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了對付蘇聯而點燃的伊斯蘭聖戰之火,以燎原之勢燒向了全世界,最終美國自身也被烈火焚燒。
2001年9月11日,4架美國民航客機被恐怖分子挾持。
其中兩架撞向了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造成一號樓、二號樓及五幢附屬建築坍塌損毀;
一架飛機撞向了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造成局部結構損壞並坍塌;
一架飛機在乘客的拼死反抗下墜毀於賓夕法尼亞。
「911」事件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最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共造成三千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
令美國人吃驚的是,這次恐怖襲擊事件的幕後主使和19名劫機者中的15人都是沙特人,並且所有人都是瓦哈比教派教徒。
冷戰期間,為了對抗蘇聯,美國大力扶持伊斯蘭聖戰者。
後來雖然蘇聯解體,美國取得了冷戰的最終勝利,但泛伊斯蘭主義已經深入人心,聖戰仍在繼續,「911」事件就是聖戰者為實現聖戰目標而採取的手段之一。
01 沙特家族和瓦哈比教派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蘭教算是最具有分裂性的了。
該教主要理論基礎為《古蘭經》和先知聖訓,但因為年代久遠,在應對不同區域的不同情況以及新生事物時,教義上沒有闡述,便會由高級教徒根據原有的教義的涵義進行發散擴充。
因為不同地區在習慣和認知上的差異,甚至對歷史上繼承者的合法性等一些細枝末節上的分歧,就分裂出了不同的教派。
到現在大概有幾百個教派,各個教派不光排斥其他宗教,並且相互之間也視為死敵。
瓦哈比教派,原為遜尼派當中的一個小教派,以其創始人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瓦哈卜得名。
該教派以原始的《古蘭經》和先知聖訓作為其理論基礎,認為只要不是出自以上兩者的教義及教義解釋,都不能成為論據。
也就是只遵從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創立初期的原始教義,以保證伊斯蘭教的統一和團結。
該教派反對一切變革,反對一切新生事物,反對一切非伊斯蘭文化,對一切不符合古法的問題都極端排斥,因此被稱為原教旨主義。
對於瓦哈比教派而言,不光西方文化是異端,包括伊斯蘭教的其它教派都是異端。
瓦哈比教派在教義上鼓勵教徒對異端進行聖戰。
自1744年起,沙特家族為贏得整個阿拉伯半島的統治權便與瓦哈比教派結成聯盟,沙特家族為瓦哈比教派提供庇護並支持其傳教活動,瓦哈比教派則為沙特家族的徵伐與統治提供宗教合法性。
1932年,在雙方的共同奮鬥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立,瓦哈比教派被立為國教。
極端的教義使得兩者在組成緊密聯盟的同時也會產生政治分歧。
早在沙特建國前的1927年,瓦哈比教派極端分子就因為沙特家族與「異端」英國結盟而發動大規模武裝叛亂,直到1930年叛亂才被平息。
1979年,數百名瓦哈比教派極端分子衝進麥加大清真寺,在殺死多名安保人員後,劫持了參加葬禮的6000多名人質。
極端分子指責沙特王室背叛伊斯蘭教信仰,崇拜「異端」西方文化,並號召全體教徒團結起來一起推翻王室統治,處死國王。
在美、法兩國的協助下,歷時半個月傷亡數百名安保人員後,沙特政府終於將這夥叛亂分子消滅,並且處死了所有俘虜。
經歷了這次事件後,正常來說,沙特王室應該對瓦哈比教派進行打壓了,但是正相反,此後沙特王室給予了瓦哈比教派更大力度的支持。
02 美國支持下的泛伊斯蘭運動
1953年起,蘇聯支持下的阿拉伯民族主義一直是中東地區主流思想,其主張阿拉伯民族的統一和團結超越了宗教和國界。
當時中東地區除沙特等少數國家是政教合一政體外,多數都是軍人威權政體,都是阿拉伯民族主義的忠實擁護者。
例如,埃及納賽爾,伊拉克薩達姆,敘利亞阿薩德,利比亞卡扎菲。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王朝被推翻,什葉派掌握了國家政權。
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伊朗從此變成了死敵。
同樣是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嚴重威脅了美國在印度洋和波斯灣的利益。
