生激烈的爭執。最後伴隨著數聲槍響,結束了故事。

現階段的克隆雖只能做到肉體上的複製,但人體克隆一直是被各國禁止的。更不要提人體連帶思想的複製,這會對社會造成極大的衝擊,也會對其個體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而且複製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從出現的那一刻他也應當享有作為人的一切權力,如何處理複製人,也會成為社會難題。因此人體複製,就算可能,也不是會被允許的。

瑞克和莫蒂

因此,對於人類社會而言,精神和肉體都必須保證其社會存在的唯一性。即在社會交往中,不能同時存在兩個相同的意識或複製人,這會破壞人類社會的秩序。作品中諸多創造替身的人,大多都遵循著這規則,當然一些游離於社會邊緣的反派或瘋子除外。

依餘之愚見,作為個體,自我的唯一性是需要最先確保的。在確保自身個體的唯一性的基礎上,意識可以脫離肉體存在時,意識的存繼優先於肉體的存在。

文字來源:書未半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責編:艫韽

相關焦點

  • 忒修斯之船悖論-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忒修斯悖論,這其實是一個最古老的思想實驗。 故事: 說古希臘有一艘叫忒休斯的船,由於可以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船部件,在海上航行了幾百年。甲板壞了換甲板,桅杆換了換桅杆,一塊塊船板被替換,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被換掉了後。
  • 機器學習中的忒修斯之船:那些「愚弄」專家的著名悖論
    對於機器學習模型來說,通過悖論進行推理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挑戰。當AI試圖重建人類認知時,機器學習模型在訓練數據中遇到自相矛盾的模式,並且返回似乎矛盾的結論是很常見的。數據科學家在訓練新模型時應該意識到這些場景。本文筆者就將介紹一些「臭名昭著」的悖論。
  • 瘋狂的思想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就問你怕不怕
    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都是接近完美的思想實驗,我們至今都沒找到解決的辦法。西方人說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我們的老祖宗說陰陽五行才是世界的本質,這就已經涉及到了自然科學。自然科學能夠發展起來,離不開實驗。如果用被替換下來的零部件,再製造出一艘船,它和前者誰才是真正的忒修斯之船?簡而言之,就是某個事物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它還是原來的它嗎?這確實是個頭疼的問題,詭辯家說還是,因為它的本質沒有變,是外在的東西變了。
  • 細思極恐的科學實驗:忒修斯之船和缸中之腦,我們是真實存在的嗎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科學的起源是什麼?科學分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一些現象展開探索,並用合理的思維去解釋它,這就是對科學的基本理解。兩千多年前,科學的另一個名字是哲學,說科學起源於哲學也是可以的。那時候的哲學家們,都在探索這個世界。
  • 忒修斯之船是什麼意思?
    特修斯之船(又譯為忒修斯之船)亦稱為忒修斯悖論,是一種同一性的悖論。假定某物體的構成要素被置換後,但它依舊是原來的物體嗎?這是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因此這類問題現在被稱作"忒修斯之船"的問題。有些哲學家認為是同一物體,有些哲學家認為不是。在普魯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都曾經討論過相似的問題。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討論過該問題。
  • 從民法典的角度入手,我理解了忒修斯之船
    忒修斯之船,又稱忒修斯悖論,是指公元1世紀的時候普魯塔克提出的一個問題,大意為: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如果不是,那麼是從哪一塊木板被換下來時不是的呢?
  • 最瘋狂的實驗忒修斯之船,你並不是你,那你到底是誰?
    實際上,在哲學界也有很多神奇的理論,至今仍面臨著廣泛的爭議,同時也為人們認識自身和宇宙帶來了新的啟發,忒修斯之船就是其中之一。根據相關描述,忒修斯之船主要在論證身份更替,也被人們視作一個悖論。試想有一艘名為忒修斯的船,如果將它的所有部件都進行更換,表面上仍然是這一艘船,但是所有的部分原本都不屬於它,而原本的部件重新組裝的話,究竟還是忒修斯之船嗎?
  • 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
    但是,同樣存在的悖論是使我們經受考驗的那些難題,因為它們的處理方式似乎更像是一個迷宮,將我們帶到了問題的根源。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1、烏鴉悖論它也被稱為「否認悖論」,由哲學家卡爾·亨佩爾提出。其目的是證明當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理論中定義的事件同時發生時,我們對這一理論的信心就會增強。