這個時候,瓦哈比主義被美國視為抵禦阿拉伯民族主義、伊朗什葉派擴張和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的有力武器。
沙特開始憑藉巨額石油財富支持瓦哈比主義在全世界的傳播。
在沙特官方駐外機構中都設有伊斯蘭事務專員,負責宣傳瓦哈比主義。沙特倡議並建立了很多國際性泛伊斯蘭組織,資助世界各地興建清真寺、伊斯蘭文化中心和伊斯蘭教大學。利用沙特境內的麥加、麥地那兩大全世界穆斯林朝覲聖地,向朝覲者大力宣揚瓦哈比主義,並支持世界各地的泛伊斯蘭運動。美國、沙特和巴基斯坦三國在全世界招收並訓練了十萬名伊斯蘭聖戰者,將他們投入到阿富汗戰場參加對蘇作戰。
美國中央情報局向聖戰者提供了大量資金和武器彈藥,其中就包括給蘇軍戰機造成重大殺傷的毒刺飛彈。
聖戰者組織與蘇軍的主要對抗手段是遊擊戰和恐怖襲擊,常見的便是對政府辦公大樓、廣播電臺、機場、酒店、劇院等公共建築和人群聚集地的炸彈爆炸和火箭彈襲擊。
在整個阿富汗戰爭期間,每年發生數百起此類恐怖襲擊事件。
在全世界奔赴阿富汗戰場支援穆斯林兄弟反抗蘇聯侵略的聖戰者中,有一個名叫奧薩瑪·賓拉登的沙烏地阿拉伯年輕男子,在接受了瓦哈比主義薰陶和戰爭的洗禮後,決定將聖戰當作畢生的奮鬥事業。
03 賓拉登和泛伊斯蘭主義
賓拉登1957年出生於沙特一個富商之家,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
他擁有大學學歷,當過工程師,在家族企業裡從事石油及建築業發了大財,這也為他日後從事恐怖活動積累了雄厚的資本。
賓拉登從小就受瓦哈比教派薰陶,是一個虔誠的瓦哈比教派教徒。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賓拉登與10萬名伊斯蘭聖戰者一起奔赴阿富汗,加入了美國支持的「阿富汗伊斯蘭聖戰組織」。
這一呆就是10年,其間賓拉登得到了美國及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因戰場表現出色被稱為英雄。
據統計,賓拉登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獲得的美國援助超過2.5億美元,同時賓拉登也從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那裡學到了各種戰術戰法和暴力襲擊手段。
賓拉登還獲得了大量的美國援助武器,包括著名的毒刺飛彈等。
1988年賓拉登在阿富汗建立蓋達組織,其宗旨為驅除伊斯蘭國家中的西方勢力,推翻伊斯蘭世界的腐敗政權,最終建立跨越國界的泛伊斯蘭主義國家。
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賓拉登及其追隨者返回沙特。
海灣戰爭中,因為沙特王室允許美國在沙特駐軍,賓拉登認為這是一種異端行為,頻頻發出號召,要求伊斯蘭教徒使用暴力手段將美軍趕出去,並且推翻沙特王室。
此後賓拉登輾轉蘇丹、阿富汗,與各個恐怖組織合作,在全世界範圍內大量招收成員,進行基本技能培訓與恐怖襲擊活動。
從1992年到2000年,蓋達組織發動了一系列針對伊斯蘭國家元首、外國使館、美國駐軍、外國遊客等被認為「異端」的恐怖襲擊事件。
2001年9月20日,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在國會發表演說時,認定賓·拉登領導的蓋達組織製造了「911」恐怖襲擊事件。
賓·拉登立刻強烈否認了自己與「911」事件有關聯,但2002年在阿富汗找到的一卷記錄有他講話的錄像帶顯示他至少是主謀之一。
綜上
此前世界各地也時常出現伊斯蘭極端分子發起的恐怖暴力活動,但是僅限於區域內的衝突,從未出現過全世界範圍內的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奔赴戰線參加聖戰的情況。
阿富汗戰爭期間,恐怖襲擊活動頻繁出現,但是因為是戰爭環境,這是實力不對稱情況下的常規手段,所以世人並未感到有什麼異常。
和平時期,同樣的恐怖襲擊手段,造成駭人聽聞的傷亡數字,這才引起了大家的重視。
蘇聯撤軍後,這些伊斯蘭聖戰者中的一部分繼續參加接下來的阿富汗內戰,更多的人又迅速加入到波赫、車臣、塔吉克斯坦等地的聖戰之中。
當今世界已經到處可見聖戰者組織,印度、克什米爾、車臣、伊朗、伊拉克、菲律賓、緬甸、索馬利亞、敘利亞等等,這些地區都有宣稱聖戰者的組織出現。
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的目的和手段從來沒變,改變的是世界形勢。
當前,瓦哈比派中的激進組織與激進分子被定義為「聖戰薩拉菲派」,他們對伊斯蘭其他教派也非常激進。
尤其是當代伊斯蘭主義者將聖戰「功修化」也極大地助長了伊斯蘭激進主義的發展。
雖然瓦哈比教派天然不是恐怖分子,但美國支持下的沙特瓦哈比主義的全球傳播無疑促進了極端思想的泛濫,造成了當今伊斯蘭恐怖組織全球化的現狀。