  • 「有哪些悖論一下子就吸引了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戀愛日常事,ID:lairc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色盲悖論 有一個人,他有一種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兩種顏色和別人不一樣一個國家,有個殘暴的君主殺人為樂,他喜歡讓犯人臨死前說一句遺言,如果說的是真話就燒死,說的是假話就淹死。後來,有一個官員無意激怒了君主,他被處決前,說了一句:「我要被淹死了」。
  • 家族這條忒修斯之船
    所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即便過繼一個,也要延續家族的香火。也就是說,如果把家族比喻一艘船的話,家族裡每個生命都是這艘船的一個零件,無論這些"零件"怎麼更換,這艘船永遠是這艘船。公元1世紀的時候,名叫普魯塔克的希臘哲學家提出一個問題:如果忒修斯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那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這就是"忒修斯之船"問題。
  • 《意識的宇宙》| 意識:哲學悖論還是科學對象?
    它是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但只是新近才成了講究實證分析的科學研究的對象。這麼晚才被科學研究的理由很清晰:儘管所有的科學理論都認為,意識、感覺和認知在其研究應用中不可或缺,但用科學方法來研究意識的技術手段只到最近才出現。意識有個特性:意識體驗的是個人大腦的產物。可是意識的分享卻不像物理學家的研究對象那樣可以被直接觀察到。
  • 《忒修斯之船》雖然我無法忍受mikio以外的兇手,但這部劇仍然很可~
    未來的自己和小時的自己見面,絲毫不必理會想像中的「時間排斥」現象,小mikio看到了自己長大後成為了一個怎樣的大人……且最後在人行中匆匆穿過的mikio,真的孤獨的讓人覺得恐怖又變態。然而,電視劇版卻又出來了一個路人甲犯人。理由是前幾集中未曾提到的理由。這讓人無從猜測。我認為,好的懸疑劇絕不是在最後一集才揭曉謎底的。
  • 《三十而已》告訴你,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哪一個更嚴重?
    最近一直熱映都市電視劇《三十而已》,顧佳和許幻山這一對備受關注,誰也沒想到原本以為最幸福的一對,面臨的問題最大。有著「完美太太」的許幻山最後還是抵不住綠茶的誘惑,在婚內出軌了,原本相濡以沫的夫妻,感情上產生了縫隙。
  • 後晚周一丨忒修斯:如果以後變成討厭的中年人,就死掉好了
    不強求每個人聽後都做出改變,但如果願意去多想一想,我們會很開心。」「喪」作為一個時代的標籤,似乎正在慢慢離我們遠去,草東的怒吼猶在耳邊,年輕人們已經開始投向「臺式新浪漫」的懷抱。要chill,要搖擺,要浪漫綿軟,要滿不在乎。在這樣的氛圍下,清一色95後的忒修斯反而顯得老成,有些格格不入。
  • 《忒修斯之船》日劇標準細膩感動溫暖瞬間;時間可變,親人不變。
    2020年1月份開播的日劇《忒修斯之船》,改編自2019年7月完結連載的原作漫畫《忒修斯之船》。閱讀請儘可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特別男主實在太難演)1989年,北海道小村子裡的一個警察佐野因為涉嫌投毒造成21人死亡而被捕並判處死刑。當時佐野的兒子田村心還在媽媽肚子裡未出生。
  • 千古難解的問題—忒修斯之船
    話說有一艘船名叫忒修斯之船。你駕著它航海,不幸的是,在第一次航行中這艘船的1/3壞掉了,後來你把壞掉的地方拆掉,換上新的。第二次航行,又很不幸,這艘船的另外1/3也壞掉了,你只好拆掉並裝上新的。那麼請問現在的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斯之船嗎。如果不是,那它又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是的呢?忒修斯之船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換個角度去想,為什麼你是你:如果你的下半身被截肢了,你還是你嗎?依然是;你的雙臂也被截肢了,你還是你嗎?仍然是。如果你只能保留你身體的一小部分,但卻仍然要證明你是你自己。
  • 日劇|《忒修斯之船》:穿越過去,本想改變悲慘歷史,沒想越變越糟
    犬犬最近看了不少日劇,好看的也有不少,但有一部漫改劇《忒修斯之船》令人印象頗為深刻,不管是從題材還是立意來說都很有趣,趕緊過來分享給大家,因為劇集還沒播完,不會涉及劇透,請大家放心觀看。這部由竹內涼真主演的劇集改編自同名的漫畫,男主田村心的父親在1989年由於在小學投毒殺害21名師生導致被捕入獄,從此他和家人過上了被人打罵,永遠抬不起頭的悲慘生活。心好不容易結婚生子,妻子卻意外去世,妻子去世前,希望心可以調查他父親的案子,因為他父親一直堅稱自己無罪。
  • 動圖宇宙|《忒修斯之船》穿越過去改變悲劇的救贖,比推理還精彩
    因為一本《S.忒修斯之船》懸疑小說,很多人對忒修斯悖論不陌生。最近一部同名漫改日劇《忒修斯之船》,竹內涼真主演的男主角的人生,正像這艘船一樣。身邊的人一個個被替換,人生的路一步步被改寫,而自己還是原來的自己嗎?
  • 祖父悖論和,對,信條.
    這就是一個悖論。電影裡言盡於此,然後話鋒轉到主角面對的現實:如果未來人殺死了當前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那麼未來人也就不會誕生,他們又何從殺死當前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呢?電影裡對此的解釋是,也許平行世界blabla。這一段就是電影最大的敗筆。讓我們還是從祖父悖論出發。
  • 《西部世界》中的梅芙是如何破解「缸中之腦」和「羅素悖論」的?
    在此過程中,涉及了哲學史上非常著名的兩個問題——「缸中之腦」和「羅素悖論」,並且,Maeve對「虛構世界」的破解很可能會對這個兩個著名的哲學問題產生挑戰,接下來我們作逐一分析。▍Maeve識破「缸中之腦」是否對普特南構成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